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内贸易的中西部地区财政优化研究

    杨杭静

    摘 要: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促进中部崛起”的不断落实,面对中西部地区交通新环境的不断改善与新时代下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冲击,中西部地区又面临着怎样的国内贸易新机遇与挑战呢?本文以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切入点,主要通过对二十一世纪大环境下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做基本分析,随后通过挖掘中西部地区面临的国内贸易新机遇与挑战,最后给予基于国内贸易的中西部财政优化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国内贸易;中西部地区;财政优化;资源配置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中国奇迹”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国的社会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得到显著的发展。在短短的35年期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相对于改革开放初期的一百多倍。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众多影响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而来的是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日益凸显。

    面对中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严峻形势,为缓解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央率先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口号。随后,针对中西部相对落后的现状,中央先后投入资金实施的项目包括公路铁路等交通干线的建设、水利枢纽、机场等公共场所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项目。本文以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切入点,主要通过对二十一世纪大环境下的资源优化配置作用做基本分析,随后在发展经济学与制度经济学的原理与框架下通过挖掘中西部地区面临的国内贸易新机遇与挑战,最后给予基于国内贸易的中西部财政优化对策与建议。

    一、财政优化的资源配置作用

    对于财政优化的接触,公众大多数的理解在于财政收入与支出下的税收、转移支出方面,理论财政界也通常将财政优化理解为国家为主体的分配活动的更优化与最优化,而忽视了财政优化的根本目的与作用——资源配置作用。财政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进行的资源分配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即将有限的资源在不同的使用区域与使用方向加以分配与使用。财政优化的资源配置作用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

    1.财政对资源配置的产业结构的优化。根据克拉克对三次产业的划分,第一产业主要包括农林牧渔等,第二产业主要包括工业建筑业等,第三产业主要包括服务业。三个产业相互制约、相互分工、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一个市场经济的有机整体。从资源投入的角度出发,第一产业往往投入相对较小,收益率较低,与自然环境波动有着较大的关联性,第二产业投入往往相对要高,收益率较高,但是投资回收周期长,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二产业而言投入相对较少,收益率较高,投资回收周期较短,因此产业间的资源配置往往有着不同的要求,而市场经济下的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往往具有会造成较大的资源浪费,因此通过政府财政收支的调节可以避免市场机制下的资源浪费,实现财政对资源配置的产业结构的优化作用。

    2.财政对资源配置的地区结构的优化。由于区位的历史原因或中央先前的政策倾斜原因,如改革开放时候提出的“东部率先发展政策”口号,实质上是将更多的资源分配至东部地区,从而往往会出现“马太效应”下的穷的地方越穷,富的地方越富的现象。那么,要改变区域间发展不协调的现状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中央往往通过一些转移性支付政策或税收优惠政策等等,如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性支付,减少来源于落后地区的税收收入,向相对落后地区分配更多的资源来发展区域经济,实现财政对资源配置的地区结构的优化作用。

    3.财政对资源配置的所有制结构的优化。多种所有制的经济主体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所有制结构上,往往国企的发展可以享受政策上的支持与优惠。那么为了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为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等提供公平发展与竞争的机会,政府部门应通过财政政策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或者发展前景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的发展,以此促进财政收入的增加与经济效益的提高,实现财政对资源配置的所有制结构的优化作用。

    二、中西部地区面临的国内贸易新机遇

    改革开放时期,中央提出的“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的政策口号,其实质上是将较多的资源投入在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上,因此,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区域经济差距不仅因为地理区位的历史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央政策的倾斜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随着中央对日益突出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的重视,先后提出的“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促进中部崛起”得到不断的落实,分配更多的资源至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收入与支出规模得到大幅度增长,财政收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也在不断增强。

    但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与“促进中部崛起”的不断落实,二十一世纪的中西部国内贸易又出现了如下机遇:

    1.国家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资金与物力支持,中西部地区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二十一世纪开始,中央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不断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资金、物资、人力等资源的投入。如今,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且人才生存压力远小于东部沿海地区,其对人才的吸引力也不断增强。

    2.中西部地区的交通设施不断完善,物流产业发展迅速。中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如机场基础设施的建设、公路、铁路的建设与运行等等,为区域内乃至地带间的贸易发展提供物流基础。

    3.新时代下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电子商务冲击传统贸易方式。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带来了新兴的利用互联网设备及通讯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相比传统的贸易模式而言,电子商务有成本低、方便快捷、安全等特性,其为国内贸易提供了更广阔的的平台与市场,用低廉的成本与快速的物流渠道,不断满足着各区域贸易需求。中西部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与物质资源,新时代下互联网经济下的电子商务为中西部地区的特色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中西部地区面临的国内贸易困境及挑战

    那么面对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新环境的不断改善与新时代下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冲击带来的新机遇,中西部地区又面临着怎么的国内贸易的挑战呢,哪些困境因素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国内贸易的发展?

