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水果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李向东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端,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海拔在600~1200米,平均气温9~11.7℃,年平均无霜期185天,年降雨量626毫米以上,平均年日照时数2563小时,特有的小气候资源,为晋城市发展果树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适宜多种北方果树生长,曾是山西省重要水果产地之一,尤其是高平大黄梨和泽州山楂远近闻名。
1 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种植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晋城市果业生产忽高忽低,呈现出波浪式的发展态势,果业发展不尽人意。但在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战略和“贫困山区特色产业扶贫”政策推动下,同时在省厅果业“三品提升"32程的带动下,大力推进无公害果品标准化生产进程和加大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力度,果业结构有所优化,果树品种逐步改良,果品质量大幅提升,果业效益明显增加,使得果业生产稳步健康地发展。
1.1 水果产业总体情况
截止到2016年底,全市果园面积为21.01万亩,其中苹果面积为11.95万亩,梨3.81万亩,山楂2.16万亩,其它2.99万亩;全市果品总产量为9.14万吨,其中,苹果产量3.97万吨,梨2.82万吨,山楂0.61万吨,其它1.74万吨。全市果品总产值达2.25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约132.4元。
1.2 果业发展趋势
1.2.1 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涌现出一批先进示范典型 一是优质苹果、梨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得到推进。形成了高平市北诗镇、石末乡及陵川县礼义、崇文镇,沁水县郑庄镇,泽州县周村镇,柳口镇等5万亩四大富士苹果优势生产区域(图1);高平寺庄镇3000亩玉露香梨基地,高平陈区镇、沁水柿庄镇2000亩黄梨基地,泽州南岭乡、山河镇5000亩酥梨及晚秋黄梨基地。二是特色水果种植基地建设态势良好。如泽州李寨、高都5000亩优质标准化山楂基地、高平永录乡千亩钙果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一乡一业”产业格局。三是新建了一批以水果为主的生态观光园区,传统果业逐步向现代化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方向发展。如城区北石店司徒村、洞头村和钟家庄东武匠村的休闲观光采摘园区,北留镇石苑村有机桃生态观光园区等。
1.2.2 无公害果品基地认证进程加快 目前全市认證无公害果园面积达到3.61万亩,技术应用面积11.8万亩,无公害果品认证产量达到1.48万吨。注册果品商标7个,产品认证6个,分别是城区的“优尔特”、泽州的“丰青苑”和“甲村圣果”、“中华贡梨”,高平的“四明山”和“长平牌”以及沁水的“五颗红旦旦”等无公害水果商标。在市场销售中,认证的果品明显比没有认证的果品价格高。
1.2.3 新品种引进和果树技术推广工作力度逐步加大 全市共引进新品种约20余个,新技术5项,新品种主要有红酥梨、玉露香梨、红肉苹果、海株1号、2号苹果、摩尔多瓦葡萄、T337自根砧、盆栽果树、火龙果等,新技术方面主要有柱状苹果栽培管理(图2)、控根容器、无纺袋、葡萄绑蔓机、果树拉枝开角等工具。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不仅推进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而且有力确保了水果基地安全生产,为果业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基础。
1.2.4 果树专业合作社发展态势良好 全市果树专业合作社有78个,涉及农户3090户,家庭农场达270个,带动基地规模4.76万亩,大多实行“统一购置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产地产品认证”经营模式。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和健康发展,使全市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如高平市侯庄民丰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0万元,吸收农户115户,带动全村农户参与入股引进苹果优良品种10个、梨3个(图3),建设标准化果园2000亩,成为全市唯一的果树专业村,水果基地面积最大,运作较规范的专业合作社。
1.2.5 产后贮藏加工能力不断提高 全市果品总贮藏能力达到1450万千克,其中恒温库贮藏能力达到920万千克,气调贮藏能力为330万千克、土窑洞贮藏能力为200万千克;总贮藏量为710万千克。全市水果加工企业有5个,其中山西厦普赛尔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规模最大,加工能力达10万吨,年转化黄梨和钙果量约3500万千克,可带动农户3.5万户,直接创收5600多万元。山西彤康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加工能力达3000万千克,年生产山楂果酒、山楂果脯、山楂饮料等1500万千克;晋城市伊健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能力达1000万千克,转化山楂600万千克。近年来,水果产业产后处理能力的提高,不仅促进了农民就业和收入增加,而且带动了相关包装、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
