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扇贝育苗技术要点
许红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属瓣鳃纲,异柱目,扇贝科,扇贝属。又称大西洋内湾扇贝。贝壳中等大小,近圆形。壳表黄褐色,放射肋 20条左右,肋较宽而高起,肋上无棘。生长纹较明显。无足丝。壳顶位于背侧中央,前壳耳大,后壳耳小。其营养和经济价值较高,贝壳又可作为高级工艺品、装饰品的原料。本人多年从事海湾扇贝育苗工作,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亲贝的选择及入池时间
1.1 选择标准
选择无附着物或附着物少,性腺丰满、个体健壮、无死亡或死亡量少、软体部肥满出肉率高的个体。海湾扇贝应选择5~6 cm的1龄养殖扇贝。
1.2 入池时间
根据当地气温情况确定,辽宁地区一般在2月中旬就开始对种贝进行升温促熟,这样可以提早提供大规格苗种,提早进入市场。要掌握好入室时间,过早入室会加大培育成本,后期稚贝出库时,外面自然水温达不到标准,影响稚贝出库。
2 亲贝的促熟培育
2.1 培养密度
最适宜的培养密度为150~200个/m2。老式的培养方法为扇贝笼培养,我们可以采用新的方法是用扇贝筐培养,筐的大小可根据水体面积制作适宜的大小以方便操作为准,筐为一层培养,比以往的多层培养要均匀。
2.2 培育水温
以自然水温为基数,每天升温1 ℃,当水温升至14 ℃时以后每天提升0.5 ℃,逐渐提到18 ℃后恒温待产,累计积温在450~500 ℃时可产卵。根据积温及升温方法预计培育的时间为35~40 d左右。这样根据往年气温回升情况可确定种贝的入场及产卵时间。
2.3 日常管理
每天要全量更换新鲜海水,彻底清除池底污物,即每天倒池,倒池时要捡出死亡个体,注意要彻底捡干净,以免污染水质。充气要采用连续充气。溶氧低于3.5 mg/L时,壳口张大,出现麻痹状态,影响性腺发育,维持正常生活溶氧最低浓度为4 mg/L。每天要投饵4~6次,主要以硅藻为主,其次为塔胞藻、小球藻,配合饵料辅助。
2.4 疾病预防
水温低时可以少投或者不投抗菌素,一般在1~2 mg/L,高温时要投2 mg/L预防,EDTA每次换水要投4~5 mg/L。
3 产卵与孵化
在临产卵时,停止倒池换水,改为多次流水法换水,投饵也要紧贴水面,尽量不给予外界刺激,提前配好孵化用水。(20~21 ℃)海湾扇贝为雌雄同体,产卵排精时要注意观察,一般为排精-产卵-排精几个过程,务必要抓住中间产卵环节,及时倒池。产卵密度控制在30~60个/mL,精液过多的要采取捞沫的方法,以减少精子,提高孵化率。受精卵孵化时,为防止受精卵沉底堆积影响孵化效果,应每隔30~40 min用搅耙将水搅动1次,至发育到担轮幼体期为止。
4 选育
幼体的选育一般在幼体发育到面盘幼体(D型幼虫)时进行。目前采取的方法有两种:浓缩选育法、拖网选育法。但多数都采用浓缩选育法,即用消毒干净的管虹吸进网箱内(停气,由表层逐渐往下吸),浓缩到一定密度时,及时将幼虫倒入消毒好的新水池内培育。注意网箱的选择,要选择300目的或350目的筛绢网避免幼体漏出,要用整块的系成网兜型,每次用前都要仔细检查有无漏苗。
5 幼体培育应注意的技术要点
培育密度要控制在12~15个/mL,水温为22~23 ℃,投饵,发育到D型幼虫后开始投饵。投喂量由换水量、饵料种类、幼虫密度等因子决定。开口饵料为金藻,以等鞭金藻为例,D型幼虫期日投喂量为5 000~15 000个/mL;壳顶期为15 000~30 000个/mL左右;分6~8次投喂,附着变态后饵料要逐渐增加。多种饵料混合投喂其效果比单一种类要好。换水,每天换水2次,每次1/3~1/2,随个体的增长换水数量可适当增加。4~5 d倒池一次。对光照强度较敏感,但适应能力较强,光照强度一般控制在500 lx以下。施药,常用的有土霉素、青霉素等,用量1~2 mg/L,每次只用一种,交换使用,2~3 mg/L的EDTA有利于净化海水。
6 附着基的投放
一般选择聚乙烯网片,(18或24股)用0.5%的氢氧化钠浸泡24 h,待干净后用清水反复清洗,达到表面粗糙干净无毒。最佳的投放时间应在池内幼虫有20%~30%出现眼点时投放,一般投放配合倒池进行,投放数量一般网衣为2.5 kg/m3 ,投帘后应加大换水量和投饵量,完全附苗后可采用流水方法换水。
7 稚贝出库
