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油画存在环境以及对发展的一些思考

    陈博

    摘 要:本文通过油画在西方国家社会历史以及美术史当中承担的价值线索进行探讨以期分析油画在当代社会中的历史身份,存在环境,价值体现以及就中国当代油画的现状问题和艺术家本身在油画当代性问题上的辩证关系进行了一些分析,提出了一些对当代油画在发展上的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西方美术史;当代油画;油画存在环境;艺术家;时代价值;油画的发展

    油画是严谨的造型艺术,最起码体现在利用可视的,物质化的形象进而传达绘画意图和画面情感。造型是绘画艺术存在的保证和前提。源自西方的油画无论具象写实或是抽象表意,无论借助画面体现三维空间还是二维的平面对于造型的探索从未停止,每个时代艺术观念的转变,社会对艺术所持的态度,在画面上最直观的体现往往就是时代对造型的不同认识和判断。

    佛经曰:相由心生,一切表象的产生,必有其层层深入的本质原因,最终体现在造型认识上的绘画观念的转变,来源于整个社会艺术形态的转变, 社会是心,艺术是相。任何人类活动的发展,都有其动机和目标,都是向着某个方向前进。当代油画的方向是哪里?他将会为何种目标而发生转变?这些疑问应该都在社会形态和时代主题中寻找答案。以西方为例,西方的社会发展、其形态的变化始终向着最大化的释放生产力,摆脱和解放集权、神权对人的束缚。同样绘画的发展伴随着社会的需要,向着自由,更自由的表达不断的飞跃。

    从西方油画的发展史来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油画和画家争取自由表达,解放艺术的不同境界,同时也是造型艺术最为剧烈的升华。漫长的古典艺术时期,由古希腊和古罗马开始,由于经济繁荣,政治理性、宽松,产生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近乎完美的写实造型风格,奠定了西方造型的范本,进入中世纪,诸侯割据,宗教势力推行禁欲主义,自由的写实主义在精神上被否定,艺术孤独的、高高在上的歌颂着神权。以自由的名义,16,17世纪,西方进行了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西方艺术回眸一望,重新寻找艺术美,古希腊艺术再度复兴,写实主义造型达到顶峰。物极必反,当独裁和集权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当艺术的法度过于森严,当艺术发展到自身强大的体系足以排斥一切改变的时候,改变降临了,以自由的名义。印象派首开先河,减弱了先前真理般的造型要求,自由的用色彩表达着内心,这自由的风暴愈演愈烈,塞尚重新定义造型的概念,马蒂斯,毕加索将形体完全抽象化,发展到波洛克造型与自然已经没有一点关系了,抽象的形式达到了高峰,现代艺术达到了高峰。如历史重演一般,艺术自身的强度与艺术的发展天性产生了矛盾,改变又一次降临了,还是以自由的名义!当代艺术将艺术从舞台上拽下,混迹在人群中,平等的,自由的传达着艺术家神圣的或是不神圣的想法。自由的时间,自由的空间,自由的媒介,自由的观念。任何造型已不是造型本身,完全是表达的需要。

    照以西方当代逻辑来看,绘画若想自由,便不能拘泥于形式,甚至排斥任何固定的形式,艺术史或艺术形态的进程是艺术家寻求绝对自由的进程,任何形式上的重复或者被动的被归类都会对艺术作品的力量有所削弱。所以艺术家在不断的扬弃,只有新的艺术形式才能引发全新的各层面的思考,反之,已有的成熟的形式会形成思维定势,权力场,极力的反对新形式对自身的否定,阻碍思想的表达和进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自由也可以理解为“表达的权利”那么,追求自由对于艺术家而言就是对表达的权利的捍卫,对表达方式能够更为有效更为纯粹,更具有价值的追求梦想。那么在绘画自由的面前,一切争取自由的方式是否都将是虚伪的?形式即代表着在绝对自由意义上的对自由的限制,只要存在形式,绘画就不自由,表达便不会是最理想的状态。那么,离开形式的绘画可以被想象吗?从这条自由表达的历史逻辑线索来看,追求自由是否真的要从绘画走向架下的空间中。

