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三农快客” 服务城乡群众
邬汉文
“三农快客”是陕西省渭南市运管处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公共交通服务,服务广大农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构建现代道路运输网络,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的一个有益尝试。这项工作在白水县开展以来,受到了广大城乡群众的欢迎,特别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和解决了偏远山区农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成为农村群众出行的首选和致富的好帮手。
发展过程
近年来,随着农村道路状况全面改善,农村客运业快速发展,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基本得到缓解。到2008年年底,渭南市乡、镇全部通班车,行政村通班车率达到94%,农村客运平均日发班次4309个,完成客运量351283人,为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作用。但是,受农村经济、生活现状、思想观念及出行习惯的影响,随之而来的农村客运淡旺季差别、车辆日常使用效率不高,班线客车出现的有客无源、有市无利,叫好不叫座,能开通但留不住,农民群众在急需时无车可坐等矛盾日趋尖锐。
在此情况下,2008年伊始,渭南市运管处把破解农民群众出行难题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机结合起来,根据本行业的实际特点,提出了“牢记宗旨、服务三农、帮助农民致富、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到道路运输行业来”的发展理念,组织全市运管系统和客运企业,开展专项调研,摸清了农村客运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了突出“为农村、农民、农业提供安全、快捷、优质、便民的客运服务”的实践主题,示范线路名称确定为“三农快客”,由此打响了全市农村客运的发展品牌,引领全省通村客运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并在白水县进行试点。
2008年11月22日,白水县36辆“三农快客”在14条线路上正式开通,辐射到6个乡镇33个行政村,惠及农民8万余人。投入运营的“三农快客”车辆,由客运企业全额出资购买,驾驶人员由公司统一选聘,实行统一车型标识、统一服务标准、低票价运营。通过以诚取信、以情感人,坚持把每一位农民群众送到家门口的实际行动,最大限度地满足偏远山区群众的出行需求。“门到门”的运输服务和对农民真诚的情感,使“三农快客”赢得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也带来了相对稳定的客源和运行收益。不定线运营、电话叫车、即时包车等多种运营方式的有益尝试,为道路运输行业打开思路、实现农村客运向纵深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成熟模式
“三农快客”在白水县试点成功后,渭南市运管处决定在全市全面推广,同时,也对“三农快客”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发展任务,提出考核办法,要求各县市区成立领导机构,全力加以推动。截止目前,各县市区均对农村客运线路发展规划进行了调整,动作快的县市已经对76辆农村客车进行了更新,新增加的39辆“三农快客”也已开始了运营,农民群众拍手称快。
为了使“三农快客”取得理想的效果,渭南市运管处对“三农快客”的标志图案、车身承诺标语反复推敲,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统一。对确定为试点的白水县运管机构从市场规划、车辆选型、开通区域、辐射层面、服务项目、人员培训、旅客运价、安全监管、市场治理等方面进行了精心指导,要求务必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兼顾、稳妥推进”。
充分调研,合理规划。统一制定了规划编制提纲和要求,指导各县根据县城公路网络和农村班线现状及公路沿线乡镇村庄、厂矿企业单位布局、人口分布、群众出行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综合考虑,调整编制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发挥行业管理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打破常规,灵活许可。要求企业全额出资购车并纳入客运固定资产,允许单线单车个人承包经营,其余班线由客运企业统一管理、自主经营。允许改变传统的“两点一线”的客车运行方式,采取更加贴近农民生活的片区运输,可以提供送客到家的运输服务,规定冷线客车早晚必须通达到班线末梢,当日中间时段可根据片区内运输需求合理调配车辆,提高运输效益。
未来设想
今后,渭南市运管处将进一步做好规划的调整和实施。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有的农村客运发展规划进行必要调整,各县“三农快客”的发展由1到3条将调整为4到6条,用三年的时间满足所有农民_出行的需要。今年新增700台车辆,三年共投放车辆1300台左右,并在广泛征求农村群众和经营企业意见的基础上,调整确定运力投放的数量、类型和时间,做到农村客运和主干线路客运的合理衔接,新增运力与现有运力的整合优化。稳步推进农村客运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的转变,积极推广白水县“三农快客”试点所取得的经验,因地制宜,大力创新管理理念和经营管理模式,加快清理挂靠经营,实行公司化管理经营。增强信心,抢抓机遇,建立健全农村客运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扩大农村客运覆盖面,真正实现以运助农、以运促农、以运兴农,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运输保障,推动渭南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