稚贝达到0.4 mm就可以出库了,此时要求外界水温要在13 ℃以上,室内的就要提前做好降温、增光等准备,使其各项指标都与外面暂养池较接近。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属瓣鳃纲,异柱目,扇贝科,扇贝属。又称大西洋内湾扇贝。贝壳中等大小,近圆形。壳表黄褐色,放射肋 20条左右,肋较宽而高起,肋上无棘。生长纹较明显。无足丝。壳顶位于背侧中央,前壳耳大,后壳耳小。其营养和经济价值较高,贝壳又可作为高级工艺品、装饰品的原料。本人多年从事海湾扇贝育苗工作,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亲贝的选择及入池时间
1.1 选择标准
选择无附着物或附着物少,性腺丰满、个体健壮、无死亡或死亡量少、软体部肥满出肉率高的个体。海湾扇贝应选择5~6 cm的1龄养殖扇贝。
1.2 入池时间
根据当地气温情况确定,辽宁地区一般在2月中旬就开始对种贝进行升温促熟,这样可以提早提供大规格苗种,提早进入市场。要掌握好入室时间,过早入室会加大培育成本,后期稚贝出库时,外面自然水温达不到标准,影响稚贝出库。
2 亲贝的促熟培育
2.1 培养密度
最适宜的培养密度为150~200个/m2。老式的培养方法为扇贝笼培养,我们可以采用新的方法是用扇贝筐培养,筐的大小可根据水体面积制作适宜的大小以方便操作为准,筐为一层培养,比以往的多层培养要均匀。
2.2 培育水温
以自然水温为基数,每天升温1 ℃,当水温升至14 ℃时以后每天提升0.5 ℃,逐渐提到18 ℃后恒温待产,累计积温在450~500 ℃时可产卵。根据积温及升温方法预计培育的时间为35~40 d左右。这样根据往年气温回升情况可确定种贝的入场及产卵时间。
2.3 日常管理
每天要全量更换新鲜海水,彻底清除池底污物,即每天倒池,倒池时要捡出死亡个体,注意要彻底捡干净,以免污染水质。充气要采用连续充气。溶氧低于3.5 mg/L时,壳口张大,出现麻痹状态,影响性腺发育,维持正常生活溶氧最低浓度为4 mg/L。每天要投饵4~6次,主要以硅藻为主,其次为塔胞藻、小球藻,配合饵料辅助。
2.4 疾病预防
水温低时可以少投或者不投抗菌素,一般在1~2 mg/L,高温时要投2 mg/L预防,EDTA每次换水要投4~5 mg/L。
3 产卵与孵化
在临产卵时,停止倒池换水,改为多次流水法换水,投饵也要紧贴水面,尽量不给予外界刺激,提前配好孵化用水。(20~21 ℃)海湾扇贝为雌雄同体,产卵排精时要注意观察,一般为排精-产卵-排精几个过程,务必要抓住中间产卵环节,及时倒池。产卵密度控制在30~60个/mL,精液过多的要采取捞沫的方法,以减少精子,提高孵化率。受精卵孵化时,为防止受精卵沉底堆积影响孵化效果,应每隔30~40 min用搅耙将水搅动1次,至发育到担轮幼体期为止。
4 选育
幼体的选育一般在幼体发育到面盘幼体(D型幼虫)时进行。目前采取的方法有两种:浓缩选育法、拖网选育法。但多数都采用浓缩选育法,即用消毒干净的管虹吸进网箱内(停气,由表层逐渐往下吸),浓缩到一定密度时,及时将幼虫倒入消毒好的新水池内培育。注意网箱的选择,要选择300目的或350目的筛绢网避免幼体漏出,要用整块的系成网兜型,每次用前都要仔细检查有无漏苗。
5 幼体培育应注意的技术要点
培育密度要控制在12~15个/mL,水温为22~23 ℃,投饵,发育到D型幼虫后开始投饵。投喂量由换水量、饵料种类、幼虫密度等因子决定。开口饵料为金藻,以等鞭金藻为例,D型幼虫期日投喂量为5 000~15 000个/mL;壳顶期为15 000~30 000个/mL左右;分6~8次投喂,附着变态后饵料要逐渐增加。多种饵料混合投喂其效果比单一种类要好。换水,每天换水2次,每次1/3~1/2,随个体的增长换水数量可适当增加。4~5 d倒池一次。对光照强度较敏感,但适应能力较强,光照强度一般控制在500 lx以下。施药,常用的有土霉素、青霉素等,用量1~2 mg/L,每次只用一种,交换使用,2~3 mg/L的EDTA有利于净化海水。
6 附着基的投放
一般选择聚乙烯网片,(18或24股)用0.5%的氢氧化钠浸泡24 h,待干净后用清水反复清洗,达到表面粗糙干净无毒。最佳的投放时间应在池内幼虫有20%~30%出现眼点时投放,一般投放配合倒池进行,投放数量一般网衣为2.5 kg/m3 ,投帘后应加大换水量和投饵量,完全附苗后可采用流水方法换水。
7 稚贝出库
