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传播中“文本语体与话语样式”的思考
钱锋
摘要:生活中,面对不同的交流人群,说话者会根据所处的环境氛围、交流对象组织语言,形成特定的语体和话语形态。广播电视的有声语言传播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多种表达形态,不仅有传统的播报式、宣读式,还有大量的谈话式、讲解式。在有文本和无文本的情况下,广播电视节目语体根据其节目定位、服务对象、时段、节目性质、内容等的不同,使话语呈现不同的表达方式。有声语言的使用者要善于把握不同语体的表述方式,结合语境、文本特征,根据节目的传播意图、传播对象灵活转换,使语态的最终呈现符合节目的要求和受众的审美期待。
关键词:广播电视节目 语体 语境 话语样式
在现今的有声语言传播活动中,约定俗成的话语样式为播报、谈话等,而张颂教授和姚喜双教授分别在《播音创作基础》和《播音学概论》教材中提出的“话语样式”——宣读式、朗诵式、讲解式、谈话式等,在具体的传播口语实操中划分的不那么细致,也就导致了在传播口语中,对话语样态的把握与文本文体有出入,从而出现口语样态与文本文体的表述不对等,影响传播效果。
文体与语体
百度对文体的解释是“通过文本的体栽(或样式、体制),可以有明确的划分,划分的依据就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带有规律性的特点。”①在新闻媒体的传播中,有独立的“新闻”文本写作,亦有文艺类节目的写作,还有社教类节目的解释说明的文本写作。这些写作中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特点,所表述的事物性质有所不同。这些文字的特点,如果用于有声语言的转换,就会出现不同的表达形态。这些表达形态既有文本语体的特征,亦有口语化的语体特性。
从语体概念上来说,“语体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形成的常用词汇、句式结构、修辞手段等一系列运用语言的特点。”②在这个概念里,语体是实操性、规律性的表达方式,带有其结构的特点,同时具有其环境特征和对象性。语体可以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类。口头语体又有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之分。谈话语体是跟口语结合在一起的谈话体,书面语体带有明确的文体写作特征。演讲语体中,不仅是指演讲的话语形态,甚至于广而告之的表达都带有演讲的成分。
广播电视传播的文本文体。广播电视节目在形态构成上有其各自的传媒属性,电视强调声画结合,而广播则全部用声音体现其特性。两者共同的特点是都要用到有声语言完成传播的主体内容,在文稿编辑上强调口语化,以口语化贴近受众的审美,缩小与受众的心理距离。既然是口语化,里面会有一些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语用习惯和表达方式,所用修辞也强调接地气而非高大上。廣播电视节目传播因节目形态不同,所用的文本文体也有所不同。如新闻节目的文本比较正式,有新闻消息体、通讯体和评论体的写作模式;文艺节目因节目的形态和大小不同,文本所用文体也不同;电视专题片也因主题不同,文本所用文体亦有不同。而一些主持人节目,文本是框架性的,更强调主持人的现场发挥,这样表达时会脱离文字文本的僵化,文体更接近于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文本语体对口语样态的制约。文本语体虽遵循写作文体的体裁、风格,但是作为传播语言的蓝本,还是会考虑文字符号转换为口语符号时的语序、用词等。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文本写作既有文字书面语的严谨,又有口语化的表达,尤其是新闻和大型文艺晚会串联词和大型专题节目的文本,更接近于书面语的语体,书面语语体使口语表达更像读诵而非日常口语的交谈。新闻的语体简洁、明了,较少的词语就能表述丰富具体的事物;文艺稿件强调形象感,语体中的用词非常考究,文本因文艺节目性质的不同所用词语也有特别的讲究,情感化描述性的语言多有出现。正因为文本所使用的文体不同,语言的表现方式上也有所区分。比如,新闻的口语播出样态虽有播报、宣读之分,但是因内容的性质不同,样态呈现也有所不同,如新闻节目中的信息、评论、通讯,在话语样态上有合亦有分;而广播文艺节目中的散文、古诗、现代诗、小说的朗读和朗诵甚至演播,口语的呈现方式截然不同。