2 水果产业存在的问题
晋城市果业生产发展态势虽说稳中求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周边的运城、临汾等果业生产先进地市相比差距很大,制约果业持续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基地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
水果基地规模小是制约水果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难点。全市除苹果、梨种植规模还可以,其余桃、杏、葡萄等大部分是零星栽植,主要满足当地居民日常所需,很难形成产业优势,推进果品市场,创造经济价值;加之果品市场不足,流通渠道不畅,产后处理不当,从而导致果品产业化水平降低。
2.2 盲目发展果园,缺乏科学统一规划
目前晋城市树种结构、品种配置、种植区域不太合理,主要是苹果早、中熟品种稀少,中秋、国庆两节上市果品缺少,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综观我市30多年果业发展历史,从1985-1986年,果园总面积增加了25.95万亩,翻了一翻,仅山楂面积就增加了17.2万亩,苹果也增加了5.07万亩;从2005年我市开始引进黄金梨,一年内就发展了6000多亩,由于该品种贮藏期短,于是就逐年更换品种,到2009年该品种已经寥寥无几;还有20世纪70年代我们发展的国光、青香蕉苹果很受欢迎,可是如今屈指可数。综观其上,我们不难看出,发展果树缺乏科学规划,要发展什么,都发展什么,要更新什么,都更新什么都缺少切实可行的计划;这就导致了一些树种、品种配置不合理,结构性、季节性、地域性果品相对过剩。
2.3 山地果园占主导地位,标准化果园配套设施不够健全
从全市果园土壤普查情况来看,晋城市的果园70%以上为山地果园(图4),由于果园地处贫困山区,土壤瘠薄、十年九旱,自然灾害时常发生,但大部分果园没有肥水灌溉配套设施,也没有防雹网、防鸟网等,更没有入保险。如果管理跟不上,设施配不上,保险人不上,就很难实现果品效益最大化。
2.4 重栽轻管,广种薄收,推广服务体系弱化
在全市现有的21.01万亩果园中,挂果面积仅有10.68万亩,能形成商品果的7万亩左右,而且单产极不平衡,最高的亩产2000千克以上,最低的亩产不足600千克。同时,果农信息闭塞,观念落后,投入不够,科技创新能力不高以及县级果业部门人员老化,推广服务体系弱化,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2.5 缺乏资金扶持和补助政策,影响了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近年来,由于各级各部门对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水果产业基本上没有较大的实质性扶持政策,再加上霜冻、旱灾和雹灾等(图5)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却得不到政府适当的补助,很少有人申请果树灾害保险,从而打击了果农生产的积极性,使果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和制约,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制约了果业的持续发展。
3 未来发展建议
面对晋城果业生产当前的严峻形势,未来之路在何方?我们既要面对困难,也要树立信心,深查细研,克服困难,尽力使全市果业发展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3.1 深入外地考察研究,探讨果业发展规划
根据晋城市果业当前存在的水果基地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的实际问题,要深入周边果业先进地市进行考察研究,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果业现状,通过专家讨论,针对果业今后的发展规模和方向提出一个可行性的总体规划和方案。
3.2 调整树种品种结构,引进综合配套设施
为了让晋城市果品尽快立足市场,处于优胜地位。我们要积极调整树种品种结构,让早、中、晚熟品种结构搭配合理,以适应市场需求。针对晋城市山地果园“十年九旱、靠天吃饭”,肥水不足的问题,我们要引进果园肥水喷灌配套设施;与此同时,为了推进果树产业化经营管理,在百亩以上的果园,我们要争取资金,积极引进智能型烟雾发生器、果树喷灌机、水果套袋器、智能割草机等(图6),并在全市进行示范推广。
3.3 加强果树技术服务,推广体系队伍建设
果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广大果农只有掌握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并用于实践,才能增产增收增效。因此要积极组织广大果农开展技术培训和水果展评会(图7),对管理好、效益高的果園先进技术要进行交流和学习。同时要不定期组织果树重点基地乡镇、合作社和果农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开拓果农的视野,不断提高果农素质和新技术应用能力。
3.4 加大园圃建设,保存地方名优品种
目前晋城市高平大黄梨大部分树龄老化、病虫害增加、管理粗放,不利于现代化管理,品质也跟不上;泽州山楂品种退化,种植稀少,因此急需加大高平大黄梨和泽州山楂地方品种保护,出台具体的保护与限伐政策。同时,进一步加强基地资源圃建设,加大果业“三品”提升工程和品种选育改良工作力度。
3.5 积极争取资金扶持力度,制定果树优惠补助政策
