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大学出版社主力军作用 践行出版强国建设新使命
【摘 要】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目前,我国正处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关键时刻,大学出版社肩负传承文明、记录历史、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在建设出版强国的过程中要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正确认识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统一思想,群策群力,奋勇创新,更好的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 键 词】大学出版社;出版强国建设;新使命;探索
【作者单位】宗俊峰,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8.001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目前,我国正处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关键时刻,大学出版社肩负传承文明、记录历史、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在建设出版强国的过程中要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正确认识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统一思想,群策群力,奋勇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大学出版社在出版强国建设中的新使命
1.通过创新教材出版服务“双一流”建设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出版社根植于大学,依托大学的优质资源,以传播先进文化、服务大学的教学科研为己任。教材是教书育人、学科发展的重要载体,教材出版是大学出版社的核心任务。大学出版社要始终把打造精品教材放在首位,积极运用符合中国教育生态的先进理念,大胆创新出版题材和出版载体形式。
大学出版社要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提出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要求,建设精品教材,努力做到紧跟形势、配合教改,优化选题、研究先行,继承优势、完善配套。2017年4月的“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指出:将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成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和教材资源,打通“最后一学里”。这就要求大学出版社的教材更贴近行业,及时更新前沿技术应用,满足“最后一学里”的教学需求。
2018年4月初,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要求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能+X”的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该计划将引发一轮人工智能教材出版热潮,为大学出版社寻找新的教材选题指明了方向。
2.坚持“学术为魂”,搭建前沿科技著作孵化平台,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加快推出解读中国理论的学术著作,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科科学体系建设
大学出版人秉承大学精神,长期受大学文化的浸染,无论是其出版的图书还是出版人自身,均散发着浓郁的学术气息与独特的人文气质,这是大学出版人长期以来坚守大学学术精神使然。大学出版社“学术为魂”的宗旨从未改变,大学出版社始终是我国出版业的学术出版重镇。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创新是引領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大学出版社始终将出版前沿科研著作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会长时间跟踪科学家的科研进程,与科学家一同成长,不断将其科研成果打磨成精品专著,所以频频斩获国家出版重大奖项。
十九大报告还提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大学出版社紧密关注党中央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努力讲好、传播好中国故事,不断推出阐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经济改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人们急需了解和学习的理论著作,很好地宣传了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时,严格把好质量关,确保此类选题的高质量、权威性和可读性。因此,科技类和人文社科类学术专著出版,在新时代依然是大学出版社的重要使命。
3.力争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国际化出版物,符合我国的大国形象
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是大学出版社必须认真履行的国家使命,也是做好国际化出版工作的根本指向。
在中国文化地位大幅提升、世界文化版图渐进重构的大背景下,大学出版社肩负中国文化传播使命,其作用与功能不断提升。以大学出版社协会为例。自成立开始,协会就积极开展国际交流,组织大学出版社代表团到美国、西欧、日本等地访问交流、观摩书展,对大学出版人增长见识、结交朋友、开展版权业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在许多大学出版社不仅在国内出版物市场上形成一定的品牌优势,而且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输出版权、开展国际出版合作方面都走在全国出版社的前列,不少大学出版社成为国家“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重要成员单位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大学出版社把握“走出去”的新机遇,成为“丝路书香工程”的重要参与者,每年都有不少大学出版社的优秀学术图书和主题图书受到关注;一些大学出版社还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海外分社、并购海外机构,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并推出中国艺术与设计国际传播共享平台“艺术之桥”。大学出版社已成为实施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一支主力军,提升我国大学出版社及其图书的国际影响力,这一使命在新时代将更加迫切和突出。
4.打造精品力作,为人们提供滋养心灵的优秀出版物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判断,为新时代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
