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主流媒体先进典型人物报道中的议程设置
[摘要]先进典型人物报道是新闻议程设置下建构和谐健康绿色拟态环境中的重要传播载体,任何时期都受到主流媒体的重视。尤其是在当今新媒体环境的媒介生态下,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在思考如何转型与生存的同时,肩负着独有的社会责任与文化传承的严肃使命。文章通过抽取省级党报《广西日报》在2012年一版的样本,分析人物典型报道这一新闻报道文体在地方主流媒体议程设置中的应用。
[关键词]人物典型报道;议程设置理论;《广西日报》;样本分析
[作者简介]周燕琳,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项目和2013年广西财经学院校级课题之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广西区内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议程设置理论应用研究与拟态环境建设——以《广西日报》为例(项目编号:SK13LX340);地方区域主流媒体新闻议题设置与拟态环境构建研究——以《广西日报》为例(项目编号:2013B049)
先进典型人物报道在不断印证大众媒体新闻议程设置的假说。即便是在互联网分众化、碎片化、小众化时代,典型人物报道这种类别依然成为时代的强音,在新中国成立至今60多年仍经久不衰。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一直寻求一种与新媒体融合的生存发展之路。从产业的角度,尽管调查表明,报纸在2012年迎来冬天,整体出现广告额下滑的业态形势。尽管如此,党报仍然尽自己所能,引导舆论,担负起传播的社会责任,引导社会舆论的健康和谐发展。本文以《广西日报》作为研究平台,抽取样本进行议程设置假设实践的论证与分析,从人物典型报道的角度出发进行探索。
一、样本抽取
样本随机抽取:《广西日报》2012年4月1日至2012年10月1日之间一版典型人物报道的篇数与文本。分析这6个月内所报道典型人物的选取、版面区位的安排、报道密度分析、内容分析及议题设置的相关问题。
从文本内容的角度来看,典型人物的选取切合一个时期内宣传的大主题,并使之配合发展。从报道的角度与人物选择来看,典型人物报道传播正能量,倡导社会新风尚。
二、样本分析
1. 版面区位分析
版面是一页报纸的整体编排形式。“版面语言”是报刊特有的传播符号,在版面空间内,信息的安排体现出编辑的意图,因为版面空间存在强势差异问题,其强弱度判断在于能否迅速抓住读者眼球。读者的第一视觉区域在报纸的左上角(头条),读者的终极区域在报纸的右下角(倒头条)。这两个区域相对于其他区域显得特别重要。
从表1的统计来看,人物典型报道所在“版位”仅在头条、倒头条重要区位占了总量的一半。不在这两个区位的新闻设置,通常会通过加蓝框和加粗字体的方式吸引受众注意,让受众一眼就能看出是关于“榜样”的报道。人物典型报道在这方面的编排与设置是比较讲究的。一般情况下,在优势版位上,图文并茂,彩页图片注重色彩的对比度,文字所占版面的比例通常在1/4—1/2个版,并以长通讯的形式展现。这种形式不仅体现在《广西日报》的纸媒形态上,同时存在于“数字报刊”的网络媒体形态中。
表1 《广西日报》2012年4月1日至10月1日一版人物典型报道版位及篇数统计一览表
版位 篇数
头条 9
倒头条 9
其他 19
小计 37
2. 报道密度统计与分析
表2 《广西日报》2012年4月1日至10月1日一版人物典型报道密度情况一览表
月份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篇数 7 7 2 4 5 12
如表2样本抽取的总体情况来看,6个月内《广西日报》一版共发表人物通讯37篇,一个月最高达到12篇,最低2篇。从周报道数来看,以6个月24周来计算,平均每周的报道量是1.5篇。尽管每周的报道数量不尽一致,甚至出现周“零报道”的情况,但是不可避开的一个事实是,根据一个时期议题设置情况来看,在议题设置的语境下,人物典型报道出现持续增长的情况,有时连续数周报道数达到4~5篇,一般情况是每周3篇。人物典型报道的“零报道周”一般是在议题设置下安排了其他类别,如工作通讯、深度报道、短消息及评论等新闻报道形式。从报道密度的总体看,人物典型报道强密度特点仍然明显,密度越大,议题设置下的传播效果就越强。
3. 报道主题的设置问题
第一,《广西日报》一版的人物典型报道都是对先进人物的报道,设置主题反映社会正能量与主旋律主题作为人物通讯的灵魂,凸显时代灵魂。新闻报道皆有主题,在大方向的议题设置下,各种报道施展才能,各显神通。《广西日报》在第一版的人物典型报道都是对先进人物典型的报道,以人物通讯的形式展现出来。如《80后警花书写无畏传奇》报道女缉毒警察英勇搏斗毒贩的精神,《闪亮青春耀“五菱”》报道上汽通用五菱团员青年风采群像,《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报道湘桂铁路扩改工程V标段永福梁场拌和站站长钟钢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将新闻写在崇山峻岭间》则是追记大新县新闻中心原副主任农曾伟献身于新闻事业的崇高灵魂等。这些先进典型人物来自各行各业,体现出强烈的人本思想。每一篇人物通讯都有强烈的主题性,因此,议程设置下所设置的主题反映社会正能量与主旋律。
