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古耀今,迎接未来

    周翔

    【摘 要】通过观赏迪斯尼原作展,笔者认为创作主题的大方向决定了整个创作的良好初衷,而工具材料设备表达方式,都不是决定创造力和企业产品品牌价值的核心因素,真正的核心因素,一直都是创作者愿意为作品的完善不断追求和修饰的激情,还有不断坚持的奋斗精神。

    【关键词】创作激情;价值观;新媒体;时代行业趋势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210-02

    2015年10月17日在上海世博园艺术馆观看《生命之绘——迪斯尼经典动画艺术展》后,给笔者带来的震撼一直未能消散。迪斯尼的造型设计以其“圆润”“亲切”闻名于世,数十年间他们的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欢迎,品牌延伸出的商业附加值难以估量,迪斯尼乐园作为其衍生产品的极致化形态,更是以“主题公园”的形式在世界各地受到游人的追捧。

    作为艺术和商业价值二者完美结合的迪斯尼品牌,以及它派生出来的产品文化现象,能否进行复制,一直都是动漫从业者和相关研究人员乐于思考的问题。

    一、制图工具和材料并不是影响创造力的关键因素

    以前在网络或者图书上看到的迪斯尼或者华纳公司的动画片制作中翻拍或者扫描的动画张,有纸质的、赛璐璐片的,由于是垂直角度的观察点,笔者无法判断其绘画细节,不能鉴别其创作工具和材料。

    这次“生命之绘”(The Illusion of Life)原画艺术展的动画张皆有画框裱制,也无法翻阅,但是从侧面可以注意到铅笔石墨痕迹在射灯下闪闪发光,而且看得出先以黏土含量高的B类铅笔描绘,再用黏土含量低的H类铅笔补充细节的痕迹,依次覆盖的笔触关系显而易见。

    根据素描常识,B类铅笔的痕迹是比较容易被擦除的,H类的就难以擦除,要擦除时不仅费力,有时还得借助于刀片才能弄干净,更加麻烦的是H类铅笔还会破坏纸的纤维,一旦造成破坏再想进行描绘便很困难。

    笔者在21世纪初时开始学习传统的动画技能,当时所在动画公司里一个工作间里的动画纸张总是会早早用完,直至尝试用“桑福德(Sanford)”的油性彩铅来打草稿,由于痕迹较浅,当我们正式撰清时,无需用橡皮擦去这些印记,只需在正确的位置直接用B类绘图铅笔描绘即可,效率大大加快,纸张的浪费现象也有所缓解。

    问题在于这种油性铅笔的出现是在近代,在迪斯尼大师供职的上世纪50年代是不存在的,尽管画材不如现代,他们还是画出了如此精致和工整漂亮的动画稿。迪斯尼原作展中公示的这些动画设计张,除了因为定位孔部份损坏而贴着加固用的发黄胶条之外,其余都很工整、干净,除了必要的“轨目”等设计符号之外,连一个脏迹都看不到,可见的都是供我们欣赏的线条,须知在他们那个年代,动画纸同样是很重要的耗材。

    通过研究《迪斯尼动画造型设计》和《Walt Disneys nine old men》两本著作,可以发现迪斯尼的动画师工作热情高涨,始终充满了创作激情,因为敬业和责任心,使得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办公和创作条件上的困难,不断取得进步。20世纪20-50年代的绘画工具种类和质量、生产量都不如现代21世纪,所以在动画师使用时不得不考虑到成本问题,看准了才画,或者在其他的草稿纸或者废弃的动画纸上“打底稿”,胸有成竹时才撰清到正式的动画纸上,因为动画师所用的动画纸纤维较少,纸质偏薄,这样才能一次“透写”3-5张,达到连贯设计动作的目的。由此可见,工具和材料的缺陷与不足,是可以被艺术家的热情和敬业精神所弥补的,老一辈动画人的敬业和实干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后一辈的艺术家学习。

    目前众多动画从业人员刚入行时绘画造型基础不够出色,往往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无法完成需要的工作,也不能达到所需要的创作质量,这显然不能用办公环境和创作工具的不足来当做借口。

