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画坛“文人画”丧失原因探究

    陈超

    摘 要:当下画坛随着各级美展和各层次画家的个展、联展的你方唱罢我登场,美术创作可谓是“空前繁荣,名家备出”。当我们认真品读这些美展作品和画册后,发现基本上都是清一色的“高大上”作品,都统一呈现出画风之精细、尺幅之巨大、视觉之强效的面目。当下画坛这些“高大上”作品以正式取代了已有千年历史的中国绘画的最高标准“文人画”的地位,这其中的原因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和反思。

    关键词:当下;文人绘画;丧失

    一、文人画的历史发展和精神内涵

    “文人画”(目的是以画言物、明志、表意)是指绘画作品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的绘画。这也是“文人画”区别于民间画工(目的是养家糊口)和宫廷画家(目的是服务政治)的重要标志和关键。

    从绘画史看,“文人画”萌发于魏晋南北朝。绘画批评家姚最在《续画品录》中就有“不学为人,自娱而已”的思想论调,使得历代文人将其尊为绘画的宗旨。宗炳在《画山水序》中也提出了以山水明志“澄怀观道,卧以游之”的表述,这都充分体现了文人从事绘画创作的目的是出于一种“自娱”心态。到了唐代诗歌盛行,大诗人王维以诗入画,将绘画和文学紧密结合,点出了“文人画”中的“文”和“画”两个重要的关键要素,文即文学,画即绘画,因此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人画”格局开始形成,后世也因此奉王维为“文人画”的鼻祖。宋代中国画注重“法度”,是十分严谨的,在技法层面和人才层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高度,正如艺术发生学的理论中的“模仿说”一样,宋人对自然事物的描绘高度写实,可以说是一种绝对性的模仿。但物极必反,高度写实的绘画时间久了就会出现问题,一方面是技法层面的难以突破;另一方面绘画到底是重“技”还是重“艺”的思考也随之而来。因此宋人在从理论和实践上另辟蹊径,首次提出了文人画的理论。苏轼是第一个比较全面的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首先,他提出了“士人画”这一概念,“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后发,看数尺许便倦。汉杰真士人画也。”(《东坡题跋·跋宋汉杰画》),其次,他抬高了画家王维的历史地位,表现出将文人画家与职业画家(画工)分开来的愿望:“吴生虽绝妙,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鬲谢龙樊。”(凤翔八观·王维吴道子画);再次,他倡导诗情画意的文人画风格,反对完全追求形似的画工风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元代属于异族政权,统治者的精力多放在政治、军事的垄断和统治上,文化领域反倒较为自由,同时由于元代的施行人种等级制度,将把全国人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元朝征服的原南宋境内各族),使得大量的汉族文人远离了在政治、法律和经济上的地位取得,于是有了更多的时间寄寓于诗词书画;同时在元代随着造纸工艺的进一步成熟,画家们多用宣纸作画,而宣纸的渗化特性,使得画面出现更多的浓淡干湿变化,进而能表现画家的心境体悟,使得绘画更能传情达意。明清的“文人画”追寻古意,尚意趣、精笔墨、继承“士气”的绘画传统,表现自己的品格情怀。出现了以“吴门派”为代表的明代文人画和以“四王吴恽”“四僧”“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清代文人画。

    “文人画”可以说是一群有着绘画技艺和文学修素养的人通过绘画来传情达意表现心境的绘画。近代陈衡恪则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陈衡恪解释文人画时讲道“不在画里考究艺术上功夫,必须在画外看出许多文人之感想。”此之,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说明了文人画所具有的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在传统绘画里它特有的“雅”与工匠画和院体画有所区别,独树一帜。

    二、当下传统文化的远离和消失导致了

    “文人画”的微弱

    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教育,如儒家倡导的“六艺”或是“琴棋书画”都是文人必备的功课,经年累月的学习,代代相传的学习,如同家常便饭。而在所谓的新教育的西式教育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正逐渐远离和消失,原本是十分熟悉的、司空见惯的传统文化,反倒变得高深莫测起来,如中国书法艺术,他和中国画是属于一种唇齿相依的关系。开元代文人画风气的领袖赵孟頫在其作品《枯木竹石图》题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分通,若还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就提出了“书画”这一“文人画”的重要标示性特点;同样在历史上对书画界影响较大的现代大画家黄宾虹也曾说:“书画同源,贵在笔法,士夫隶体,有殊庸工(《古画微》)。”中国古代人人都使用毛笔作为书写工具,文人更是基本上都写得一手好字,而在近代,随着书写工具的改变,特别是电脑时代的到来,不要讲写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了,有很多人常常是提笔忘字,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汉字书写大赛”节目,我想也正是基于目前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陌生,想通过节目来唤起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因此可以想象一位对书法寞生和不精通的画家,他怎么会对“文人画”有所感悟和建树呢?