随着主持人节目的成熟,大多数节目的有声语言部分都与谈话体有关。无论何种节目性质,在语言的表述上,尽量使用接近于生活的话语方式——谈话体。“谈话语体具有如下特征:善于容纳具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拒绝专门术语和古词语,语气随和,感情自然,句子结构比较简单,话题的转换比较随意等。”③谈话体在节目中也有两类呈现方式,一种谈话体是无文本的自然状态下,现场即时反应即时口语组织的谈话体,遣词造句带有明显的生活化特征。还有一种谈话体,是有一定的文本提供,语体接近谈话体的口语表述特征,如央视的《经济新闻联播》《第一时间》等。
当分析判断一个有声语言作品质量好坏时,有一个标准就是其是否贴合文本的特性,是否能通过个人的语言掌控体现出作品所需要呈现的情绪气质。
语境对传播语体和话语方式的影响
“语境指的是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比方说上下文的关系、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的因素之一。”④
了解语境是为了准确地运用语体,语境对语体形成制约。庄重的场合,语境严肃,就不能随意地用俚语俗语去逗乐,而轻松愉快的氛围,过于一本正经又会与环境产生极大的不协调。需要去化解尴尬时,往往巧用某些现场因素的词语就可以使僵硬变得松弛。语言运用者懂得语境的大局和细节,善于把环境因素充分的运用起来,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节目形态及性质决定语体定位。传播语境是由社会环境、传播规格、媒体特性、传播目的、服务对象所确定的,语体则要与节目总体的语境谐调,不同类别的节目语境语体不同,相同的节目也会因某些因素而出现语境语体不一致的情况,如一档节目长期的语境和一期特别节目特定的语境会有所区分。
广播电视节目在具体设置上,节目的大类及性质决定了节目的形态。社教服务类的节目大多以说为主,即使有完整的文稿,在语态上尽量去靠近说话体。也有的社教类节目用演播的形式传播科学知识,如某广播电台的一档社教类节目,讲的是“油耗”话题,主持人用演绎扮演的方式,虚拟了孙悟空、唐僧来到现代社会后,对满街跑的车提出的各种疑问。这种语言呈现不是一板一眼的,有舞台的戏剧性冲突,有穿越感,加上设置的人物特性,节目的语体都与现实生活的语言有很大的不同,带有一定的戏剧属性。
广播电视节目中,有一种语体也经常出现,即朗诵体。这种朗诵不仅是指文学作品中的朗诵,有些是节目特性限定了必须用朗诵体去呈现。如春节晚会的开场白和结束语部分,基本上都是歌颂式的文本,如果运用贴近生活语态就会使晚会的总体情绪下滑,兴奋的状态不足,也不利于调动受众的情绪。朗诵体不仅是节目氛围的需要,在大舞台大空间的环境中,朗诵体是体现大气、庄重的手段。
央广原副台长杨正泉先生在回忆毛泽东主席去世时的讣告播出背景时曾有过这样一段表述:“过去凡重要文章的播出,大体经过这么几步:拿到稿子后,领导和播音员一起领会文章的内容和精神,明确重点和新的内容;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确定播音基调,不同内容、不同对象的重要文章,播音的基调、语气、速度是不同的……”⑤这说明语境是语体选择的背景,语境也规定了口语呈现的大致形态,而语体关系到口语形态的最终走向。
