从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看中国的话语构建及翻译方法选择

    宋颖

    【摘 要】随着中国电影市场的蓬勃发展,“中国元素”正悄然走进好莱坞电影当中。纵观其历程,中国形象虽逐渐被西方正解,但这并不意味着西方社会对中国文化的完全认同。从某种程度上,这只是美国在利用其主流价值观讲述中国故事。因此,我们要思考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地位。

    【关键词】中国元素;话语构建;好莱坞电影;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I10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215-01

    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元素并不能与之划等号。严硕勤在《作家杂志》上发表文章说,“独有的、有特质、有个性、属于中国物质文化、中国精神文化和中国制度文化的事物和现象,均可称之为“中国元素”。从《傅满洲之血》中的傅满洲博士,到以李小龙为代表的中国功夫,好莱坞电影的模式就是用美国的主流文化来讲述中国故事,所以“中国元素”在好莱坞电影中只是一种被改写的符号,并没有被赋予中国文化的内涵。

    根据福柯的理论,话语始终和社会制度、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这种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暗示了话语和社会的互动关系。因此说,话语可以赋予一定的权力,权力也可以催生话语的构建。中国元素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发展历程很好地证实了福柯的话语权力观:每一阶段“中国元素”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发展转变,都是紧密地和当时中美两国的社会政治情况、外交关系等相联系的。比如早期的“傅满洲”系列电影,好莱坞电影工作者展示了一个歪曲的中国形象,这和当时的国际背景有很大联系: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的漩涡之中,西方社会对中国这个东方大国好奇感增强,但由于认识有限,西方电影人只能通过他们脑海中的印象来描绘符合西方社会认知的中国形象。在冷战期间,这部沉默了很久的“傅满洲”电影重新复活,并且更加丑化了中国的形象。而近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中国电影市场的火爆,好莱坞更是大量使用“中国元素”。不仅到中国取景,还研究中国文化,力图更加完美的呈现中国元素。这些现象,在福柯的权力话语观中,可以归结为:权力催生了话语,话语来源于权力。因此,构建中国话语,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借助好莱坞电影这个“撑杆”重塑中国话语体系,利用中国在电影方面的话语权,说更多的中国特色文化,以此得到西方的认可。

    目前,为了开辟更广阔的中国市场,好莱坞已和中国达成协议,将在电影领域进行更为深入的合作,这些举措都将为我们重建中国话语提供契机:中国电影人可以试着用中国的思维方式来讲述传统的中国故事,配以好莱坞的电影制作技术。利用中国电影的话语权,用中国的主流价值观,讲述“美国式”的中国故事。通过这样的方式让世界观众首先广泛接触中国文化,进而喜欢、了解、认可中国文化。

    在用中国话语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存在语言交流障碍的问题。调查显示,在英语占据语言霸权地位的时代,西方的电影观众不喜欢看有字幕的电影。因此,构建中国话语,面临着跨文化翻译的问题。庄琴芳在《福柯后现代话语观与中国话语构建》一文中提出,要构建中国的国际话语空间,最根本的途径之一是以直译的方法传播中国话语,即“以直译的方式将反映我们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价值观和独特生活方式的话语传播给英语世界”。直译,可以避免“他语”翻译的滞后性,并且能最直观地将中国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传达给西方社会。

    但是,现阶段,中国话语还不能完全依靠直译的方式来构建,因为目前英语仍占据世界语言霸权地位。虽然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但是话语权的转变需要一个转换的过程。因此,不能为了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一味地采用直译的方法来进行文化交流,因为在中西的文化交流中还是存在着很大的文化误解问题。现阶段,我们更需要用一种外国人能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来传播中国文化。

    “中国元素”在好莱坞电影中的发展过程,充分展示了话语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不论是早期好莱坞电影人丑化中国形象,还是目前大量借用“中国元素”试图讨好中国,都说明了话语的社会性。从某种角度来看,好莱坞电影为美国主流文化提供扩张途径。另一方面,虽然“中国元素”大量充斥好莱坞电影银屏,但是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这是西方社会利用“中国元素”在打开中国的电影市场,归根到底是在宣传西方主流价值观。所以这启示我们,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必须要构建中国话语,争取国际话语权。话语权也是一种影响力,有了这种影响力才会使西方社会逐渐认可中国文化,肯定中国的国际地位。反映在翻译领域,构建中国话语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运用直译方法传播中国特色文化,但同时我们也要辅以意译的方法,努力使外国人听得懂,减小文化误解。

    参考文献:

    [1]于一可.好莱坞电影中“中国元素”发展历程浅析[J].青年文学家,2011(10).

    [2]庄琴芳.福柯后现代话语观与中国话语构建[J].外语学刊,2007(5).

    [3]吴猛.福柯话语理论探要[D].上海:复旦大学,2003.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