    二、主题的选择决定了整个动作设计系列的主基调

    《生命之绘——迪斯尼经典动画艺术展》展览的序言里提到,通过展示友谊、家庭、勇气和爱的画面,让广大观众认识到这些是我们共同经历和分享的生命组成段落。

    无论观众所处不同的国家或者地区,述说何种语言,友谊、家庭、勇气和爱都是广为传颂和关心的话题,并且由于符合世界人民的根本需求,得以传承至今,经久不衰。比如1928年至1940年的短篇电影中的米奇和他的朋友们:米妮、唐纳、高菲,或者是1942-2011年的《小鹿斑比》《森林王子(丛林之书)》,都是赞美友谊的;创作者试图激励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去实现自我价值并鼓励他们接受不同的价值观,尊重他人的不同选择。比如1940-2014年的《木偶奇遇记》《冰雪奇缘》《超能陆战队》,在这些电影中,观众都能感受到角色的个人需求和家庭归属感带来的安慰之情,从而引起广泛的、跨越民族和国界的共鸣。

    所以,家庭题材在许多迪斯尼动画电影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当人类面对危险、恐惧和磨难时,需要勇气。这也是历史和文艺作品中判断一个人是否是“英雄”的标准之一。尽管迪斯尼动画影片的角色以许多不同形式的拟人或者人物形态存在,但总是与这个基本信念相一致。比如1994-2010年中的《狮子王》《花木兰》《魔发奇缘》这三部影片。大部分迪斯尼影片都会有一个幸福的结局,不管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爱”让我们为之动容,并拥有自我改变的力量。失去“爱”的人,可能会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而“爱”可以让我们走出低谷,甚至抵达巅峰。比如1937-1991年的著名影片《白雪公主》《小姐与流氓》《美女与野兽》,突出表现了人们对于爱的渴求和期望。

    这四大主题,如同文学艺术的惯用主题一般,是恒古不变的世界范围的价值观,只要作品传达的价值观可以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那么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叫好”和同时还“叫座”,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三、如何理解制作流程中大量引入现代数码设备的行业趋势

    迪斯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傲视世界动画电影市场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更新和变革,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挑战自我,努力进步。

    从事于“迪斯尼九老”的格林·基恩在《美女与野兽》《人猿泰山》《魔法奇缘》几部经典影片中都是当之无愧的团队核心人物,作为迪斯尼的资深原画指导和人物设计师,他在创意团队里无疑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然而在《魔》片的制作过程中,基恩也放弃了自己一直擅长的绘图铅笔,开始使用数位绘图屏幕来制图,有业内人士据此提出:是否可以认为传统手绘的制作方式已经日薄西山,现代数码制作方式会进一步地蚕食产业链中的手绘工序和岗位了呢?

    数码设备的引入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动画创作的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和无效劳动,让动画创作人员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创意上来,在前期美术设计、商业定位与开发上获得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可以让动画人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这绝不会成为怠慢创意人员、轻视他们劳动的理由,因为电子设备和元件永远都是从属于创意人才的附加物体,它无法取代人脑派生出来的创意和灵感。

    约翰·拉赛特曾先后供职于迪斯尼和皮克斯公司,皮克斯的企业信条也与拉赛特的个人信仰相契合:去梦想,去相信,去冒险,去奋斗。因为像孩子一样梦想,方能保住童心;像儿时玩伴一般信任,才能赢得最纯真的信赖;像扎入水中一样冒险,而不会害怕激起千层巨浪;像儿时疯玩般努力奋斗,才能爆发出幼年时的特殊潜质。

    工具都是可以更换的,设备都是可以升级的,他们都是“身外之物”,唯有一颗追求卓越,不断进取,敢于探索的心,才是保证我们不断进步的不二法宝。

    参考文献:

    [1][美]弗兰克·托马斯,奥利·约翰斯顿.生命的幻象:迪斯尼动画造型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2][美]John Canemaker.Walt Disneys nine old men and the art of animation[M].Disney Enterprises,2001.

    [3][美]比尔·卡波达戈利,琳恩·杰克逊.皮克斯:关于童心、勇气、创意和传奇[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