第二,议程设置下的热点专题及报道持续性形成强大的舆论场域。在热点专题下,报道出现持续性,形成强大的舆论场域,舆论影响力不断深入。这一时期包括的热点专题有:“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深入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八桂人才面对面”“学习践行广西精神”等。
如在“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专题下,这6个月出现的人物通讯有《活跃在田间地头的女经纪人》(2012-04-04)、《辞职自创新产业——80后“黑豚哥”陈军的创业故事》(2012-04-08)、《草根“雄斯”赛“雄狮”——小记一支边民业余文艺队》(2012-04-09)、《农民底子 企业家底气——乐业县雅长尾沟村致富带头人王有林印象》(2012-07-09)等4篇,这些系列报道反映出基层新风貌。在这个专题下,涌现出一批基层典型,给基层转变工作作风、改变僵化文风起到标杆作用。在“深入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专题下,人物通讯有《只为践行对亡妻的一句承诺 二十九年侍岳母如亲娘》(2012-04-08)、《养子使作善——一位75岁老母亲的人生教育启示》(2012-04-26)、《把工作做好 把生活过好——独臂妈妈刘清梅的奋斗人生与感恩情怀》(2012-04-30)等3篇,这些都反映出中国传统优秀的品质,现实中的榜样起到现身说法的作用,舆论引导与说服力比单纯说教要强得多。事实上,这个专题活动的开展持续时间长达一年,仅在样本抽取范围内就持续推出19个主题报道,人物典型报道属于大主题中的“分战场”。
“八桂人才面对面”专题下的人物典型报道,在样本抽取的范围内,主要报道高校人才,有两篇:《周怀营:“既要大师之谓,又要大楼之谓”》(2012-05-09)、《小手指 大目标——记自治区优秀专家、广西医科大学校长赵劲民》(2012-09-06)。这两篇展现的是教育界学者风采,这对于教育领域的发展起到正面作用。这些专题下的人物典型报道一般是作为专题系列报道下一个“子报道”形式而存在,配合大的议题方向,联合时政新闻、社会新闻、评论及其他形式的通讯报道等新闻体裁,在集中系列报道中形成系列与连贯性,对和谐拟态环境的建构起到补充与强化的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亦发现有“连续报道同一典型”现象。如《俯首甘当铺路石 探索山区扶贫路——记“全国十大科技扶贫标兵”、环江科技副县长曾馥平(上篇)》(头条,配评论,2012-05-02)和《 一个大石山区的扶贫“真样本”——记“全国十大科技扶贫标兵”、环江科技副县长曾馥平(下篇)》(2012-05-03 倒头条)继续报道同一典型。上篇的报道展示人物的思想觉悟与政治高度,体现在三个“路”上:“探路:肯福模式获联合国首肯”“铺路:誓让大石山区披绿装”“指路:把科技写在八桂大地上”。下篇的报道从不同角色定位形象,谱写一个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和担当,把人物写得有血有肉,体现在四个小标题上:“老乡:下到基层才能找到答案”“党员:凭着满腔的热血翻山越岭”“老师:敢想敢干的好榜样”“父亲:女儿心中的英雄”。两篇皆为长通讯,通过全方位展示及细节描述,把一个典型人物的榜样形象与人格魅力充分彰显出来。加上所配评论,让议题设置下的新闻报道形成强大的舆论场域。
4. 从所配“评论”“编者按”及“开栏的话”看议程设置
这期间,有5篇人物通讯分别配有评论,或是有编者按和开栏的话。分别是:《俯首甘当铺路石 探索山区扶贫路——记“全国十大科技扶贫标兵”、环江科技副县长曾馥平(上篇)》(2012-05-02,配评论)、《“最美农民”的英雄本色——追记北流市白马镇四农民救人事迹》(2012-07-11,配评论,编者按)、《他用生命诠释诚信——追记宾阳县中华镇宣村干部韦曰坚》(2012-08-27,配评论)、《乐当职工“娘家人”——记英格索兰(桂林)工具有限公司王远文》(2012-09-04,编者按)、《韦德夫:用心为农民办实事》(2012-09-07,开栏的话)。这里将人物典型报道的议题用最直接的方式体现出来。我们从这些评论性句子中看出新闻议程设置的方向性与舆论引导的强大力量,如本报评论员在通讯《俯首甘当铺路石 探索山区扶贫路——记“全国十大科技扶贫标兵”、环江科技副县长曾馥平(上篇)》后紧接着配了一篇评论,题名为《除去铅华是本色》。评论中说到这么几段:“透过当地干部群众的信任和依恋,我们看到曾馥平扎根石山的真我本色,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以一名党员的身份,曾馥平在环江石漠山区种下的,不只是绿色,还有希望、信任和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评论员从一个共产党员的视角来探索担当与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党的宗旨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变,即便在多元化时代,尽管一些党员迷失了方向,走上了歧途,但是评论让我们看到,人民的公仆本色不能因为少数迷失者而消逝,党员的本色与正气应该弘扬下去。