从政策层面看,“美好生活”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层次的文化需求。因此,大学出版社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己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始终坚持内容是出版的核心,质量是出版的生命。
近年来,大学出版社敏锐地捕捉社会热点,准确地把握人们的阅读需求,不断推出各种畅销的科普读物、人文社科读物、专业普及读物和文学读物,很好地满足了全民阅读和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在新时代,尤其在出版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版物上,大学出版社责无旁贷,必须当仁不让,勇于开拓,急国家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
二、清华大学出版社在践行新使命中的积极探索
2018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国家政策和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清华大学出版社(下称清华社)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管控,优化图书整体质量,高度重视内容资源与作者资源的建设和维护,精编细选,做精做专,努力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追求更好的社会效益,不仅打造了一支专业化的编辑队伍,培育了强大的作者资源,还出版了一批精品图书。
1.加强制度建设和流程管理,进一步提高图书质量
图书质量既是国家对出版的基本要求,也是出版社的生命线。近年来,清华社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制定实施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物质量检查办法》《清华大学出版社学术专著选题策划与评估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学术专著类选题内容水平评估分级标准(实行)》《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物质量检查办法(2018)》《清华大学出版社图书质量问题补充处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举办青年编辑编校基本功大赛,做好出版物质量管理专项检查工作,狠抓图书内容质量与编校质量,加强印前质检工作,等等。通过细化流程和实施相关制度,对出版物从选题申报到售后反馈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管控,促使各出版领域的品牌建设呈现新气象。
2.挺拔主业,加强精品教材建设
清华社作为以教育出版为主的出版社,在新一轮的教材改革中努力站稳脚跟,寻求更大发展。首先,努力吃透国家相关政策,深入了解学校需求,挖掘作者潜力,做好选题甄別,抓住重点产品,做到精细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打造精品。其次,认真做好教材规划,使教材体系成龙配套,努力打造系列精品,力争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之势,促使清华社在各出版领域品牌群建设上取得成效。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是,2017年8月30日,清华社举行了《C程序设计》发行1400万册纪念会暨《C程序设计(第五版)》新书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张钹院士在纪念会上指出:“把教材做成精品是难度很高的工作。”《C程序设计》体现了清华社孜孜不倦地服务于学者专家、打造精品教材的不懈追求。
3.坚持学术立社,继续推动学术出版的发展
近年来,清华社精心策划了许多思想深刻、内容精当的高端学术著作,进一步加强学术期刊群建设,准确把握国内外受众需求和图书传播规律,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学术出版水平。
2017年,清华社《中国汉传佛教建筑史——佛寺的建造、分布与寺院格局、建筑类型及其变迁》获得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文字识别:原理、方法和实践》入选国家五年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在出版社的有效激励下,编辑纷纷开动脑筋,深挖学术出版选题资源;出版社通过选题资源倾斜和严格把关,努力做大做强学术出版板块,力保学术专著的前沿性、尖端性和积淀性。
4.加强数字出版领域创新,加快业态升级
首先,清华社加快实现由单一出版商向内容资源服务商的角色转变,加大内容资源规划整合力度,加快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积极搭建全媒体立体出版格局。近年来,清华社综合运用数字技术致力于布局数字出版,建立卓越平台,继数字出版门户网站“文泉书局”之后,启动了“智学苑”“书问”“兆泰源”等数字出版项目,围绕出版数字化、数字教学、数字阅读和数字学术全面切入融合出版,努力向复合出版产品形态升级。
其次,清华社加强数字阅读与数字营销服务项目建设,尝试新的教材出版和教学服务模式,如开发建设天津市教委中小学生个性化学习平台,加强清华社官方网站、微信平台的规划与管理,积极探索传统出版向新媒体出版的转型之路,取得了可喜成绩。清华社原创数字科普项目《美丽化学》获VIZZIES竞赛视频类专家奖与第六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创新作品奖;在2017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清华社获“十佳出版新技术应用企业”;在北京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上,清华社“美丽反应(Beautiful Reactions)”项目荣获2015北京科技微视频大赛三等奖。
5.重视国际化发展,加大“走出去”力度
清华社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开展版权贸易,与包括施普林格·自然、爱思唯尔、剑桥大学出版社等多家国际著名出版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引进国际出版公司图书版权的同时,面向全球开展组稿工作,自主或合作策划的英文版科技学术著作已销往全世界,进入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的视野。作为“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成员单位,清华社迄今已有500余项约10个语种的各类图书版权输出北美、欧洲和亚洲国家,200余种中文繁体字版图书在我国港澳台地区出版发行,《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一带一路 ”知识新读本》《民族复兴之路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等56种图书签约非汉语语种输出海外。
