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下传统广播“融合”发展
张鹏 赵传志 于耀
摘要:大数据技术为传统广播和新兴媒体的融合提供了介质,在节目创新渠道、数据采集筛选、技术安全保障等方面拓展广播媒体的传播渠道与影响力,提高广播媒体的内容生产效率,让广播节目的改进有据可依,用户体验得以升华,为广播媒体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传统广播 大数据 数据保障
近年来大数据已经不断影响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将会对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传统媒体也在数据、技术平台、数据产品等方面逐渐与互联网技术进行合作融合,实现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从媒体大融合趋势来看,能否在新的背景下打造优质自主可控平台,以有效新颖内容吸引用户,快速获取用户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匹配,事关广播媒体的生存需求及长远发展。
创新节目传播渠道
在新媒体及大数据时代,传统广播可通过自主可控的新媒体客户端获取用户收听及互动数据,借助大数据平台的分析结果,辅助广播电台构建决策模型,指导节目创新、制作、引进和编排,更精准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节目收听率。
听觉与互动是广播电台与生俱来的优势,也是其发展的局限所在。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受众对于互动参与度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听众更想从参与中得到交流,获得被认同的满足感。因此,广播的融媒体发展第一步就是由传统单一的传播形态向多种传播形态转变,在原有听觉基础上,增设传统广播的多样性直播互动,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平台上,实现以微信、微博、APP、网络直播为代表的传播平台的打造。打造以文字、图片、视频等为一体的多元传播形态,让传统广播不仅可以收听还可以收看与参与。
这样的融合能使广播作为资源平台的核心优势凸显出来,多方合作,与各种传播方式进行深度结合,打造多途径、多方位跨界合作的广播媒体新形势(如图1所示),充分发挥“广播+”优势,结合“互联网+”的新兴模式,构建多元化、开放化的全形态传播格局。鼓励受众积极提供素材、表达观点,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上同步展开全面互动,增强受众广播内容生产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增强受众对广播电台的品牌认同度和依赖感,为实现融媒体的内容整合提供坚实保障。
媒体数据采集需求筛选
互联网时代就是一个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给传媒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有效数据分析、资源最大化利用为传统媒体用户连接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法。一切将以数据为中心,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创造出有价值的信息,对数据进行有效筛选分析,成为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基石。
一、媒体要对海量信息进行有效选取。运用大量用户数据,根据受众的偏好、喜爱进行归类,分析用户获取信息习惯,找出相应的关系,快速准确地自动跟踪、采集各家媒体信息,筛选出关注度高的内容,提高新闻数据信息采集速度、精准度,扩大新聞线索来源。
二、使媒体投放更有针对性。通过用户的使用习惯,对广播的使用者进行多角度分析。例如访问时间点、访问时长、访问频率、偏好栏目、偏好主持人、换台频率、回复次数、评论次数等习惯,都可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包括身份属性、社交属性、内容偏好和电商兴趣等。这些都可以让媒体的投放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从而产生显著的效果。
三、实现互联网信息内容采集、浏览、编辑、管理、发布的一体化。要保证广播节目的播出效果,需要一整套完善的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结果反馈、业务调整、效果检验的机制和流程,面对互联网的海量数据,有效迅速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广播的新媒体数据中心需要采用大数据平台和技术,实现互联网信息内容采集、浏览、编辑、管理、发布的一体化。
大数据技术和平台作为新媒体的服务工具,不仅能够提升媒体从业者的技能,获取以前不能获取的数据,快速拥有大量平台、咨询和内容相关的数据,还将一改传统广播落后的局面,提前对播出和传输行为进行预测和判断,挖掘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从根源上有效阻止事故的发生。需要采集的媒体大数据按照来源可分为三类:一是互联网数据,包括来自各SNS平台(微博、微信、论坛社区)、门户网站、媒体舆情、搜索引擎以及其他网页的数据。二是用户行为数据,包括本媒体的App用户、微博粉丝、微信公众号关注者、合作方平台用户的操作行为数据等。三是本媒体内部数据,包括本媒体内部系统数据、合作方提供的统计数据以及其他系统或外部来源的数据。
技术安全保障
强大的新媒体融合结构需要安全系统的数据支撑。新媒体平台播出系统采用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技术手段建设,实现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采用可扩展性设计,在应对服务和数据处理增长后,快速扩展系统,提高系统的承载能力。
系统软件采用开放型设计,提供丰富的对外系统接口,接口采用标准化设计,可与其他系统进行接口数据交换,并可根据项目实际需求进行接口的优化调整,定义接口交互规范。
数据库系统应保障系统的高可用性,需要提供一主多备的集群式部署,主从(备)数据库服务要保证数据一致性并自动同步数据。当主数据库服务出现故障不可用时,系统可以自动将从(备)数据库服务提升为主数据库服务。主从(备)数据库服务,服务和数据都应部署在不同的物理服务器上,确保不会因为物理硬件原因造成主从(备)数据库同时发生故障。
如图2,当主数据库服务A出现宕机时,从(备)数据库服务B提升为主数据库服务,并开始向从(备)数据库服务C和从(备)数据库服务D同步数据。
对于整个广播播出来讲,支撑着广播宣传是强大的技术,强大的技术保障了良好的收听效果。在大数据时代下,传统媒体搭乘这一顺风车将不断地创新进步。
(作者单位:山东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刘伯勇:《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分析》,《电子世界》,2014(5)。
2.喻国明:《传媒变革力―传媒转型的行动路线图》,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3.喻国明,戴元初:《媒介融合情境下的竞争之道》,《新闻与写作》,2008(2)。
