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建设的思考

杨意成 梁燕 傅俊毅 徐强
摘 要:分析了江苏建设“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的意义和重要性,并结合全省蔬菜生产实际,提出了蔬菜基地建设的重点是质量品牌,同时对创新蔬菜产销模式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推动绿色优质蔬菜发展,培育“苏菜”精品。
关键词:“菜篮子”工程;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江苏
中图分类号:F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47(2014)22-0072-04
近年来,江苏蔬菜生产快速发展,供应总量稳步增加、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升。2013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135.7万hm2,总产量5 238万t,居全国第三。同时,在蔬菜新品种选育、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方面也取得了较好成绩[1~5]。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蔬菜产销出现了不少新情况,产业发展面临新挑战。2012年底,江苏省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菜篮子”工程蔬菜生产基地建设的意见》(苏政发[2012]177),要求切实加强蔬菜基地建设,全面增强蔬菜生产能力,提高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更好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1 a多来,全省认真贯彻《意见》要求,迅速规划并启动建设137个蔬菜基地。如何建好这137个蔬菜基地,全面提升全省蔬菜产销水平,是当前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1 建设“菜篮子”基地是提升蔬菜产业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
1.1 有利于提升蔬菜生产能力,缓解粮菜争地矛盾
江苏耕地面积不足460万hm2,人均耕地面积600 m2,仅为全国人均面积的64%,而人口密度每100 hm2近800人,居全国各省之首,保障重要农产品供应任务艰巨。虽然2008-2013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增加了34%,但蔬菜供应总体上处于总量平衡、结构性短缺状态,特别是夏季高温期间缺口较大。保障蔬菜供应,进一步扩面增量已不太可能,一方面要确保粮食供需平衡,保证口粮自给,水稻种植面积要稳定在14.6万hm2以上;另一方面棉花、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已减少近20万hm2,未来进一步减少的空间有限,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增加蔬菜面积余地越来越小。因此,我省要保障重要农产品供给,实现农业现代化,应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在适宜种粮的地区发展粮食规模生产,在蔬菜优势区和城市近郊建设永久性蔬菜基地,集中力量提高基地生产条件,实行设施化、集约化生产,挖掘单产,增加总产,突破耕地资源约束,推进粮菜生产协调发展。
1.2 有利于提高城市蔬菜自给率,促进均衡供应价格稳定
受大市场、大流通观念的影响,一些城市不重视自身菜地建设,导致城郊蔬菜生产大量向农区转移。近年来,江苏蔬菜种植面积增量主要来自苏北农区,约占八成;苏南蔬菜种植持续萎缩,5 a间播种面积减少了1.5万hm2,自给率普遍在30%~40%,对外地蔬菜的依赖很大。然而,农区新菜地基础设施普遍薄弱,特别是水利设施建设跟不上,容易发生自然灾害,造成蔬菜减产;农民缺乏专业技术,蔬菜产量不高,品质不好;蔬菜冷链物流发展缓慢,田头预冷和仓储设施较缺乏,储运环节损耗达20%~30%。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蔬菜的稳定供应,推高了市场终端蔬菜价格。实践证明,只要地产蔬菜上市,城市菜价就下行;地产蔬菜短缺,价格就攀升。因此,只有保有一定数量的城郊菜地,特别是不耐储运的叶菜基地,才能有效调节市场供应,可见,建设“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十分必要。
1.3 有利于培育地方蔬菜品牌,提高农民种菜收益
当前,蔬菜种植多为散户,规模小,自成体系,独立生产营销,组织化程度较低。这种无序的分散生产模式,增加了生产技术推广的难度,阻碍了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改进和提高,更导致了市场信息的不对称,造成蔬菜种植缺乏合理的区域布局与生产计划,跟风种植问题突出,品种结构雷同,上市档期集中,易出现蔬菜价格下跌、增产不增收现象,损伤农民种菜积极性。建设“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就是要探索完善现代蔬菜经营制度,变分散种植为集中生产,使资源要素配置更为合理,生产能力和规模更为稳定,进而占据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就是要创新产品营销模式,推进产销对接,培育知名品牌,促进优质优价,实现菜农收入持续增长。
