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松材线虫病防控及应对策略

宋正江+李薇+胡华
摘要:分析研究宜昌市松材线虫病发生的现状和特点,总结宜昌市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的主要做法和不足,并借鉴江苏省、安徽省黄山市松材线虫病的成功防治经验和做法,提出宜昌市松材线虫病防控策略为:政府主导,政策支持;分区施策,抓住关键;把握规律,科技支撑。
关键词:松材线虫病;防控;宜昌市
中图分类号:S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7)05-0033-05Preliminary Study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inewood Nematode Disease in Yichang CitySong ZhengjiangLi WeiHu Hua
(Management Office of Three Gorges Botanical GardenYichang443111)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inewood nematode disease in Yichang city, and summarized the main practice and deficiency of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inewood nematode disease. Trough learning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practices of pinewood nematode disease in Jiangsu province and Huangshan city of Anhui province, we propose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y of pinewood nematode disease in Yichang city, which are government domination, policy support, forest division policy, grasping the key, grasping the rule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ing.
Key words:Bursaphelenchus xylopilus;control;Yichang
松材線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是由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ilus)引起的,为害松树的一种毁灭性流行病,被公认为松树的“癌症”,是目前世界范围内最难以有效防控治疗的松树“头号杀手”[1]。松材线虫病自1982年由境外传入中国,在南京中山陵首次被发现,此后不断蔓延,根据《国家林业局公告》,截至2016年底,全国松材线虫病疫区范围涉及16个省份89个地级市246个县市区。其中发病比较早的地区如江苏、安徽、浙江等防控松材线虫的时间已超过30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防控经验和有效做法,对宜昌市开展松材线虫防控工作可以起到积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研究宜昌市松材线虫发生的现状和特点,并借鉴外地的成功做法,提出宜昌市松材线虫病防控策略,以供参考。
1宜昌市松材线虫病发生及防控现状
1.1发生情况
宜昌市2006年首次发现松材线虫病,10年来先后在猇亭区、西陵区、夷陵区、点军区、伍家岗区、秭归县、宜都市、长阳县等8个县市区发现松材线虫[2],至2017年,全市新增当阳市、枝江市两个疫区,同时通过不断防控先后拔除西陵区、伍家岗区、猇亭区、点军区等四个疫区。根据近年普查情况,2014年全市5个疫区(宜都市、夷陵区、长阳县、点军区、猇亭区)8个疫点发生面积346 hm2,病死树1 678株;2015年全市全市5个疫区(宜都市、夷陵区、长阳县、点军区、猇亭区)8个疫点发生面积34927 hm2,病死树1 168株;2016年全市5个疫区(宜都市、夷陵区、长阳县、点军区、猇亭区)8个疫点发生面积306 hm2,病死树1 110株。数据显示,宜昌市松材线虫防控工作成效较为显著,疫情发生面积及病死松树数量呈逐年递减态势。
1.2发生及为害特点
(1)宜昌是松材线虫病最适宜发生区。从寄主植物、媒介昆虫、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分析,宜昌市全域均适合松材线虫病的传播流行[2]。松褐天牛在宜昌分布广、密度大,在全市发生面积达2余万hm2。全市易感松树马尾松、湿地松等纯林面积约2467万hm2,蓄积达到1 250多万m3,分别占全市森林面积和蓄积的21%和25%,松材线虫病的肆虐扩散,将对全市森林资源带来毁灭性破坏和巨大经济损失。
