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为学案导学的物理课堂增光添彩

陈华琴
摘 要:“学案导学”下的物理教学,要求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整合资源,积累基础知识,解答疑难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无疑比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讲是进了一大步。但由于物理学科具有实验性强、抽象性强、应用性强等特点,“学案导学”下的物理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从利用信息技术使物理情景动态化、使物理实验形象化、使抽象内容具体化、使物理问题生活化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让信息技术为学案导学的物理课堂增光添彩。
关键词:信息技术;导学案;课堂;抽象;生动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使学生主动地完成知识建构的一种教学模式[1]。“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常规做法,以导学案为载体对学生实施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指导,对学生掌握学情、理清知识脉络、建构知识框架,是适合的、有价值的,但教师心中一定要知道,这只是过渡、是知识的储备,充其量只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路标,对学生的质疑能力、联想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尤其是自我突破能力、学生个性的发展等方面而言,导学案也可能是一种阻碍。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学校多媒体网络设备的日益完善,电脑在平常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针对物理学科实验性强、抽象性强、应用性强等特点,如何使物理形象化、生活化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在以“导学案”为基础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利用信息技术尽可能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激发求知欲,让学生学会质疑,进行批判性思考,通过模拟物理情景,让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引发争论,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物理信息、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案导学”的物理课堂,无疑会对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改善课堂氛围起到积极的作用。
1 利用信息技术使物理情景动态化
“学案导学”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将教材上的答案搬到导学案上,在课堂上逐个回答,课堂是热闹的,学生是活动的,但由于所呈现出来的学习内容是静态的,导致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弱化了。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而色彩、动作、声音等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一切信息输入都是由感官开始的,从记忆的角度看,人们对动态的记忆最强,图片次之,文字最弱[2]。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发挥声、光、色、影的功能,将静止的图片、呆板的文字用色彩明快、形象生动、声音优美的动画或视频呈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遗忘率。比如在《光的全反射》教学中,把五彩缤纷的钻石、光纤装饰下的美丽夜景、海市蜃楼等视频展现在屏幕上,这些耀眼夺目的、生动神奇的动态效果,以其真实感和趣味感触动学生的多重感官,将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提高记忆效率。又如在《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教学中,利用计算机为学生呈现一幅太阳系八大行星的运动图像,使学生对天体间的引力作用及其相互依存关系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对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利用信息技术使物理实验形象化
实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设计实验探究教学的导学案问题时应具有开放性,且更倾向于为学生介绍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迁移能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受限制地发表观点和见解的环境和机会,提供必要的探究条件和手段,以便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实践或实验来验证所学的物理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然而许多物理实验因条件限制,无法用器材直接演示或演示效果不明显,借助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时间、空间和课堂条件的限制,使这些实验具体化、形象化,起到优化实验的效果。比如在《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教学中,在讲到α粒子散射实验时可以将动画的实验课件引入课堂,既可以让学生清晰地看到实验的过程,又可以在短时间重复多次,将微观的、抽象的、难以讲解的物理实验,展示给学生,使之形象化、直观化。又如布朗运动、链式反应、重核裂变、轻核聚变、光电效应、电子跃迁等微观现象,都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来模拟演示实验内容,为学生探索这些抽象的,不易看到的,甚至根本看不到的事物创造生动的、直观的教学环境,向学生形象地揭示物理现象内部的发展变化。通过让学生观察事物的本质特征,在教学中采用放大、对比、推理等各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对所观察的事物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思维达到创造性的境地。
3 利用信息技术使抽象内容具体化
导学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载体,教师把编写好的导学案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按照编好的路线图自学,自已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解题的步骤、填写答案。在此过程中,由于学生在思维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那些难以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规律,如力学中冲量、动量的概念,运动学中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电学中电流、电压、电场的概念,光学中的干涉、衍射现象等,单凭教师的语言是很难说清楚的,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若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就可以在屏幕上进行模拟,使那些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使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可以轻而易举地让学生直观而形象地接受知识,如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学中最简单的一种模型,但在现实生活中,要让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让学生理解“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这一概念,学生还可根据需要来设定速度的大小,进行反复比较研究;又如电场、磁场这种客观存在却又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物质,完全超出了学生的想象力,我们可以应用相应的软件模拟电场线、磁感线,以这样的方式学习电场、磁场,学生更容易接受,也就不会那么费解了。诸如此类丰富的感知材料,赋抽象内容于形象之中,既满足了学生的认知需求,又在运用这些感知材料的同时,离不开对抽象感知对象的观察思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因此信息技术的应用既构建了抽象思维的支柱,也提供了创新性思维发展的基础,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利用信息技术使物理问题生活化
导学案所呈现的内容只是知识的一部分,导学案作为参照无可非议,但如果只是让学生依样画葫芦,只要完成了导学案,作业也就完成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学习不但是积累知识的过程,更是学知识长智慧的过程,学生只有将教材中的内容融会贯通,学会联系、延伸、创新,这才是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我们的课堂如果能让学生养成好思考、多联系、挖本质、找规律的良好习惯,那么学生的洞察力、分析力、创造力等将不求自得,由此产生的学有所获、学有所悟、学有所用的快乐感、荣耀感更是学习的根本动力。课堂上仅依靠教师的语言、枯燥的文本内容,往往难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容易产生乏味和沉闷的情绪,不但影响学习效果,也给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导致“厌学”,而信息技术则可以把教学内容延伸到生活中去,生动逼真地再現眼前,如《形变与弹力》的教学中,可以把蹦床、拍皮球、弹吉他等视频以慢镜头的方式再现出来,使学生能够获得清晰、生动的感受;又如在“影响稳度大小的因素”的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展示视频:站在行驶的公交车上的人,当车晃动时会无意识地张开双腿。这些生活场景的再现无疑会使学生深刻体会到物理与生活离得很近,也增强了学生今后应用物理知识去创造美好生活的意识。
总之,信息技术在学案导学的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合理有效渗透,将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有良好辅助作用,让他们在真实、形象、生动的环境中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联想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案导学下的物理课堂更具生命力。
参考文献:
[1]秦雪丽.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2]珍妮特·沃斯(美国)、戈登·德莱顿(新西兰) 学习的革命[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8.
相关文章!
  • 改进演示实验,提高演示实验教

    曹雪梅众所周知,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教学实践证明,化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

  • 素质教育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

    杨天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而在职业教育中,许多学生和家长错误的认为职业教育的本质就

  • 质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氙的含量及

    李军杰+刘汉彬 张佳+韩娟+金贵善+张建锋<br />
    <br />
    <br />
    <br />
    摘要 利用设计的一套水样中提取并分离Xe的装置,与稀有气体质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