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教育学术期刊在引领教育科研导向、指导教育科研实践、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繁荣教育科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现教育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需要立足服务导向,搭建桥梁与平台,强化教育实践功能;强化社会责任,加强学术规范,当好学术“把关人”;以质量求生存,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打造学术期刊品牌,实现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教育学术期刊;服务导向;媒体社会责任;期刊质量;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张爱华,《教育导刊》杂志社副主编。

    当前,我国共有各种教育期刊1034种,其中全国中文(教育类)核心期刊88种,教育综合类核心期刊有24种[1]。这些教育学术期刊(教育综合类)在引领教育科研导向、指导教育科研实践、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繁荣教育科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数字出版的冲击下,教育学术期刊也面临严峻挑战,发行量下降,读者关注度降低,有些甚至面临生存危机。

    2012年8月,原新闻出版总署颁布了《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提出对报刊编辑部体制进行改革。其中,对于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原则上不再保留科技期刊和学术期刊编辑部体制”,并区别不同情况实施不同改革办法[2]。在这种形势下,许多教育学术期刊面临生存和发展的节点。如何发挥教育学术期刊的应有功能,实现教育学术期刊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教育导刊》和《教育研究》为例,对此进行初步探讨。

    一、立足服务导向:搭建桥梁与平台,强化教育实践功能

    作为教育学术期刊,应该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办刊的目的是什么?如何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这涉及教育学术期刊如何定位的问题。

    1. 明确办刊宗旨,明晰刊物定位

    当前,许多教育学术期刊定位不明晰、办刊宗旨不明确的现象突出,主要表现为目标读者不明晰、内容雷同、缺少个性和特色。教育期刊风格的形成无疑是基于刊物自身宗旨和定位,并历经时间的积淀和检验。作为学术刊物,“小众化”经营的特点决定它必须有精准的读者定位。在刊物定位方面,《教育导刊》明确提出,以“坚持理论导向,推介课改经验,反映广州特色,展现南粤风格,倡导教育创新,繁荣教育科学”为宗旨,坚持“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服务,为繁荣教育科学研究服务”的方针,密切配合教育改革与发展,努力强化教育学术期刊的实践功能。在此过程中,逐步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2. 增强服务意识,强化实践功能

    在信息时代,期刊读者的选择性和参与性得到空前加强,读者的选择性消费特点日益突出,对刊物的选择和利用也变得日益多元化和专业化。教育媒体的职责就在于如何顺应信息时代的变化,在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上更好地服务这些日益“变化”的读者。

    教育学术期刊要增强服务意识,加强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联系,搭建编辑和作者、读者之间沟通的桥梁,构建教育学术期刊与教育工作者尤其是广大一线教师之间交流与互动的平台,这是教育媒体实现导向功能的依托所在,也是教育学术期刊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实践证明,拓展教育实践功能对教育学术期刊巩固和拓展读者群有着积极的作用。一是积极向一线教师组稿。当前,许多教育学术期刊忽视一线教师的需求,把组稿的重心转向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甚至沦为高校教师发表论文的“机器”,这种功利主义的倾向无异于放弃媒体的职责。二是重视调查和研究教师的需求,并在栏目设置、专题组稿、编读往来、活动开展等方面提供服务。如关注学校建设,以专题形式探讨有关校本教研、教师专业成长、园校管理、课程改革等教师关心的话题,并设置系列特色栏目。三是积极适应信息化时代期刊发展的需要,利用自己的网站搭建编读互动平台,更好地服务读者和作者。

    二、强化社会责任:加强学术规范,当好学术“把关人”

    新闻传播理论研究表明,信息传播是媒体选择的结果[3]。这种选择最能体现出媒体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学术期刊是把教育研究的学术成果推向社会的重要“把关人”,也是第一“把关人”。能否当好“把关人”,对教育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是一种考验。

    1. 把“把关人”角色渗透在整个编辑出版流程之中

    教育学术期刊要把这种“把关人”角色渗透在整个编辑出版流程之中,尤其是稿件的编审环节,从源头上遏制各种学术不端行为。能否当好“把关人”,对编辑的职业道德和业务素养提出很高的要求。尤其在网络时代,新技术使学术造假变得更为容易,造假手段也不断花样翻新,使编辑对来稿的甄别和鉴定难度增大,这对编辑的业务素养提出新的要求。编辑除了要掌握传统的编校方法,还要适应网络时代的编校需要。