此外,清华社积极探索“走出去”的新模式,期刊与图书并驾齐驱,以“巩固并提升中文期刊在国内的学术领先地位,打造一批国际化、专业化的高水平英文学术期刊”为目标,加快刊群建设,提高学术影响力。清华社英文科技期刊在国家期刊重大奖项和资助项目中屡屡入选,得到充分肯定。如《纳米研究(英文版)》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纳米研究(英文版)》《建筑模拟(英文)》等8种英文科技期刊先后入选中国科协等六部委联合实施的第一期和第二期“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的A、B、C、D类项目。清华社努力将期刊打造成各自学科领域具有代表性的顶尖国际期刊,为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清华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进一步更新发展理念——“更创新,更学术,更国际,更人文”,丰富发展内涵,拓展发展空间,明确发展路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出版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而多出精品力作。
【关 键 词】大学出版社;出版强国建设;新使命;探索
【作者单位】宗俊峰,清华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08.001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目前,我国正处于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关键时刻,大学出版社肩负传承文明、记录历史、服务教育、服务社会的重要责任,在建设出版强国的过程中要更好地发挥主力军作用,正确认识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统一思想,群策群力,奋勇创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大学出版社在出版强国建设中的新使命
1.通过创新教材出版服务“双一流”建设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出版社根植于大学,依托大学的优质资源,以传播先进文化、服务大学的教学科研为己任。教材是教书育人、学科发展的重要载体,教材出版是大学出版社的核心任务。大学出版社要始终把打造精品教材放在首位,积极运用符合中国教育生态的先进理念,大胆创新出版题材和出版载体形式。
大学出版社要进一步落实教育部提出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要求,建设精品教材,努力做到紧跟形势、配合教改,优化选题、研究先行,继承优势、完善配套。2017年4月的“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指出:将产业和技术的最新发展、行业对人才培养的最新要求引入教学过程,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成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课程和教材资源,打通“最后一学里”。这就要求大学出版社的教材更贴近行业,及时更新前沿技术应用,满足“最后一学里”的教学需求。
2018年4月初,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要求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形成“人工智能+X”的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该计划将引发一轮人工智能教材出版热潮,为大学出版社寻找新的教材选题指明了方向。
2.坚持“学术为魂”,搭建前沿科技著作孵化平台,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目标的实现;加快推出解读中国理论的学术著作,促进中国特色哲学社科科学体系建设
大学出版人秉承大学精神,长期受大学文化的浸染,无论是其出版的图书还是出版人自身,均散发着浓郁的学术气息与独特的人文气质,这是大学出版人长期以来坚守大学学术精神使然。大学出版社“学术为魂”的宗旨从未改变,大学出版社始终是我国出版业的学术出版重镇。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明确“创新是引領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大学出版社始终将出版前沿科研著作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会长时间跟踪科学家的科研进程,与科学家一同成长,不断将其科研成果打磨成精品专著,所以频频斩获国家出版重大奖项。
十九大报告还提出:“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大学出版社紧密关注党中央的一系列重大部署,努力讲好、传播好中国故事,不断推出阐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经济改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人们急需了解和学习的理论著作,很好地宣传了国家的大政方针;同时,严格把好质量关,确保此类选题的高质量、权威性和可读性。因此,科技类和人文社科类学术专著出版,在新时代依然是大学出版社的重要使命。
3.力争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国际化出版物,符合我国的大国形象
十九大报告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际传播能力,是大学出版社必须认真履行的国家使命,也是做好国际化出版工作的根本指向。
在中国文化地位大幅提升、世界文化版图渐进重构的大背景下,大学出版社肩负中国文化传播使命,其作用与功能不断提升。以大学出版社协会为例。自成立开始,协会就积极开展国际交流,组织大学出版社代表团到美国、西欧、日本等地访问交流、观摩书展,对大学出版人增长见识、结交朋友、开展版权业务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在许多大学出版社不仅在国内出版物市场上形成一定的品牌优势,而且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向海外输出版权、开展国际出版合作方面都走在全国出版社的前列,不少大学出版社成为国家“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重要成员单位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大学出版社把握“走出去”的新机遇,成为“丝路书香工程”的重要参与者,每年都有不少大学出版社的优秀学术图书和主题图书受到关注;一些大学出版社还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海外分社、并购海外机构,发起成立“一带一路”学术出版联盟,并推出中国艺术与设计国际传播共享平台“艺术之桥”。大学出版社已成为实施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一支主力军,提升我国大学出版社及其图书的国际影响力,这一使命在新时代将更加迫切和突出。
4.打造精品力作,为人们提供滋养心灵的优秀出版物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判断,为新时代大学出版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机遇和市场机遇。
从政策层面看,“美好生活”不仅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精神层次的文化需求。因此,大学出版社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己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始终坚持内容是出版的核心,质量是出版的生命。
