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JD对我国低碳生态图书馆建设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分析

    文/赵纲

    

    

    

    [摘要]低碳生态图书馆的研究一直处于前沿地位,得到核心期刊的重视与认可,在图书情报专业研究领域中达到一定水准,属于近年来的显学。但是,我国低碳生态图书馆研究的地域分布与经济发展、地理方位密切相关,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研究差距大,国外直接的研究成果极少;研究多集中在高校,公共图书馆和其他机构相关研究薄弱;学科分布单一,以图书馆学等软科学方面为主,建筑、环境、能源等工程学科方面的研究相当欠缺。鉴于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导向,我国低碳生态图书馆的研究质量和研究层次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CAJD;低碳生态图书馆;研究论文;文献计量分析

    [作者简介]赵纲,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

    随着低碳、生态、环保、绿色等词汇深入人心,低碳生态与人类的生存、与社会生活的各领域紧密相关。图书馆如何建设低碳生态图书馆逐渐引进学界的关注,不少研究者著书立说探讨该论题,为我国低碳生态图书馆的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一、数据来源与统计内容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AJD)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本文借助CAJD文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设定“主题”检索条件,以“生态图书馆”“图书馆生态”“环保图书馆”“绿色图书馆”“图书馆绿色”“低碳图书馆”“图书馆低碳”等为检索词项,不限年限,统计反映上述词项的出版物及论文数量、研究领域、著者地域行业分布、被引频次及读者下载等,通过对所得各组数据加以分析评价,旨在揭示我国低碳生态图书馆建设学术研究论文的体系结构和数量变化规律,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获取情报源、提高科研效率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二、文献计量结果与分析

    1. CAJD收录刊载有关低碳生态图书馆建设研究论文的期刊及其论文数量变化

    取样数据时间截至2013年11月13日,共检索得到421条结果,除去重复论文、报道等,共得到350篇论文和269本刊物作为数据分析对象。数据显示,1993年,我国开始对低碳生态图书馆建设进行研究,20 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之初,该领域的研究始终处于低迷状态,2001年起,研究成果呈逐年增加的态势,2005年之后,期刊及论文数量迅速增加,2011年达到顶峰,2012年有所回落。具体详见表1和图1。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对可持续发展理论做了全方面梳理,影响深远,1993年我国第一篇生态图书馆研究论文的发表可谓适逢其时。之后,由于忙于经济建设,加上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生态社会的研究始终没有进入主流,生态图书馆的研究自然低迷。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破坏,使得生态社会、环保等议题进入公众视野。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将“低碳经济”见诸政府文件。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GDP1%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GDP5%~20%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低碳成为主流话语,并得到多国政府的重视。2002年之后,我国低碳生态图书馆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特别是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提倡生态文明与各行业的结合,促进可持续发展,反映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建设低碳生态图书馆引发研究热潮。

    经过2011年的研究高峰,2012年相关成果有所回落,这反映出以下问题:(1)学术研究的必然规律。经过一段成果密集时期,研究全方面推进之后,必然有一个回落期,从整体研究到局部的深化研究。(2)学术泡沫效应。某一时期,某一学科一旦成为显学,往往会有研究人员盲目跟进,造成相关研究有量无质,导致学术泡沫。这一方面会影响研究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也会使研究沉淀下来,择优汰劣。但鉴于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提出来,而2012年至今相关研究反而有所回落,更可能是研究由盲目跟进到理性回归,相关研究未来很可能在保持一定数量的基础上提升质量。总而言之,我国有关低碳生态图书馆建设的研究论文年度数量分布随世界潮流、国家导向而升降,国际热点、经济形势、政府决策和学术内部规律都会明显影响相关研究,但总体来看,我国生态图书馆等方面的研究前景大好。

    2. 发表低碳生态图书馆建设研究论文的期刊排行分析

    由于刊载低碳生态图书馆研究的期刊分布面积大,涉及200余种期刊,且多数期刊仅发表1到2篇,这说明生态图书馆近年来一直是研究热点。这里我们选取发表相关论文数前11名的期刊(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核心期刊所占比率为54.5%,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所占比率为42.5%,核心期刊在相关研究中所占比例相当大。由此可见,关于低碳生态图书馆的研究一直处于前沿,其研究能得到核心期刊的重视与认可,也反映出相关研究在图书情报专业研究领域达到一定水平,质量较高,属于近年来的显学。

