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风貌水墨山水画与当代绘画语言的探索

    周岳崇

    摘 要:自上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赵望云、石鲁等以西安为根据地创立了现代美术史上重要的长安画派。长安画派的历史功绩有三点:第一,开宗立派,创立了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勇于创新、注重写生的艺术风格;第二,创建了西安的美术基地,使得西安至今仍然是全国美术创作的重点地区之一;第三,带出了一批美术创作的人才。表现黄土风貌题材的山水画一直是我国当代水墨发展的热点之一,而长期生活并描绘这片土地的长安画派的画家十分活跃,他们在沿承先辈遗产的同时,还不断地跟随时代发展创新。

    关键词:黄土风貌;长安画派;绘画语言

    一、当代黄土风貌水墨山水画的继承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是长安画派的首辈画家们提出的一个基本观点和重要特色,赵望云、石鲁等老一批画家开创了表现黄土风貌题材的先河,并从艺术方法的高度上明确指出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时代精神的表现,这对黄土风貌水墨画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令其逐渐发展出独特的图式语言及笔墨技法等。相比其他画派来说,长安画派还十分注重对继承者的培养工作,一方面使这一地域的绘画文化得到较好地传承,并实现新的突破;另一方面更加丰富了表现黄土地域特征的新作品数量与种类。在众多的继承者中,赵振川、徐义生等人的成就更为凸显。

    赵振川自幼跟随其父著名画家赵望云学习国画,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上世纪60年代初,赵振川在陕西省美协创办的学员班中进行了近两年的绘画学习。60年代中期,在上山下乡的运动中,使得他对黄土风貌有了全面深入地了解,无论是生活风俗还是自然特征,都为他的绘画创作构建了坚实的根基,这也正契合了老一辈长安画派画家所提倡的“伸向生活”理念,令赵振川更加深刻地领会了长安画派的风格特征。从赵振川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传统的笔墨由于活用于写生和服务于创造而激发的活力。在美术史上,能够开宗立派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后人能够继承下来、并且随之能够发扬光大也同样是一项了不起的事业。更何况,继承并非简单的传承,继承在先,创新也就紧随其后了。

    徐义生上世纪40年代生于陕西岐山,他早年跟随石鲁、何海霞等人习画,后在北京又师从李可染等人,而这些国画大师的风格特点各异,且都具有显著的艺术成就,由此也促成了徐义生不仅对民族艺术精神有深刻的解读与继承,同时在传统山水笔墨领域也颇有成就。他的画作中对黄土风貌的描绘呈现出厚实质朴、洒脱俊逸的风格特征,将诗意、情绪与水墨融为一体,达到感性与理性的高度统一,令观者震撼。

    二、当代黄土风貌水墨山水画的发展

    随着新的国家政策的影响,新时代的黄土高原也展现出新的精神风貌,众多投身于描绘当代黄土风貌的画家也逐步走向了历史舞台的前端,担负起树立黄土风貌新气象的任务,如刘文西、崔振宽等。

    刘文西于上世纪30年代出生于浙江嵊州,幼年就热爱美术并习画,50年代初考入浙江美术院深造,在此期间夯实了西方绘画的科学造型技法,同时得到了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的直接教诲。在进行毕业创作时,通过到陕北黄土高原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体验生活,在此基础上创作出了让他一炮而红的名作《毛主席和牧羊人》。刘文西是典型的学院派出身的职业画家,虽然他的创作对象以人物为主,而这些人物多是生活在陕北的黄土高原地区,其作品的背景则丰富且真实地表现出了黄土高原的地情风貌,不仅有对山水的描绘,还有众多对黄土高原地区生活场景与生产工具的描绘,从里到外、从背景到主体都高度呈现出了黄土高原风貌的本质特色。例如刘文西创作的巨幅长卷作品《黄土地的主人》,陕北地区独具代表性的生活居所窑洞,适合黄土地生长的植物,黄土高原的风貌特征如塬、梁、山沟,以及劳作生产工具、家养的牲口等。这幅作品通过流畅的线条勾勒,苔点相辅,再用破墨渲染,并用色彩进行点缀,画面生动且传达出朴拙的味道,有疏有密,生活气息十分浓厚。贫瘠的黄土高原,通过刘文西的描绘却呈现出另一番味道,让人直感浓厚、淳朴、幸福、热烈,传达出陕北人内心所具有的不畏困苦、勇于征服、乐观进取的精神面貌,颇有浪漫主义色彩,而这也正契合了先辈所提出的“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这也真是继承和拓展了前辈们所创作黄土风貌水墨山水画的体现,可以说是做到了与时代同时进步与发展。