    2. 加强舆论引导

    媒体具有舆论监督和社会教育的功能,教育学术期刊在学术“把关”时,不仅要善于“抑制”,还要善于积极“疏导”。既要把各种学术造假行为排除在编辑出版之外,也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以期刊为阵地,自觉为抵制学术不端、净化学术风气和维护学术诚信而鼓与呼。如《教育导刊》在制定稿件取舍标准时,除了提出“新颖度”“深度”等学术性要求,对“真实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即要求作者要有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文章的观点、材料和论证要正确、真实、科学、严谨。显然,这种稿件选择标准对作者和读者无疑也是一种导向。

    3. 重视《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在规范学术行为中的作用

    《著作权法》不仅是作者著作权最有力的保护者,也是教育学术期刊维护自身权益,从根本上遏制剽窃、抄袭等学术腐败的利器。教育学术期刊要善于以《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推动学术诚信建设。首先,教育学术期刊要做遵守《著作权法》的楷模,尊重作者的劳动成果。如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禁止收取版面费等。其次,要善于运用《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规范编辑出版行为。如教育学术期刊经常面临诸如对“引用”的规范,对“剽窃、抄袭”的界定,对作者权利和责任的把握等,都可以借助《著作权法》。

    4. 加强教育学术期刊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各自为营、封闭式的期刊发展格局,不仅对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不利,而且也不利于教育学术期刊自身的发展。2010年12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理论刊物分会2010年会”在广州召开,会后通过了由全国81家知名教育理论刊物联合发起的《学术诚信宣言》,提出了“担当刊物指责,提高编辑素养,强化制度建设,构建合作机制,倡导学术批评,加大打击力度”等措施,引起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实践表明,教育学术期刊之间开展交流和合作,对于防止论文造假和一稿多投等具有积极的意义。此外,要重视发挥读者的监督作用。发挥期刊读者的能动性,对规范期刊编辑出版行为和防止学术不端行为都有重要意义。如教育学术期刊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读者问卷调查,创建编读互动平台,加强编读互动,鼓励读者对所刊文章的编校质量和作者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监督。

    三、以质量求生存:强化质量意识,加强质量管理

    质量是刊物生存之本。以质量求生存,是教育学术期刊发展应长期坚持的根本原则。教育学术期刊应重视强化编辑质量意识,制定编辑部的期刊管理制度,加强期刊质量管理。

    完善的编辑部制度是保障期刊质量的基石。如《教育导刊》坚持编辑部“一会二评三审四把关”的期刊管理制度,即坚持每月定期召开1~2次编前例会,坚持稿件内评和外评相结合,坚持稿件三审制度(责任编辑初审、部门主管二审、主编终审)和“四把关”(把好理论关、把好政治关、把好文字关、把好版式设计关)等制度。编辑、出版严格按程序操作,保证了刊物按时、按质量出版。与此同时,重视编辑部常规制度建设,制定了《<教育导刊>编辑部日常管理制度》《<教育导刊>编务基本流程》《<教育导刊>稿件录用标准》等规章制度,加强了编辑部制度化管理。具体而言,一是重视编前例会。利用编前例会让编辑人员学习相关政策和文件,研究和制定选题、组稿计划,开展内部评刊。二是坚持稿件三审制度和校对制度。三审责任制是我国编辑出版工作的基本制度。教育学术期刊要严格遵守稿件三审制度和校对制度,不能以各种理由人为地减少审稿或校对环节,要严格、规范出版流程,保障刊物的出版质量。

    四、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打造教育学术期刊品牌

    刊物质量是支撑教育学术期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同时,教育学术期刊的可持续发展依赖办刊理念的创新、品牌的打造和市场的竞争等综合因素。

    1. 重视选题策划,打造品牌栏目

    选题策划是期刊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具体落脚点,也是办好刊物、树立刊物个性风格、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教育学术期刊要重视关注教育领域的前沿问题,结合相关热点和焦点问题,精心构思,优化选题策划,多渠道组稿,刊发系列专题,使选题策划成为编辑的一种常规、自觉、动态的行为。如2010年7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许多教育学术期刊都精心策划和刊发了系列有质量的论文,发挥了很好的舆论导向作用,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其中,《教育研究》刊发的系列文章声势浩大,影响颇广。见表1:

