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佛教在南北朝隋唐时期没有成为国教原因

    【摘 要】佛教在南北朝到隋朝时期非常盛行,但不能发展成为中国的国教,主要是因为儒学的影响、统治者的反对、外在政治环境以及佛教自身的原因等。

    【关键词】佛教;儒学;国教

    中图分类号:B9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181-01

    佛教自东汉年间传入中国,到南北朝时已和中国传统的儒学、道学成为当时中国三种主要信仰。相传明帝水平十年(67)年,佛教传入中国,事详《汉法本内传》。此后,有《大唐内典录》《高僧传》《僧史传》等,展示了佛教初传我国之时的状态。至隋唐两代,佛教更是在民间深得人心。随着佛教僧侣人数及经济势力的增强,佛教在社会各阶层中影响力的扩大,与封建国家、世俗地主阶级开始发生矛盾。再者,中国封建社会是人治社会,而佛教是自下而上传播的,因此当它对统治者的统治构成威胁时,就会被毫不留情地铲除,这也就决定了佛教注定不能成为我国的国教。佛教在南北朝到隋朝时期非常盛行,但为什么不能发展成为中国的国教呢?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儒学的影响

    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人早已有了自己的精神信仰。儒学从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开始,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达到鼎盛。到了汉末,天下大乱,儒家正统观念崩溃,曹操起用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至魏末嵇康倡导“非汤武而薄周孔”,标志着对创痛儒学的批判达到了一种新的自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在民间传播。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正统地位。儒学为了维护其正统地位,就需要不断的发展自己,不断吸取其他宗教的优点。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隋唐时期,儒学家更是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儒学有利新的发展,其正统地位不可动摇,。佛教作为一个外来宗教,与深入人心的儒教相比,还没有发展到能与其抗衡的地步,佛教成为国教也就不可能了。

    二、统治者的反对

    中国是一个人治社会,一切事物以人,也就是皇帝的意志为中心。皇帝的反对是佛教无法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统治者最关心的是自己统治的江山是否存在威胁,因而得铲除一切表面的和潜在的威胁。当他们发现一种思想有利于其统治时,就会在民间大肆宣扬。开始时佛教就像当初的儒学一样,得到了统治者的支持,成为了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但当它不利于统治时,皇帝就毫不留情的一脚踢开。按照佛教的要求,教徒是不参加生产的,依靠信徒的供奉生活。当时属于农耕社会,统治者总是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从事劳动生产,但如果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寺院,不事劳动,自然会导致土地荒芜,经济增长缓慢。于是,一些统治者为加快经济发展,壮大国家实力,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便采用极端的手段——灭佛,拆除寺庙,毁掉佛像,令僧人还俗。如著名的“三武灭佛”事件。北周武帝灭佛就是因为佛教的过分发展,加深了世俗地主阶级与佛教上层僧侣之间的矛盾。同时,统治北魏的拓跋部落进入中原后逐步采用了儒家思想进行统治,一山不容二虎,排斥佛教是理所当然的。还有的皇帝是因为自己笃信道教而坚决抵制佛教在国内的传播,如北魏太武帝。掌握最高权力的人不想佛教发展,佛教想扩大自己的影响当然举步维艰了。反对佛教的基本上都有同样的担心,就是怕佛教这一外来宗教统治了人们的思想。而此时的佛教还未完全中国化。

    三、没有统一稳定的政治环境来供其进行全国的传教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与其自身所处的环境有关。佛教发展的过程中就经历了中国最混乱的南北朝时期。此时的中国局势混乱不堪,地方豪杰纷纷雄霸一方,此消彼长,谁都无法把对手彻底消灭。南北朝时期没有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出现,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统治。因此尽管十六国的国君很多都信仰佛教,但他们无力一统中原,当然就没办法使佛教在全中国范围内推广,从而更不可能成为国教。

    四、佛教自身原因

    首先,佛教组织不够完善,宗教过于庞杂。这就分散了佛教的力量,导致信徒思想混乱,各个教派因思想上的分歧,组织系统相互独立,对佛教的发展难以进行有组织的规划,陷入各自为战的局面,从而影响了其自身的发展。

    佛教宣扬的是因果报应、轮回转世、净土地狱,由此,便形成了阴司、阎王、鬼判、超度、拜佛、烧香、还愿、诵经、造佛像、造佛塔、赶庙会等活动,并且人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使自己的生活受到佛的庇佑,以为赐福免灾,表达了人们对生活中不如意的一种转嫁方式。由于佛教的发展已近乎充斥人们的日常生活,关于佛教各种形式活动的开展,也就大大开拓和扩大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自传入中国,经长期发展,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佛教文化,佛教的流传,日益充斥整个中国社会。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统治也好,亦或是对人们人生观念的影响也好,再者是文化艺术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M].北京:中华书局,1983.

    [2]王志远.佛教艺术内涵在中国佛教传播初期的重要价值[J].世界宗教研究,2005(02).

    作者简介:

    符雪花(1993-),女,海南海口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历史系2012级本科生。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