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美术基础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教学实践探索

    摘 要:对在高校美术理论课程教学过程中实现有效教学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展开一一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实践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实践经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美术;美术理论课;教学有效性

    著名美术批评家、教育家陈传席先生说:“只有技能的学习,没有理论学科的学习,不能叫美术教育,文化才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而技能则不能。”在对本科教学通才教育达成共识及对教学中重技轻艺的不良后果有了明确认识后,大家普遍意识到美术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技巧外,还必须对美术理论知识有较深入地了解,甚至有所研究。否则,进行创新只能是一种空想。但实际上,由于美术生、美术教师、学术理论教材的独特性,美术理论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对此,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对高校美术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有效性进行思考与探索。

    一、什么是教学的有效性

    关于教学有效性的解释有很多,下面这种解释比较简单易懂。即:有效率、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就是学生学习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正确适宜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获;有效果就是教学目标实现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成绩提高了;有效益就是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学生得以成长,素质得以发展,它的核心是有效。

    概括起来说,有效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了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效或无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效无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想学或者学了没有进步,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

    二、实现美术基础理论课教学有效性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理论课学习态度与教学有效性的矛盾

    由于美术高考考试科目的独特性及高校美术录取方式的特殊性,美术理论课所设计的相关内容对于绝大多数美术专业学生来讲,几乎是一片空白。美术生缺少必要的美术基础知识的积累,而大学美术理论课往往偏重于知识的梳理,这就需要学生在课下及时去识记、查阅相关内容,否则必将影响教学的效果。

    但是大多数美术专业学生刚刚从高中苦读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又迎来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生活,对课余时间的学习缺乏主动性。而且,有不少学生片面认为学习好美术技巧课才重要,对理论课缺乏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如何引导学生把学习重点放在知识的积累上、如何促进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提高是高校美术理论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教师衡量标准与教学有效性的矛盾

    能胜任美术教育教学的教师除了应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具备“怎么教”的知识,即教师在长期的美术教育教学中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美术教育原理的教育实践、总结、升华,逐渐成为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

    而在目前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的提高上,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不够重视。由于没有升学压力及有效机制的监控,高校教师将很多精力投入到与其自身职称评定相关的科研上,重视个人科研能力的提高,往往忽视了对教法和学法的深入研究。

    高校美术理论课一般为大班授课,多是一个或几个同年级的班级集中在大教室、多媒体教室,沿用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忙于完成教学内容,往往容易忽略学生艺术思维和感受力的培养,学生只能一味地接受而缺乏独立的思考和分析,其结果造成学生对美术理论的学习由不喜欢到厌恶,从而产生抵制心理和情绪。

    (三)教学内容、教材滞后与美术专业特点的矛盾

    美术理论的教材建设一直被各个院系的教师所关注。虽然美术理论教材不断充实完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存在着一些遗憾,原有的基本结构体例往往没有大的变化,对现当代的美术现状仍然缺少必有的有益补充。

    例如,美术史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及艺术研究水平的提高,新的科研成果不断出现,所以教学必须要关注国内外美术研究的新动向,不断吸收新成果,搜集整理和补充新内容,使教学内容体现时代性、前沿性。

    相对滞后的教材与美术专业特点的矛盾,对教学产生一些方面的影响。理论指导实践,美术力求创新,教材是学生自学的一个基本的参照体系。教材中的不足会对其思维体系的整体建构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阻扰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网络的介入与教学有效性的矛盾

    如今,学生课余时间在网上阅读新闻、选课、评课、购物、做生意、打游戏、看电影等,享受众多精彩的文化生活。

    笔者曾经对所在院校美术类学生不分年级、专业随机抽选200人,进行计算机和网络普及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拥有计算机上网的学生占85%以上,没有电脑的学生也通过学校机房、图书馆阅览室的计算机进行上网。学生每天花在网络上1至3小时的占48%,4至7小时的有21%,有10%的人每天开电脑的时间超过8小时;认为网络是生活重要部分的学生占80%,3%的人甚至认为网络是生活最重要的部分。

