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摄影之艺术美
程炽玲 郝成文
【摘 要】摄影也被称为照相,源于希腊语的光线和绘图,就是以光线绘图。本文将从记录功能(摄影工具)、表现功能(摄影作品)、摄影技术(光、色彩、构图)等方面来浅析摄影的艺术美。
【关键词】摄影;艺术;美;镜头;摄影作品;摄影技术
中图分类号:J4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178-01
用摄影机和胶片的拍摄,称之为摄影,它是以画面作为最基本的表现元素,通过画面的形式完成导演的思维的影像化生存,也就是客观的记录、叙述、表意。那么何为艺术?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一种是主观唯心主义,较之摄影,我更倾向于第三种,即再现说,它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是一种真实的模仿。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美是生活,任何事物,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那就是美的。”摄影是客观的记录与再现,所以摄影是一种艺术,那么摄影这种艺术有何之美,前面说过,摄影还有叙述和表意功能,而这就是一种意境美。
镜头是影视节目最基本的组成元素,以画面形式传递特定节目内容,摄影就是捕捉画面的物质基础,通过对现实世界的记录和想象,摄影构建了一个承载特定含义和情绪的屏幕世界。摄影能再现世界,而且可以创造性的发现世界,就是一种艺术美。摄影从美学上获得了认识世界的广度和深度。在做新闻及新闻图片时要做到真实客观,是离不开摄影的。
摄影的记录功能更多的是依赖摄影工具的物理特性,也就是摄影工具的艺术之美。摄影还有表现的功能,即摄影作品的艺术美。摄影从诞生开始从属于绘画又脱离于绘画形成另一个分支,以最具象化的表达能力,创造表现人类情感的视觉艺术符号。《饥饿的苏丹》这幅获得普立兹新闻特写摄影奖作品,衰败的环境,瘦骨嶙峋的小女孩,虎视眈眈的鹰这种画面为影片定下了凄凉悲惨的基调。摄影的表现功能还体现为美学意义上的刻画和渲染,在对现实世界的表现上,摄影实在美学造型上提升,作为一种“视觉凸显性美学”符号形象出现,为观众提供一种视觉冲击,这是摄影中的审美层次造型设计,《决定性瞬间》这幅摄影是布列松抓拍艺术中代表性名作,照片前景中有一个跳跃的男子,其身影恰好跟背后跳跃女郎相似,一前一后互相呼应,相映成趣。《荷塘幽梦》这幅摄影作品,摄影中把前景和后景都做了虚化,很模糊很朦胧,像梦幻般,中间的荷叶和荷花清晰可见,让观众有种梦幻感,进而表现荷塘幽梦,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清爽,放松感觉。摄影的表现功能还体现作品解读的意念性,《大千世界》这幅作品,画面中“如意金轮”与“贡嘎山”重合,前者是宗教意义上的世间符号,后者是客观物理世界的符号,宗教认为人和人类的地球是小的,而人的心灵是很大的,无所不包的,所以“金轮”把“贡嘎山”圈在了其中,“贡嘎山”又在“金轮”之外,这种意念也表现了主观与客观,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矛盾统一哲学意义。
浅析摄影技术的艺术美,从光线、色彩、构图这三方面。光有强弱之分,光分为正面光、前测光、测光、后测光、逆光、顶光、脚光。不同投射方向的光会产生不同的的明暗效果。摄影的色彩经历了很长的技术突破和美学革命,影视通过物理染色的方式来表达某种特殊的美学含义,举一个影视中的列子,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那个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很多犹太人中,小女孩的衣服是红色的,特别让人记忆深刻,引起关注,结局就是一大堆死去的人中再次出现那个红色衣服的小女孩,表现战争的残酷,红色本身就代表暴力、血腥、激情。色彩还原现实世界真实的颜色信息,同时也给予人们不同情绪的主观感受,色彩有温度,有重量,有动感。色彩的心理感觉机制一定意义上表现摄影的表达主观情绪。红、橙、黄是暖色调给人温暖,前进的感觉。绿、青、蓝、紫属于冷色调给人一种阴险,低沉,后退感。一说到暖色就会想到花朵、太阳、希望,一谈到冷色就会想到寒冷、失望、恐惧。它能让人产生联想,摄影中对影调的调节和控制传递特定艺术效果和主观情绪,这就是摄影色彩的艺术美。构图在摄影中就是指既定的场景中取舍布置现有的景物,进而表达创作者的艺术构思,画面构图要讲究对称、呼应、对比、和谐等构图原则。摄影构图美学意义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静态构图、动态构图、线条构图、不规则构图等。
摄影还有一个核心的美学范畴,即内容和形式,也就是摄影如何带有创造性地表达主题内容。一方面是摄影的视觉层次,另一方面是摄影表意层次。前者是通过光、色彩等来表现美感与和谐,后者则借助摄影风格及画面内容信息来表意。不管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用来映衬摄影作品的主题内涵。摄影的艺术美不仅有视觉的美还有主题内涵和意境的美。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周星.影视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任金州等.电视摄像[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4]刘毅娟.造型基础·色彩[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