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抗寒生理特性综述
程军勇+郑京津+窦坦祥+邓先珍+王伟
摘要:低温胁迫是一种常见灾害,持续低温胁迫对植物组织造成损伤,甚至导致植物死亡。研究发现植物对低温有一定适应性,不同植物品种耐寒性各有差异,同一植物不同器官之间耐寒性也有差异。由此,探讨植物抗寒性生理特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生产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植物抗寒;抗寒生理;低温胁迫
中图分类号:Q4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7)05-0016-05Summary of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Cold ResistanceCheng Junyong(1,2,3)Zheng Jingjin(1)Dou Tanxiang(2)Deng Xianzhen(1,2,3)Wang Wei(4)
(1.Hubei Academy of ForestryWuhan430075 ;2.Hube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the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Exploitation of Dabie MountainsHuanggang438000;3.Hubei Key Laboratory of Economic Forest Germplasm Improvementand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Wuhan430075;4.Hongan Forestr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Huanggang 438400)
Abstract: Low temperature is the common disaster, which will cause damage and even cause death to the pla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lant itself although was cold resistant, but different types and varieties were different, and different organs was not the same. Therefore, we explored plant cold resistant physiology mechanism not only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but also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plant cold resistance;cold resistance physiology;low temperature stress
不同程度的低温对植物生长发育会产生各种伤害,甚至导致死亡,给农林业生产带来严重灾害。根据植物对低温的保护机理,不同植物种类和不同植物品种耐寒性各有差异,同一植物不同器官之间耐寒性也不同。在查阅了大量有关植物在进化过程中耐寒性生理特性方面文献,综述了植物抗寒生理特性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研究植物抗性生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为农林业生产提供指导。
1植物抗寒性与细胞膜透性的关系
大量研究表明:细胞膜既是分隔细胞质和胞外成分的重要屏障,也是细胞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的主要通道。研究人员在18世纪便开始研究植物发生冻害的原因。Buffon等认为低温胁迫导致细胞壁破裂是植物冻害的一种现象。1912年Maximov N.A基于前人的研究[15],指出原生质膜是低温伤害的主要部位,并且提出以电解质和可溶性物质的外渗率来度量植物抗寒性能。1973年Lyons基于抗冷性与细胞结构功能的关系,提出“膜脂相变冷害”假说[612]。认为植物遭受0 ℃以下低温时,首先发生生物膜膜质的物相变化,膜质从液晶相变成凝胶相、膜的外形、厚度出现孔道和龟裂,因此,导致膜的透性增大,使膜内可溶性物质、电解质大量向膜外渗漏,破坏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同时,膜上结合酶活性降低,表现为呼吸作用下降,使植物体内有毒物质聚集。而李美茹认为植物体内能降低细胞膜系相变温度的因素,都有助于植物体抗冷性能力的提高[13]。
研究表明,植物细胞膜系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植物细胞对低温适应性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这不能作为鉴定一种植物是否抗寒的唯一标准[1415]。根据王毅等研究:影响细胞膜系中的功能蛋白是低温冷害对细胞膜系损伤的另一方面,低温同时还引起细胞生理和生化代谢过程的破坏[1617]。因此,电解质渗出率是植物抗寒性强弱的基本指标,抗寒性较强或受害较轻的品种,细胞膜的透性较小,电解质外渗量较少;反之,抗寒性弱的品种,电解质渗出量较大[18]。
2保护酶系统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在一定的低温范围内,保护酶含量升高有利于保持植物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之间的平衡,当温度持续下降时,造成过氧化氢和活性氧自由基等物质的积累,植物受低溫伤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是植物对膜脂过氧化酶促防御系统重要的保护酶。
上世纪50年代Harman.D.G.提出“超氧化物学说”[1920],70年代Fridoricch.I提出“生物氧毒害理论”[21],他们都认为低温导致植物体内产生活性氧和自由基的积累,使细胞内的自由基产生和消除的平衡遭到破坏,同时对植物的膜系统造成伤害,从而导致了它们的结构功能和催化功能的改变。
植物体中最重要的清除自由基的酶之一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它在低温时,通过活性的增加,有效地清除过多的自由基从而降低过氧化作用,减轻或避免冻害的发生。石雪晖等进行柑橘试验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柑桔的抗寒性有密切关系,各品种抗寒性强弱与树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正相关关系,当超过其耐寒力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显著下降,而且其下降的程度均可反映出柑桔各品种耐寒力的大小[2225]。
湖北林业科技第46卷第5期程军勇,等:植物抗寒生理特性综述过氧化物酶(POD)是一种功能较复杂、种类较多的酶。一般认为它的功能与木质素的合成有关,并与细胞的抗病相联系[26]。它是膜保护系统的组成成分之一,能使植物在一定程度上抵抗逆境胁迫[27]。过氧化氢酶(CAT)在植物体中是一种功能较专一的酶,它的主要功能是分解H2O2,使之处于一个低水平状态,防止它及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反应所产生的自由基对植物细胞的伤害。
研究结果表明,在植物低温胁迫中,各种保护酶以各自的方式响应低温逆境,有些酶发生构型变化或同工酶变化,有些酶活性增强,有些酶活性下降等,它们相互协调共同提高植物的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植物的抗寒力。