近年来,大学出版社敏锐地捕捉社会热点,准确地把握人们的阅读需求,不断推出各种畅销的科普读物、人文社科读物、专业普及读物和文学读物,很好地满足了全民阅读和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在新时代,尤其在出版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版物上,大学出版社责无旁贷,必须当仁不让,勇于开拓,急国家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
二、清华大学出版社在践行新使命中的积极探索
2018年是“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国家政策和外部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清华大学出版社(下称清华社)进一步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管控,优化图书整体质量,高度重视内容资源与作者资源的建设和维护,精编细选,做精做专,努力与经济效益相结合,追求更好的社会效益,不仅打造了一支专业化的编辑队伍,培育了强大的作者资源,还出版了一批精品图书。
1.加强制度建设和流程管理,进一步提高图书质量
图书质量既是国家对出版的基本要求,也是出版社的生命线。近年来,清华社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制定实施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物质量检查办法》《清华大学出版社学术专著选题策划与评估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学术专著类选题内容水平评估分级标准(实行)》《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物质量检查办法(2018)》《清华大学出版社图书质量问题补充处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举办青年编辑编校基本功大赛,做好出版物质量管理专项检查工作,狠抓图书内容质量与编校质量,加强印前质检工作,等等。通过细化流程和实施相关制度,对出版物从选题申报到售后反馈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管控,促使各出版领域的品牌建设呈现新气象。
2.挺拔主业,加强精品教材建设
清华社作为以教育出版为主的出版社,在新一轮的教材改革中努力站稳脚跟,寻求更大发展。首先,努力吃透国家相关政策,深入了解学校需求,挖掘作者潜力,做好选题甄別,抓住重点产品,做到精细管理,有计划、有步骤地打造精品。其次,认真做好教材规划,使教材体系成龙配套,努力打造系列精品,力争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之势,促使清华社在各出版领域品牌群建设上取得成效。其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是,2017年8月30日,清华社举行了《C程序设计》发行1400万册纪念会暨《C程序设计(第五版)》新书发布会,中国科学院张钹院士在纪念会上指出:“把教材做成精品是难度很高的工作。”《C程序设计》体现了清华社孜孜不倦地服务于学者专家、打造精品教材的不懈追求。
3.坚持学术立社,继续推动学术出版的发展
近年来,清华社精心策划了许多思想深刻、内容精当的高端学术著作,进一步加强学术期刊群建设,准确把握国内外受众需求和图书传播规律,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学术出版水平。
2017年,清华社《中国汉传佛教建筑史——佛寺的建造、分布与寺院格局、建筑类型及其变迁》获得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文字识别:原理、方法和实践》入选国家五年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在出版社的有效激励下,编辑纷纷开动脑筋,深挖学术出版选题资源;出版社通过选题资源倾斜和严格把关,努力做大做强学术出版板块,力保学术专著的前沿性、尖端性和积淀性。
4.加强数字出版领域创新,加快业态升级
首先,清华社加快实现由单一出版商向内容资源服务商的角色转变,加大内容资源规划整合力度,加快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积极搭建全媒体立体出版格局。近年来,清华社综合运用数字技术致力于布局数字出版,建立卓越平台,继数字出版门户网站“文泉书局”之后,启动了“智学苑”“书问”“兆泰源”等数字出版项目,围绕出版数字化、数字教学、数字阅读和数字学术全面切入融合出版,努力向复合出版产品形态升级。
其次,清华社加强数字阅读与数字营销服务项目建设,尝试新的教材出版和教学服务模式,如开发建设天津市教委中小学生个性化学习平台,加强清华社官方网站、微信平台的规划与管理,积极探索传统出版向新媒体出版的转型之路,取得了可喜成绩。清华社原创数字科普项目《美丽化学》获VIZZIES竞赛视频类专家奖与第六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创新作品奖;在2017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清华社获“十佳出版新技术应用企业”;在北京市科普工作联席会议上,清华社“美丽反应(Beautiful Reactions)”项目荣获2015北京科技微视频大赛三等奖。
5.重视国际化发展,加大“走出去”力度
清华社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开展版权贸易,与包括施普林格·自然、爱思唯尔、剑桥大学出版社等多家国际著名出版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引进国际出版公司图书版权的同时,面向全球开展组稿工作,自主或合作策划的英文版科技学术著作已销往全世界,进入国际学术界和教育界的视野。作为“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成员单位,清华社迄今已有500余项约10个语种的各类图书版权输出北美、欧洲和亚洲国家,200余种中文繁体字版图书在我国港澳台地区出版发行,《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一带一路 ”知识新读本》《民族复兴之路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等56种图书签约非汉语语种输出海外。
此外,清华社积极探索“走出去”的新模式,期刊与图书并驾齐驱,以“巩固并提升中文期刊在国内的学术领先地位,打造一批国际化、专业化的高水平英文学术期刊”为目标,加快刊群建设,提高学术影响力。清华社英文科技期刊在国家期刊重大奖项和资助项目中屡屡入选,得到充分肯定。如《纳米研究(英文版)》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版)》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纳米研究(英文版)》《建筑模拟(英文)》等8种英文科技期刊先后入选中国科协等六部委联合实施的第一期和第二期“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的A、B、C、D类项目。清华社努力将期刊打造成各自学科领域具有代表性的顶尖国际期刊,为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清华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进一步更新发展理念——“更创新,更学术,更国际,更人文”,丰富发展内涵,拓展发展空间,明确发展路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出版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而多出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