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版画的现代发展实践
丁银芝+王祖龙
摘 要:改革开放后,在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与农民、农村密切相关的农民绘画,在经历上世纪80年代的大发展和前几年“百花齐放”的大繁荣后,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方向。夷陵版画早期作为宜昌县(现为夷陵区)农民版画,经历同样的繁荣后,逐渐转向乡村版画的发展方向,保持传承与发展,积极适应市场,寻求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夷陵版画;乡村绘画;民间艺术
一、创作发展实践
(一)转变主题思想
改变是发展的重要动因,夷陵版画的性质从“农民版画”到“乡村版画”,不仅是名称的改变,还是创作思维的改变。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创作以政治主题为主,题材缺乏自主性,思想单一。到了90年代,农业生活仍占主要地位,但创作题材范围扩大,开始关注现实生活和劳作,如黄玉梅的《剃木梓》(图1)。
更大的转变在2013年被认定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后,自此,当时预计“通过5年的时间打破原来政治宣传的模式,逐步从官方操作转向乡村本源的东西”(夷陵版画主要传承人高新章语)。从作品来看,2013年后的作品题材更为丰富和自由,不仅有传统民俗,还有乡村爱情。习长金的《说四句子》(图2)表现的就是当地结婚说四句吉祥语的婚俗,张定虎的《山楂红了》(图3)表现的则是农村青年男女的美好爱情。
发展到当下,题材不仅要求回归当地传统民俗文化,还要领会传统文化的意蕴和发掘传统文化中的吉祥寓意;更要求体现创作者的生活、内心和真实情感,如黄成翠的《光明之神》(图4)可以说是生活、传统及吉祥寓意的结合。黄成翠本人是电力公司员工,对《光明之神》的创作或理解,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中间的这个是观音,因为我自己是女性,所以把她的性别设计为女性。她又是电力工人的形象,就代表了我们电力公司的电力工人是为大家送去光明的,她手上拿的那个闪电就是电的象征。你看她身后是不是很多手,像千手观音一样,这就是为了表示这个观音后面其实还有千千万万的人,也就是千千万万的电力工人。这些手上都拿得有做电工的工具,这就是我那个仓库里面保存的东西,是我们天天见到的东西。这个观音的底下还有很多山和电力铁塔,这些塔都是建在山顶上的,就是代表我们电力工人为了帮大家送去光明翻越了山山水水……”
从表现现实到表现意蕴,并不是这一发展的终结,就目前的计划,“要继续引导他们做吉祥文化”(高新章语),当然也应是更丰富的吉祥文化。
(二)丰富作品形式
最初由于创作技艺和现实条件的制约,主要形式为“黑白木刻”。此一时期作品的造型、结构和色彩相对简单。初步发展后,开始采用“套色版画”,颜色更加丰富。后来又发展出“染色版画”,采用油印背染的方式,技艺更加复杂。大概这一时期,还规定了“木味、绣味、剪味、斧剁、錾点”的五味雕刻技法,以及“黄绿蓝红黑”的夷陵五彩。如此规定虽然形式较之前丰富,但若所有作品遵循于此则会略显程式化。当下的创作形式,除了以上几种,还有正在探索中的“绝版套印”,这是一种色彩、结构、造型更加丰富,制作方式更加繁复的形式。
二、传承发展实践
(一)传承基地建设
作为湖北省“非遗”项目,夷陵版画的任务之一是保持传承。传承基地建设,是传承的重要项目之一。目前最主要的有家庭传习所、校园传习基地和原创版画村的建设。家庭传习所主要针对个人或家庭,授牌承认个人为夷陵版画传承人。校园传习基地目前已有小溪塔实验小学和官庄小学,前者为城区典型代表,后者为乡村典型代表。另外,还有分乡小学的校园传承基地正在建设。
原创版画村是官庄村,正式名称为“官庄原创版画村”。原创版画村的建设是为了集中做出典型示范,以点影响到面。目前原创版画村的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包括建设原创版画基地和设立家庭版画作坊。原创版画基地正在重新装修,于11月下旬正式投入使用,计划设立“官庄乡土版画院”,以负责联系当地签约版画家。基地中还配备有培训中心、体验中心、销售中心、图书室和电教室,实现产、学、研一体。家庭版画作坊在建的有六家,其中一家已投入使用。
此外,在夷陵楼建立的“夷陵乡村版画研究院”,主要做理论研究。在宜昌市715创意园区建立的夷陵版画体验中心,虽然也有社会传承的作用,但更倾向于商业化发展。
(二)传承人培养
夷陵版画的传承人,由于人员流动性及一些现实原因,无法确切统计人数。目前在培训中心培训过的传承人大约有三千多人,经常进行版画创作的队伍大约有几百人,实际申请在册的大约十几人。
具体的传承人培训主要在官庄村原创基地和校园基地。官庄村基地的版画培训或体验,通常采取自愿报名方式,而且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培训结束后需留一幅作品存档。这是一种具有很强流动性的社会传承方式。校园基地的传承人培训相较于官庄村基地,人员稳定很多,目前也是采取培训班的形式。
另外,版画研究院正在组织教师编写夷陵版画的中小学教学教材,扩大夷陵版画的普及教育。还计划将夷陵版画的教育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举办公共文化服务等专题讲座。
从以上可以看出,夷陵版画的传承并非保守的家族或师徒传承,而是流动性极强、范围极广的社会传承。虽然人员是流动的,但目前一直保持着夷陵乡村版画的乡村原创性。
三、经济发展实践
(一)完善产业链
文化的传承,在某些层面上与其经济效益的发展密切相关。夷陵版画的发展,用完整的经济产业链推动,反之又保障其有效的传承。具体方式就是将夷陵版画作品推向高端的原创收藏艺术市场。具体操作上,首先是确立签约版画家与乡土版画院的密切关系。通常情况下由版画院与版画家直接签约,并从民间收购作品;再由当地艺术公司从版画院统一收购作品进行完整商业运作及衍生产品开发;当地艺术公司再将作品推送给艺术投资公司,并由艺术投资公司推向市场;最后由市场反馈,进入下一轮循环。
由上可知,夷陵版画商业运作的完整产业链为版画家、画院、当地艺术公司、艺术投资公司、市场五个环节。这五个环节中,版画家与画院的关系最为密切,而与商业推广者的关系适度疏离,使得作品保持稳定的乡土性。
(二)开发新形式
夷陵版画的开发目前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旅游,一个是家庭装饰。旅游是与景区合作,开发衍生产品。开发衍生产品是民间艺术创造经济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夷陵版画衍生产品开发的时间不长,早期主要有杯子、抱枕、T恤、装饰瓷片等,最近亦有新的开发。
家庭装饰的开发上正在筹备,计划建一个“居家艺术馆”。具体来说就是把作品转化成家庭装饰并装框,将版画、油画、国画等一起运用到家庭客厅、餐厅的装饰上,如制作四条屏、三联画等。
四、结语
以上内容来源于笔者目前对夷陵版画田野调查资料的浅显总结,它作为乡村绘画或民间艺术,都与民间的生活现实和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因此,其本身的发展,不仅要保持它的乡土性,还要保持它的传统文化意蕴。同时,还要提高它的经济效益,以支撑其长期有效传承。
作者单位:
三峡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