3膜脂过氧化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植物体内有一套完善的氧化防御系统,具有清除活性氧的作用,通常植物体内产生的自由基不足使植物受到伤害。膜的生物物理化学状态及膜脂组成和透性在低温胁迫下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导致植物质膜选择透性的改变或丧失[2829]。丙二醛(MDA)是脂过氧化分解的主要产物之一,是膜脂过氧化最终产物,它是膜系统受害的重要标志 [3031]。大量研究表明:在逆境胁迫下,植物产生过剩的自由基,引发或加剧膜脂过氧化作用。而膜脂过氧化的中间产物——自由基和最终产物——丙二醛会严重损伤生物膜。同时膜脂过氧化也是导致膜脂流动性降低的重要原因[3233]。
丙二醛目前广泛用于评价膜脂过氧化反应,表示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植物对低温条件反应的强弱[3437]。孔广红等对澳洲坚果幼苗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丙二醛含量在低温胁迫处理后1天达到最大值,并随处理时间延长含量急剧下降;在零下低温处理1天后,澳洲坚果幼苗叶片所积累的丙二醛含量高于零上低温处理,由此可见:丙二醛含量是衡量澳洲坚果抗寒性的一个重要指标[38]。
4渗透调节物质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
4.1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可溶性糖在提高植物抗寒力方面,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起作用,一是通过提高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的保水能力;二是增强细胞液的流动性;三是维持细胞膜在低温下的正常功能。
可溶性糖在植物的抗寒生理中,可以提高细胞的渗透浓度、降低水势,从而使冰点下降[3941];同时还是植物冰冻保护剂,糖对原生质体、线粒体及膜上敏感偶联因子均有保护作用,对冰冻敏感的蛋白质也具保护作用[42],以此提高植物的抗寒能力[43]。其次,可溶性糖还可诱导其他与抗性有关的生理生化过程,比如脂肪的合成有利于提高抗寒力[44]。根据龚鹏等研究,抗寒性越强的品种枝条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比对照多,并且不同品种扁桃枝条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与其本身抗寒性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由此认为可溶性糖的含量可作為扁桃抗寒性鉴定的一个重要参数[4546]。郑玉生[4748]、余文琴[49]研究发现,低温胁迫时,可溶性糖含量与树种的抗寒性密切相关,抗寒力强的树种糖分含量多且浓度高。可溶性糖含量与植物抗寒性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测定植物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可以作为鉴定植物抗寒性的一个生理指标。
4.2可溶性蛋白质与植物抗寒性
对植物的抗寒生理研究发现,蛋白质的代谢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目前,低温胁迫对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和逆境蛋白的诱导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低温胁迫关系的研究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支持低温导致植物细胞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是含量增加;另一种认为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抗冷过程中并不会发生改变,或者说可溶性蛋白质的增加与植物抗冷性的增强并不存在因果关系[5052]。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在低温胁迫下合成大量新的蛋白质,并且这些蛋白质直接参与抗寒性的发展过程。可溶性蛋白质的增加与植物抗寒性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可溶性蛋白质、总蛋白质与抗寒性之间存在正相关,然而在有些植物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抗寒性之间却没有明显关系[5355]。由于植物的抗寒性不稳定,受时间、温度、含水量、成熟期、营养状况等影响。各种在低温胁迫下蛋白质含量变化研究方面所得到的结论不尽相同。
4.3脯氨酸积累与植物抗寒性
许多植物体在低温、干旱等胁迫状态下,体内脯氨酸大量积累。在脯氨酸的累积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方面,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脯氨酸的累积与植物抗寒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另一种观点认为脯氨酸的累积与抗寒性无关。近年来有许多研究支持脯氨酸与植物的抗寒性存在相关性这一观点。脯氨酸在植物抗冻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含量高低与植物抗寒性密切相关,抗寒性强的品种增加的倍数越高。
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低温胁迫下并非呈简单的相互消长关系,脯氨酸对低温的反应常随着低温程度的不同而异:长期低温下,脯氨酸的增加是植物伤害的结果;而在无严重冷害的锻炼温度下,脯氨酸的积累则是一种适应性反应。
5含水量变化与植物抗寒性
众所周知,植物体内的水分可分为束缚水和自由水。植物体内和原生质胶体紧密结合的水分称作束缚水,它与植物的抗性有密切关系;不与原生质胶体紧密结合的水分称为自由水。研究表明植物组织中总含水量与束缚水或自由水的比值能较准确地反映植物的抗寒性[5663]。研究认为植物细胞束缚水含量越高则抗寒力越强。束缚水含量高低可以用自由水与束缚水的比值表示,可衡量植物的抗性。即比值越小,表明束缚水含量越高,抗性越强,自由水与束缚水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强弱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通常植物组织含水量降低,固型物浓度相对提高,可增加泡液浓度,使结冰可能性降低,抗寒防冻能力增强。陈登文通过对休眠期间,3个不同低温需求量的杏品种进行研究,认为低温需求量高的品种,束缚水和自由水比值高。分析表明:束缚水和自由水比值与低温需求量呈正相关关系,低温需求量高的品种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高,这两个值较高,有利于植物在寒冷的冬季适应低温,安全越过低温、满足低温需求量而产生的体内适应性变化[6466]。
6激素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
植物激素如ABA、GA3等,尤其ABA对抗寒性作用明显。任华中在研究低温弱光对温室番茄生理特性的影响时发现,番茄在遭受低温胁迫时,ABA含量有所增加,IAA含量有所降低,但GA3含量却因品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变化;并认为某些激素的变化是植物适应低温逆境的主动过程[6768]。低温首先诱导ABA/GA3比值提高,使基因表达发生改变,最终诱导抗寒特异蛋白质,进而提高植物的抗寒力。低温胁迫下,外源激素ABA处理提高了柱花草叶片ABA含量、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同時降低了相对电导率[6970]。
