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教育的几点看法
杜若明
[摘 要]职业教育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同步发展起来的,四十年来,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技能人才,同时,也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以中、高职教育为主体,社会力量办学为补充。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分工也越来越细,很多传统职业在慢慢消失,新的职业又在诞生,职业教育始终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通过多年的中、高职业教育教学与社会办学经验来看,对目前的职业教育有几点新的看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学校;职业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729
1 职业教育闭门造车严重滞后行业发展
职业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可以说还是在自我封闭的循环中运行,没能真正与社会与行业“同呼吸共命运的地步”。体现在专业的设置不合理,实训实验的设备陈旧落后,专业教师不了解具体实际操作,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
首先,在专业设置上。很多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上自主性较大,专业审批较为宽松,基本属于自己决定专业的设置权限,这也就造成了专业设置的盲目性。记得本人曾就职过的职业学校就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听说为了较少污染城市要大规模的搞集中供热,学校就觉得以后可能用人量较大,为此设置了热电专业,对外宣称是订单培养定向安置,结果当年就招生爆满。可以这样说,当时热电专业开设什么专业课都不清楚,更没有专业的热电专业教师,更不了解热电的运行模式,完全属于“闭门造车的局面”。随着一个教学轮回的完成,该到学生安置的时间了,其结果没有一个毕业的学生能安排到热电岗位工作,连实习的岗位都没有,到现场考察的人大吃一惊。因为所有的工作流程基本都是自动化操作,只有少部分人员在操作电脑,职业学校的毕业生根本没用武之地。为此订单培养的学生家长闹到了学校闹到了政府,引出了很多矛盾,留下了多年的隐患。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这种做法就是典型地缺乏广泛的社会调研,盲目地设置专业,造成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即失业。
其次,专业教学、实训实习设备陈旧,严重滞后行业生产设备。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是职业学校的灵魂与根基,先进超前的实训实习设备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保障,这两点在目前很多职业学校都是弱项。一是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绝大多数是从高校引进的,属于典型的出学校进学校,根本就没有到企业真正实践过,更没有企业的生产实际经验。教学方式基本还沿袭着普教“粉笔+黑板、口授板书”的这种以书本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模式。试想:如果教师自己都不熟悉实际岗位情况,不具备实际岗位能力,只能“纸上谈兵”,何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有甚者属于滥竽充数型的,临时增加专业,根本就没有专业教师,逼迫很多原本属于文化课教师进行转型。如有的学校新开汽车专业,逼迫体育教师转型汽车专业教师,严格讲这是典型的“赶鸭子上架”,这样的教师能培养出高技能人才吗?二是实训实验设备。这也是制约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又一大瓶颈,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还有句民间谚语就是:人巧不如家什妙,都说的是再有技巧的人都不如先进的设备,说明操作设备的重要性。现在的职业教育实训实习设备普遍落后行业的发展。就拿汽车专业来说吧,因为学校经费不足,就拿一些报废的老旧的汽车做实训设备,随着国家的重视,有的学校也拨了很多经费,但都让那些做汽车设备的厂家给赚了黑心钱,表面看似光鲜的实训设备,实际绝大多数都是报废、走私、水淹的经过翻新的设备。很少听说哪个最新型的车型还没有进入市场而首先进入职业学校做实训的。这就造成了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到了社会不会被接受与认可的关键,跟不上行业的发展,甚至严重滞后行业的发展。
2 职业教育在走弯路
职业教育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大家还记得计划经济时代吧,那時的职业培训完全属于师傅带徒弟的时代,那时师傅教徒弟也真是尽心尽力地教,因为将来徒弟要接师傅的班的,徒弟的水平就代表了师傅的水平,如果徒弟水平差那将使师傅脸面无光。那个时代真的师傅带徒弟才正培养了无数的技能高手,创造了很多不朽的丰碑。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班时代的结束,职业培训开始转向了专门化,产生了职业教育。当时的职业教育属于两条腿走路,教育系统普遍设置为职业高中,企业和行业举办的叫技工学校。在这期间,职高的职业培训质量以及就业明显要比技校差很多,原因是技工学校属于企业“亲生”的,无论就业还是实践操作明显优于职业高中。但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剥离,很多技工学校转隶到了教育系统,与企业或行业完全脱离了上下级的关系,利用企业资源培养学生技能就明显削弱了,原本属于企业本职业务的技能培训变成了与己无关的事,企业成了技能人才培训的旁观者。在我国,很多职教专家,领导也都去发达国家考察职业教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国职业教育,但移植到我国都变成了“水土不服”,主要原因是目前的体制所决定的。国外的企业参与技能培训是分内的事,是必须要完成的一项业务,无论这些人才能否到自己的企业工作,都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相反,我国企业觉得人才培训是学校的事,我就使用现成的,万一我培训的人不在我单位工作那就亏大了,这就是国内与国外的本质区别。作为职业培训的中坚学校,为了弥补经费的不足与技能培训的欠缺,产生了好多理论:产教研相结合,岗位实践,顶岗实习等,最近又新出一个名词叫现代学徒制。学徒本身就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但永远回不到真正的师徒关系了。
3 中职教育高中化高职教育本科化
最近这几年中职教育高中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还是传统教育思维根深蒂固所致。在我国,大多数家长认为一个学生只有上了大学,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但随着中职教育的政策调整,中职学生也可以考大学了,这就相当于以前很多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又看到了“曙光”,特别是许多高职专科学校,在录取竞争压力下,把很多指标向中职倾斜,这就使很多中职学生更容易考上大学。为此,很多中职学校,特别是很多县城级的职业学校把原本应该好好研究职业教育的主体,也开始变相成另类“高中”了,这就造成了职业教育的本末倒置。本应该好好研究职业性质、职业特点以及动手能力培养的职业学校也开始加大学习英语、数学、语文等文化课的教学。很多职业学校也把每年多少学生考上大学、都考上了哪些重点大学、名牌大学作为招生宣传的手段,把每年考上多少学生作为一种荣耀悬挂在楼上与学校的网站上。看似一种招生宣传,其实就是把职业教育推向了“死亡的边缘”。 中职学生应该有深造的机会,中职学生也应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来是件好事,但不能把国家的好政策念“歪”了,不能把职业学校变成高考的主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