稚贝达到0.4 mm就可以出库了,此时要求外界水温要在13 ℃以上,室内的就要提前做好降温、增光等准备,使其各项指标都与外面暂养池较接近。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属瓣鳃纲,异柱目,扇贝科,扇贝属。又称大西洋内湾扇贝。贝壳中等大小,近圆形。壳表黄褐色,放射肋 20条左右,肋较宽而高起,肋上无棘。生长纹较明显。无足丝。壳顶位于背侧中央,前壳耳大,后壳耳小。其营养和经济价值较高,贝壳又可作为高级工艺品、装饰品的原料。本人多年从事海湾扇贝育苗工作,现将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 亲贝的选择及入池时间
1.1 选择标准
选择无附着物或附着物少,性腺丰满、个体健壮、无死亡或死亡量少、软体部肥满出肉率高的个体。海湾扇贝应选择5~6 cm的1龄养殖扇贝。
1.2 入池时间
根据当地气温情况确定,辽宁地区一般在2月中旬就开始对种贝进行升温促熟,这样可以提早提供大规格苗种,提早进入市场。要掌握好入室时间,过早入室会加大培育成本,后期稚贝出库时,外面自然水温达不到标准,影响稚贝出库。
2 亲贝的促熟培育
2.1 培养密度
最适宜的培养密度为150~200个/m2。老式的培养方法为扇贝笼培养,我们可以采用新的方法是用扇贝筐培养,筐的大小可根据水体面积制作适宜的大小以方便操作为准,筐为一层培养,比以往的多层培养要均匀。
2.2 培育水温
以自然水温为基数,每天升温1 ℃,当水温升至14 ℃时以后每天提升0.5 ℃,逐渐提到18 ℃后恒温待产,累计积温在450~500 ℃时可产卵。根据积温及升温方法预计培育的时间为35~40 d左右。这样根据往年气温回升情况可确定种贝的入场及产卵时间。
2.3 日常管理
每天要全量更换新鲜海水,彻底清除池底污物,即每天倒池,倒池时要捡出死亡个体,注意要彻底捡干净,以免污染水质。充气要采用连续充气。溶氧低于3.5 mg/L时,壳口张大,出现麻痹状态,影响性腺发育,维持正常生活溶氧最低浓度为4 mg/L。每天要投饵4~6次,主要以硅藻为主,其次为塔胞藻、小球藻,配合饵料辅助。
2.4 疾病预防
水温低时可以少投或者不投抗菌素,一般在1~2 mg/L,高温时要投2 mg/L预防,EDTA每次换水要投4~5 mg/L。
3 产卵与孵化
在临产卵时,停止倒池换水,改为多次流水法换水,投饵也要紧贴水面,尽量不给予外界刺激,提前配好孵化用水。(20~21 ℃)海湾扇贝为雌雄同体,产卵排精时要注意观察,一般为排精-产卵-排精几个过程,务必要抓住中间产卵环节,及时倒池。产卵密度控制在30~60个/mL,精液过多的要采取捞沫的方法,以减少精子,提高孵化率。受精卵孵化时,为防止受精卵沉底堆积影响孵化效果,应每隔30~40 min用搅耙将水搅动1次,至发育到担轮幼体期为止。
4 选育
幼体的选育一般在幼体发育到面盘幼体(D型幼虫)时进行。目前采取的方法有两种:浓缩选育法、拖网选育法。但多数都采用浓缩选育法,即用消毒干净的管虹吸进网箱内(停气,由表层逐渐往下吸),浓缩到一定密度时,及时将幼虫倒入消毒好的新水池内培育。注意网箱的选择,要选择300目的或350目的筛绢网避免幼体漏出,要用整块的系成网兜型,每次用前都要仔细检查有无漏苗。
5 幼体培育应注意的技术要点
培育密度要控制在12~15个/mL,水温为22~23 ℃,投饵,发育到D型幼虫后开始投饵。投喂量由换水量、饵料种类、幼虫密度等因子决定。开口饵料为金藻,以等鞭金藻为例,D型幼虫期日投喂量为5 000~15 000个/mL;壳顶期为15 000~30 000个/mL左右;分6~8次投喂,附着变态后饵料要逐渐增加。多种饵料混合投喂其效果比单一种类要好。换水,每天换水2次,每次1/3~1/2,随个体的增长换水数量可适当增加。4~5 d倒池一次。对光照强度较敏感,但适应能力较强,光照强度一般控制在500 lx以下。施药,常用的有土霉素、青霉素等,用量1~2 mg/L,每次只用一种,交换使用,2~3 mg/L的EDTA有利于净化海水。
6 附着基的投放
一般选择聚乙烯网片,(18或24股)用0.5%的氢氧化钠浸泡24 h,待干净后用清水反复清洗,达到表面粗糙干净无毒。最佳的投放时间应在池内幼虫有20%~30%出现眼点时投放,一般投放配合倒池进行,投放数量一般网衣为2.5 kg/m3 ,投帘后应加大换水量和投饵量,完全附苗后可采用流水方法换水。
7 稚贝出库
稚贝达到0.4 mm就可以出库了,此时要求外界水温要在13 ℃以上,室内的就要提前做好降温、增光等准备,使其各项指标都与外面暂养池较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