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探索
江勇
摘 要:本文从发掘科学内容,创设教材素材,依托技能训练;利用主题活动等四个途径在信息技术教学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对实践进行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
从2013年秋季开始,厦门市教育局组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研究”的课题项目,我作为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组的一员,参加了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研究。
按照我们事先预设的研究规划,针对我市选用的教材章节,寻找每一节课中可以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育点,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寻找不同的教育途径和有效的教学组织模式,并形成部分典型案例以供参考推广。经过这两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从教育实效和总结文案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结合在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本文着重从学科教学的具体实施途径和行动反思两方面,对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进行一些总结。
1 在学科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在刚开始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的时候,总感觉不方便找到核心价值观教学的切入点,经过这两年多的实践发现,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实并不难操作,很容易寻找到教育的切入点,也可以有多种形式。只要我们时刻保持进行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的意识,所设计的一个案例、所选择的一个素材,甚至一句话、一个话题的转入都可以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具体到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1)发掘学科内容,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信息技术学科内容中,本身就存在许多涉及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素材,如果我们能跳出单纯学科知识教学的窠臼,稍加拓展和挖掘,就能发现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鲜活支点。
如在进行有关信息概念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信”、“德”、“和”、“谐”等汉字,从对字形字义的分拆讨论,分析它们传递给我们什么信息。在对信息概念进行实例分析的同时,我们就能无痕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了。“信”——“人言为信”;“德”——“直心为德”;“和”——“千人一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和谐也”。“和”从“禾”从“口”,又指“人人都有饭吃”;“谐”从“言”从“皆”,是指“人人皆可说话”;合起来,“和谐社会”就是指“人人都有饭吃、人人皆可说话的社会。” 体现了生存权和发展权这样“人”最基本的权利和需要,也阐明了我们为之奋斗的“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 [1 ]。
信息技术的历次重大变革、技术发明创新的过程、技术应用对社会的推动价值等等教学内容,都可以选择出一些典型的支点,对学生进行有关创新、敬业、爱国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如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继承的重大推动作用,在第四次重大技术变革中中国为什么缺席,在新时代中国涌现的如华为、百度等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企业为国家、为社会所产生的新的价值,激励同学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拼搏创新的信念,激发学生在当下努力学习、储备知识技能的勇气和信心。
(2)创设案例素材,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大量选用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案例,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辅助进行学科知识的教学。这些案例或素材,除了具有学科知识的特性之外,其社会性、生活属性就可以成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了。
比如在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一节的教学中,通过对我们所接收到的真实信息、诈骗信息的辨析讨论,如各种中奖邮件、电视猜谜等,对学生进行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罗列其使用过的各种信息发布交流平台如微博、微信……,以及自己的使用经验感受,在讨论交流中进行自由平等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对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等知识教学时,选择如对网购误入‘钓鱼网站、“网络水军”、“淘宝刷单”等现象的分析,对学生进行权利法治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3)依托技能训练,践行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信息处理应用能力的培养仍然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技能训练过程,同样可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在作业的创作完成过程中,鼓励大胆创意、积极创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努力美化作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质;倡导同学互帮互助、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在作品的评析阶段,要求学生寻找亮点、发现美,培养他们欣赏包容、和谐友善的核心价值观。
