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病害研究概述

鲍科达+王记祥
摘要:夹竹桃是一种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由于种植范围广,加之为害夹竹桃的病原生物较多,导致夹竹桃病害种类多样,其中有的病害严重时能使整株枯死。本文根据现有资料共统计了7种夹竹桃病害,每种病害的症状和病原都进行了详细描述,论文最后提出了夹竹桃病害常用的防治方法。
关键词:夹竹桃;病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7)05-0037-03Summary About the Diseases of Nerium indicumBao KedaWang Jixiang
(Jiyang college of Zhejiang A&F UniverstiyZhuji311800)
Abstract: Nerium indicum is a very important shub in afforestation.The extensive distribution of Nerium indicum and the various pathogen are responsible for multiple diseases of Nerium indicum, some of them can be fatal.According to the record there are seven different diseases occurring on Nerium indicum, the symptom and pathogen of every disease is described.Some methods to control the diseases of Nerium indicum are also proposed.
Key words:Nerium indicum;disease;control method
夹竹桃(Nerium indicum),又称半年红、柳叶桃[1],为夹竹桃科夹竹桃属常绿大灌木或乔木,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烟尘和有毒气体,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园林绿化植物,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广泛种植,北方盆栽。在长江以南地区常被用作绿篱,用于公路、铁路、河流沿岸的绿化[2]。此外,夹竹桃的叶、皮均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一种传统的中药[3]。
由于夹竹桃的种植范围广,寄生夹竹桃的病原微生物种类多,导致夹竹桃病害种类也十分庞杂,其中有的病害甚至对夹竹桃的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直接降低了夹竹桃的观赏价值。本文根据现有的资料,对夹竹桃病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期望为有关的病害深入研究和治理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1花腐病
(1)症状:花瓣被侵染先形成一水浸状的小点,后逐渐扩大变软,褪色成褐色腐烂,花落,花梗、花托、花瓣病部长出灰黑色霉层。
(2)病原: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分生孢子梗550~1 400×8~245(平均914×15.8)μm,丛生,淡褐色,单枝或上部树枝状分枝,顶端尖削或顶部分出短枝3~13枝,短枝顶端稍彭大,上生许多短小的小梗,小梗端部稍大于中下部,其上留有孢子痕;分生孢子淡欖褐色,簇生于单枝或分枝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似葡萄穗状,单细胞,双层壁,圆形、椭圆形、卵形,95~162×54~108(平均121×83)μm[4]。
2丛枝病
(1)症状:病害开始多发生在个别枝条上,枝条上的腋芽和不定芽大量萌发,丛生许多细弱的小枝,这些小枝节间缩短,叶片变小,有不明显的花叶状。感病小枝又可抽出小枝。新长出的小枝基部肿大,呈淡红色,常簇生成团,似鸟巢或扫帚。小枝冬季常枯死,次年在枯枝旁又产生更多的小枝,最后造成整株枯死。
(2)病原:病原体是一种类菌原体。通过电镜观察,其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或不定形,直径为53~700 nm,菌体内可见有核糖体和纤丝状的DNA。以二分裂或出芽等方式繁殖[5]。
3灰星病
(1)症状:病菌多从叶尖、叶缘侵入。病害初发生时,产生紫红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斑上有隆起的轮纹。病斑边缘红褐色,中央灰白色,直径3~10 mm。后期在病斑两面产生丝状小霉点,叶片枯萎。发病率常达10%~30%。
(2)病原:为欧夹竹桃尾孢(Cercospora neriella)。病斑上的丝状小霉点即病原菌的子座、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主要产生于叶正面,子座橄榄色至褐色,直径25~125 μm。分生孢子梗聚集成束,色极淡,粗细不匀,隔膜0~3个,不分枝,顶端有小型孢子痕,大小5~35μm×3~5μm。分生孢子无色,直圆筒形,隔膜1~5个,基部平切状至倒圆锥形,大小15~30μm×3~5 μm[4]。
4叶斑病(一)
(1)症状:没有明显的病斑,仅稍微褪色。
(2)病原:为夹竹桃尾孢(Cercospora neriiindici)。子实体散生,橄榄色;子座无或很小;分生孢子梗不成束,色极淡,由匍匐菌丝分枝而成,短小,无隔膜,不屈曲,孢子痕不明显或无,5~25μm×3~45 μm;分生孢子色淡,圆筒形或倒棍棒形,直立或弯曲,基端长圆锥平切,隔膜多而不明显,20~100μm×3~45 μm[4]。
5叶斑病(二)
(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病菌从叶尖、叶缘侵入后,形成灰白色不规则形枯斑,病健交界处有一明显的黄褐至深褐色线圈,在背面产生密生黑色小霉点,病斑常成轮纹状。
(2)病原:为匍柄霉(Stemphylium botryosum)。菌落平展,淡褐色至暗黑色,有很多表生菌丝,并稠密地分枝;分生孢子梗单枝散生或丛生,一般不分枝,直或稍弯,淡褐色至榄褐色,表面具小刺,像环痕式延伸,每节上部膨大,故呈节结状;分生孢子单生,长圆形、球形、椭圆形,深褐色,有较多的纵横隔膜呈砖格状,大小173~299μm×143~263(平均242×207)μm[4]。
湖北林业科技第46卷第5期鲍科达,等:夹竹桃病害研究概述6黑斑病
(1)症状:病斑出现于叶片边缘或中部,半圆形或圆形,几个病斑相连时可成波纹状,正面较背面颜色深,病斑灰白色或灰褐色。发病后期整个叶片枯黄,提前脱落。
(2)病原:属于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6]。
7夹竹桃煤污病
(1)癥状:发生在夹竹桃叶片上。初期受害植物的叶片上出现黏稠发亮的蜜汁液滴,后逐渐形成圆形黑色霉点,然后在叶片和嫩枝、甚至枝干表面形成一层黑色煤状覆盖物,致使叶片褪色失绿。黑色覆盖物是由病原菌的菌丝体、分生孢子及闭囊壳等堆积而成,既有碍观瞻,又妨碍了林木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2)病原:属于煤炱属Capnodium sp. [6]。综上所述,除丛枝病之外,夹竹桃病害全部是真菌性病害,并且以叶部病害占绝大多数。真菌性病害的发生规律具有一些共同点,如均为局部病害,病原菌主要借风雨传播,以孢子或菌丝在病落叶上越冬。所以,病害的有效防治方法之一即是经常清除地面上的落叶,以减少病菌来源;此外,及时剪除病枝条并烧毁也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在病害较重的地方,在将发病时,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隔10 d左右喷1次,共喷2~3次。关于夹竹桃丛枝病的防治方法有:严格选用无病的插条;个别枝条表现症状时,要及时剪除并烧毁。
参考文献
[1]芮红,王亚,王钟.夹竹桃的环保和经济价值[J].北方园艺,2011(20):119120.(下转第68页)第46卷第5期
2017年10月湖 北 林 业 科 技
[2]臧德奎,徐晔春.中国景观植物应用大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5:1.
[3]陈建明,何月平,张珏锋,等.夹竹桃叶乙醇提取物对斑马鱼的毒性评价[J].水生生物学报, 2011,35(5):835840.
[4]张中义.观赏植物真菌病害[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
[5]夏宝池,赵云琴,沈百炎.中国园林植物保护[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8.
[6]徐公天.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原色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6.(责任编辑:夏剑萍)第46卷第5期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