    3. 低碳生态图书馆研究论文与对应著者地域行业分布情况分析

    低碳生态图书馆研究的地域分布依次为:华东、华北、华南、华中、东北、西北、西南和国外(见表3)。其分布特点有:(1)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其分布次序与我国经济地理的分布次序相同。经济发达地区,相关研究水平和成果数量相应较高。即使考虑到地理区划的面积大小问题,如华东面积相对较大,但仅就各省来说,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经济发达的省份,其低碳生态图书馆建设的研究名列前茅。反之,经济较落后的地区,则相关研究也比较落后。可以推论,生态、低碳等研究同生态、低碳经济本身一样,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2)与地理方位关系密切。沿海发达,内陆落后,华东、华南多是濒海省份,西南、西北则是深入内陆地区。(3)研究差距大。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差异极大。发达地区,华东占有34.6%的份额,其他地区也在12%以上,而西北、西南地区则迅速跌落。这反映出我国东西部在低碳、生态图书馆前沿研究等方面极不平衡。(4)国外直接的研究成果极少。可以说,欧美发达国家在低碳生态图书馆研究及实践方面处于领先地位,有大量经验值得我国图书馆界借鉴。虽然国内对此有一些评介,其研究所占份额不大,而国外直接研究成果则鲜有在我国发表。这说明我国低碳生态图书馆研究不够开放,与国内其他学科的期刊有意识地引进国外学者的论文不同,国内图书馆学界的期刊在这方面尚有许多工作可做,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图书馆学研究与国际水平存在差距,研究层次有待提高。

    4. 相关论文著者行业分布情况分析

    从表4可知,高校相关研究占绝大比例,达到85.5%,其次是公共图书馆,仅占7.3%,与高校相距甚远,其他单位机构份额更少。这说明高校低碳生态图书馆研究在我国学界占绝对优势。一方面,高校有优秀的图书馆学研究队伍,从事一般性的图书馆学研究;另一方面,许多成果都是针对高校图书馆本身而言的,这就导致研究不平衡。理论上,高校图书馆仅为学校服务,公共图书馆为国民服务,公共图书馆在数量上应远远高于高校图书馆,其研究水平即使不及高校,也不应相差很远。但现实则相反,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公共图书馆的投入。同时,相关研究也应进一步多元化、多层次化,如加强医院、中小学、农村等的生态图书馆建设,以适应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的提高所带来的不同层次文化需求。

    5. 相关论文学科分布分析

    我国低碳生态图书馆研究论文学科分布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学科中,占93.4% ,其他学科所占很少。这说明相关研究集中于图书馆学内部,理工学科角度的研究太少(见表5)。图书馆学相关研究可分为理论层面、管理层面等,基本上属于图书馆的软环境,而建筑、环保、节能等硬件方面的研究太少。比如,采光照明是图书馆建筑的一大问题,也是低碳环保的重要方面,本可以作大量的研究,如建筑采光的设计、室内照明等,但检索结果仅一篇相关文章。这也反映出相关研究多停留在宏观理论方面,而微观的、讲究操作细节的研究则比较少。我国今后可将研究精力放到实证的、细节的、可操作性方面,大力引入建筑、环保、能源材料等理工学科介入研究。

    6. 学术影响情况

    论文被引用和下载频次,可以表明论文的使用情况,间接体现论文的质量。为反映低碳生态图书馆近年来研究质量的高低和趋势,我们求出2002~2011年论文被引用和下载的平均数(见表6、图2)。而2002~2011年正是相关论文发表逐年递增达到高峰的阶段。

    从图2可以看出,考虑年代远近,远则可能被引次数多,近则反之,相关研究被引频次的变化比较平缓,应属正常范围。下载次数则变化较大,呈 “山”形。曲线的凹处表明下载次数与年度远近并不必然成正比,年度较远的文章本应被征引次数更多,但现实不是。2003年、2006年、2007年属于山峰,2004年、2005年则属于山谷,2008年后又呈疲弱的拱形,至2011年到最低点。若从引用的几个最高点算,2003年16次,2004年10次,2005年9次,2006年9次,分别除以距2013年的年数,得出相应的年度引用平均数:1.6篇、1.1篇、1.125篇、1.5篇。若用这几个年平均引用数乘以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距2013年的年数(分别是5、4、3、2),套入下列公式则可得出表7:

    累积被引次数=年平均被引次数×年数

    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的实际被引用次数(4、3、3、1)均低于以上相应数字。可见近几年相关论文的被引用率相较以前有所降低,表明低碳生态图书馆研究近年来质量有所下降。再对比图1,这几年恰恰是研究成果发表最多的几年。可见,这里印证了上文关于学术泡沫的观点,即随着国际潮流、政府导向的影响,相当一部分研究属于盲目跟进型,成果价值和创新性比较低。但近两年研究数量的下降,如前所述,鉴于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导引,应该是研究再次回归理性的表象。

    三、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我国低碳生态图书馆的研究明显受国际趋势和政府导向的积极影响,相应研究属于前沿学科,质量相对较高,但是也存在盲目跟风的现象,近年来研究质量有所下降。其研究者地域分布差异极大,且与地方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经济发达的地区,相关研究发展较好;研究多集中在高校、公共图书馆和其他机构相关研究薄弱;学科分布单一,多集中在图书馆学等软科学方面,诸如建筑、环境、能源等工程学科方面的研究相当薄弱,与国外研究尚有差距。鉴于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导向,我国低碳生态图书馆的研究质量和研究层次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