(4)利用主题活动,显化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教学中,有的章节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活动展开,如“信息的获取”一章,围绕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行计划”展开,让学生在对旅游目的地的信息收集筛选中,了解祖国的山川地貌、人物风情、民俗传统、历史故事等,加深对祖国、对民族、对家乡的认知,增进爱国、爱家乡、爱民族的情怀。在“信息资源管理”一章,围绕“世界文化遗产之旅”,收集资料,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实践数据库的创建和使用,在此过程中,渗透爱好和平、开放包容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2 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行动反思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感觉,要在学科教学中取得良好的价值观渗透教育效果,除了精心设计教学內容和组织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时刻秉持德育为先的主动参与意识,以一种爱岗敬业的积极心态关爱和影响学生,让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成为影响和改变学生心灵发展的激荡源。
(1)教师应秉持德育为先的主动参与意识
其实,每一位教师都明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都认同品德的养成比智育的培养对人的成长更具有基础价值。但由于德育的培养效果没有像智育一样被显性评价,而教师更容易被基于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主的考核体系所推动,于是在课堂教学时,就容易一门心思地进行学科内容的教学,无暇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德育思考和思想感悟了。
关于教师,有许多赞美的词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园丁,他在培育祖国的花朵”,“教师是蜡烛”。也有人说:“教师的工作,就是一份良心活”,那注重学生心灵的感受、关注学生品行的发展,用自己的良言善行去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就应该是那所谓的“良心”了。
(2)教师要以爱岗敬业的积极精神感召学生
成人是孩童模仿学习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对工作的态度,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当我们以热情饱满的状态出现在讲台上,展示的是我们精心准备的教案、匠心别致的课堂组织、活泼多样的学生活动,课后是精心选择的作业和认真的批改,我们就能用我们自己的行动带动和感召学生积极投入到他当前的工作——艰苦的学习活动中,以教师自身的行为表率告诉学生什么是对职责的担当和负责的态度、什么是诚实和尊重。
(3)教师要以爱和包容的心态积极赞美和欣赏学生
教师的工作,至始至终都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人与人的交流活动,交流过程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我们应当容许学生出现失误和犯错,以关爱和包容的心态积极帮助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在思想交流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平等和谐地进行对话,能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体会他的需求和观感,只有当我们将学生视为平等的交流主体时,我们对他们的要求才能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人的成长过程需要不断的赞美和激励,教师不能吝惜自己赞美的语言,从学生的发言交流、作品创意、作业过程等所有值得鼓励的行为和改变,都应该及时给与肯定和表扬,也鼓励同学之间积极发现别人的亮点,参考学习,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和谐宽松、奋发向上的交流氛围。
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没有比采用欣赏和赞美更好的办法了。当我们发现学生的一点进步,就积极地肯定他,不需要我们太多的激励,他就会做得更好。相反,如果我们不断地指出他的错误,提出期望他发展和改正的方向,我们却发现他会一而再地出现同样的错误。正如福建长乐的林华民老师所说:“即使指正,也要在赞美之后”[2 ]。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也曾经说过“一句赞美的话能當我十天的口粮”;著名诗人歌德也曾说“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赏”;可见赞美具有多么强大的驱动力。
3 总结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本分,只要每一位教师能够秉承德育为先的意识,就能在进行课堂准备时,积极地寻找合适的案例素材,设计有益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愿意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话题讨论或展开活动。人们常说:知识在记忆中理解,技能在实践中熟练,而情感价值需要在活动中感悟。如何让学生感悟呢?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话题上、活动中,才能感受别人的思想,触动自己的心灵。情感态度价值观仅靠说教是不够的,因为它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不会进入他心灵里面、生命之中,也难触发他做出由内而外、油然而发的良好行为。
德育影响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以自己的行为表率持之以恒地影响和感召学生,以积极的目标追求、爱岗敬业的态度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营造一个包容和谐、积极向上的成长氛围,能够平等地对待尊重每一个学生,也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能积极地欣赏和评价他们的作品,也能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失误,严慈相济,赞美为主。不仅做一个好的“园丁”,也做一个好的“导游”。
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对学生来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一个缓慢的、日积月累的过程,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引导者、帮扶者,教师的责任重大深远,让我们共同为孩子们美好的明天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马易周.说文解字话“和谐”[EB/OL].中国文明网,http://archive.wenming.cn/pinglun/2010-04/13/content_19507831.htm.
[2]林华民.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03.