7冷诱导基因表达,促进植物抗寒性
Weiser早在1970年就提出植物在低温锻炼过程中基因表达改变的观点,同时指出多年生木本植物的低温适应可能需要两个条件:特异基因转录的激活及在最大耐寒过程中新蛋白的合成。近年来,植物冷驯化和抗寒分子机理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植物抗寒基因工程总体上划分为两大类:导入抗寒调控基因研究和导入抗寒功能基因研究。当前导入抗寒调控基因的研究重点围绕一种与抵抗寒冻导致的渗透胁迫相关的冷诱导基因转录因子DREB展开。而导入抗寒功能基因研究具体包括LEA(lateembryogenesis abundant)蛋白基因、COR(coldregulated)蛋白基因等。导入抗渗透胁迫相关基因的研究,一些低温诱导蛋可能直接参与了提高植物抗冷性,防止细胞冰冻缺水、抵御低温发生的渗透胁迫,稳定酶结构功能、RNA等重要物质和细胞膜系统等方面发挥作用;在低温胁迫下,另一些酶类协调细胞各生理代谢平衡或提高细胞防御能力,使细胞适应新环境。
8结论
综上所述,植物对低温长期适应的过程中,其抗寒性得以产生,并通过自身变异和自然选择获得某种遗传特性,这种变异受多种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的影响,所以要采用多个指标综合评价分析,才能判断出一种植物真正的抗寒特性。首先,在评价植物抗寒性的强弱时,膜透性的测定、电解质渗出率、植物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等均可以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植物保护酶与植物的抗寒能力强弱有很大的关系,植物激素ABA对抗寒性作用明显;第二,在提高植物抗寒力方面,可溶性糖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起作用:即通过提高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的保水能力、增强细胞液的流动性、维持细胞膜在低温下的正常功能;第三,蛋白质含量变化在低温胁迫下的研究方面所得到的结论不尽相同,主要原因是由于植物的抗寒性是不稳定的,随时间、温度、含水量、成熟期、营养状况等不同而不同。
参考文献
[1]孙振钧,王冲.基础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49.
[2]Maximov N.A.Chemical schutzmittelder pflanzen genen erfrien[J].Ber Deutsch Bot Gesell.1912,30:5265.
[3]王雨水.低温锻炼对冷胁迫下油茶幼苗光合速率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福建林业科技,2011,38(1):4146.
[4]陈丽文,王艳平.低温对两种油茶的生理生态效应[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29(4):534536.
[5]文佳,张诚诚,曹志华.低温胁迫对油茶苗抗寒性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3):609612.
[6]Lyons.,Siminovittch D.The relation between frost resistance and the physical state ofprotoplasm[J].Can.J.Res.C.1940(18):550.
[7]曾雯珺,江泽鹏,陈伟.广西油茶主栽无性系低温半致死温度与耐寒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4):2325.
[8]洪文泓,董斌,黄文芳.三种油茶幼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抗寒性综合评价[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6,45(2):117121.
[9]杨秀丽.尤溪油茶低温害调查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2011,25(2):2225.
[10] 吴林森,王军峰,金晓春.自然低温胁迫对油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1,23(1):2325.
[11]陈素传,金笑龙,汪小进.安徽大别山区油茶优株选择初报[J].安徽林业科技,2011,37(2):812.
[12]金笑龙,肖正东,陈素传.安徽省北缘抗寒油茶选优[J].经济林研究,2011,29(2):3036.
[13]李美茹,刘鸿先,王以柔.植物抗冷型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0,8(1):7080.
[14]Bassi D,Andalo G,Bartolozzi F,et al.Tolerance of apricot to winter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and spring frostin northern Italy[J].Acta Hoticulturae,1995(384):315321.
[15]Silin S N,Guy R D,Lavender D P.Mefluidideinduced drought resistance in seedlings of threeconifer species[J].Can J Bot,1993(71):10871092.
[16]王毅,杨宏福,李树德.园艺植物冷害和抗冷性的研究——文献综述[J].园艺学报,1994,21(3):239244.
[17]潘晓云.膜脂过氧化作为扁桃品种抗寒性鉴定指标研究[J].生态学报,2002(11):19021911.
[18]何开跃.3种含笑耐寒生理机制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8(4):6264.
[19]陈钰,郭爱华,姚月俊,等.不同杏树品种的抗寒性比较[J].西部林业科学,2007,36(2):7174.
[20]Stewar.C.R.LIPid Peroxidation associated with aceelerated aging of soybenaxes[J].PlantPhysil.1980(65):245248.
[21]王麗雪,李荣富,马立青.葡萄枝条中蛋白质、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6,17(1):4550.
[22]石雪晖,陈祖玉,杨会卿,等.低温胁迫对柑桔离体叶片中SOD及其同工酶活性的影响[J].园艺学报,1996,23(4):384386.
[23]Stutte,C.A and Todd,C.C,W.Some Enzyme and Protein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Water Stress in Wheat Leaves.1969(9):510522.
[24]Fridovich I.:Superoxide dismutase[J],Ann.Rev.Biochem.1980,44:147159.
[25]陈少裕.膜脂过氧化对植物细胞的伤害[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1,27(2):8486.
[26]王爱国,邵从本,罗广华.丙二醛作为植物质脂过氧化指标的探讨[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6(2):5557.
[27]沈漫,王明庥,黄敏仁.植物抗寒机理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1997,14(2):18.