为了让果业持续良好发展,加大产业规模化经营。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果业生产的投入,适当对重点基地、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给予一定的奖励性资金补助,同时考虑因自然灾害对果园造成较大损失,应筹措适当的补助资金,帮其渡过难关。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端,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海拔在600~1200米,平均气温9~11.7℃,年平均无霜期185天,年降雨量626毫米以上,平均年日照时数2563小时,特有的小气候资源,为晋城市发展果树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适宜多种北方果树生长,曾是山西省重要水果产地之一,尤其是高平大黄梨和泽州山楂远近闻名。
1 水果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种植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晋城市果业生产忽高忽低,呈现出波浪式的发展态势,果业发展不尽人意。但在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战略和“贫困山区特色产业扶贫”政策推动下,同时在省厅果业“三品提升"32程的带动下,大力推进无公害果品标准化生产进程和加大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力度,果业结构有所优化,果树品种逐步改良,果品质量大幅提升,果业效益明显增加,使得果业生产稳步健康地发展。
1.1 水果产业总体情况
截止到2016年底,全市果园面积为21.01万亩,其中苹果面积为11.95万亩,梨3.81万亩,山楂2.16万亩,其它2.99万亩;全市果品总产量为9.14万吨,其中,苹果产量3.97万吨,梨2.82万吨,山楂0.61万吨,其它1.74万吨。全市果品总产值达2.25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约132.4元。
1.2 果业发展趋势
1.2.1 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涌现出一批先进示范典型 一是优质苹果、梨无公害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得到推进。形成了高平市北诗镇、石末乡及陵川县礼义、崇文镇,沁水县郑庄镇,泽州县周村镇,柳口镇等5万亩四大富士苹果优势生产区域(图1);高平寺庄镇3000亩玉露香梨基地,高平陈区镇、沁水柿庄镇2000亩黄梨基地,泽州南岭乡、山河镇5000亩酥梨及晚秋黄梨基地。二是特色水果种植基地建设态势良好。如泽州李寨、高都5000亩优质标准化山楂基地、高平永录乡千亩钙果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初步形成“一乡一业”产业格局。三是新建了一批以水果为主的生态观光园区,传统果业逐步向现代化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方向发展。如城区北石店司徒村、洞头村和钟家庄东武匠村的休闲观光采摘园区,北留镇石苑村有机桃生态观光园区等。
1.2.2 无公害果品基地认证进程加快 目前全市认證无公害果园面积达到3.61万亩,技术应用面积11.8万亩,无公害果品认证产量达到1.48万吨。注册果品商标7个,产品认证6个,分别是城区的“优尔特”、泽州的“丰青苑”和“甲村圣果”、“中华贡梨”,高平的“四明山”和“长平牌”以及沁水的“五颗红旦旦”等无公害水果商标。在市场销售中,认证的果品明显比没有认证的果品价格高。
1.2.3 新品种引进和果树技术推广工作力度逐步加大 全市共引进新品种约20余个,新技术5项,新品种主要有红酥梨、玉露香梨、红肉苹果、海株1号、2号苹果、摩尔多瓦葡萄、T337自根砧、盆栽果树、火龙果等,新技术方面主要有柱状苹果栽培管理(图2)、控根容器、无纺袋、葡萄绑蔓机、果树拉枝开角等工具。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不仅推进了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而且有力确保了水果基地安全生产,为果业持续稳定发展打下了基础。
1.2.4 果树专业合作社发展态势良好 全市果树专业合作社有78个,涉及农户3090户,家庭农场达270个,带动基地规模4.76万亩,大多实行“统一购置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产地产品认证”经营模式。专业合作组织的规范和健康发展,使全市果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如高平市侯庄民丰果业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000万元,吸收农户115户,带动全村农户参与入股引进苹果优良品种10个、梨3个(图3),建设标准化果园2000亩,成为全市唯一的果树专业村,水果基地面积最大,运作较规范的专业合作社。
1.2.5 产后贮藏加工能力不断提高 全市果品总贮藏能力达到1450万千克,其中恒温库贮藏能力达到920万千克,气调贮藏能力为330万千克、土窑洞贮藏能力为200万千克;总贮藏量为710万千克。全市水果加工企业有5个,其中山西厦普赛尔食品饮料股份有限公司规模最大,加工能力达10万吨,年转化黄梨和钙果量约3500万千克,可带动农户3.5万户,直接创收5600多万元。山西彤康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加工能力达3000万千克,年生产山楂果酒、山楂果脯、山楂饮料等1500万千克;晋城市伊健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能力达1000万千克,转化山楂600万千克。近年来,水果产业产后处理能力的提高,不仅促进了农民就业和收入增加,而且带动了相关包装、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
