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管理研究

    赖运荣 邱家明 余仙平

    提 要通过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概念、形成原因的探讨,分析江西中医药大学非正式组织的类型、特点与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管理机制

    作者简介赖运荣(1984—),男,江西中医药大学,助教;邱家明(1968—),男,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副教授;余仙平1967—?雪,女,江西中医大学,副教授。(江西南昌 330004)

    基金项目江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管理研究——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为例”2013RW0048)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是指大学生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因共同的兴趣、共同的观点、共同的感情、共同的目标等自愿结合在一起的自然形成的非正式群体,如各种兴趣小组、志愿者协会、学习群体、创业团队等。在社会转型与高校改革的推动下,它对大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及大学生素质的塑造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大学生非正式组织产生的理论依据

    20世纪30年代“霍桑实验”发现了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并认为它可以左右员工的行为和心理。高校组织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部分,也同样存在非正式组织,它是伴随正式组织的产生而产生的。笔者认为,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一)大学生多方面的需求是非正式组织形成的根本原因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是多方面且有层次的,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每个人都处在这五个需求之中,都需要从这五个需求中的一个或几个中获得满足。为此,笔者对江西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展开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问卷340份,收回322份),发现如下现象:

    根据调查,笔者发现有四种需要成为大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主导需要:大多数大一新生第一次离家来到陌生的环境,迫切希望对大学有最大限度的了解并且找到情感和心理上的归宿。因此,大一新生最容易加入各种非正式组织。调查发现,江西中医药大学93%的大一新生加入了非正式组织。大二的学生,对大学有了初步的认识,对所在组织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自尊心进一步强化,他们强烈要求得到尊重和信任,因此往往成为了组织的骨干成员与中坚力量。调查发现,非正式组织骨干成员大二学生占81%。大三的学生,独立性及自尊心更强,他们往往要求独立解决问题,施展自己的才能,反对强压式管理。调查发现,希望独立解决组织内问题的大三学生占了89%。大四毕业生面临毕业,他们受到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的压力,渴望成为一名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希望个人才能有用武之地。他们往往形成了各种群体,有准备考研的、找工作的,还有准备从政的、参军的,等等。调查发现,渴望成功的大四学生占了87%。

    (二)大学特殊的校园环境与管理制度是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外在原因

    首先,随着改革开放及大学与社会联系的加强,自由、平等、民主、开放的精神及各种新观念、新文化影响着每一位大学生的思想、情感与行为。为了寻找心理、兴趣、爱好和利益的伙伴,他们弘扬个性,展示自我,积极交往,寻找“志同道合”的归属群体。其次,伴随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视,大学生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与网络社会的发展为他们交往创造了有利的环境与平台。此外,正式组织形式的单一性与规范性,任务性较强等特点,无法满足学生多层次的需求。

    二、江西中医药大学非正式组织现状

    一?雪类型

    1.专业相关型。这类非正式组织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为目标,以提高专业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为目的。成员人数三五不等,他们经常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及分享经验,以实地练习或口头传授的方式为主,组织成员一般对自身要求严格,善于思考,专心致志,如中医养生社、心理健康协会、刮痧协会、针灸推拿协会、艾灸协会、医学气功协会、康复医学社等。据调查,专业相关型在江西中医药大学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到达18%。

    2.兴趣爱好型。这类非正式组织的成员具有相同兴趣、爱好,如棋类、运动类、文艺类等,如中医药爱好者协会、轮滑协会、吉他协会、瑜伽协会、文学社等,共同的兴趣与爱好激发了大家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兴趣爱好型非正式组织较为普遍,成员也最为活跃。调查显示,24%的学生参加的非正式组织属于文体艺术类。

    3.虚拟网络型。这是伴随互联网及手机而发展起来的非正式组织,其成员利用网络或手机玩游戏、聊天学习等。虚拟网络型非正式组织属于新生事物,具有规模发展快、成员范围广、信息传播快、不易控制等特点,这类组织在江西中医药大学最为普遍,高达35%。

    4.服务实践型。这是一类由有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的成员组成的非正式组织,其成员热衷于服务别人,善于学习,勤于实践。比如青年志愿者协会、手语协会、环保协会、勤工俭学团队等。调查显示,11%的学生参加的非正式组织属于服务实践类。

    5.宗教信仰型。这类非正式组织是由具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的大学生结合在一起构成的群体,江西中医药大学新疆少数民族是这类组织的典型代表。

    6.地域亲缘型。这类组织是由来自相同或相邻的地方的大学生组成。小初高同学交流会、外国留学生群体等是这类组织的典型形式。这类组织成员固定,关系密切,活动有规律,这类组织在本校存在少部分,仅占5%。

    (二)特点

    1.复杂性。非正式组织种类繁多,成员构成交叠复合,如种族、南北、民族、专业差异,很多大学生同时参与多个非正式组织,流动性也较大。调查显示,30%的学生同时参加了两个以上的非正式组织。

    2.自发性。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是一些人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理想信念、生活经历等自愿结合在一起的群体。他们没有固定的模式,甚至没有成文的规定,但是有内在的约束准则。如中医药爱好者协会是由爱好中医药的学生自愿成立的有关中医药知识学习的学生组织。协会开展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如中医药知识交流会、会员上山采药等都是学生自发组织开展的。