(2)人为传播途径不易控制。宜昌市在建道路、输电线路建设为较集中,所经之处不乏森林资源丰富,人迹罕至的区域,建设用物资的长途转运增加了这些区域人为传入松材线虫的风险。在宜昌市发现松材线虫病的初期,发生区域主要分布在交通较便利、经济较发达、人为活动相对频繁的宜昌城区周边,后期则沿公路特别是新修公路、输电线路等基础设施发生快速蔓延[2]。这种大跨度、长距离、跳越式传播扩散的现象是人为活动传播松材线虫的最好佐证。
(3)生态威胁重大。宜昌市兴山、秭归、夷陵区位于三峡库区坝首重要生态区域,松树纯林面积大,山高险峻、沟谷纵横,人工防治、造林修复难度大,生态系统脆弱,现有植被破坏后难以快速修复。另外,全市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星罗棋布,区域内各类松林及古树名木广泛分布,是构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松材线虫一旦传入,将严重威胁宜昌市的森林生态资源、旅游资源和三峡坝区生态环境的安全。
湖北林业科技第46卷第5期宋正江,等:宜昌市松材线虫病防控及应对策略1.3防控现状
(1)各级政府防控主导责任进一步落实,防控意识不断增强。各级各地政府都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指挥长,相关成员单位为副指挥长的防控领导机构,并针对不同时期松材线虫病防治重点,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2015年,宜昌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市松材线虫病防治指挥部办公室下发了《宜昌市松材线虫病防治检查督办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的防治责任。同时通过加强宣传和各部门联动,普及相关法律法规和防控常识,初步营造多方参与、共同推进松材线虫防控的良好氛围。
(2)防治经费支持不断加强。各县(市、区)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多渠道筹措防治资金。2015~2016年度全市共投入防治资金710万元。2017年,各级政府资金投入超历史,据初步统计,全市已落实资金2 453万元,为提高病枯死清理质量提供了基本保障。
(3)防治方法措施不断全面并细化。一是落实了疫情监测工作。各地森防部门每年以秋季普查工作为重点,认真开展疫情监测预报和采样鉴定。二是疫木监管不断加强。疫木运输必须持有《松材线虫病安全利用调运要求书》、《松材线虫病疫木检疫处理通知单》和《木材运输证》,全市松木及其制品一律不准外流,并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采伐、运输、非法加工(经营)和使用疫木及其制品。同时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检疫执法专项行动和松木专项清理整顿工作,加大对涉木企业、涉木市场清理整顿的力度。三是积极开展媒介昆虫除治。针对松材线虫媒介昆虫松褐天牛的发生规律,积极开展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多措并举降低虫口密度,控制病害自然传播途径,具体措施包括:在天牛成虫羽化高峰期喷洒噻虫啉粉剂,采用APF1型诱捕器捕捉成虫,释放肿腿蜂、花绒寄甲等天敌控制天牛种群数量,采用保护剂注干防治松材线虫等,相关试验表明喷洒噻虫啉粉剂并配合一定营林措施比较适合山区松材线虫防治[2]。四是对除治效果加强督查落实。2017年组织市直林业系统干部全员参与督办,实行“局领导包县、机关科室及局属单位包乡镇、干部职工包村,一定三年不变,责任到人”的方式,督办落实防治工作。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督查组。各级督办检查组坚持问题导向,发现问题及时与县、乡政府、林业部门、除治队伍沟通反馈,促进防控措施落实,确保防控质量提高。
宜昌市在松材线虫防控工作中组织有力、措施得当、资金保障到位,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的艰巨性、长期性,认识到我们防控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防控工作整体上存在“重除治,轻预防”,检疫封锁存在一定疏漏,监测措施还要加强,特别是对于非疫区、重点保护区,监测措施還未重视,防控手段方面以“砍树”、“杀虫”为主,缺乏长远控制手段,比较被动等。在这些方面,外省的一些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2外地松材线虫病发生情况及防控经验做法
2.1江苏省的病害发生情况及防控经验
