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调查作为供给侧开展结构性改革工作评述

    姚震 马伯永

    

    

    摘 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供需结构再平衡,地质调查作为供给侧开展结构性改革主要涉及五个领域:业务结构、人才队伍、科技创新、信息化、管理。从这五个方面总结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地质调查改革取得的成绩,分析新时代、新形势下地质调查作为供给侧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地质调查;成绩;问题

    中图分类号:F12? ? ? 文献标志码:A? ? ?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1-0183-03

    自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中央号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作为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的地质调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问题,本文尝试在系统总结近年来改革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探索。

    地质调查作为供给侧开展结构性改革,涉及因素众多,通过聚焦关键领域,可以重点从五个方面开展分析,主要是业务结构、人才队伍、科技创新、信息化与管理[2]。

    一、地质调查作为供给侧推进改革的主要成绩

    (一)业务结构方面

    自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需求,主要体现在“五大需求”上,即:一是服务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保障,二是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三是服务防灾减灾,四是服务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重大工程建设,五是服务海洋强国建设[3]。

    为了满足新的需求,解决地质调查与需求脱节的突出问题,中国地质调查局以“瞄准重大需求、解决重大问题、聚焦重大目标、形成重大成果”为导向,于2014年底提出地质调查“九大计划”(由50多项工程、200多个项目组成)[4]。2016年底,根据形势变化,中国地质调查局继续推进业务结构调整,构建以服务“六大需求”为目的的“十大计划、60 多项工程、360多个项目”总体业布局[5](如图1所示)。

    (二)人才队伍方面

    实施人才建设计划。围绕地质调查“九大计划”“十大计划”,实施了“地质科技人才工程”,工程下设三项人才培养计划和一项人才引进计划,分别是卓越地质人才计划、杰出地质人才计划、优秀地质人才计划和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聘计划[6],架构地质科技人才成长梯队。

    1.建立以“五问”和“五不唯”为核心的人才评价体系。过去,地质调查人才考核评价过分强调资历、学历,深陷以论文和奖项论英雄的怪圈。为解决这一问题,2015年8月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了“五问”(一问是否解决能源、资源、环境、灾害或基础地质问题,二问是否实现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三问是否促进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四问是否促进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五问经费是否依法合理使用)与“五不唯”(不唯资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论文、不唯奖项)的成果与人才评价标准[7],并将这一标准贯穿在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全过程,从而引导地质科技人才将自我成长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从过度注重发表论文、申报奖项向注重破解关键难题、实现成果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方向转变。

    2.制定优秀人才绩效激励机制。为充分激发人才积极性创造性,地调局探索绩效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倾斜政策。卓越地质人才绩效工资水平为所在单位最高绩效工资水平的2—3倍,杰出地质人才为1.4—1.6倍,优秀地质人才为1倍。计划协调人的基准绩效工资按其所在单位最高绩效工资水平的1.2倍核定,工程首席专家按1.4—1.6倍核定,项目负责人按0.8—1.2倍核定。同时,将考核评估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对年度考核优秀的,按照核定基准绩效工资额的120%兑现绩效工资,合格的100%兑现,基本合格的按50%兑现,不合格者不享受相应的绩效工资待遇[8]。

    3.人才队伍规模与结构的现状。截至2018年12月,地调局机关及29家所属单位在职人员7 509人。其中,具有院士15名,国家突出贡献获得者9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9人,国家科技奖项负责人28人;队伍中具有博士学历的人员占21.99%,硕士学历占34.13%,本科学历占28.21%;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 068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2 559人。按聘用岗位统计,聘用为管理岗人数为1 190人,占在职人数的15.85%;业务岗人数为5 832人,占在职人数77.67%;工勤岗人数为487人,占在职人数的6.49%[9]。

    (三)科技创新方面

    明确了地质科技创新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2020年,整体达国际先进水平(世界前五),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理论与勘查试采技术、应用地球化学理论与技术等重要领域进入世界领先行列。2030年,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世界前三)。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发和地球深部探测等领域成为世界领跑者。2050年,建成世界地质科技强国(世界前二)[10]。

    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一是推进了地科院的转型发展,赋予地科院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全局地质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建设地球深部探测中心等六项新职能。二是强化了大区中心的科技创新功能,中编办批准了在六大区中心对应加挂区域地质科技创新中心的牌子。三是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出台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办法,加强了知识产权的保护。四是加强了直属单位科技处的建设。五是建立了科技创新目标责任制,实行科技创新与直属单位年度任务和地质调查计划工程项目同部署、同考核的机制。六是初步建立了地质调查项目与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两大平台”的协调联动机制,推进了国家科技项目申报实施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七是积极推进地质科普工作,制定了局“十三五”科普发展规划,落实地质调查项目科普工作任务,实现了地质科普与地质调查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同步验收。