2 从质量品牌切入,打造“菜篮子”基地的核心亮点
江苏发展蔬菜生产兼有区位、科技、资金、市场等优势,但也存在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较大约束。建设“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要扬长避短,集中优势发展绿色优质蔬菜,培育精品蔬菜区域品牌,以过硬的质量品牌打造放心吃“苏菜”的市场口碑。
2.1 突出规模集中建设,培育蔬菜区域品牌
在基地选址上,统筹考虑现有蔬菜基地的改造升级和新基地的建设,将基地规划上升到政府层面,同时要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等衔接,强调永久性要求,实行严格保护。在基地规模上,按照城镇人口人均菜地面积20 m2的标准,落实菜地最低保有量制度,全省规划建设137个基地,基地内合理划分蔬菜生产、农资供应、公共服务、田头市场、商品化处理车间等功能区,提供技术咨询、农民培训、农资供应、质量检测、保鲜加工等一站式服务,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在上市期上,合理避开南菜、北菜集中上市高峰,立足冬春淡季、夏季伏缺市场供应,种植本地居民欢迎的蔬菜品种和不耐储运的叶菜类产品,增加上市量,平抑市场物价。在品种布局上,基地内部生产不搞小而全,而是因地制宜安排蔬菜种植结构,形成每个基地区域特色鲜明的规模优势,增加生产效益。淮北重点发展日光温室冬春茬瓜果菜,春提早、秋延后大棚蔬菜和食用菌;城郊重点发展早春茄果类豆类蔬菜、高档特需蔬菜及叶菜周年生产。全省以徐州、南通、南京、常州为中心,加快构建四大蔬菜产销集散地,打造全国知名的蔬菜优势区。
2.2 突出设施提档升级,增强基地生产能力
在建设标准上,加大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重点加强灌排设施建设,改造升级基地灌溉水源、泵房、沟渠及涵洞等,达到高标准农田标准,以抵御重大自然灾害;建设路面硬化的田间道路,完善生产用电设施,配套农资、农机具库房及田头沼液池等生物循环利用设施;注重土壤改良和培肥地力,切实提高菜田耕地质量和蔬菜产出水平。在建设内容上,针对夏秋叶菜生产,重点发展遮阳网、防虫网和喷滴灌“两网一灌”设施,基地内70%以上菜田实现设施化生产;露地蔬菜全面实现喷灌生产,设施蔬菜针对不同品种实行滴灌水肥一体化,推广防虫网与薄膜双覆盖,夏秋叶菜生产防虫网、遮阳网覆盖率达70%以上,大幅减少农药使用量。在生产方式上,逐步推进蔬菜机械化生产,推广应用大棚耕作、移栽定植、水肥一体等机械,试验示范瓜果种苗嫁接、授粉、叶菜收获等新型机械,加强农机农艺结合,针对机械种植模式制定新的技术路线、作业规范和标准,在蔬菜机械创新和蔬菜生产机械化上领先一步;鼓励农民合作社开展农机互助,统一进行机械作业,提升机械使用效率。
2.3 突出产品质量效益,提升产业科技竞争力
在产品质量监管上,以产品质量追溯有机贯穿生产全过程,加强基地环境源头治理、蔬菜标准化生产、投入品购买使用登记备案、基地自检和产地准出,实现生产档案可查询、流向可追踪、产品可召回、责任可界定、风险可防控,确保蔬菜质量安全。在生产技术推广上,大力开展蔬菜高效创建,整合全省蔬菜栽培、植保、土肥、设施工程与机械领域专家,建立省级专家指导组,开展挂钩帮扶与巡回指导;组织各级蔬菜技术推广部门开展对接一个蔬菜基地、联系一个蔬菜专家、衔接一个批发市场、集成示范一批技术、撰写一篇科技论文、形成一项推广成果的“六个一活动”,提高标准技术到位率,提高蔬菜生产效益。在技术集成创新上,鼓励将基地做成蔬菜技术攻关与集成示范的平台,主攻优质、抗逆、丰产的设施蔬菜专用品种筛选应用,突破设施生产关键技术,在设施构型优化与机械化生产、连作障碍防治、设施蔬菜周年生产、夏秋叶菜安全抗逆栽培等领域开展系统研究,加强种植技术与模式的总结与示范,带动全省蔬菜生产水平提升。
2.4 突出经营模式创新,推进蔬菜产销衔接
在组织形式上,推广“六统一自”设施农业集中区建设模式,“六统”即统一建设规划,推动资源要素集中投入;统一土地流转,形成区域共同发展氛围;统一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基础设施集中配套;统一补贴标准,以利公平公正;统一种苗供应,保证种苗质量和集中生产;统一技术指导,强化生产全程技术服务;“一自”即农民自建自种,促进农民自主创业。在生产社会化服务上,每个万亩以上蔬菜基地配套建设一个工厂化育苗中心,着力开展种苗统育统供,提高蔬菜优质种苗供应能力和良种推广速度;培育一批专业化服务组织,积极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试点开展农资统购、统供、统配和统施的“四统一”服务,形成一批产业服务品牌,建立高效率的生产体系。在营销模式上,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订单配送等多种形式的蔬菜直营直销,建设全省蔬菜产销信息系统,融合物联网、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蔬菜电子商务,形成区域间种植信息与市场信息共享,促进消费者、采购商对“菜篮子”基地产品质量的认同,打造有影响力的“苏菜”品牌。