    又如传统的诗词文化教育,在当下的教育中基本也是捉襟见肘,少得可怜,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文人画”的发展和认知。王维作为“文人画”鼻祖,早在唐代就进行了诗意化的绘画创作。到了宋代,苏轼则明确提出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文人画”创作要求,宋代还建立皇家画院,名曰翰林图画院,设有待诏、祗侯、艺学、学生等职称。画院集天下名手数百人,并且开科举,就是用古诗句作考题,招考画家,这是我国画史中重要的一页。因此各个朝代但凡有名的画家多是具有深厚诗词修养的文人,就是近现代的画家如齐白石年轻时就随湘潭名士陈少蕃学诗,后来又得到经学诗词大家王湘绮、樊山的指教。他在谈到自己的艺术成就时,说过一句令人惊讶和引起争论的话:“我的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另一位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也深有体会地说:“我以为一张画,有时凑上一句或一首好诗,也像山水得风而鸣,得雨而润,能作诗的画家,他可以集中精力作画,把画所不能及到的,用诗去补救。不会作诗的画家,知道自己无法补画不足,拼命在画上雕琢,反使画不自然。这是不会作诗的画家吃亏的地方。”可见诗词文化修养在绘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是否会诗词是评判一个画家或是一幅作品是不是“文人画家”和是不是“文人画”的关键性指标。可反观当下,又有几个画家能吟诗作对的?可想而知,一个书法不佳、诗词不通的人,他的画能称得上是“文人画”吗?但当下的现实就是如此,正因为大家都没有学过或者说都没有学通,画画的人不会,观画的人不懂。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在新文化运动时被推翻了一批,在文革浪潮中被打碎了一批,在开放后被西方代替了一批,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从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中变到了教科书中,国家都不得不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牌子来保护。在大的时代面前,许多传统文化不为人知,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和传统文化息息相关的中国“文人画”面临发展传承的困境。

    三、当下美术创作的追求和目的

    与“文人画”精神不符

    “……是历届参与范围和人员最广、入选作品最多的一次。”这段话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的一则官方新闻,而所谓的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正是我们美术界最为重要的,层次和规格都是最高的展览,即“全国美展”。“全国美展”由国家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联合主办,每五年举办一届,号称是“中国美术的奥运会”。从这则新闻的表述中就可以看出在当下美术创作的主旋律是个“最”字,要的是“最多”“最大”“最广”。而“文人画”做为一种文人墨戏,其主要作用是抒情达意、表达情感的,而且“文人画”只在哲学、美学、文学上有所作用,基本谈不上有什么社会公共性功能,“文人画”是作者通过用笔的快慢徐急,用墨的浓淡干湿,让观者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多地是自我遣兴功能,因此“文人画”的这种特别内涵与当下美术创作的宗旨追求“三最”是相背的、是不符的。当下的美术创作往往大而空洞,不是重复堆砌构造,就是施展奇淫技巧精工描摹,有的更是用照片为本创作,作品展现的是尺寸大而气势弱,内容大而内涵少,数量大而精品少。“文人画”是有感而发,而当下美术创作更多地是奔奖而去,即“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各级画家和美术院校师生大都是想通过“美展”功成名就,以此来确立自己的艺术地位,有的人更是想通过“美展”来提高自己作品的价格,而美术组织也以是否能够入选参加“美展”,能够入选参加几次“美展”,都获得过什么奖来确定画家是否有资格加入哪一种级别的美协组织成为会员。因此,一到了美展征稿期间,各种类的“高研班”“国展冲刺班”就层出不穷、纷至沓来,我们不禁要问,进了“美展”就代表了掌握中国画的真谛了?参加一两个月“高研班”和“国展冲刺班”就能说学到了真本事?

    我们看古代许多优秀的作品很多是小品画,他们的尺寸都在盈尺间,但气局大,内涵大,可谓是小中见大,作品所承现的笔墨技巧、精神内涵都十分精深,欣赏这些作品让如品一杯香茶回味无穷;而现在美展的大作品则让人过目就忘,大同小异,讲求的是针对评委们的一次性视觉冲击,一但冲击成功就功成名就了,那怎么冲击呢?首选用“大”啊,一米不行,来两米的,两米不行整三米的,大能吸引眼球和目光啊,大也能表示作者花了力气了,真是可悲啊,画画要用花力气来衡量,要通过比大小来评判。但这正是当下美术创作的宗旨追求,是进国展进美协的硬性指标,因此那种表意抒情的“小不点”文人画是没有什么人画的,也没有什么人来研究的。

    四、总结

    文人画的发展传承已走过千年历程,经历了多次重大变革和冲击,特别在近现代受西方美学思想和技法的影响,在五四时期又是被当成糟粕和革命的对象。不管如何,传统的文人画因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强大的文化基因依旧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土壤中。在当下,作为一个有良知的、头脑清醒的中国画家应该研究传统、努力传承;从国家角度来说更要大力宏扬传统文化,做好保护和研究,让“文人画”这朵民族绘画艺术之花永远盛开。

    作者单位:

    福建闽江学院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