1982年秋松材线虫病首次在南京东郊确认,当时疫区仅限于南京东郊局部地区,病死树265株,由于缺乏对病害的认识和除治手段,到1987年病害在短短6年时间蔓延到南京、镇江的12个县(区),累计病死松树58万株。在经过1988年到1992年短暂控制期后,疫情突然呈现大跨度、长距离、跳越式快速扩散,到2002年已扩散至9个市20个县(区),病害面积133余万hm2[3]。近几年江苏重点实施松材线虫病疫区疫点防治与改造、重要松林资源综合保护、特殊地域封防育等工程,防治工作成效显著。2015年秋季疫情普查表明,江苏省松林面积约667×104 hm2,材线虫病疫情发生面积8 000 hm2,病死松树102万株,与2014年相比分别下降178%和383%,连续11年实现发生面积与病死株数“双下降”[4]。目前疫情发生在南京市、镇江市、常州市等8个地级市23个县(市、区)81个乡镇[4]。
经过与松材线虫病30多年的斗智斗勇,江苏省总结经验认为:松材线虫病关键在于“预防”,一是要防止人为传播。要加强病源物源头管理,封锁疫区,控制蔓延,病害自然传播距离非常有限,疫情扩散蔓延多是人为因素所致;二是要落实监测措施。对非疫区,特别是重点保护区要定人、定点、定期进行疫情监测,及早发现疫情,及时采取坚决措施,将病害消灭于萌芽之中。三是加强林木抚育管理。对与疫点毗邻的松林,及早伐除被压木、衰弱木,提高林分质量,强林木抗病性,可减缓病源自然传播速度。四是松材线虫病治理质量取决于病枝材处理效果。通过处理松树病枝材来杀灭天牛幼虫相对简便易行,且工效高。对病枝材进行切片、烧毁处理是确保效果的最好方法,但要注意对病树主干、伐根以及直径15 cm以上枝条都要进行灭虫处理,而且采伐时不仅要处理病死树,对疫点上的部分活松树也要一并处理,这样才能达到彻底清除病源的效果[3]。
2.2安徽省的成功经验及总结
安徽省松材线虫病防控的重点也是亮点在黄山。安徽省1988年首发松材线虫病,2009年扩散到24个疫区。 到2010年,11个有松林分布的设区市都发生过松材线虫病,2015年疫区县还有18个,发生面积027万多hm2[5]。但到目前黄山仍未发生松材线虫病,成功阻截松材线虫病传入达30年,其成功经验在于:一是资金投入、实施工程措施到位。黄山市在有效实施监测普查、检疫检查、专项执法行动等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先后实施了两项大型松材线虫防控工程。1999年投资6 000余万元建设松材线虫病预防体系工程,建立了一整套检疫检查体系和监测普查体系,建成了一条环绕黄山风景区带宽为4 km的生物控制(隔离)带,外环边界长100 km,内环边界长67 km,总面积达3万hm2,共采伐松树178万m3[5]。2009年投资近1亿元,启动三道防线建设项目[6],第一道防线为疫情控制区,在黄山市最外围的7个县,以除害为主,压缩疫情面积;第二道防线为防控缓冲区,在黄山市周边的7个县区,以检疫封锁为主,禁止疫木进入,一旦发生疫情果断处置;第三道防线为严防死守区,在黄山风景区周边的黄山市辖7县(区),禁止所有外来松木及其制品进入黄山,建立无松林生物隔离带,一旦发现疫情及时扑灭[5]。二是预防宣传措施到位。常态化开展检疫检查,2014年黄山市投资1 600万元,建成了全市31个检疫检查站电子视频实时监控系统, 每站3个探头实时情况可在市级总控中心全屏显示,每站数据可存1月。定期维护生物控制带,对生物控制带周边和不成林的地方定期清除松树幼苗幼树。多样化广泛宣传教育,利用电视、报刊、标语,设置宣传牌、横幅、街头宣传、市政府致全市驾驶员、领导干部、项目业主等公开信的方式进行宣传,全面提高了公众的防御意识[5]。三是科技支撑到位。在松材线虫防控工作中,黄山市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交流,积极引进松材线虫防控先进技术,与南京林业大学共同开展松材线虫病毒防控生物菌剂SMAL007林间定殖等试验研究[1],联合中科院亚林所、南京林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制定《黄山市松褐天牛种群监控及防治技术研究总体方案》,加强松褐天牛种群密度监测、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研究[1],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开展“黄山风景区松材线虫病监测和预防研究”,解决154 km2景区内3 000 hm2松林监测普查网络和预防体系建设问题[6]。
黄山市成功经验是政府主导全员参与、天量资金支持、前沿科技支撑的结果,虽然无法在其他地区整体复制推广,但其30多年的防控实践证明,松材线虫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3宜昌市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策略
3.1政府主导,政策支持
(1)明确各级政府在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依靠政府推动,加强各个部门协作联动,营造全社会防控的良好氛围。鉴于宜昌地区生态区位特殊,生态安全形势严峻,建议各级政府要借鉴“非典”、“禽流感”等社会公共卫生事件处理的方式方法,将防控核心区域的松材线虫病等重大疫情防控纳入到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迅速召集组织各个政府部门参与松材线虫病防控工作。