节目受众约束语体使用形态和话语样式。广播电视节目都有其明确的服务宗旨、服务对象,各节目会有由时段、时长、目标、传递内容、表述方式等形成明确的定位。同一类型的节目,因时段的不同,在服务对象的类别上也会有所区分,而语体也因为节目的定位有所划分。有一句话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其意思就是面对交流对象的不同,话语组合方式要不同,表达手段也有所不同。在社教服务类的小类对象型节目里,其服务对象带有明确的指向性,比如对军队、少儿、老年、青年。这些服务对象在传播语体上因其身份、年龄、职业、心理的特性,遣词造句、话语表达形态有比较大的差异的。对少儿的节目和对老人的节目,语气要亲切自然,但是语体会因受众年龄和心智的不同呈现效果完全不同。受众对象、传播内容圈定了语体的实操范围,也同时约束了话语形态的呈现方式。同是新闻属性的节目,因其时段不同,节目体量不同,新闻选择的标准不同,其表达话语样式也不同如“新闻联播”类的,话语样式以播读为主;广而告之的大事件,宣读式的样态较多;民生新闻类的以说为主。笔者曾看过某电视台的民生新闻稿,完全是接近于生活语体的口语化的写作,主持人虽是二次加工,但因文本的语体直接带有明显的交流语态,所以口语传播时“说给你听”的感觉就特别的自然。因此,语体必须与节目的定位相契合,才能准确完整地表达节目的传播意图。
语体与风格
风格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风格是通过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内在,反映时代、民族或艺术家的思想、审美等的内在特性。”⑥风格就个人的艺术作品而言,带有一定的稳定性,与个人的阅历、情感特质、审美倾向有直接的关联。而文体写作除遵循文体的共性外,允许有个人化的表达方式存在。语体也一样,王朔的语体与刘震云的语体截然不同,这与他们的生活成长环境、个人积累和表达习惯有直接的关系。本文所涉的风格,不仅有语体风格,还涉及到话语的呈现风格。如网上的一个视频集锦是央视播音员、主持人播读的同一篇文稿《高举旗帜,奋力开拓,铸就辉煌业绩,领航中国,信心满怀,共創美好未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近十位播音员主持人用他们自己独具风格的话语形态呈现了不一样的口语传播。
话语形态与风格。话语形态(简称语态)不仅包括语言中的隐藏的内在态度,还通过语气、节奏、停连、重音等体现对其描述事件的理解和认知,最关键的是语态可以折射一个人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对内容的解读还原能力、心理能力等,这些最终以准确的语气和语调加以呈现,是口语传播者特有的声音形象。话语形态是实用语言部分中的口语呈现方式,与个人对语言的认知和表述习惯有关,同一个人,不同文体的内容,有时很容易让人辨认出来,这就是语态风格的接近。如央视任志宏配音的专题片虽然内容不同,但是他的声音形象却很容易听出来。
“播新闻”与“说新闻”的语体特性是一致的,但是在语态上,播新闻的气息、节奏、停连、重音、语势都比较讲究,强调明快,语句抱团,重音明确,逻辑感强,段落语势与结尾语势完全不同;说新闻则是把新闻内容口语化,新闻叙述的切入点与口语讲述的心理接受特征一致,语态平和,节奏舒缓,语势变化不大,语言的疏密度处理与生活化的语言极为接近。央视的海霞,播新闻明朗大气,说新闻自然中肯。而同是说新闻的贺红梅和文静,两人的风格迥异。贺红梅平和,娓娓道来,告知感强;文静朝气,态度明确,重音鲜明,引领感强。因此,虽然语体一致,节目性质一致,因个人的话语表达风格不同,最终传递给受众的语态也不同。
央视每年一届的《感动中国人物》大型专题节目,语体是多种类型的混合。既有专家对获奖人物的颁奖词,又有主持人对人物的现场采访和幕后拍摄内容的解说。虽然颁奖词是歌颂性的带有相当文辞的文稿朗读,但是主持人敬一丹和白岩松把颁奖词的文体与口语化进行了较好的结合,语态贴近生活化,使之与随后的访谈内容较好地融为一体,不显突兀。
语体与风格。语体带有时代特性,同时也受社会环境和地域文化的影响。语体的把握和使用与个人的性情有一定的关系。播音员主持人面对不同的文稿供,既要保持个人的表述风格,又要体现文稿的个性特征。有的从业者,一味地固守自己的表达习惯,忽略了节目特性和文体特征,使表达的话语样态与节目的总体风格有较大出入。如某台一档早间新闻,主持人原来长期做夜间谈话节目,早间新闻应有的节奏、新鲜感都被她的小心翼翼和轻声细语所取代,与节目的定位出现较大的反差。2015年“9·3”阅兵时,文稿语体是歌颂的,排比句多,但是解说时,男播还是按着自己擅长的说话形态去表达,与现场的情绪形成较大反差,成了众网民吐槽的焦点。
