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下鼓膜穿刺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影响研究
王秀启
【摘 要】 目的:本文主要探究耳内镜下鼓膜穿刺对分泌性中耳炎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观察,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鼓膜穿刺治疗,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情况远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3%远低于对照组41.5%(P<0.05)。结论:临床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治疗中,采用耳镜内鼓膜穿刺方法,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治疗满意度较高,临床应广泛应用。
【关键词】 鼓膜穿刺;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6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20)19-206-01
在临床治疗中,分泌性中耳炎是较为常见的非化脓性炎病变,一般多发于儿童或青少年中。针对该类患者,临床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措施。因此,本文将探究鼓膜穿刺对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取的130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5例。男71例,女59例;平均年龄27.65岁。纳入标准:临床确诊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病程超过3个月;排除标准:脏器合并症患者、妊娠、手术禁忌患者、哺乳期患者。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此次实验研究,自愿加入。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观察组患者进行鼓膜穿刺,手术开展前,使患者处于仰卧位,保证患者头部可以偏向健侧;然后对患者耳道从外由内进行消毒处理,并对患者外耳道与鼓膜进行麻醉,对鼓膜进行缺口处理,切口约2约mm,通过该切口利用注射器吸取积液,如果积液黏稠,可使用地塞米松(国药集团容生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0036),反复对患者进行三次冲洗。术后需对患者外耳道进行消毒,预防感染。术后对患者进行呋麻液滴鼻治疗,持续治疗10d[1]。
1.3 观察指标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情况:显效:治疗后患者存在的症状已经痊愈,听力、鼓膜浑浊、耳闷胀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临床显示患者痊愈;有效:患者各项症状出现改善,临床检查基本痊愈;无效:患者治疗后并未出现好转[2]。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治疗有效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采用X2检验,以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情况
耳镜下鼓膜穿刺患者治疗有效63位,常规治疗有效57位,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情况远好于对照组患者,两者存在较大差异(P<0.05),如下表。
2.2 分析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8人,对照组患者27人;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超于观察组(P<0.05),两组数据见表2。
3 讨论
临床治疗中,分泌性中耳炎是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则是由患者咽鼓管发生机械性堵塞,积液直接积攒在中耳位置,进而发展为鼓室积液。随着患者病情加重,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确保临床效果。
临床治疗一般分为手术治疗及保守治疗,保守治疗则是利用口服药物,临床常使用强的松、开端坦、吉诺通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病症。但是保守治疗针对病情严重患者,治疗效果并未良好。手术治疗通常对患者进行穿刺,由于耳道深且细,临床采用耳内镜对患者进行观察,通过耳内镜进行鼓膜穿刺,不仅能够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也能准确诊断患者的病情。利用耳内镜,对患处开展较小的切口,并对患处进行清理,有利于清除耳内积液,确保患者中耳通气,临床操作简便,操作性强,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产生伤害较小,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保守治疗措施[3]。本次实验研究中,耳镜下鼓膜穿刺患者治疗有效63位,常规治疗有效57位,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性情况远好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2.3%远低于对照组41.5%(P<0.05)。因此,临床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积极采用耳镜内鼓膜穿刺进行治疗。
綜上可知,对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而言,在选择治疗方式过程中,施加耳镜内鼓膜穿刺方法,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患者治疗满意度较高,临床应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毅强,王婧,王文军.对比分析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鼓膜穿刺术对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差异[J].中外医疗,2019,38(31):54-56.
[2] 王涛,徐艳丽,巨霞.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与穿刺治疗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9):80-81.
[3] 赵保军,高宝周.探究经耳内镜行鼓膜穿刺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2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