[28]何开跃.冷冻胁迫对福建柏苗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J].江苏林业科技,2000,27(6):68.
[29]曾韶西,王以柔.水稻幼苗的低温伤害与膜脂过氧化[J].植物学报.1987,29(5):506512.
[30]张亚冰,刘崇怀,孙海生,等.葡萄砧木耐盐性与丙二醛和脯氨酸关系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6,26(8):17091712.
[31]赵福庚,刘友良.胁迫条件下高等植物体内脯氨酸代谢及调节的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1999,16(5):916.
[32]刘祖褀,张石诚.植物抗性生理学[J].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179.
[33]陈杰中,徐春香.植物冷害及其抗冷生理[J].福建果树,1998,104(2):2123.
[34]朱湘渝.欧美杨新品种抗寒性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0,3(5):487490.
[35]王荣富.植物抗寒指标的种类及其应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7,(3):4955.
[36]姜卫兵,王业遴,马凯.渗透保护物质在无花果抗寒性发育中的作用[J].园艺学报,1992,19(4):371372.
[37]陈杰忠,徐春香,梁立峰.低温对香蕉叶片中蛋白质及脯氨酸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20(3):5458.
[38]孔广红,岳海,陈丽兰,等.低温胁迫下澳洲坚果幼苗的某些生理生化特征[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2):375378.
[39]张石城.植物的抗寒生理[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40]周蕴薇.翠南报春抗寒生理生态学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3.
[41]何若韫.植物低温逆境生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42]吴娜.卫矛科三种常绿阔叶植物抗寒性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
[43]姚胜蕊,曾骧,简令成.桃花芽越冬期间蛋白质、核糖核酸动态与抗寒性的关系[J].园艺学报,1991,18(1):1620.
[44]李彦慧,佟爱民,刘冬云,等.廊坊杨抗寒性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28(4):2347.
[45]龚鹏,李秀霞,李增萍,等.低温胁迫对扁桃枝条细胞膜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07,44(5):561566.
[46]曹仪植,吕忠恕.水分胁迫下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的累积ABA在其中的作用[J].植物生理学报,1985,11(1):916.
[47]郑玉生,张秋明,刘昆玉.温州蜜柑枳高砧的抗寒生理[J].上海农业学报,1998,14(1):5154.
[48]李捷.8个杏品种的抗寒性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8.
[49]余文琴,刘星辉.低温胁迫下芒果叶片若干生理生化变化[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1,30(2):180184.
[50]郭奕明,杨映根,郭毅,等.生物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3,24(2):337344.
[51]梅俊学.逆境下发菜脯氨酸含量及质膜透性的变化与含水量的关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15(2):178181.
[52]何慧琴.青衣江流域也生狗牙根种质资源及其抗寒性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3.
[53]藤开琼.樟科三种常绿阔叶树种抗寒生理的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0.
[54]李玉梅,陈艳秋,李莉.梨品种枝条膜透性和水分状态与抗寒性的关系[J].北方果树,2005,(1):35.
[55]孙存华.两种女贞水分代谢的研究[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1,27:199201.
[56]胡胜武,于澄宇,王绥璋,等.甘蓝型油菜抗寒性的鉴定及相关性状的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9,21(2):3337.
[57]陈登文,王飞,高爱琴,等.休眠期间低温累积对杏枝芽生理生化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0,20(2):212217.
[58]刘祖棋,林定波.ABA/GAs调控特异蛋白质与柑桔的抗寒性[J].园艺学报,1993,20(4):335340.
[59]孙艳,周村田,王飞.低温胁迫对黄瓜耐冷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1997(2):2223.
[60]Nadeau P.Enzymatic control of soluble carbohydrate accumulation in cold hardened alfalfa (Medicago saliva L)[J].Plant physiol,1997,114(supplement):130132.
[61]周碧燕,郭振飛.ABA 及其合成抑制剂对柱花草的抗冷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5,14(6):9499.
[62]李光林,陈德万,左冰意.ABA 对杂交水稻抗冷性机理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4,16(2):138143.
[63]汤日圣,唐现洪,钟雨,等.微生物 ABA 对茄苗抗冷性和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J].园艺学报,2006,33(1):1013.
[64]朱丽丽.柑橘应答低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变化[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65]周丽英,杨丽涛,郑坚瑜.植物抗寒冻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2001,18(3):325331.[66]Prasad TK.Evidence chilling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maize seedlings and a regulatory role for hydrogen Peroxide[J].The Plant Cell,1994,6(1):6574.
[67]任华中,黄伟,张福墁.低温弱光对温室番茄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7(1):95101.
[68]Monroy AF,dhindsa RS.Low temperature signal transduction :induction of cold acclimation specific genes of alfalfa by calcium at 25℃[J].PlantCell, 1995,7:321331.
[69]邓小燕,孙兴国,井鑫,等.冷诱导转录因子基因CBF3转化黄瓜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5):603605.