在语体相同、相近的情况下,区分一个人的表达就看个人的表达风格所呈现的特质。个人语言表达风格要服从于语体的总的特性,语体是共性,风格属特性。播音语体按大类别来区分,风格在大类别中,通过个人的内在积累和外部技巧综合呈现;主持语体与主持人的思维习惯、文学基础、审美标准有直接的关联,而话语表达风格则体现出主持人的思维能力、语句特征、个人喜好,这些都是有别于他人的显性话语方式。
播音专业的教育专家张颂教授在《播音创作基础》里提到的话语样式及话语体式,说明了无论是样式还是体式都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话语样式中的“宣读式、朗诵式、讲解式、谈话式”与话语体式中的“高雅庄重、平实正规、通俗灵动、消闲自在”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式的综合运用及综合呈现。深刻理解语体样式及充分展示话语形态,是语言传播者个人业务基础及文化基础的综合体现,也是评价个人语言掌控能力的标杆。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注释:①②④⑥百度词语解释。
③《日常谈话语体与电视新闻播报话语》,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84556010008h5.html
⑤《毛泽东主席逝世公开广播的背后》,(央广原台长杨正泉的回忆录:《新闻背后的故事》,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http://www.china.com.cn/book/txt/2008-11/26/content_16832601.htm
⑦张 颂:《播音创作基础》,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三版,第141-147页。
摘要:生活中,面对不同的交流人群,说话者会根据所处的环境氛围、交流对象组织语言,形成特定的语体和话语形态。广播电视的有声语言传播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多种表达形态,不仅有传统的播报式、宣读式,还有大量的谈话式、讲解式。在有文本和无文本的情况下,广播电视节目语体根据其节目定位、服务对象、时段、节目性质、内容等的不同,使话语呈现不同的表达方式。有声语言的使用者要善于把握不同语体的表述方式,结合语境、文本特征,根据节目的传播意图、传播对象灵活转换,使语态的最终呈现符合节目的要求和受众的审美期待。
关键词:广播电视节目 语体 语境 话语样式
在现今的有声语言传播活动中,约定俗成的话语样式为播报、谈话等,而张颂教授和姚喜双教授分别在《播音创作基础》和《播音学概论》教材中提出的“话语样式”——宣读式、朗诵式、讲解式、谈话式等,在具体的传播口语实操中划分的不那么细致,也就导致了在传播口语中,对话语样态的把握与文本文体有出入,从而出现口语样态与文本文体的表述不对等,影响传播效果。
文体与语体
百度对文体的解释是“通过文本的体栽(或样式、体制),可以有明确的划分,划分的依据就是文本构成的规格和模式,带有规律性的特点。”①在新闻媒体的传播中,有独立的“新闻”文本写作,亦有文艺类节目的写作,还有社教类节目的解释说明的文本写作。这些写作中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特点,所表述的事物性质有所不同。这些文字的特点,如果用于有声语言的转换,就会出现不同的表达形态。这些表达形态既有文本语体的特征,亦有口语化的语体特性。