    在选题策划和品牌栏目建设方面,《教育导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每年11月,我们都会结合教育发展形势,策划未来一年的参考选题,通过杂志和网站公布,引导作者和读者。此外,结合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问题,开展选题策划,约请一大批教育界知名专家学者主持品牌栏目,如“理论探索”“专家论坛”等;利用编辑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的契机,积极组稿,拓展优质稿源,提升刊物的学术品位。

    2. 引导舆论,创新“以研促编”模式

    教育学术期刊要防止“关门办刊”,要注意结合教育热点问题积极介入,主动出击。可以通过活动和专题的策划,以举办和组织、参与学术研讨会为契机,拓宽组稿渠道,引导舆论,提升刊物的社会影响力,使之逐步成为新的办刊模式之一。如自2006年以来,《教育导刊》几乎每年都主办一次学术研讨会。见表2:

    通过举办学术研讨会,一方面增强了教育学术期刊对当前教育热点难点的敏感度,促进了编辑选题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在选择和邀请专家学者的过程中,加强了编辑与专家学者的联系,对于编辑组稿作用很大。尤为重要的是,由于面向一线教师,适应了读者的需求,促进了一线教师对刊物的了解,对于提高刊物的发行量和读者关注度及社会影响力都有积极作用。除了结合教育热点问题积极举办各种学术研讨会,《教育导刊》还积极参与各种学术活动。通过主办或参与各种学术研讨会,不仅拓宽了组稿渠道,加强了编辑人员与学界、业界的交流互动,而且也充分发挥教育学术期刊的舆论导向和引领功能,大大提升了刊物的社会影响力,摸索出了一条利用自身品牌开展学术活动并积极引导舆论的新路子。

    3. 坚持专业化发展,积极应对数字化挑战

    当前,许多教育学术期刊缺乏作为学术刊物特质的鲜明特色,专业化程度较低。作为学术刊物的主体之一,教育学术期刊应突出学术特色,积极引领教育科研导向,指导教育科研实践,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繁荣教育科学。《教育研究》无疑是学术期刊专业化发展的成功案例。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创办历史最长的综合性权威教育学术期刊,《教育研究》有着明确的专业定位。长期以来,《教育研究》重视学术性和专业化发展,把提高学术水平视为学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同时,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拓展生存空间,开设了一系列具有自身特色和品位的栏目,在学术界、教育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逐步形成了自身的品牌和特色。

    当前,应对数字化挑战是教育刊物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在期刊转企改制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加快学术期刊出版和传播的数字化、国际化步伐,全面提升学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使我国学术期刊在世界学术期刊的舞台上占据更重要的位置” [4],是包括教育学术期刊在内的学术期刊必须思考的问题,许多教育学术期刊也进行了探索。当前,国内许多教育学术期刊都创建了自己的专业化期刊网站。这些独立的期刊网站日渐成为一个集对外交流平台、编读互动平台、发行与广告平台以及期刊资料数据库等多功能的专业期刊网站。然而,从数字化出版的趋势来看,这些数字平台整合度不高,与专业化和特色化的学术期刊数字化出版平台尚有不小差距。

    4. 重视期刊经营管理,提升两个效益

    首先,创新发行渠道,搞好刊物发行。教育学术期刊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同时也要重视自身经济效益。首先要重视发行管理,强调发行的计划性。在具体发行方式上,可以实行自办发行、邮政发行、网络发行相结合,多渠道并举。其次,创新办刊模式,以质量求发展,以发展促质量。我们秉承“服务为本,指导基层”的宗旨,以刊物为阵地,为学校构建一个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组织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服务学校,推动学校品牌建设,促进学校发展,同时也扩大读者群。从实践来看,教育学术期刊可以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和平台,除了举办各种研讨会直接服务广大一线教师,每年还可以组织一些中小学、幼儿园的校长(园长)和教师外出开展考察交流活动,为推介当地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与科研成果作出贡献。此外,还要重视广告经营和管理,通过广告刊登和会议会展及书评推介等多种形式,推介学校、教育企业及个人的产品,满足各种教育市场的需求。

    总之,教育学术期刊要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以提高办刊质量为根本,突出自身学术品位和特色,不断提升刊物在全国教育界的学术影响力,发挥对教育科研的引领作用。同时,要增强教育期刊的社会责任意识,加强教育期刊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教育现代化,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朱强,戴龙基,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新闻出版总署.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EB/OL]. http://www.gapp.gov.cn/news/1663/103393.shtml.

    [3]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57.

    [4]李林宝.学术期刊要积极应对数字化国际化挑战[N].人民日报,2013-05-24.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