[70]陈娜,郭尚敬,颜坤,等.甜椒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园艺学报,2005,32(5):823827.(责任编辑:夏剑萍)第46卷第5期
摘要:低温胁迫是一种常见灾害,持续低温胁迫对植物组织造成损伤,甚至导致植物死亡。研究发现植物对低温有一定适应性,不同植物品种耐寒性各有差异,同一植物不同器官之间耐寒性也有差异。由此,探讨植物抗寒性生理特性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生产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植物抗寒;抗寒生理;低温胁迫
中图分类号:Q49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7)05-0016-05Summary of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 Cold ResistanceCheng Junyong(1,2,3)Zheng Jingjin(1)Dou Tanxiang(2)Deng Xianzhen(1,2,3)Wang Wei(4)
(1.Hubei Academy of ForestryWuhan430075 ;2.Hubei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for the Characteristic Resources
Exploitation of Dabie MountainsHuanggang438000;3.Hubei Key Laboratory of Economic Forest Germplasm Improvementand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Wuhan430075;4.Hongan Forestry Survey and Design InstituteHuanggang 438400)
Abstract: Low temperature is the common disaster, which will cause damage and even cause death to the pla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lant itself although was cold resistant, but different types and varieties were different, and different organs was not the same. Therefore, we explored plant cold resistant physiology mechanism not only have important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but also hav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plant cold resistance;cold resistance physiology;low temperature stress
不同程度的低温对植物生长发育会产生各种伤害,甚至导致死亡,给农林业生产带来严重灾害。根据植物对低温的保护机理,不同植物种类和不同植物品种耐寒性各有差异,同一植物不同器官之间耐寒性也不同。在查阅了大量有关植物在进化过程中耐寒性生理特性方面文献,综述了植物抗寒生理特性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研究植物抗性生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为农林业生产提供指导。
1植物抗寒性与细胞膜透性的关系
大量研究表明:细胞膜既是分隔细胞质和胞外成分的重要屏障,也是细胞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的主要通道。研究人员在18世纪便开始研究植物发生冻害的原因。Buffon等认为低温胁迫导致细胞壁破裂是植物冻害的一种现象。1912年Maximov N.A基于前人的研究[15],指出原生质膜是低温伤害的主要部位,并且提出以电解质和可溶性物质的外渗率来度量植物抗寒性能。1973年Lyons基于抗冷性与细胞结构功能的关系,提出“膜脂相变冷害”假说[612]。认为植物遭受0 ℃以下低温时,首先发生生物膜膜质的物相变化,膜质从液晶相变成凝胶相、膜的外形、厚度出现孔道和龟裂,因此,导致膜的透性增大,使膜内可溶性物质、电解质大量向膜外渗漏,破坏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同时,膜上结合酶活性降低,表现为呼吸作用下降,使植物体内有毒物质聚集。而李美茹认为植物体内能降低细胞膜系相变温度的因素,都有助于植物体抗冷性能力的提高[13]。
研究表明,植物细胞膜系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植物细胞对低温适应性有一定的相关关系,但这不能作为鉴定一种植物是否抗寒的唯一标准[1415]。根据王毅等研究:影响细胞膜系中的功能蛋白是低温冷害对细胞膜系损伤的另一方面,低温同时还引起细胞生理和生化代谢过程的破坏[1617]。因此,电解质渗出率是植物抗寒性强弱的基本指标,抗寒性较强或受害较轻的品种,细胞膜的透性较小,电解质外渗量较少;反之,抗寒性弱的品种,电解质渗出量较大[18]。
2保护酶系统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在一定的低温范围内,保护酶含量升高有利于保持植物体内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之间的平衡,当温度持续下降时,造成过氧化氢和活性氧自由基等物质的积累,植物受低溫伤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及过氧化氢酶(CAT)是植物对膜脂过氧化酶促防御系统重要的保护酶。
上世纪50年代Harman.D.G.提出“超氧化物学说”[1920],70年代Fridoricch.I提出“生物氧毒害理论”[21],他们都认为低温导致植物体内产生活性氧和自由基的积累,使细胞内的自由基产生和消除的平衡遭到破坏,同时对植物的膜系统造成伤害,从而导致了它们的结构功能和催化功能的改变。
植物体中最重要的清除自由基的酶之一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它在低温时,通过活性的增加,有效地清除过多的自由基从而降低过氧化作用,减轻或避免冻害的发生。石雪晖等进行柑橘试验表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柑桔的抗寒性有密切关系,各品种抗寒性强弱与树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正相关关系,当超过其耐寒力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则显著下降,而且其下降的程度均可反映出柑桔各品种耐寒力的大小[2225]。
湖北林业科技第46卷第5期程军勇,等:植物抗寒生理特性综述过氧化物酶(POD)是一种功能较复杂、种类较多的酶。一般认为它的功能与木质素的合成有关,并与细胞的抗病相联系[26]。它是膜保护系统的组成成分之一,能使植物在一定程度上抵抗逆境胁迫[27]。过氧化氢酶(CAT)在植物体中是一种功能较专一的酶,它的主要功能是分解H2O2,使之处于一个低水平状态,防止它及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反应所产生的自由基对植物细胞的伤害。