从语体概念上来说,“语体是指人们在各种社会活动领域,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环境,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时所形成的常用词汇、句式结构、修辞手段等一系列运用语言的特点。”②在这个概念里,语体是实操性、规律性的表达方式,带有其结构的特点,同时具有其环境特征和对象性。语体可以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类。口头语体又有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之分。谈话语体是跟口语结合在一起的谈话体,书面语体带有明确的文体写作特征。演讲语体中,不仅是指演讲的话语形态,甚至于广而告之的表达都带有演讲的成分。
广播电视传播的文本文体。广播电视节目在形态构成上有其各自的传媒属性,电视强调声画结合,而广播则全部用声音体现其特性。两者共同的特点是都要用到有声语言完成传播的主体内容,在文稿编辑上强调口语化,以口语化贴近受众的审美,缩小与受众的心理距离。既然是口语化,里面会有一些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语用习惯和表达方式,所用修辞也强调接地气而非高大上。廣播电视节目传播因节目形态不同,所用的文本文体也有所不同。如新闻节目的文本比较正式,有新闻消息体、通讯体和评论体的写作模式;文艺节目因节目的形态和大小不同,文本所用文体也不同;电视专题片也因主题不同,文本所用文体亦有不同。而一些主持人节目,文本是框架性的,更强调主持人的现场发挥,这样表达时会脱离文字文本的僵化,文体更接近于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文本语体对口语样态的制约。文本语体虽遵循写作文体的体裁、风格,但是作为传播语言的蓝本,还是会考虑文字符号转换为口语符号时的语序、用词等。广播电视节目中的文本写作既有文字书面语的严谨,又有口语化的表达,尤其是新闻和大型文艺晚会串联词和大型专题节目的文本,更接近于书面语的语体,书面语语体使口语表达更像读诵而非日常口语的交谈。新闻的语体简洁、明了,较少的词语就能表述丰富具体的事物;文艺稿件强调形象感,语体中的用词非常考究,文本因文艺节目性质的不同所用词语也有特别的讲究,情感化描述性的语言多有出现。正因为文本所使用的文体不同,语言的表现方式上也有所区分。比如,新闻的口语播出样态虽有播报、宣读之分,但是因内容的性质不同,样态呈现也有所不同,如新闻节目中的信息、评论、通讯,在话语样态上有合亦有分;而广播文艺节目中的散文、古诗、现代诗、小说的朗读和朗诵甚至演播,口语的呈现方式截然不同。
随着主持人节目的成熟,大多数节目的有声语言部分都与谈话体有关。无论何种节目性质,在语言的表述上,尽量使用接近于生活的话语方式——谈话体。“谈话语体具有如下特征:善于容纳具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拒绝专门术语和古词语,语气随和,感情自然,句子结构比较简单,话题的转换比较随意等。”③谈话体在节目中也有两类呈现方式,一种谈话体是无文本的自然状态下,现场即时反应即时口语组织的谈话体,遣词造句带有明显的生活化特征。还有一种谈话体,是有一定的文本提供,语体接近谈话体的口语表述特征,如央视的《经济新闻联播》《第一时间》等。
当分析判断一个有声语言作品质量好坏时,有一个标准就是其是否贴合文本的特性,是否能通过个人的语言掌控体现出作品所需要呈现的情绪气质。
语境对传播语体和话语方式的影响
“语境指的是言语环境,它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比方说上下文的关系、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与语词使用有关的都是语境的因素之一。”④
了解语境是为了准确地运用语体,语境对语体形成制约。庄重的场合,语境严肃,就不能随意地用俚语俗语去逗乐,而轻松愉快的氛围,过于一本正经又会与环境产生极大的不协调。需要去化解尴尬时,往往巧用某些现场因素的词语就可以使僵硬变得松弛。语言运用者懂得语境的大局和细节,善于把环境因素充分的运用起来,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节目形态及性质决定语体定位。传播语境是由社会环境、传播规格、媒体特性、传播目的、服务对象所确定的,语体则要与节目总体的语境谐调,不同类别的节目语境语体不同,相同的节目也会因某些因素而出现语境语体不一致的情况,如一档节目长期的语境和一期特别节目特定的语境会有所区分。