    网络占据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但是网络在学校教育方面的作用并未得到有效发挥。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聊天娱乐、下载电影、浏览新闻等方面很在行,但是对专业知识的搜集却没有任何的经验可谈。尤其是一年级学生运用网络搜集本专业相关知识的比例只占到调查对象的18%,而且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搜集仅仅处于对老师的应付上。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对如何有效地布置作业、实现教学有效性进行深入地探讨。

    三、提高高校美术基础理论课教学有效性的

    教学实践探索

    (一)构筑师生无障碍交流平台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因此,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授知识,还需要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教师应该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赏识教育,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认可,从而建筑起师生之间的无障碍交流平台,还要将立志、勤学的内容适当地添加到课堂讲授的内容当中,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向积极的方向发展。

    学习和成功还要有信心,有目标。一些学生由于知识的缺乏,往往产生“知难而退”的现象。对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他们有奋斗目标,而且感觉有可行性,通过努力可以达到。信心和目标确立后,教师还应帮助学生对如何实现目标进行规划,让学生学会分解目标,把目标转换成为现实中的每一个步骤,从而解决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和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

    (二)研究运用新的教学形式

    现在的世界,信息丰富,交流广泛,各种新生事物参差不齐。对于眼界拓宽的大学生,高校教育绝不能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必须要在增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上下工夫,必须要在增强教学的互动与实践上下工夫。

    早在20世纪30年代,陶行知先生就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说,一名学生发现了他未曾发现的东西,与科学家发现了人类未曾发现的东西是等价的。所以,高校美术理论课教学要多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多引导学生问为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教室,与老师同学进行讨论、解决,并带着更多的新问题走出教室,去思考,从而尽量地发展学生认识的可能性,发展他们对掌握知识的探索和创造精神,让问题成为他们学习知识的纽带。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曾尝试将授课内容作为问题,让学生参与到授课环节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一次哥特式建筑的教学中,笔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树状表格引导思路,并将学生分为多个组别,要求他们分工协作,通过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完成资料搜集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并制作幻灯片,再准备课堂讲解内容,发表见解。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进行辅导,指出存在的问题,以此帮助学生拓宽学习广度,加大学习深度。这种教学模式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锻炼了学生相互配合的团队精神,受到学生的喜爱。

    相较于技能课而言,美术理论课更为抽象,更难理解,但教师可以通过适当融入一些实践环节来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用一些生动的、具体的、直接可感的视觉形象来帮助学生感悟和理解,这往往也更能够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实践环节既可以是组织学生参观、考察博物馆和各类美术文化遗迹,也可以是观摩美术展览和美术创作活动。这样在实践中进行理论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充分地感受和理解古今美术造型的形态特点,了解美术与生活、生产关系,了解美术审美的本质等诸多内容。这种“知识―实践―学术”的美术理论教学模式延伸了课堂理论教学,打通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社会活动、科学实验的通道,把学生带回知识的源头,使知识复归实践,从而促进学科的学术思考。

    (三)合理利用课下学习

    伴随着大学的扩招和美术专业录取方式的变化,现在美术专业的大学生普遍存在知识面狭窄、艺术素养缺乏等问题,需要扩大知识面,更需要大量的识记。因此,仅凭课堂上的学习根本完成不了知识的积累,课下学习就成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若能结合学生们的兴趣特点开展课下学习,效果必然是事半功倍。

    信息化社会里,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资讯。要让网络为我所用,在教学环节中发挥作用,绝不能采用简单强制的手段。最重要的是转移兴趣,引导学生查阅与美术相关的信息,使他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方法去解决问题。

    自习是大学学生课下学习的另一重要部分。从高中到大学,相对于其他专业学生循序渐进的知识积累不同,美术生在专业学习上更具有跳跃性,更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高校美术教师应该有组织、有目的地安排学生自习,给他们明确学习内容,教他们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克服惰性。

    实现高校美术理论课教学的有效性,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教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只有当教师全身心地投人到教学实践中,给学生提出合理、积极的建议,才能真正和学主交流沟通,引导学生在知识的海洋畅游,帮助学生探索知识的奥秘。

    作者简介:

    卢敏,信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