研究结果表明,在植物低温胁迫中,各种保护酶以各自的方式响应低温逆境,有些酶发生构型变化或同工酶变化,有些酶活性增强,有些酶活性下降等,它们相互协调共同提高植物的抗氧化能力,从而提高植物的抗寒力。
3膜脂过氧化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
正常情况下,植物体内有一套完善的氧化防御系统,具有清除活性氧的作用,通常植物体内产生的自由基不足使植物受到伤害。膜的生物物理化学状态及膜脂组成和透性在低温胁迫下开始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导致植物质膜选择透性的改变或丧失[2829]。丙二醛(MDA)是脂过氧化分解的主要产物之一,是膜脂过氧化最终产物,它是膜系统受害的重要标志 [3031]。大量研究表明:在逆境胁迫下,植物产生过剩的自由基,引发或加剧膜脂过氧化作用。而膜脂过氧化的中间产物——自由基和最终产物——丙二醛会严重损伤生物膜。同时膜脂过氧化也是导致膜脂流动性降低的重要原因[3233]。
丙二醛目前广泛用于评价膜脂过氧化反应,表示细胞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植物对低温条件反应的强弱[3437]。孔广红等对澳洲坚果幼苗在低温胁迫下的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丙二醛含量在低温胁迫处理后1天达到最大值,并随处理时间延长含量急剧下降;在零下低温处理1天后,澳洲坚果幼苗叶片所积累的丙二醛含量高于零上低温处理,由此可见:丙二醛含量是衡量澳洲坚果抗寒性的一个重要指标[38]。
4渗透调节物质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
4.1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
研究表明,可溶性糖在提高植物抗寒力方面,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起作用,一是通过提高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的保水能力;二是增强细胞液的流动性;三是维持细胞膜在低温下的正常功能。
可溶性糖在植物的抗寒生理中,可以提高细胞的渗透浓度、降低水势,从而使冰点下降[3941];同时还是植物冰冻保护剂,糖对原生质体、线粒体及膜上敏感偶联因子均有保护作用,对冰冻敏感的蛋白质也具保护作用[42],以此提高植物的抗寒能力[43]。其次,可溶性糖还可诱导其他与抗性有关的生理生化过程,比如脂肪的合成有利于提高抗寒力[44]。根据龚鹏等研究,抗寒性越强的品种枝条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比对照多,并且不同品种扁桃枝条中,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与其本身抗寒性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由此认为可溶性糖的含量可作為扁桃抗寒性鉴定的一个重要参数[4546]。郑玉生[4748]、余文琴[49]研究发现,低温胁迫时,可溶性糖含量与树种的抗寒性密切相关,抗寒力强的树种糖分含量多且浓度高。可溶性糖含量与植物抗寒性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是一个普遍现象。因此,测定植物叶片中可溶性糖的含量,可以作为鉴定植物抗寒性的一个生理指标。
4.2可溶性蛋白质与植物抗寒性
对植物的抗寒生理研究发现,蛋白质的代谢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目前,低温胁迫对可溶性蛋白质的变化和逆境蛋白的诱导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低温胁迫关系的研究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支持低温导致植物细胞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趋势是含量增加;另一种认为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抗冷过程中并不会发生改变,或者说可溶性蛋白质的增加与植物抗冷性的增强并不存在因果关系[5052]。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在低温胁迫下合成大量新的蛋白质,并且这些蛋白质直接参与抗寒性的发展过程。可溶性蛋白质的增加与植物抗寒性密切相关。研究发现可溶性蛋白质、总蛋白质与抗寒性之间存在正相关,然而在有些植物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与抗寒性之间却没有明显关系[5355]。由于植物的抗寒性不稳定,受时间、温度、含水量、成熟期、营养状况等影响。各种在低温胁迫下蛋白质含量变化研究方面所得到的结论不尽相同。
4.3脯氨酸积累与植物抗寒性
许多植物体在低温、干旱等胁迫状态下,体内脯氨酸大量积累。在脯氨酸的累积与植物抗寒性的关系方面,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脯氨酸的累积与植物抗寒性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另一种观点认为脯氨酸的累积与抗寒性无关。近年来有许多研究支持脯氨酸与植物的抗寒性存在相关性这一观点。脯氨酸在植物抗冻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含量高低与植物抗寒性密切相关,抗寒性强的品种增加的倍数越高。
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在低温胁迫下并非呈简单的相互消长关系,脯氨酸对低温的反应常随着低温程度的不同而异:长期低温下,脯氨酸的增加是植物伤害的结果;而在无严重冷害的锻炼温度下,脯氨酸的积累则是一种适应性反应。
5含水量变化与植物抗寒性
众所周知,植物体内的水分可分为束缚水和自由水。植物体内和原生质胶体紧密结合的水分称作束缚水,它与植物的抗性有密切关系;不与原生质胶体紧密结合的水分称为自由水。研究表明植物组织中总含水量与束缚水或自由水的比值能较准确地反映植物的抗寒性[5663]。研究认为植物细胞束缚水含量越高则抗寒力越强。束缚水含量高低可以用自由水与束缚水的比值表示,可衡量植物的抗性。即比值越小,表明束缚水含量越高,抗性越强,自由水与束缚水的比值与植物的抗寒性强弱存在明显的相关性。通常植物组织含水量降低,固型物浓度相对提高,可增加泡液浓度,使结冰可能性降低,抗寒防冻能力增强。陈登文通过对休眠期间,3个不同低温需求量的杏品种进行研究,认为低温需求量高的品种,束缚水和自由水比值高。分析表明:束缚水和自由水比值与低温需求量呈正相关关系,低温需求量高的品种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高,这两个值较高,有利于植物在寒冷的冬季适应低温,安全越过低温、满足低温需求量而产生的体内适应性变化[6466]。
6激素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
植物激素如ABA、GA3等,尤其ABA对抗寒性作用明显。任华中在研究低温弱光对温室番茄生理特性的影响时发现,番茄在遭受低温胁迫时,ABA含量有所增加,IAA含量有所降低,但GA3含量却因品种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变化;并认为某些激素的变化是植物适应低温逆境的主动过程[6768]。低温首先诱导ABA/GA3比值提高,使基因表达发生改变,最终诱导抗寒特异蛋白质,进而提高植物的抗寒力。低温胁迫下,外源激素ABA处理提高了柱花草叶片ABA含量、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同時降低了相对电导率[6970]。