广播电视节目在具体设置上,节目的大类及性质决定了节目的形态。社教服务类的节目大多以说为主,即使有完整的文稿,在语态上尽量去靠近说话体。也有的社教类节目用演播的形式传播科学知识,如某广播电台的一档社教类节目,讲的是“油耗”话题,主持人用演绎扮演的方式,虚拟了孙悟空、唐僧来到现代社会后,对满街跑的车提出的各种疑问。这种语言呈现不是一板一眼的,有舞台的戏剧性冲突,有穿越感,加上设置的人物特性,节目的语体都与现实生活的语言有很大的不同,带有一定的戏剧属性。
广播电视节目中,有一种语体也经常出现,即朗诵体。这种朗诵不仅是指文学作品中的朗诵,有些是节目特性限定了必须用朗诵体去呈现。如春节晚会的开场白和结束语部分,基本上都是歌颂式的文本,如果运用贴近生活语态就会使晚会的总体情绪下滑,兴奋的状态不足,也不利于调动受众的情绪。朗诵体不仅是节目氛围的需要,在大舞台大空间的环境中,朗诵体是体现大气、庄重的手段。
央广原副台长杨正泉先生在回忆毛泽东主席去世时的讣告播出背景时曾有过这样一段表述:“过去凡重要文章的播出,大体经过这么几步:拿到稿子后,领导和播音员一起领会文章的内容和精神,明确重点和新的内容;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确定播音基调,不同内容、不同对象的重要文章,播音的基调、语气、速度是不同的……”⑤这说明语境是语体选择的背景,语境也规定了口语呈现的大致形态,而语体关系到口语形态的最终走向。
节目受众约束语体使用形态和话语样式。广播电视节目都有其明确的服务宗旨、服务对象,各节目会有由时段、时长、目标、传递内容、表述方式等形成明确的定位。同一类型的节目,因时段的不同,在服务对象的类别上也会有所区分,而语体也因为节目的定位有所划分。有一句话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其意思就是面对交流对象的不同,话语组合方式要不同,表达手段也有所不同。在社教服务类的小类对象型节目里,其服务对象带有明确的指向性,比如对军队、少儿、老年、青年。这些服务对象在传播语体上因其身份、年龄、职业、心理的特性,遣词造句、话语表达形态有比较大的差异的。对少儿的节目和对老人的节目,语气要亲切自然,但是语体会因受众年龄和心智的不同呈现效果完全不同。受众对象、传播内容圈定了语体的实操范围,也同时约束了话语形态的呈现方式。同是新闻属性的节目,因其时段不同,节目体量不同,新闻选择的标准不同,其表达话语样式也不同如“新闻联播”类的,话语样式以播读为主;广而告之的大事件,宣读式的样态较多;民生新闻类的以说为主。笔者曾看过某电视台的民生新闻稿,完全是接近于生活语体的口语化的写作,主持人虽是二次加工,但因文本的语体直接带有明显的交流语态,所以口语传播时“说给你听”的感觉就特别的自然。因此,语体必须与节目的定位相契合,才能准确完整地表达节目的传播意图。
语体与风格
风格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风格是通过其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内在,反映时代、民族或艺术家的思想、审美等的内在特性。”⑥风格就个人的艺术作品而言,带有一定的稳定性,与个人的阅历、情感特质、审美倾向有直接的关联。而文体写作除遵循文体的共性外,允许有个人化的表达方式存在。语体也一样,王朔的语体与刘震云的语体截然不同,这与他们的生活成长环境、个人积累和表达习惯有直接的关系。本文所涉的风格,不仅有语体风格,还涉及到话语的呈现风格。如网上的一个视频集锦是央视播音员、主持人播读的同一篇文稿《高举旗帜,奋力开拓,铸就辉煌业绩,领航中国,信心满怀,共創美好未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近十位播音员主持人用他们自己独具风格的话语形态呈现了不一样的口语传播。