又如在通讯《“最美农民”的英雄本色——追记北流市白马镇四农民救人事迹》一文中,不仅配评论,而且在文章开头有一段醒目的“编者按”。内容如下:“该组连续报道迅速引起自治区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读者的强烈反响,为弘扬白马镇四农民舍己救人的精神,本报再次深入挖掘,向读者呈现故事的全貌及英雄背后的感人事迹。”文末配上短评:《学习好人 做个好人》。文字震动人心,把编者按中凸显出来的道德风尚进一步点明与深化,完成了一次公民道德教育。“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每一个人的见义勇为,都会对公民道德建设产生特殊的影响力。我们要向勇救落水少年的4名村民学习,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做一个好人……如此,就会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建设美好家园,建设和谐社会。”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紧迫的任务,也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报道内容在媒体融合后的传播环境扩散体现
1. 载体延伸之一:数字报刊
在新媒体环境下,报媒与新媒体的融合,意味着一个文本的传播不仅止于纸媒,它会以数字化形态出现在以广大网民身份出现的受众群视界中。《广西日报》的文本传播在网上呈现出同步传播。广西新闻网中,专门辟有广西日报数字报刊与数字广西的版块。在报刊的子目录下,广西日报及其子报南国早报、当代生活报、南国今报等数字报刊形式会同时出现在一个网页平台上,提供“在线读报”服务。此外,在同一平台上,亦可以看到以“八桂党报数字报”命名的广西其他相关报刊及各市级报刊的在线阅读服务。
2. 载体延伸之二:二次传播平台的提供
在一则人物典型报道之下,会同时提供二次转播平台的服务。如2012年4月3日的报道《80后警花书写无畏传奇》,同时在广西新闻网上列入专题“焦点”的子目录下。在文末我们会发现RSS技术支撑下的服务提供。同时,在文末提供一排能转发分享的平台,任受众选择转发平台,这就为二次传播提供了扩展空间。这些平台有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人人网、网易微博、搜狐微博、百度云收藏、开心网等,只要一点击,就会在几秒钟内扩散与传输。
3. 载体延伸之三:RSS聚合新闻服务
广西日报传媒集团在广西新闻网上推出的RSS聚合新闻服务,旨在“使广大网友和读者能够更方便、快捷地阅读到广西新闻网的各类新闻报道,及时了解区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RSS是站点用来和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也叫聚合内容),通常被用于新闻和其他按顺序排列的网站。一段项目的介绍可能包含新闻的全部介绍,或者仅仅是额外内容或者简短介绍,这些项目的链接通常都能链接到全部内容。这项新闻服务所体现的优势在于只需安装一个RSS新闻阅读器,就可以订阅自己感兴趣的栏目链接,可以自动获取这些栏目最新的文章消息。RSS阅读器自动更新所定制的网站内容,保持新闻的及时性,这是一项新闻服务。广西新闻网汇集了广西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最新、最权威、最丰富的信息资讯,是广西最大的互联网资讯平台,是《广西日报》作为载体的人物典型报道服务,极大拓展了延伸空间。
4. 载体延伸之四:移动互联网平台传播
移动互联网近两年异军突起,成为传媒产业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它与传统媒体、互联网“三分天下”,成为传媒产业链条上不可缺少的一环。因为这个延伸载体是必不可少的。同一平台上,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提供“掌上广西 新闻客户端”,打出“新媒体,看广西,观世界。手机报的服务细化到人”的宣传标语。移动互联网的技术运用与空间拓展在不断扩大,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将在延伸的传播载体中获得空间广大的传播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