3 强化政策保障,铸就“苏菜”精品
截至2013年底,全省137个基地已新建露地蔬菜基地面积0.85万hm2,设施蔬菜基地面积1.04万hm2,完成了5 a计划任务数的33.5%。下一步,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扶持机制,聚集政府、社会、农民各方力量,推动蔬菜基地加快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让惠农惠民举措发挥最大效益。
3.1 加强资金集聚,提升发展层次
充分发挥省级投资的引导作用,引导市县财政、民间资本投入蔬菜基地建设,形成“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大建设、大生产的浓郁氛围。在资金来源上,建立市县“菜篮子”工程考核机制,激励市县财政加大投入;整合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农业“三新”工程、农产品质量建设等相关项目资金向蔬菜基地建设倾斜。在扶持方式上,实行“两个转变”。一是推动补助环节由以生产设施为主向生产设施与公共服务平台并重转变,重点加强喷滴灌系统、水肥一体化设备、生物防控设施、工厂化育苗、田头预处理等个体农户不愿意也无力投入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发展层次;二是推动项目建设内容由生产设施建设补贴向生产补贴与技术配套集成推广相结合转变,将蔬菜基地项目实施的着力点由单一的设施大棚建设转变到设施建设与生产技术推广应用上来,切实提高蔬菜综合生产能力。
3.2 加强质量监管,打造苏菜精品
严格落实质量安全监管制度,从生产全程系统考虑,推进蔬菜安全生产,在全国蔬菜产品中占领质量高地。一是加强基地生产源头治理,定期检测蔬菜基地土壤、空气、灌溉水、重金属含量等,确保达到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标准。二是加强蔬菜生产产中监管,全面应用蔬菜优良品种,大力推广“两网一灌”阻隔防虫技术,综合运用管道式、移动式、微喷式节水灌溉,实现绿色植保、生态栽培。三是加强蔬菜采后产品控制,加快发展蔬菜商品化处理,根据每个基地规模,建设若干田头预冷库、冷藏集装箱,配套至少一个商品化处理区,实现蔬菜采后及时入库预冷和清洗、分级、包装、保鲜,使蔬菜从生产到消费整个过程形成“冷链系统”,提高商品化率。
3.3 加强产销联动,推进基地“三化”
突出产销一体化建设,建立蔬菜基地生产信息平台,探索网络虚拟市场与实体销售相结合的营销策略,通过营销机制创新将全省蔬菜基地变为整体规模化,将规模做出效益。一是逐步实现基地生产过程透明化,借助物联网技术,使消费者、经纪人能够在大型批发市场、超市、网络平台实时看到基地田间蔬菜生长状况,了解蔬菜种植过程及投入品使用情况,让外界熟悉蔬菜基地,增加对基地产品的认同和信任。二是逐步推进基地生产信息公开化,通过网络等媒体定期发布蔬菜基地种植信息与种植计划,公开基地的种植信息与联系方式,促进产销信息对接。三是逐步推动基地产品市场流通信息的共享化,通过网络、微信等平台,加强全省各蔬菜基地与市场、经纪人、终端大户的供需互动,引导蔬菜基地供需对接、有序生产、高效流通。
参考文献
[1] 王杨,辛俊,龙卫国,等.江苏省特色蔬菜资源分布与保护利用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7):57-63.
[2] 刘斌,林红梅,韩华平,等.苏北沿海地区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综述[J].上海蔬菜,2010(5):9-11.
[3] 惠飞虎,张永泰,刘雪基,等.设施蔬菜水旱轮作高效栽培技术初探[J].长江蔬菜,2011(16):119-121.
[4] 胡选江,孙月轩,王其枝,等.设施辣椒水肥一体化技术试验示范[J].长江蔬菜,2013(10):51-53.
[5] 黄忠阳,陈舜权,戴惠学.南京地区小型黄瓤西瓜品种比较试验[J].长江蔬菜,2014(14):23-24.
相关文章!
  • 浅谈财政体制改革对农业与农村

    朱钇澜【摘 ? 要】 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国内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建设。近几年来,党中央以及财务部

  • 低盐胁迫对红鳍东方鲀幼鱼肝脏

    孙梦蕾姜志强蒋洁兰王莉苹摘 要:为探讨低盐胁迫下肝脏在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机体免疫中的作用,在肝脏酶活性、组织结构和基

  •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

    陆艳凤++孙国波++张响英++章敬旗++张海波摘要:针对高职高专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实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开展在教学模式和技能培训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