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和声习题初级编配的部分心得体会

伦立君
摘要:笔者就和声习题编配过程中的一些亲身体会,针对中低层次的和声写作要求,从整体把握至细节处理作出了浅显的个人分析。通过本文阐发自己在编配技术上的一些认识,以及在编配过程中的辩证思维模式,以期更好地帮助和提高今后更高层次的学习。
关键词:和声习题初级编配 变化音的处理 功能框架 辩证思维
对和声的学习与把握是进一步了解音乐作品的重要基础之一,作为作曲技法四大件之一的和声,掌握它的一些编配写作方法则是基础的基础,这不仅可以使学过的技术性的理论知识得到较好的领会和把握,更可以在习题编配的过程中逐渐感受一种创作音乐的体会,甚至可以得到旋律优美、音响丰满的效果。
笔者认为在拿到一首旋律题或低音题时,首先要通篇哼唱与研读它,在和声写作的中低层次的要求中,由于旋律或低音本身不会太长(一般为8—16小节),所以二至三遍的读谱应该可以抓住以下几点:旋律的基本调式调性;如果有变化音出现,判断其可能是调内变化音还是调外变化音;标记出此旋律或低音的句读之处。在此基础上,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变化音所在的部位,并分析这些变化音是引起了转调还是仅仅一闪而过,很快在后面又恢复了基本的调式调性。如果引起了转调那么要弄清楚是一直到最后均为转调还是又恢复至开始调,或者又转入了其它新的调式调性。每一个变化音处都必须给予清晰而明确的解释才可。
此后,笔者认为应先将转调后的旋律或低音配以和声,并给予一个明确的终止式。反过来再把开始处的和声加以配置。在此过程中应严格遵照和声的功能进行,切不可出现功能倒置的情况,因为这在基础和声的学习范围内是禁止的。在句读处要相应地设计好终止式,而在最后的完全终止处应尽可能以公式的形式加以配置,这样可以凸显出最终的回归与完全的稳定,还要注意存在扩充或补充情况的可能性。
再者,笔者认为在配置和声时总应在脑海中要有一个大的功能框架,那就是Ⅰ—Ⅳ—Ⅴ—Ⅰ,即旋律从开始到结束应遵循这样的一种处理方式,当然可能在句读之内或几小节之内就可能有一个这样的功能循环。应在小节的强拍处、长时值处、句读处先以正三和弦及属七和弦给以标记,之后分别以它们为基准向前与向后在不违背功能进行的情况下配置和声。总起来说正三和弦的应用量是较大的,但为了旋律或低音更加流畅,在同功能的基础上配置一定的副三(副七)和弦效果会更好。
最后,如果在变化音处确定了没有引起转调,那就要分情况而论了:可以配置成某个三和弦的属和弦或导和弦,即副属和弦,也就是调内变和弦;也可以配置成诸如拿波里六和弦、小下属和弦、大属和弦、属变和弦等调外变和弦。这时一定要根据其前后和弦的功能性与连接可行性加以选择。
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就可以开始写作了。如果是旋律题,则应将低音的写作把握好,使低音不仅突出功能性,更增加一些旋律性与流动性。内声部的写作应以平稳、协和为主。排列法、重复音要正确选择并视具体情况而加以调整,正三和弦要尽可能严格写作,属七和弦的解决一定要正确,坚决避免平行五、八度的出现(莫扎特五度除外),在可能的地方适当地运用一些和弦连接公式,在可以模进的地方运用模进,等等。
而在低音题中,确定正三和弦处是较为明显的,之后则根据低音的线条配置功能正确的副三(副七)和弦即可将整个和声框架把握住。低音题的难点在于高音旋律的写作,因为此时既要保证功能上正确又要达到旋律流畅,而往往会出现的情况是只注意了功能性而忽略了旋律性,从而编配出的结果常常是技术上没有大问题而听起来美感度不高。笔者认为此时加紧旋律声部的节奏可以有效地使旋律流动起来,可以通过分解和弦、同和弦转换等方式使旋律跳跃起来,尽管这样听起来仍然不够完美,但却达到了具有旋律性的效果。
此处,笔者想十分简单地谈一谈对和弦外音应用的感受。笔者认为随着学习的深入,会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复杂的旋律或低音题,如果继续按照上述方法进行简单的配置是行不通的,这时就应当把和弦外音的知识融汇进去了。笔者认为使用和弦外音可以减少和弦变换的频度,使和声节奏张弛有度;可以使和声的音响效果变得浓淡有别;可以适当减少内声部过多的变化从而突出旋律声部与低声部的旋律性;可以使音乐流动起来,通过不同声部的不同节奏的结合使音响听起来错落有致、丰满细腻而不会造成由于四个声部同时的和弦变换而出现的听觉疲惫;还可以大大提高多声部和声思维的能力,等等。这时,首先应当较为宏观地把握住旋律或低音,在重要部位(乐段开始处、中间停顿处、长时值处、结束处等)要尽可能明确地标记出正三和弦,并注意功能进行的准确性。之后在配置其他音符的过程中随时将可以配以和弦外音的地方标记出来并确定和弦外音的类型,对于较难把握的地方可留待填充内声部时作具体的处理。另外在具体写作时也应当在其他声部注意配加适当的和弦外音,使旋律在整体上有一种统一感。
此外,笔者认为很重要的是,在配置和声时应当培养一种思维,那就是看起来越复杂的要将它编配得越简单,反之亦然。所以在遇到节奏密集、变化音繁多、旋律流动性强的题目时,要特别注意选择出适当的和弦并学会减少和弦的变换,这就不会由于变化音过多而致使和声节奏过密,音响杂乱无章了。此时就应充分调动起和弦外音的优势以使四个声部既流畅又疏密有序、旋律分明、性格突出。同样的,如果旋律较为简单,材料较少时,就应当在保证功能性的基础上,通过和弦外音的润色、装饰使之丰满起来;或为了使音乐性格统一而进行的旋律片段的平行进行、模进或模仿等手段;如果有更好的把握性可以更大限度地使音乐获得艺术形象上的意义。这种辩证的思维会使写作者更好的驾驭音乐,使音乐真正向创造的领域迈进。
参考文献:
[1]李志伟,张准.和声学基础教程[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2][苏]伊·杜波夫斯基,斯·叶甫谢耶夫,伊·斯波索宾,符·索科洛夫.和声学教程[M].朱世民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3]陈恩光.和声习题写作指南(下册)[M].天津:百花文化出版社,2004.
[4]乔惟进.简论和声写作的若干问题[J],艺术百家,2000,(02).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