(2)在松材线虫病疫木采伐审批内容、审批权限等方面要进一步放宽政策限制。林业部门要针对松材线虫病防控中特殊情况,放宽“死一株批一株,病一株批一株”的审批限制,对一些小规模发生的疫点,要允许对疫点范围内的死树病树包括活树一起采伐,以达到治小治早,尽快扑灭疫情的目的。对防控核心区域需要建设生物隔离带以及在隔离带维护过程中,要允许对隔离带内的易感松树全部采伐。在重大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甚至有必要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手续。
3.2分区施策,抓住关键
在全市区分不同的生态区域,按照松材线虫病不同的发生程度,将全市划分为疫区、感染区(缓冲区)、松材核心区,针对不同的区域制订不同的防控目标,采取不同的防控措施。
(1)疫情爆发区。指病害发生时间长、面积大,仍然有进一步扩散漫延风险的区域。其防控目标是控制流行爆发规模,提高防治质量,减缓传播速度,为疫区生态修复争取时间。具体措施包括积极采取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手段,并结合“五个一”营林措施,清理病死松树,控制松褐天牛虫口密度,减少侵染及传播来源,同时要严控疫木流通,禁止疫木外流。
(2)感染区(缓冲区)。指未发生病害或少量早期发生病害,但松林面积较少,生态区位并非十分重要的区域。其防控目标是治早治小治了,一旦发现疫情尽快扑灭,是我们防控工作的重点区域,要发挥阻止病害蔓延到核心区的缓冲作用。具体措施包括:要消除政策障碍,在发病初期集中力量,对松林采取皆伐措施,争取短期内扑灭疫情;开展专项执法行动,重罚重治,严禁疫木流入核心区;加大投入,提前布局生物隔离带建设[7]及大面积松树纯林抚育改造工程,结合人工造林、低产林改造、人工抚育等手段,建设4 km宽的没有易感松树的生物隔离带,彻底切断病害自然传播的途径;做好生物隔离带的维护抚育工作,定期巡护监测,对隔离带内新生长的松树幼苗和枯死树及时清除。
(3)防控核心区。指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系统脆弱,森林以大面积松树纯林为主,一旦感染损失巨大且长时间内难于修复的区域。其防控目标是通过监测普查、检验检疫、专项执法等多项措施,坚决阻止病害传入。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健全完善的疫情监测普查体系,积极开展检验检疫及疫情監测,严密监控疫情传播情况;在进入核心区的重要通道上设置检查站,开展专项执法行动,重罚重治,严禁疫木流入核心区;做好林分抚育巡护工作,提高林分质量;提前谋划,做好一旦传入则积极响应、快速扑灭的应急预案。
3.3把握规律,科技支撑
全国各地多年的防控经验显示,突破关键技术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根本途径。只有探寻到从根本上有效治疗感病松树、阻断病害侵染循环和扩散传播的方法,才能打破当前防治工作以砍树为主的被动局面。我市应在积极开展“病害预测预报”、“病枝材处理技术”、“松褐天牛生物防治”等研究的同时,提前布局谋划,开展“抗病松树筛选”、“松林更新树种选择”、“采伐迹地生态恢复技术”等研究,并积极借鉴引入松材线虫检测防治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本地实验。比如:监测预警方面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开展航空勾绘遥感技术(RS)、航空摄像系统、数字化彩色红外照相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GPS)等,监测病害及媒介昆虫的种群动态;利用高压电击法增强树体抗性从而防治松材线虫;利用天敌昆虫及易感真菌对松褐天牛、松材线虫开展生物防治;利用杀线虫剂和杀虫剂联合使用,进行病树输液急救,治愈感病松树等[89]。
参考文献
[1]程强,汪树人.全力遏制松材线虫入侵维护黄山森林生态安全[J].中国林副特产,2015,136(3):99100.
[2]肖德林,李金鞠.宜昌市松材线虫病成因与防治效益分析[J].湖北林业科技,2017,46(1):5961.
[3]徐克勤.江苏省松材线虫病发生、防治历程与思考[D].江苏省植病理,2002.
[4] 刘俊,叶利芹,成聪,等.江苏省2015年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及2016年发生趋势预测[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6,32(1):6467.
[5] 谭论,杨细明,蔡国贵,等.安徽省松材线虫病防控经验及对福建的启示[J].福建林业,2015(3):45.
[6]才琪,阎合.从黄山抵御疫情之措施思考我国松材线虫病防控策略[J].中国森林病虫,2015,34(2):4345.
[7]程永富.松材线虫病生物控制带营建技术[J].安徽林业,2004(2):23.
[8]宁眺,方宇凌,汤坚,等.松材线虫及其传媒松墨天牛的监测和防治现状[J].昆虫知识,2005,42(3):264269.
[9]潘沧桑.松材线虫病研究进展[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476483.(责任编辑:唐 岚)第46卷第5期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