4.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比特赋型”》,《湖南社会科学》,2011(3)。
摘要:大数据技术为传统广播和新兴媒体的融合提供了介质,在节目创新渠道、数据采集筛选、技术安全保障等方面拓展广播媒体的传播渠道与影响力,提高广播媒体的内容生产效率,让广播节目的改进有据可依,用户体验得以升华,为广播媒体提供持续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传统广播 大数据 数据保障
近年来大数据已经不断影响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将会对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重大影响,传统媒体也在数据、技术平台、数据产品等方面逐渐与互联网技术进行合作融合,实现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从媒体大融合趋势来看,能否在新的背景下打造优质自主可控平台,以有效新颖内容吸引用户,快速获取用户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匹配,事关广播媒体的生存需求及长远发展。
创新节目传播渠道
在新媒体及大数据时代,传统广播可通过自主可控的新媒体客户端获取用户收听及互动数据,借助大数据平台的分析结果,辅助广播电台构建决策模型,指导节目创新、制作、引进和编排,更精准地满足用户需求,提高节目收听率。
听觉与互动是广播电台与生俱来的优势,也是其发展的局限所在。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受众对于互动参与度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听众更想从参与中得到交流,获得被认同的满足感。因此,广播的融媒体发展第一步就是由传统单一的传播形态向多种传播形态转变,在原有听觉基础上,增设传统广播的多样性直播互动,在移动互联网技术平台上,实现以微信、微博、APP、网络直播为代表的传播平台的打造。打造以文字、图片、视频等为一体的多元传播形态,让传统广播不仅可以收听还可以收看与参与。
这样的融合能使广播作为资源平台的核心优势凸显出来,多方合作,与各种传播方式进行深度结合,打造多途径、多方位跨界合作的广播媒体新形势(如图1所示),充分发挥“广播+”优势,结合“互联网+”的新兴模式,构建多元化、开放化的全形态传播格局。鼓励受众积极提供素材、表达观点,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上同步展开全面互动,增强受众广播内容生产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增强受众对广播电台的品牌认同度和依赖感,为实现融媒体的内容整合提供坚实保障。
媒体数据采集需求筛选
互联网时代就是一个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给传媒行业带来巨大的变革,有效数据分析、资源最大化利用为传统媒体用户连接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法。一切将以数据为中心,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创造出有价值的信息,对数据进行有效筛选分析,成为新媒体发展的重要基石。
一、媒体要对海量信息进行有效选取。运用大量用户数据,根据受众的偏好、喜爱进行归类,分析用户获取信息习惯,找出相应的关系,快速准确地自动跟踪、采集各家媒体信息,筛选出关注度高的内容,提高新闻数据信息采集速度、精准度,扩大新聞线索来源。
二、使媒体投放更有针对性。通过用户的使用习惯,对广播的使用者进行多角度分析。例如访问时间点、访问时长、访问频率、偏好栏目、偏好主持人、换台频率、回复次数、评论次数等习惯,都可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包括身份属性、社交属性、内容偏好和电商兴趣等。这些都可以让媒体的投放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从而产生显著的效果。
三、实现互联网信息内容采集、浏览、编辑、管理、发布的一体化。要保证广播节目的播出效果,需要一整套完善的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分析、结果反馈、业务调整、效果检验的机制和流程,面对互联网的海量数据,有效迅速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显得至关重要。因此,广播的新媒体数据中心需要采用大数据平台和技术,实现互联网信息内容采集、浏览、编辑、管理、发布的一体化。
大数据技术和平台作为新媒体的服务工具,不仅能够提升媒体从业者的技能,获取以前不能获取的数据,快速拥有大量平台、咨询和内容相关的数据,还将一改传统广播落后的局面,提前对播出和传输行为进行预测和判断,挖掘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从根源上有效阻止事故的发生。需要采集的媒体大数据按照来源可分为三类:一是互联网数据,包括来自各SNS平台(微博、微信、论坛社区)、门户网站、媒体舆情、搜索引擎以及其他网页的数据。二是用户行为数据,包括本媒体的App用户、微博粉丝、微信公众号关注者、合作方平台用户的操作行为数据等。三是本媒体内部数据,包括本媒体内部系统数据、合作方提供的统计数据以及其他系统或外部来源的数据。
技术安全保障
强大的新媒体融合结构需要安全系统的数据支撑。新媒体平台播出系统采用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技术手段建设,实现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采用可扩展性设计,在应对服务和数据处理增长后,快速扩展系统,提高系统的承载能力。
系统软件采用开放型设计,提供丰富的对外系统接口,接口采用标准化设计,可与其他系统进行接口数据交换,并可根据项目实际需求进行接口的优化调整,定义接口交互规范。
数据库系统应保障系统的高可用性,需要提供一主多备的集群式部署,主从(备)数据库服务要保证数据一致性并自动同步数据。当主数据库服务出现故障不可用时,系统可以自动将从(备)数据库服务提升为主数据库服务。主从(备)数据库服务,服务和数据都应部署在不同的物理服务器上,确保不会因为物理硬件原因造成主从(备)数据库同时发生故障。
如图2,当主数据库服务A出现宕机时,从(备)数据库服务B提升为主数据库服务,并开始向从(备)数据库服务C和从(备)数据库服务D同步数据。
对于整个广播播出来讲,支撑着广播宣传是强大的技术,强大的技术保障了良好的收听效果。在大数据时代下,传统媒体搭乘这一顺风车将不断地创新进步。
(作者单位:山东广播电视台)
参考文献:
1.刘伯勇:《广播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分析》,《电子世界》,2014(5)。
2.喻国明:《传媒变革力―传媒转型的行动路线图》,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3.喻国明,戴元初:《媒介融合情境下的竞争之道》,《新闻与写作》,2008(2)。
4.欧阳友权:《网络文学的“比特赋型”》,《湖南社会科学》,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