摘 要:本文从发掘科学内容,创设教材素材,依托技能训练;利用主题活动等四个途径在信息技术教学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对实践进行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
从2013年秋季开始,厦门市教育局组织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科教育研究”的课题项目,我作为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组的一员,参加了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研究。
按照我们事先预设的研究规划,针对我市选用的教材章节,寻找每一节课中可以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育点,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寻找不同的教育途径和有效的教学组织模式,并形成部分典型案例以供参考推广。经过这两年多的实践探索,我们基本完成了预定的目标,从教育实效和总结文案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结合在课题研究和实践探索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感悟,本文着重从学科教学的具体实施途径和行动反思两方面,对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进行一些总结。
1 在学科教学中的实施途径
在刚开始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的时候,总感觉不方便找到核心价值观教学的切入点,经过这两年多的实践发现,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实并不难操作,很容易寻找到教育的切入点,也可以有多种形式。只要我们时刻保持进行核心价值观渗透教育的意识,所设计的一个案例、所选择的一个素材,甚至一句话、一个话题的转入都可以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具体到不同的教学内容,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采用以下几种途径。
(1)发掘学科内容,融入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信息技术学科内容中,本身就存在许多涉及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素材,如果我们能跳出单纯学科知识教学的窠臼,稍加拓展和挖掘,就能发现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鲜活支点。
如在进行有关信息概念的教学时,引导学生分析“信”、“德”、“和”、“谐”等汉字,从对字形字义的分拆讨论,分析它们传递给我们什么信息。在对信息概念进行实例分析的同时,我们就能无痕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教育了。“信”——“人言为信”;“德”——“直心为德”;“和”——“千人一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和谐也”。“和”从“禾”从“口”,又指“人人都有饭吃”;“谐”从“言”从“皆”,是指“人人皆可说话”;合起来,“和谐社会”就是指“人人都有饭吃、人人皆可说话的社会。” 体现了生存权和发展权这样“人”最基本的权利和需要,也阐明了我们为之奋斗的“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 [1 ]。
信息技术的历次重大变革、技术发明创新的过程、技术应用对社会的推动价值等等教学内容,都可以选择出一些典型的支点,对学生进行有关创新、敬业、爱国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如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对人类文明的传播和继承的重大推动作用,在第四次重大技术变革中中国为什么缺席,在新时代中国涌现的如华为、百度等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企业为国家、为社会所产生的新的价值,激励同学们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拼搏创新的信念,激发学生在当下努力学习、储备知识技能的勇气和信心。
(2)创设案例素材,渗透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大量选用学生生活中接触到的大量真实案例,利用学生原有的经验,辅助进行学科知识的教学。这些案例或素材,除了具有学科知识的特性之外,其社会性、生活属性就可以成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切入点了。
比如在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一节的教学中,通过对我们所接收到的真实信息、诈骗信息的辨析讨论,如各种中奖邮件、电视猜谜等,对学生进行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让学生罗列其使用过的各种信息发布交流平台如微博、微信……,以及自己的使用经验感受,在讨论交流中进行自由平等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对电子商务、网络安全等知识教学时,选择如对网购误入‘钓鱼网站、“网络水军”、“淘宝刷单”等现象的分析,对学生进行权利法治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3)依托技能训练,践行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信息处理应用能力的培养仍然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信息加工处理的技能训练过程,同样可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在作业的创作完成过程中,鼓励大胆创意、积极创新,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激励学生克服困难、努力美化作品,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品质;倡导同学互帮互助、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在作品的评析阶段,要求学生寻找亮点、发现美,培养他们欣赏包容、和谐友善的核心价值观。