2 水果产业存在的问题
晋城市果业生产发展态势虽说稳中求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周边的运城、临汾等果业生产先进地市相比差距很大,制约果业持续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基地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
水果基地规模小是制约水果产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也是我们急需解决的一个难点。全市除苹果、梨种植规模还可以,其余桃、杏、葡萄等大部分是零星栽植,主要满足当地居民日常所需,很难形成产业优势,推进果品市场,创造经济价值;加之果品市场不足,流通渠道不畅,产后处理不当,从而导致果品产业化水平降低。
2.2 盲目发展果园,缺乏科学统一规划
目前晋城市树种结构、品种配置、种植区域不太合理,主要是苹果早、中熟品种稀少,中秋、国庆两节上市果品缺少,生产与市场需求脱节。综观我市30多年果业发展历史,从1985-1986年,果园总面积增加了25.95万亩,翻了一翻,仅山楂面积就增加了17.2万亩,苹果也增加了5.07万亩;从2005年我市开始引进黄金梨,一年内就发展了6000多亩,由于该品种贮藏期短,于是就逐年更换品种,到2009年该品种已经寥寥无几;还有20世纪70年代我们发展的国光、青香蕉苹果很受欢迎,可是如今屈指可数。综观其上,我们不难看出,发展果树缺乏科学规划,要发展什么,都发展什么,要更新什么,都更新什么都缺少切实可行的计划;这就导致了一些树种、品种配置不合理,结构性、季节性、地域性果品相对过剩。
2.3 山地果园占主导地位,标准化果园配套设施不够健全
从全市果园土壤普查情况来看,晋城市的果园70%以上为山地果园(图4),由于果园地处贫困山区,土壤瘠薄、十年九旱,自然灾害时常发生,但大部分果园没有肥水灌溉配套设施,也没有防雹网、防鸟网等,更没有入保险。如果管理跟不上,设施配不上,保险人不上,就很难实现果品效益最大化。
2.4 重栽轻管,广种薄收,推广服务体系弱化
在全市现有的21.01万亩果园中,挂果面积仅有10.68万亩,能形成商品果的7万亩左右,而且单产极不平衡,最高的亩产2000千克以上,最低的亩产不足600千克。同时,果农信息闭塞,观念落后,投入不够,科技创新能力不高以及县级果业部门人员老化,推广服务体系弱化,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2.5 缺乏资金扶持和补助政策,影响了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
近年来,由于各级各部门对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对水果产业基本上没有较大的实质性扶持政策,再加上霜冻、旱灾和雹灾等(图5)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却得不到政府适当的补助,很少有人申请果树灾害保险,从而打击了果农生产的积极性,使果业发展受到较大影响和制约,这些问题从根本上制约了果业的持续发展。
3 未来发展建议
面对晋城果业生产当前的严峻形势,未来之路在何方?我们既要面对困难,也要树立信心,深查细研,克服困难,尽力使全市果业发展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3.1 深入外地考察研究,探讨果业发展规划
根据晋城市果业当前存在的水果基地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的实际问题,要深入周边果业先进地市进行考察研究,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果业现状,通过专家讨论,针对果业今后的发展规模和方向提出一个可行性的总体规划和方案。
3.2 调整树种品种结构,引进综合配套设施
为了让晋城市果品尽快立足市场,处于优胜地位。我们要积极调整树种品种结构,让早、中、晚熟品种结构搭配合理,以适应市场需求。针对晋城市山地果园“十年九旱、靠天吃饭”,肥水不足的问题,我们要引进果园肥水喷灌配套设施;与此同时,为了推进果树产业化经营管理,在百亩以上的果园,我们要争取资金,积极引进智能型烟雾发生器、果树喷灌机、水果套袋器、智能割草机等(图6),并在全市进行示范推广。
3.3 加强果树技术服务,推广体系队伍建设
果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广大果农只有掌握了先进的管理技术并用于实践,才能增产增收增效。因此要积极组织广大果农开展技术培训和水果展评会(图7),对管理好、效益高的果園先进技术要进行交流和学习。同时要不定期组织果树重点基地乡镇、合作社和果农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开拓果农的视野,不断提高果农素质和新技术应用能力。
3.4 加大园圃建设,保存地方名优品种
目前晋城市高平大黄梨大部分树龄老化、病虫害增加、管理粗放,不利于现代化管理,品质也跟不上;泽州山楂品种退化,种植稀少,因此急需加大高平大黄梨和泽州山楂地方品种保护,出台具体的保护与限伐政策。同时,进一步加强基地资源圃建设,加大果业“三品”提升工程和品种选育改良工作力度。
3.5 积极争取资金扶持力度,制定果树优惠补助政策
为了让果业持续良好发展,加大产业规模化经营。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果业生产的投入,适当对重点基地、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给予一定的奖励性资金补助,同时考虑因自然灾害对果园造成较大损失,应筹措适当的补助资金,帮其渡过难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