    1.中西部地区对互联网经济的重视程度不足,思想相对闭塞,且对相关新兴产业发展缺乏有效的引导与管理。据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2012年电子商务交易主要地区为北京、上海、浙江、广东、深圳等东部沿海地区。首先,中西部地区一方面由于信息化、技术化程度不高,互联网的普及程度不及东部地区,另一方面,互联网虚拟经济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电子商务逐渐暴露出许多弊端,如C2C交易中的双方有关退货问题的争议、产品与网页描述质量、颜色、款色相差甚远等等,这使得相对落后地区的公众习惯于传统的面对面的贸易方式,而不愿尝试新型的虚拟经济。其次,中西部地区对互联网经济的重视程度不够。其实,相对东部而言,中西部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与特色,如旅游业、手工艺品、矿产、建材、特产等等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来实现贸易交易,增加财政收入,但是相关政府部门却缺乏对相关新兴产业发展有效的引导与管理。

    2.交通基础设施相对东部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区的交通体系欠发达,物流成本较高,不利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远不如东部地区四通八达,物流中心、综合性货运枢纽与基地建设发展缓慢,这就造成了各个运输方式之间与区域内或区域外各个运输地点之间的衔接难以实现快捷、方便、迅速。此外,西部地区的交通体系欠发达,物流体系包括包装、运输、装卸、搬运、存储、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发展水平较低,物流成本较高,不利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

    3.中西部地区的互联网、物流等专业化人才与互联网设备相对短缺,网站建设、物流体系等相对落后,产业结构层次较低。我国在互联网和物流配送方面起步较晚,互联网与物流配送方面的专业化人才教育比较落后,仍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教育模式体制。互联网与物流方面原本不多的专业化人才一般都流向东部,中西部地区的互联网、物流专业化人才相对短缺。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物流的关系密切,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而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的中西部地区互联网与物流方面的落后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四、基于国内贸易的中西部地区财政优化对策探讨

    面对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新环境的不断改善与新时代下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冲击的新机遇与挑战,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了基于国内贸易的中西部地区财政优化对策。

    1.依靠中央政策的大力扶持,推进交通设施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引入互联网、物流等相关产业的专业化人才,实现财政对资源配置的优化作用。针对中西部地区互联网与物流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当地政府应依靠中央政策的大力扶持,不断引进互联网与物流方面专业化人才,推进物流体系中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如机场公共场所的建设、需求量较多的快捷航线的新增、公路铁路高铁等交通线路的建设以及物流中心、综合性货运枢纽与基地的建设与不断扩大完善,做好本地交通网络与国家大交通体系的衔接工作,促进物流体系的规范化建设,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物流基础,在全国范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实现三大地带区域的可持续性发展。

    2.重视与发展重点行业的互联网经济,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构建中西部地区特色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针对中西部地区的特色资源如新疆沙漠、内蒙古草原、青藏高原等自然人文景观、西藏的手工艺品、新疆大红枣哈密瓜等特产、中部地区的矿产资源与建材等等,通过互联网的中介作用,实现区域内或区域间的贸易。因此,中西部地区首先在重视与发展重点行业的互联网经济的基础之上,利用与引入发达国家或东部领先城市的电子商务运行模式与管理方式,凭借着较低的劳动成本与没有路径依赖的制约,充分发挥中西部地区互联网经济后发优势。其次,中西部地区在通过门户网站的建设与搜索引擎等媒介,在注重品牌与本地特色的基础之上推广中西部地区特色产品,通过电子商务门户上的店铺开设,以形成新兴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技术的中西部地区特色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

    3.实现当地经济特色化发展战略,通过电子商务提高营销意识与服务态度,实现规模化的集约经济,从而增加财政可持续性收入。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中西部地区的自然人文景观、特色食品、矿产资源、手工艺品等相当具有特色。针对这一优势,中西部地区可在大力开发本地特色资源的基础之上,通过互联网发展本地特色化贸易,通过营销意识与服务态度的提高来增加第三产业的服务层次,并实现特色经济下的统一总体规划、统一运输、统一配送,增加更多的现代化增值服务,如产品订单跟踪、销售统计与报表的提供等等,从而实现规模化的集约经济,增加财政可持续性收入。

    参考文献:

    [1]凌学文.中西部财政困境及其出路的相关探讨[J].经济论坛.200715

    [2]李珂.优化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以中西部地区为例[J].财政论坛.201014

    [3]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课题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探讨[J].改革与战略.201104

    [4]李森,王秋玲.试论财政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610

    [5]肖玉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财政政策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009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