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石漠化综合治理对策探讨

王起富+王燕+高霜+陈书杭+陈程+李武+吴燕春

摘要:咸宁属于湖北省石漠化敏感区域,石漠化治理刻不容缓。本文总结分析了咸宁的石漠化现状、成因、危害及治理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探讨,旨在为全面实施石漠化治理、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供借鉴。
关键词:石漠化;综合治理;咸宁市
中图分类号:S15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7)05-0074-03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土地”的简称,是指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地区喀斯特极其发育的自然环境下,受自然和人为活动的干扰,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和土壤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土壤生产力急剧下降,地表呈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1]。根据国家林业局2012年《中国石漠化状况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 2002万hm2,占全国总面积的13%。全国岩溶石山主要分布在西南部贵州、云南、广西、四川、湖南、湖北、重庆和广东 8 个省(区、市)。石漠化已成为继北方沙漠化和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之后的中国第三大土地退化问题[2],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湖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14~2030年)》中,咸宁被划入石漠化敏感区,将限制对资源的无序利用和破坏。近年来,全市投入专项资金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概括全市石漠化治理现状并进一步探索石漠化治理对策,以期为更好开展石漠化治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借鉴经验。
1石漠化成因
石漠化是以岩溶山区脆弱的岩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内、外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为驱动力,以资源退化为本质,基岩不断裸露,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过程[3]。石漠化的形成是以人类活动为主导,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岩土特征、地形地貌、水文气候、植被群落等自然特征是土地石漠化形成的基础[4]。石漠化地区的岩石主要成分为碳酸盐岩类,此类岩石容易淋溶风化,是岩溶区域形成石漠化的物质基础,而地球构造运动导致石漠化地区大部分地方地表切割强烈,地形坡度大,植被覆盖率低,极易产生水土流失,为石漠化的形成提供了动力潜能[5]。另外泥石流、滑坡、地震等地质灾害和连续暴雨、干旱等灾害性天气使土地石漠化程度加剧。但人类的毁林开垦、过伐、过牧、过度樵采、火烧、工程建设、工业污染以及不适当的农(林牧)业生产方式和其它人为原因导致植被破坏,继而发生水土流失,是石漠化的主导因素。
2石漠化现状
全市岩溶地区面积1 66308 k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1687%。在岩溶地区面积中,石漠化面积75161 km2,占4519%;潜在石漠化面积57003 km2,占3428%;非石漠化土地面积34144 km2,占2053%。在石漠化土地面积中,按石漠化程度分:重度石漠化土地面积为16187 km2,占2154%;中度石漠化土地面积为32136 km2,占4276%;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为26838 km2,占3570%。咸宁市石漠化土地分布见表1。
3石漠化危害
3.1自然灾害频发
石漠化地区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缺水少土,这是因为石漠化区域森林植被覆盖率低,土壤少,大量岩石裸露在外,岩溶渗漏性强,地表蓄水性差,极易引起干旱,而大雨又易导致水土流失,旱涝灾害频发。
3.3生物多样性减少
石漠化会造成植物种群下降,植被结构简单化、生态系统简单化,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
4石漠化治理情况
“十二五”期间全市石漠化治理项目实施范围为赤壁、通城、崇阳、通山等四县市。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林业、水利、畜牧等有关部门和当地农民的共同努力下,依托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森林生态建设、农村能源建设、水利水保、水资源开发与治理、国土整治等生态工程,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食牲畜棚圈建设,建设截、排水沟、蓄水池、引水渠、拦河堰、拦沙坝工程,田间生产道路建设,共治理岩溶面积612 km2石漠化面积2493 km2。近几年,共完成封山育林078万hm2、石漠化治理人工造林032万hm2、全市人工造林882万hm2。在补植补造的同时加强了封禁。经过多年的封山育林和造林绿化,曾经的荒山秃岭如今部分换上了绿装。在石漠化严重地区,采用坡改梯等一些水保工程,推行土地的轮作、间作等农业生产形式,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兴建户用沼气;进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和灌区建设,解决区域内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尽管全市在石漠化治理上采取了一些有利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石漠化地区立地条件差,土壤贫瘠,土层浅薄,岩石裸露度高,植被恢复困难,治理投资大,周期长,石漠化治理仍然任重道远。
5石漠化综合治理对策建议
5.1建立制度,明确责任,保证治理法制性
成立由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发改,林业、农业、水利、扶贫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领导小组,各部门分工明确,配合密切;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制定并印发《咸宁市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同时建立适合地方特色的石漠化防治地方性法规,使之成为常态化、长效化治理的依据。有了制度保障,才能让石漠化治理得到有序开展。
5.2制定规划,防治结合,保证治理科学性
根据已经获取的数据和掌握的情况,整合资源,科学地制定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防治结合,遏制重度石漠化的发展,治理中、轻度石漠化,预防潜在石漠化,利用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森林生态建设等生态工程,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种草、修排水沟、建蓄水池、坡改梯等措施,分期分批治理,分级分区实施,大力开展植被恢复生态建设。
5.3造封并举,因地制宜,保证治理可行性
提高植被覆盖率是石漠化治理的关键。根据石漠化地区的土地现状、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和群众意愿等,因地制宜地确定植被恢复的建设内容。实施育草、育林工程,保护石山环境和土壤,选择适合石生、旱生、喜欢钙镁速生的、水源林、经济林等树种,以及高产优质的经济、粮食、饲料等作物,达到生态恢复、群众增收的目的。
湖北林业科技第46卷第5期王起富,等:咸宁市石漠化综合治理对策探讨5.4创新技术,转变方式,保证治理有效性
大力开展科研工作,组织开展技术攻关,依靠科技进步,弄清岩溶环境的特征和演变规律,利用遥感、气象、生态、物理、化学、土壤、水利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对石漠化进行综合治理。转变石漠化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走专业合作社经营模式,低碳生活,实施沼气池、农网改造工程建设,积极推广太阳能等新型能源利用,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的生活能源问题,减少柴薪消耗,巩固植被恢复成效。
5.5扶贫开发,生态补偿,保证治理积极性相关,要根治石漠化,必须先解决石漠化地区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以此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推动石漠化治理。同时,要 “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完善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地区间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进一步吸纳社会资金投入石漠化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中,反向促进生态恢复。
参考文献
[1]游群.石漠化恢复生态学研究进展[J].湖南林业科技,2006,33(1):2829.
[2]吳秀芹,蔡运龙.我国亚热带喀斯特生态环境演变研究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6,16(3):267272.
[3]周锦忠,吕英娟.石漠化的成因机理与防治对策[J].湖南地质,2003,22(1):4346.
[4]黄信.中国脱贫攻坚中石漠化治理的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7,33(2):7175.
[5]吴会平,曾昭军,夏本安,等.湖南石漠化综合治理途径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1,30(1):2023.(责任编辑:唐 岚)第46卷第5期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