    非架上艺术形式从西方美术史的历史逻辑来看,它的出现承载着艺术主要功能的必然性。非架上艺术表达媒介几乎涵盖我们的所见之物。象征,指示符号几乎是无穷的,自然的作品的表达空间和分量相比传统艺术更为广阔,更为重要的是其表达途径和角度的多样化,一件作品可以以“时间”的各个角度和理解去完成某种表达,可以以“空间”的不同概念,可以以人类“身体,身份”本身,也可以以“场所”等等来进行。其次,对于新的艺术形式,观众无法给出经验性的定义,而只能通过线索来完成阅读,因而,新艺术形式可以有更大的被思考空间。

    在这种逻辑下,架上油画看似好像确实缺少历史的存在必然性和时代属性,从艺术的角度出发传统定义下的油画似乎江河日落了,就如在以速度为内在本质的交通发展上,马车必然被火车所取代,马车可以在审美上存在,可以在收藏上存在,可以在乡间小路上存在,但不可以在主流道路上存在。可是,如果油画的发展跳出西方历史逻辑呢?中西方的历史形态是不同的,当代的中国社会与当代的西方社会是在完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而来的,无论思想,政治,哲学还是文化与社会都是在各自独立的历史谱系中进步,虽然同处现代工业文明之路,社会形态上有相似之处,但仍然是两条发展清晰的文明之路。对于当代中国而言表达的空间依然非常巨大,而且中国的当代油画也完全无需参照西方的价值。艺术自然的产生是对环境自觉的反应和认识。脱离艺术的本土环境套用西方理论框架会不会是现存的当代艺术形态与公众间存在尴尬性的主要原因呢?这也许也是油画发展上的形而上学,忽视了地域和时代的存在。

    实质上,人的社会活动由两部分构成,政治社会和家庭社会。这一点我们与西方国家是相同的,政治影响到每一个人,而每个人除政治之外的工作生活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不同的是,由于历史发展原因,中国社会大众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恰当的政治观,包括个人与国家的政治关系,个人与政党的政治关系,社会与历史的辩证关系等认识。伴随着由西方产生的现代工业文明在中国的发展,不可避免的我们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也在向西方靠拢。一方面来讲这是大势所趋,工业文明有它本身所需要的社会素质。另一方面,任何发展都有一些过程,有些过程很糟糕,很泥泞,但它是发展道路上的必经之地。作为这个群体中的一份子,我们要历史的,辩证的看待我们现在的政治和国家。作为艺术家,应该更为理智的看到我们民族的特点,国家现阶段在历史发展中的位置。三十年的工业文明是无法与两百年相提并论的,一定程度上,速度,效率和矛盾的剧烈程度是成正比的。不能站在别人的平台上俯视调侃自己。艺术家需要时刻思考和提醒这个社会而不是把暂时的现象作为本质去激烈的反对。所以在国家发展的道路上,在法制完善的道路上,在民主进程的道路上艺术家需要理性的理解和支持。需要体会艺术在当代中国背景下的历史身份———起码是由农业国家向工商业国家转型的布道者和批评家、站在我们民族的立场对我们民族方方面面的理解和思考。

    另外一方面,时代改变着历史也影响着艺术家。画面所体现的不同也是艺术家的不同,这些不同不具备绘画史上的前沿性但是肯定具备时代的前沿性。贡布里希说:“没有艺术,只有艺术家。”似乎也是这个意思,画家的成长背景,学术方向,政治见地,修养高度是共同构成画家思想和艺术形式内容的前题,所以站在这一点上自然的,学识和见地构成艺术家的土壤,作品只是果实,只有从土壤中注入当代的,更加公共和高知,悲悯的养料,那么当代油画在语言上和形式上或许才能找到新的方向。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应该是每一位艺术家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的艺术是另一场冒进,是完全的拿来主义,还是由社会形态和时代主题一手导演。不同的眼光进行着不同的判断。历史,当前和未来有着复杂而又清晰的逻辑线。这条线索是人类的发展和时代的主题,这一主题决定画面的功能、社会价值。从而注定了画面追求表达方式和对新形式的探索。

    作者单位:

    宁夏大学美术学院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