    3.个人权威性。大学生非正式组织中都有核心人物,核心人物不是经过上级任命产生,而是凭借自己的威信、个人魅力形成的,在成员中具有很高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4.内部聚合性。非正式组织成员在心理上互相的认同、情感上的共鸣形成的关系使成员之间团结一致,形成心理上的依恋,情感上的互补,看法上甚至行动上的一致,这些使得组织成员非常和谐融洽。如伊斯兰教学生会因为其本民族人口少,有统一的信仰和共同的语言,往往能够精诚团结,互帮互爱,有较高的聚合度。

    (三)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对高校管理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雪维稳作用。江西中医药大学绝大部分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行为取向与高校教育管理的目标是一致的,成员活动积极、健康;非正式组织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与理念强化了成员的群体意识;老师借助非正式组织掌握了“特殊学生”,尤其是心理异常或违纪违规学生的情况,增强了学校的稳定性。

    2?雪对正式组织的促进和补充作用。在正式组织中,学生需要服从统一安排,职位数量有限,导致学生缺乏锻炼机会,而且管理者精力有限,开展的活动难以满足学生的各类需求,而非正式组织可以自由开展活动,适应成员多层次的心理及社会需要,起到减轻压力,发挥每个成员的个体潜能和自身价值。

    2.消极影响

    1?雪产生对抗情绪。当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组织之间在目标、利益上等方面产生冲突时,特别是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不能把握正确价值导向时容易降低组织内部的和谐性,甚至出现恶意竞争现象和对抗情绪,引发不稳定事件。如旅游爱好者因为担任了班委要及时组织周末会议导致玩得都不够尽兴。

    2?雪产生群体性现象。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具有很强的凝聚力与排他性,且受核心人物影响较深,容易形成帮派或小团体,成员容易放弃个人标准及准则,引导不当易发生群体性行为,造成集体性破坏。

    三、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机制与对策

    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与引导,调动其积极性,克服其消极影响,引导其向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教育引导,思想上高度重视

    1.正确看待。非正式组织是大学生成长需要的产物,有其必然性和客观性,管理者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对待它,深入他们的群体中去认识和了解他们的交往规则、价值标准、心理需求及满足方式等,掌握各种非正式组织的情况和动态。同时,要明白绝大部分大学生非正式组织所追求的目标和大学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消极型的非正式组织只占极少的比例,不要随便放大他们的缺点,也不能轻率地扣以小集团、宗派主义的帽子加以否定和打击,要客观评价,尽量发现与挖掘他们所散发出来的正能量,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

    2.恰当引导。核心人物往往具有较大影响力与号召力,对整个组织起决定性作用,因此要做好核心人物的教育引导工作。对于既是正式组织中的骨干,又是非正式组织中的核心人物,要经常性给他们提要求,压担子,使其明辨是非,正确引导非正式组织其他成员发展;对于那些虽不在正式组织中担任职务,但素质好、能力强的核心人物,通过教育转化,让其在正式组织中担任一定的职务,以利其所在的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相融合,与学校发展目标相一致;对部分在学生中造成不良影响的非正式组织的核心人物,要努力做好沟通和说服工作,尽量满足其合理诉求,使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人生观,但对于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对其进行处分。

    3.树立标杆。管理者应重视非正式组织中的大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抓住这个特点,树立典型,大力宣传,给予正面的榜样引导,激发学习动力,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与行为准则。同时,要不断强化正式组织的功能,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和形式,使每个大学生都能在正式组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提升的机会,营造积极向上氛围。

    (二)完善机制,管理上以人为本

    1.完善预防与监督机制。管理者应该全面掌握非正式组织的基本情况及发展动态,针对每个非正式组织的特点尽可能建立规章制度,规范其发展,把可能发生的问题掌控在一定范围内,把可能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

    2.完善沟通反映机制。要营造开放、民主和坦诚的文化氛围,定期组织各类座谈会、交流会,设立意见箱等,听取大家的真实想法,对学生意见加以重视,明确责任人,及时进行反馈与处理。要加强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之间的相互沟通,完善协调机制,消除隔阂与矛盾。

    3.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独立意识;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学生为主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提高的能力,了解其需求、尊重其差异性、关心其发展,帮助其解决困惑与难题。

    (三)区别对待,服务上有的放矢

    1.区分性质。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类型多样,针对不同的类型,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方法和教育形式,牢牢把握发展方向。对专业相关型、服务实践型等积极型非正式组织,应对给予肯定、激励、保护和支持,比如,通过提供活动经费与场地,推荐指导老师,帮助制定规程等措施,扶持其成长,扩大其影响力。对中间型的非正式组织,如地域亲缘型、兴趣爱好型、宗教信仰型等非正式组织,要坚持正面引导,强化其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并努力引导其向积极型转化。对部分网络虚拟型等消极型的非正式组织要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帮助其解决困难,转变观念,有必要时进行批评教育或处分。

    2.区分年级。大一年级,针对角色的转换问题与大学生活适应问题,要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教育意义和启发意义的集体性活动,比如迎新晚会、运动会、班级文艺表演、高低年级讨论会等,一是进行正确的引导,二是使新生尽快相互了解大学,消除茫然感,能够对大学生涯进行正确规划。大二年级,要有针对性的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塑造教育: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并进行肯定,培养新的积极因素,发现和培养各种骨干;发现了问题要及时矫正和补救,把各种教育寓于活动中。大三年级,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用正确的理论解决现实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他们的发展成熟创造良好的条件。大四年级,针对毕业生的不同发展方向,开展一些座谈会、宣讲会、招聘会等,提供具有实效性的政策信息并做好政策解读工作,为毕业生发展提供有效服务。

    参考文献

    1崔海英.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影响力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刘忠林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