    崔振宽60年代初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而当时,正是长安画派孕育的成熟时期,也是长安画派公开于社会且产生巨大影响之际。崔振宽在1980年之后,真正地迈开了个人艺术创造的步伐。从艺术形式美的角度讲,他抓住了两方面:一方面是中国的传统的笔墨,积墨法古已有之,但是到了近代的黄宾虹才发挥得登峰造极、淋漓尽致,崔振宽显然从黄宾虹的路子里吸收了不少东西,并加以消化、转化、强化,变化成了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崔振宽把自己的艺术面貌从根本上、在总体上推向了现代,这表现在他的作品中对水墨语言符号化倾向,以及整体画面结构的平面化,但最终使崔振宽获得成功的,还是他早就打下的长安画派的深厚基础。他的所有借鉴和改造,都是为了描绘他心目中的那个黄土高原,抒发对于生他养他的这片热土的眷恋之情、报答之意。所以,传统也好,现代也好,最终是要看画家自己心里能有几分真切。

    三、现代绘画特征的影响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的经济文化交流变得密切,东西方的文化之间也互相影响和交融。自19世纪末始,西方绘画大量传入我国至今已有上百年,对我国传统艺术发展的影响无处不在,而黄土风貌水墨山水画从西方绘画中的构图、技巧、色彩等因素,汲取了许多的养分,尤其是当代的山水画家们,长安画派的罗平安和非长安画派的吴冠中便是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

    罗平安曾就读于西安美院附中,毕业后就跟随长安画派主力方济众习画。罗平安不仅继承了长安画派的笔墨精神,更重要的是他将长安画派的创新精神展现了出来。他的艺术视角一直坚持从平凡的乡村和塬头上,始终感受着这最朴实的感动,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冷静的当代意识和当代地域性意识。他作品里最突出的形式就是借鉴了版画和西方色彩,在构图上的处理则体现了构成原理的应用,画面切割,充分利用点、线、面的平面构成形式,以单纯的重复排列形式表现出黄土高原磅礴的气势,而这其中也充满了更具现代性的装饰美感。另外,在他的画面里,整体的思想感情、意识和笔墨则是以中华民族平和、温醇的传统而存在。

    20世纪现代中国画坛中的风云人物吴冠中,年轻时曾在中国美院的前身国立杭州艺专习画,他虽然学的是油画专业,但同时也兼修国画专业。他创作出了一批追求意境、充满现代形式美感的当代国画新作,可以说是打破了传统的条条框框。这之后,他在多年的实践基础上又提出了饱受争议的“笔墨等于零”的创作理念,并成书出版。他主张通过点与线的构成形式,传达出国画的形式美,并以此突破传统国画观念,推动现代国画的发展,从他的绘画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而吴冠中的创作题材并没有局限于某一地域,他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当然他也曾通过全新的国画理念手法描绘出黄土高原风貌的作品,如他创作的《黄土高原》《老虎高原》等。吴冠中的这些作品多通过现代平面构成中的点线交织来表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抽象美,巧妙的形式美使得这与其他传统描绘黄土风貌的国画作品迥然相异,让人印象深刻,不仅表现出了他个人对艺术的激情,更传达出了中华民族乐观进取的精神面貌。

    四、八五美术思潮的影响

    1985年是中国近代艺术史上的一个分水岭,由于一批青年艺术家对当时的艺术界弥漫着的左倾味道感到不满,对于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术窠臼和传统文化里的一些价值观也觉得不满,他们认为西方的现代艺术中有着新鲜的血液和营养,以颠覆传统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在国内的艺术圈中发起了一股新的美术思潮,这也促使了当时我国的美术创作以极快的速度接收了大量西方的现代美术理念及艺术形式,为我国当时美术事业的发展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新的推动力,并形成了多元化的现代发展局面,并一直持续至今。当然,国画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加入了这股思潮之中。

    尽管在美术思潮之前,有画家进行黄土风貌题材的山水画创作,但总的来讲,所占比例较小,在美术思潮形成后,一大批中青年画家,先后来到陕北地区开展绘画创作,其中突的山水画出代表画家有谷文达、陈平、赵卫、卢禹舜等,而他们不同于先辈们的是,紧随时代的发展,秉持“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对黄土高原进行了更多具有现代意识的解读。在谷文达的黄土高原题材水墨山水画中,多采用实验性的水墨,肢解重构夸张离奇的构图。作品中可以看见他那反叛的精神、新潮的思维,他将黄土高原的贫瘠与沉重更加夸张化。而陈平、赵卫、卢禹舜等人通过不断的反思,欲达到传统与现代的统一,将现代人的审美意识用传统的水墨表现出来。

    从本质而言,他们这批画家是在沿承传统绘画语言的基础上,吸收新的文化思想及外来艺术元素发展新的语言形式。新的思潮肯定会给旧的事物带来新的能量与养分,这也促使创作者们对描绘对象有更新的深入认识,在黄土风貌山水画创作中,这股新的思潮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提供了新的发展视角。

    参考文献:

    [1]梁鑫喆著.长安画派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2]朱良志著.中国美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张士增著.说画说人张士增美术文集[M].北京:古吴轩出版社,2006.

    [4]陈传席著.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5]崔振宽著.崔振宽06-10新作选[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6]陈传席著.中国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7]陈传席著.画坛点将录评现代名家与大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

    [8]罗平安著.梦笔家山[M].西安:西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9]吴冠中.我负丹青——吴冠中自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

    湖南城市学院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