7冷诱导基因表达,促进植物抗寒性
Weiser早在1970年就提出植物在低温锻炼过程中基因表达改变的观点,同时指出多年生木本植物的低温适应可能需要两个条件:特异基因转录的激活及在最大耐寒过程中新蛋白的合成。近年来,植物冷驯化和抗寒分子机理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植物抗寒基因工程总体上划分为两大类:导入抗寒调控基因研究和导入抗寒功能基因研究。当前导入抗寒调控基因的研究重点围绕一种与抵抗寒冻导致的渗透胁迫相关的冷诱导基因转录因子DREB展开。而导入抗寒功能基因研究具体包括LEA(lateembryogenesis abundant)蛋白基因、COR(coldregulated)蛋白基因等。导入抗渗透胁迫相关基因的研究,一些低温诱导蛋可能直接参与了提高植物抗冷性,防止细胞冰冻缺水、抵御低温发生的渗透胁迫,稳定酶结构功能、RNA等重要物质和细胞膜系统等方面发挥作用;在低温胁迫下,另一些酶类协调细胞各生理代谢平衡或提高细胞防御能力,使细胞适应新环境。
8结论
综上所述,植物对低温长期适应的过程中,其抗寒性得以产生,并通过自身变异和自然选择获得某种遗传特性,这种变异受多种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的影响,所以要采用多个指标综合评价分析,才能判断出一种植物真正的抗寒特性。首先,在评价植物抗寒性的强弱时,膜透性的测定、电解质渗出率、植物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等均可以作为评价的重要参考指标。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植物保护酶与植物的抗寒能力强弱有很大的关系,植物激素ABA对抗寒性作用明显;第二,在提高植物抗寒力方面,可溶性糖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起作用:即通过提高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的保水能力、增强细胞液的流动性、维持细胞膜在低温下的正常功能;第三,蛋白质含量变化在低温胁迫下的研究方面所得到的结论不尽相同,主要原因是由于植物的抗寒性是不稳定的,随时间、温度、含水量、成熟期、营养状况等不同而不同。
参考文献
[1]孙振钧,王冲.基础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49.
[2]Maximov N.A.Chemical schutzmittelder pflanzen genen erfrien[J].Ber Deutsch Bot Gesell.1912,30:5265.
[3]王雨水.低温锻炼对冷胁迫下油茶幼苗光合速率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福建林业科技,2011,38(1):4146.
[4]陈丽文,王艳平.低温对两种油茶的生理生态效应[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29(4):534536.
[5]文佳,张诚诚,曹志华.低温胁迫对油茶苗抗寒性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14,53(3):609612.
[6]Lyons.,Siminovittch D.The relation between frost resistance and the physical state ofprotoplasm[J].Can.J.Res.C.1940(18):550.
[7]曾雯珺,江泽鹏,陈伟.广西油茶主栽无性系低温半致死温度与耐寒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4):2325.
[8]洪文泓,董斌,黄文芳.三种油茶幼苗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其抗寒性综合评价[J].亚热带植物科学,2016,45(2):117121.
[9]杨秀丽.尤溪油茶低温害调查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2011,25(2):2225.
[10] 吴林森,王军峰,金晓春.自然低温胁迫对油茶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广东农业科学,2011,23(1):2325.
[11]陈素传,金笑龙,汪小进.安徽大别山区油茶优株选择初报[J].安徽林业科技,2011,37(2):812.
[12]金笑龙,肖正东,陈素传.安徽省北缘抗寒油茶选优[J].经济林研究,2011,29(2):3036.
[13]李美茹,刘鸿先,王以柔.植物抗冷型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00,8(1):7080.
[14]Bassi D,Andalo G,Bartolozzi F,et al.Tolerance of apricot to winter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and spring frostin northern Italy[J].Acta Hoticulturae,1995(384):315321.
[15]Silin S N,Guy R D,Lavender D P.Mefluidideinduced drought resistance in seedlings of threeconifer species[J].Can J Bot,1993(71):10871092.
[16]王毅,杨宏福,李树德.园艺植物冷害和抗冷性的研究——文献综述[J].园艺学报,1994,21(3):239244.
[17]潘晓云.膜脂过氧化作为扁桃品种抗寒性鉴定指标研究[J].生态学报,2002(11):19021911.
[18]何开跃.3种含笑耐寒生理机制研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8(4):6264.
[19]陈钰,郭爱华,姚月俊,等.不同杏树品种的抗寒性比较[J].西部林业科学,2007,36(2):7174.
[20]Stewar.C.R.LIPid Peroxidation associated with aceelerated aging of soybenaxes[J].PlantPhysil.1980(65):245248.
[21]王麗雪,李荣富,马立青.葡萄枝条中蛋白质、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与抗寒性的关系[J].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1996,17(1):4550.
[22]石雪晖,陈祖玉,杨会卿,等.低温胁迫对柑桔离体叶片中SOD及其同工酶活性的影响[J].园艺学报,1996,23(4):384386.
[23]Stutte,C.A and Todd,C.C,W.Some Enzyme and Protein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Water Stress in Wheat Leaves.1969(9):510522.
[24]Fridovich I.:Superoxide dismutase[J],Ann.Rev.Biochem.1980,44:147159.
[25]陈少裕.膜脂过氧化对植物细胞的伤害[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1,27(2):8486.
[26]王爱国,邵从本,罗广华.丙二醛作为植物质脂过氧化指标的探讨[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6(2):5557.