话语形态与风格。话语形态(简称语态)不仅包括语言中的隐藏的内在态度,还通过语气、节奏、停连、重音等体现对其描述事件的理解和认知,最关键的是语态可以折射一个人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对内容的解读还原能力、心理能力等,这些最终以准确的语气和语调加以呈现,是口语传播者特有的声音形象。话语形态是实用语言部分中的口语呈现方式,与个人对语言的认知和表述习惯有关,同一个人,不同文体的内容,有时很容易让人辨认出来,这就是语态风格的接近。如央视任志宏配音的专题片虽然内容不同,但是他的声音形象却很容易听出来。
“播新闻”与“说新闻”的语体特性是一致的,但是在语态上,播新闻的气息、节奏、停连、重音、语势都比较讲究,强调明快,语句抱团,重音明确,逻辑感强,段落语势与结尾语势完全不同;说新闻则是把新闻内容口语化,新闻叙述的切入点与口语讲述的心理接受特征一致,语态平和,节奏舒缓,语势变化不大,语言的疏密度处理与生活化的语言极为接近。央视的海霞,播新闻明朗大气,说新闻自然中肯。而同是说新闻的贺红梅和文静,两人的风格迥异。贺红梅平和,娓娓道来,告知感强;文静朝气,态度明确,重音鲜明,引领感强。因此,虽然语体一致,节目性质一致,因个人的话语表达风格不同,最终传递给受众的语态也不同。
央视每年一届的《感动中国人物》大型专题节目,语体是多种类型的混合。既有专家对获奖人物的颁奖词,又有主持人对人物的现场采访和幕后拍摄内容的解说。虽然颁奖词是歌颂性的带有相当文辞的文稿朗读,但是主持人敬一丹和白岩松把颁奖词的文体与口语化进行了较好的结合,语态贴近生活化,使之与随后的访谈内容较好地融为一体,不显突兀。
语体与风格。语体带有时代特性,同时也受社会环境和地域文化的影响。语体的把握和使用与个人的性情有一定的关系。播音员主持人面对不同的文稿供,既要保持个人的表述风格,又要体现文稿的个性特征。有的从业者,一味地固守自己的表达习惯,忽略了节目特性和文体特征,使表达的话语样态与节目的总体风格有较大出入。如某台一档早间新闻,主持人原来长期做夜间谈话节目,早间新闻应有的节奏、新鲜感都被她的小心翼翼和轻声细语所取代,与节目的定位出现较大的反差。2015年“9·3”阅兵时,文稿语体是歌颂的,排比句多,但是解说时,男播还是按着自己擅长的说话形态去表达,与现场的情绪形成较大反差,成了众网民吐槽的焦点。
在语体相同、相近的情况下,区分一个人的表达就看个人的表达风格所呈现的特质。个人语言表达风格要服从于语体的总的特性,语体是共性,风格属特性。播音语体按大类别来区分,风格在大类别中,通过个人的内在积累和外部技巧综合呈现;主持语体与主持人的思维习惯、文学基础、审美标准有直接的关联,而话语表达风格则体现出主持人的思维能力、语句特征、个人喜好,这些都是有别于他人的显性话语方式。
播音专业的教育专家张颂教授在《播音创作基础》里提到的话语样式及话语体式,说明了无论是样式还是体式都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话语样式中的“宣读式、朗诵式、讲解式、谈话式”与话语体式中的“高雅庄重、平实正规、通俗灵动、消闲自在”⑦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式的综合运用及综合呈现。深刻理解语体样式及充分展示话语形态,是语言传播者个人业务基础及文化基础的综合体现,也是评价个人语言掌控能力的标杆。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注释:①②④⑥百度词语解释。
③《日常谈话语体与电视新闻播报话语》,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584556010008h5.html
⑤《毛泽东主席逝世公开广播的背后》,(央广原台长杨正泉的回忆录:《新闻背后的故事》,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http://www.china.com.cn/book/txt/2008-11/26/content_16832601.htm
⑦张 颂:《播音创作基础》,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三版,第141-1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