(4)利用主题活动,显化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教学中,有的章节可以围绕一个主题活动展开,如“信息的获取”一章,围绕综合活动“设计一个旅行计划”展开,让学生在对旅游目的地的信息收集筛选中,了解祖国的山川地貌、人物风情、民俗传统、历史故事等,加深对祖国、对民族、对家乡的认知,增进爱国、爱家乡、爱民族的情怀。在“信息资源管理”一章,围绕“世界文化遗产之旅”,收集资料,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实践数据库的创建和使用,在此过程中,渗透爱好和平、开放包容的核心价值观教育。
2 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行动反思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感觉,要在学科教学中取得良好的价值观渗透教育效果,除了精心设计教学內容和组织教学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教师时刻秉持德育为先的主动参与意识,以一种爱岗敬业的积极心态关爱和影响学生,让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成为影响和改变学生心灵发展的激荡源。
(1)教师应秉持德育为先的主动参与意识
其实,每一位教师都明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都认同品德的养成比智育的培养对人的成长更具有基础价值。但由于德育的培养效果没有像智育一样被显性评价,而教师更容易被基于学生的学业成绩为主的考核体系所推动,于是在课堂教学时,就容易一门心思地进行学科内容的教学,无暇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德育思考和思想感悟了。
关于教师,有许多赞美的词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园丁,他在培育祖国的花朵”,“教师是蜡烛”。也有人说:“教师的工作,就是一份良心活”,那注重学生心灵的感受、关注学生品行的发展,用自己的良言善行去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就应该是那所谓的“良心”了。
(2)教师要以爱岗敬业的积极精神感召学生
成人是孩童模仿学习的对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对工作的态度,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当我们以热情饱满的状态出现在讲台上,展示的是我们精心准备的教案、匠心别致的课堂组织、活泼多样的学生活动,课后是精心选择的作业和认真的批改,我们就能用我们自己的行动带动和感召学生积极投入到他当前的工作——艰苦的学习活动中,以教师自身的行为表率告诉学生什么是对职责的担当和负责的态度、什么是诚实和尊重。
(3)教师要以爱和包容的心态积极赞美和欣赏学生
教师的工作,至始至终都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人与人的交流活动,交流过程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我们应当容许学生出现失误和犯错,以关爱和包容的心态积极帮助学生认识和改正错误。在思想交流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中,平等和谐地进行对话,能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体会他的需求和观感,只有当我们将学生视为平等的交流主体时,我们对他们的要求才能产生正面积极的影响。人的成长过程需要不断的赞美和激励,教师不能吝惜自己赞美的语言,从学生的发言交流、作品创意、作业过程等所有值得鼓励的行为和改变,都应该及时给与肯定和表扬,也鼓励同学之间积极发现别人的亮点,参考学习,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和谐宽松、奋发向上的交流氛围。
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没有比采用欣赏和赞美更好的办法了。当我们发现学生的一点进步,就积极地肯定他,不需要我们太多的激励,他就会做得更好。相反,如果我们不断地指出他的错误,提出期望他发展和改正的方向,我们却发现他会一而再地出现同样的错误。正如福建长乐的林华民老师所说:“即使指正,也要在赞美之后”[2 ]。美国小说家马克吐温也曾经说过“一句赞美的话能當我十天的口粮”;著名诗人歌德也曾说“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赏”;可见赞美具有多么强大的驱动力。
3 总结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本分,只要每一位教师能够秉承德育为先的意识,就能在进行课堂准备时,积极地寻找合适的案例素材,设计有益的活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愿意预留足够的时间,进行话题讨论或展开活动。人们常说:知识在记忆中理解,技能在实践中熟练,而情感价值需要在活动中感悟。如何让学生感悟呢?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话题上、活动中,才能感受别人的思想,触动自己的心灵。情感态度价值观仅靠说教是不够的,因为它仅仅是让学生知道,不会进入他心灵里面、生命之中,也难触发他做出由内而外、油然而发的良好行为。
德育影响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以自己的行为表率持之以恒地影响和感召学生,以积极的目标追求、爱岗敬业的态度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营造一个包容和谐、积极向上的成长氛围,能够平等地对待尊重每一个学生,也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能积极地欣赏和评价他们的作品,也能包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失误,严慈相济,赞美为主。不仅做一个好的“园丁”,也做一个好的“导游”。
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对学生来讲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需要一个缓慢的、日积月累的过程,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引导者、帮扶者,教师的责任重大深远,让我们共同为孩子们美好的明天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1]马易周.说文解字话“和谐”[EB/OL].中国文明网,http://archive.wenming.cn/pinglun/2010-04/13/content_19507831.htm.
[2]林华民.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M].北京:农村读物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