    (四)信息化方面

    五年来,地质调查信息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初步形成了国家地質数据库体系和地质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了较为成熟的数字地质填图技术方法体系。按照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要求,中国地质调查局经过不懈努力,在完成顶层设计、出台《地质调查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实现“地质云2.0”上线、初步构建信息化建设运行制度和标准框架,打通数据孤岛、实现75个核心数据库的互联互通[11],实现“一站式”管理、提高地质调查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成功研发地质调查职能空间技术、探索建立智能地质调查工作新模式等五方面取得了成果,地质信息化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地质云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管理方面

    1.建立三级业务推进体系。业务体系按照“计划—工程—项目”三个层级推进,确立了法人负责制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计划协调人—工程首席—项目负责人”分别负责“计划—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

    2.建立三级项目管理体系。按照“地调局—大区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承担单位”三个层级,根据各自职责做好“项目立项、组织实施、项目监督、评审验收和成果管理”等主要环节的监督与管理;总工室、财务部负责项目部署和管理,其他业务部室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服务各直属单位工作。大区项目办负责所辖区内的需求对接、项目对接、成果对接。

    3.推行目标责任管理。对工程首席专家、二级项目负责人实行目标责任制,对李四光学者/卓越地质人才、杰出地質人才、优秀地质人才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对直属单位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实行目标责任管理。

    建立地质调查项目法人负责制和项目负责人责任制的运行机制,初步明确了各自的职责权力;按照目标管理理论的要求,对单位、各级项目负责人、各类人才实行目标管理,并出台了部分配套制度,一是明确项目法人和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和权力,明确各自的绩效目标/目标任务;二是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具体落实;三是进行考核、奖惩等。

    二、地质调查作为供给侧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业务结构方面。自然资源部成立,主要承担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12],要求地质调查成为自然资源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权威数据的主要提供者、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制的重要业务支撑者,面对这种形势,地质调查作为供给侧仍存在四个问题:一是自然资源综合调查和土地、水、森林、草原、湿地的与项调查分类标准和技术方法还不能满足精准、快速、全面、综合管理要求;二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在基础数据和理论方法等方面还十分薄弱,不能有效支撑国土空间规划与用途管制;三是海洋地质和矿产资源调查覆盖范围小、工作程度低、开发利用技术弱;四是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任务繁重,急需加强地质技术理论方法支撑。

    第二,人才队伍方面。一是多门类自然资源综合调查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队伍缺失;二是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技术队伍分散,力量薄弱,海岸带专门调查研究队伍缺失;三是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力量精干,但规模偏小,不能满足新形势需要;四是现有海洋地质调查队伍规模偏小,远洋调查研究力量薄弱,海洋综合调查存在短板;五是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方法研发力量不足;六是地质调查信息化队伍规模偏小,与地质云建设要求不相适应。

    第三,科技创新方面。一是基础研究、理论研究的原创性成果不足。模仿性、验证性研究多,原创性理论、独创性成果少。二是地质调查核心技术装备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仍然没有改变。三是高效的地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地质科技管理层次多、效率低,创新活力不够,地质科技脱离主战场,主攻方向不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程度总体较低。四是地质科技创新资源整合还有待加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数量不足。

    第四,信息化方面。一是地质调查数据共享及使用效率较低,存在“数据孤岛”和“数据鸿沟”;二是数字化采集与智能地质调查普及应用程度不够;三是大数据汇聚管理与挖掘应用能力不足;四是业务管理信息化程度低,工作效率不高;五是基础设施与网络安全保障尚显薄弱。

    第五,管理方面。从依法治国角度看,我国地质调查领域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13]。目前,涉及地质调查的法律规范基本散落在其他法律法规中,它们或者只做了附带的规定,或者只提出了主题性的内容,并没有做更多具体的规定,缺乏系统性、协调性,导致地质调查工作在实践中缺乏法律保护与规范。

    虽然中国地质调查局高度重视技术标准制定修订工作,但是时至今日仍缺乏专门的标准化研究机构与人才队伍,标准化工作主要靠项目支撑,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另外,一批新研制的技术标准,如何在广大地质调查人员中推广应用落地生根,需要管理部门进一步加强监管。

    三、地质调查作为供给侧开展结构性改革的相关建议

    一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正确把握地质调查改革的方向。二是瞄准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进一步微调地质调查业务结构,更有针对性地提供产品和服务。三是适应地质调查外部形势、内部条件发生的重大变化,在工作对象、理论与方法、成果评价以及工作力量等方面推进地质调查深刻转型。四是以科技创新改造、支撑和引领地质调查,推进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有机融合,提升依靠科技创新解决重大资源环境问题和地球系统科学问题的能力。五是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培养一支高素质、创新型人才队伍。构筑管理人才成长和技术人才成长“双通道”,深入探索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六是加强法律制度建设。加快地质调查法律体系建设,保证地质调查工作超前、稳定、持续地开展;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指导,围绕自然资源地质调查、能源资源综合评价、生态环境监测修复等对标准的需求,制定修订一批难以满足当前实际需要的标准,加强标准的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