[27]沈漫,王明庥,黄敏仁.植物抗寒机理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1997,14(2):18.
[28]何开跃.冷冻胁迫对福建柏苗可溶性糖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J].江苏林业科技,2000,27(6):68.
[29]曾韶西,王以柔.水稻幼苗的低温伤害与膜脂过氧化[J].植物学报.1987,29(5):506512.
[30]张亚冰,刘崇怀,孙海生,等.葡萄砧木耐盐性与丙二醛和脯氨酸关系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6,26(8):17091712.
[31]赵福庚,刘友良.胁迫条件下高等植物体内脯氨酸代谢及调节的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1999,16(5):916.
[32]刘祖褀,张石诚.植物抗性生理学[J].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179.
[33]陈杰中,徐春香.植物冷害及其抗冷生理[J].福建果树,1998,104(2):2123.
[34]朱湘渝.欧美杨新品种抗寒性的研究[J].林业科学,1990,3(5):487490.
[35]王荣富.植物抗寒指标的种类及其应用[J].植物生理学通讯,1987,(3):4955.
[36]姜卫兵,王业遴,马凯.渗透保护物质在无花果抗寒性发育中的作用[J].园艺学报,1992,19(4):371372.
[37]陈杰忠,徐春香,梁立峰.低温对香蕉叶片中蛋白质及脯氨酸的影响[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20(3):5458.
[38]孔广红,岳海,陈丽兰,等.低温胁迫下澳洲坚果幼苗的某些生理生化特征[J].西南农业学报,2010,23(2):375378.
[39]张石城.植物的抗寒生理[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40]周蕴薇.翠南报春抗寒生理生态学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3.
[41]何若韫.植物低温逆境生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42]吴娜.卫矛科三种常绿阔叶植物抗寒性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
[43]姚胜蕊,曾骧,简令成.桃花芽越冬期间蛋白质、核糖核酸动态与抗寒性的关系[J].园艺学报,1991,18(1):1620.
[44]李彦慧,佟爱民,刘冬云,等.廊坊杨抗寒性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28(4):2347.
[45]龚鹏,李秀霞,李增萍,等.低温胁迫对扁桃枝条细胞膜系统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07,44(5):561566.
[46]曹仪植,吕忠恕.水分胁迫下植物体内游离脯氨酸的累积ABA在其中的作用[J].植物生理学报,1985,11(1):916.
[47]郑玉生,张秋明,刘昆玉.温州蜜柑枳高砧的抗寒生理[J].上海农业学报,1998,14(1):5154.
[48]李捷.8个杏品种的抗寒性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8.
[49]余文琴,刘星辉.低温胁迫下芒果叶片若干生理生化变化[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1,30(2):180184.
[50]郭奕明,杨映根,郭毅,等.生物技术在林业生产中的应用及其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3,24(2):337344.
[51]梅俊学.逆境下发菜脯氨酸含量及质膜透性的变化与含水量的关系[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15(2):178181.
[52]何慧琴.青衣江流域也生狗牙根种质资源及其抗寒性研究[D].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03.
[53]藤开琼.樟科三种常绿阔叶树种抗寒生理的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0.
[54]李玉梅,陈艳秋,李莉.梨品种枝条膜透性和水分状态与抗寒性的关系[J].北方果树,2005,(1):35.
[55]孙存华.两种女贞水分代谢的研究[J].植物生理学通讯,1991,27:199201.
[56]胡胜武,于澄宇,王绥璋,等.甘蓝型油菜抗寒性的鉴定及相关性状的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1999,21(2):3337.
[57]陈登文,王飞,高爱琴,等.休眠期间低温累积对杏枝芽生理生化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0,20(2):212217.
[58]刘祖棋,林定波.ABA/GAs调控特异蛋白质与柑桔的抗寒性[J].园艺学报,1993,20(4):335340.
[59]孙艳,周村田,王飞.低温胁迫对黄瓜耐冷性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1997(2):2223.
[60]Nadeau P.Enzymatic control of soluble carbohydrate accumulation in cold hardened alfalfa (Medicago saliva L)[J].Plant physiol,1997,114(supplement):130132.
[61]周碧燕,郭振飛.ABA 及其合成抑制剂对柱花草的抗冷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J].草业学报,2005,14(6):9499.
[62]李光林,陈德万,左冰意.ABA 对杂交水稻抗冷性机理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4,16(2):138143.
[63]汤日圣,唐现洪,钟雨,等.微生物 ABA 对茄苗抗冷性和某些生理指标的影响[J].园艺学报,2006,33(1):1013.
[64]朱丽丽.柑橘应答低温胁迫的生理生化变化[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65]周丽英,杨丽涛,郑坚瑜.植物抗寒冻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2001,18(3):325331.[66]Prasad TK.Evidence chilling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 maize seedlings and a regulatory role for hydrogen Peroxide[J].The Plant Cell,1994,6(1):6574.
[67]任华中,黄伟,张福墁.低温弱光对温室番茄生理特性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7(1):95101.
[68]Monroy AF,dhindsa RS.Low temperature signal transduction :induction of cold acclimation specific genes of alfalfa by calcium at 25℃[J].PlantCell, 1995,7:321331.
[69]邓小燕,孙兴国,井鑫,等.冷诱导转录因子基因CBF3转化黄瓜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26(5):603605.
[70]陈娜,郭尚敬,颜坤,等.甜椒甘油3磷酸酰基转移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园艺学报,2005,32(5):823827.(责任编辑:夏剑萍)第46卷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