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盖不同作物对魔芋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董坤 卢俊 李成云
摘 要:2012-2013年,在云南省富源县冬季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覆盖作物对魔芋的生长发育、发病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盖不同的作物会影响魔芋的出苗时间和倒苗时间,不覆盖的出苗最早,覆盖苕子和油菜的出苗最晚,倒苗时间则刚好相反;覆盖苕子、油菜、豌豆对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有一定作用;覆盖油菜和大蒜的魔芋产量比对照高,其余处理则比对照低;覆盖大蒜的产值最高,1 hm2达141 264元,比对照(不覆盖)的115 758元高25 506元,其次是覆盖油菜,1 hm2达135 665元,比对照(不覆盖)高19 907元,其余都比对照低。
关键词:魔芋;覆盖作物;生长;产量
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为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宿茎草本植物,其变态茎宿存于地下,通常呈球形、扁球形或柱状球形,球茎为该作物的经济利用部分[1]。魔芋是唯一大量含有葡甘聚糖的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及亚热带一些国家和地区,亚洲国家栽培较为普遍,全世界约有170种,我国有21种,其中至少13种为我国特有[2],在我国主要栽培品种是花魔芋和白魔芋。魔芋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葡甘聚糖、淀粉、蛋白质、多种生物碱、氨基酸,可制成多种食品,也可用于医疗、工业等,是适宜山区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栽培方式是影响魔芋发病率、产量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栽培方式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提高产量。覆盖作物栽培有利于保持土壤湿度、增加土壤有机质、保护土壤微生物种群、减少病菌数量、增加作物产量,有关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歧最多,研究者在不同作物及不同研究条件下得出的结果不同,付国占等[3]研究表明,开花后干物质和籽粒产量均为覆盖显著高于不覆盖,深松显著高于翻耕和免耕,残茬覆盖与深松结合最好。中国农业大学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使玉米增产4.1%,小麦增产7.3%,小杂粮增产11.2%,大豆增产3.2%。唐海明等[4]研究了我国南方双季稻区种植黑麦草、紫云英、油菜和马铃薯4种冬季覆盖作物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等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冬季覆盖作物均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改善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提高水稻产量。现在虽然国内一些学者对覆盖作物进行了很多研究,但覆盖作物对魔芋的影响还缺乏相应的研究,本课题通过不同覆盖作物的种植时期、密度、综合产量,对魔芋的生长发育、发病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为提高魔芋的高产优质栽培水平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魔芋,覆盖作物有蚕豆、豌豆、小麦、大蒜、苕子、油菜。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7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30 m2。处理A,种植苕子;处理B,种植油菜;处理C,种植豌豆;处理D,种植小麦;处理E,种植大蒜;处理F,种植蚕豆;处理G,CK,不种植任何作物。
1.3 试验种植情况
①魔芋种植 魔芋种芋为10 g左右的子芋,5月5日播种,每墒种6行,株行距40 cm×30 cm,每小区种植300个。
②覆盖作物 覆盖作物每墒种植5行,9月17日种苕子,10月6日种大蒜和蚕豆,10月14日种油菜、豌豆和小麦。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魔芋病害采用小区全部调查法,如果地上部没有病状和病症,但叶片在阳光照射或气温升高时发生萎蔫,应调查种球和根部是否发病。试验期间观察覆盖作物及魔芋长势,采收时统计魔芋性状及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覆盖作物长势及产量产值
覆盖作物种植后,大部分到12月已基本铺满地面,此时正值严冬,地上的作物像给地下的魔芋盖了一层暖被,保护魔芋不受冻害。到第二年2月,覆盖作物严密地覆盖了地面,不同的覆盖作物效果不一样,苕子分枝多,覆盖最严实;小麦和油菜株高比较高,覆盖效果也好;其次是蚕豆;最差的是大蒜和豌豆。大蒜是由于分枝少,叶片少,豌豆是由于出苗率低,没有达到要求的密度。苕子多用鲜草压青,一般采用单位面积上所能生产的鲜草质量来表示产量,产量一般自2月逐渐上升,4月底达到最高,以后逐渐降低,4月25日测产时达47 525 kg/hm2,苕子用于压青,没有产值;油菜每1 hm2产量 2 051 kg,按3.8元/kg计,产值7 793元;豌豆每1 hm2产量1 836 kg,按
5.4元/kg计,产值9 915元;小麦每1 hm2产量
4 659 kg,按2.6元/kg计,产值12 114元;大蒜蒜薹每1 hm2产量768 kg,按3.0元/kg计,产值2 304元,蒜头每1 hm2产量5 970 kg,按4.0元/kg计,产值23 880元,由于大蒜用种量大,1 hm2用种1 200 kg,需4 800元,因此纯收入可达21 384元;蚕豆每1 hm2产量
2 778 kg,按3.0元/kg计,可收入8 334元。
2.2 覆盖作物对魔芋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覆盖作物会影响魔芋的出苗时间和倒苗时间,对照的出苗最早,覆盖苕子、油菜的出苗最晚,倒苗情况刚好相反,对照倒苗最早,覆盖苕子、油菜最晚,说明不同处理的魔芋生育期基本一致,早出必早衰,晚出必晚衰。覆盖作物会影响魔芋的生物学性状(表1),从株高来看,覆盖油菜、大蒜、蚕豆最高;其次是覆盖豌豆,而覆盖苕子、小麦的和对照差异不明显;从展幅来看,覆盖大蒜、油菜、苕子最宽,覆盖小麦最窄,而覆盖豌豆、蚕豆和对照相差不大;从叶柄直径来看,覆盖大蒜、蚕豆比对照粗,其余的都比对照细。
2.3 覆盖作物对魔芋发病率的影响
2 a的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覆盖作物前与覆盖作物后的发病率不一样(表1),覆盖苕子、油菜、豌豆的,覆盖作物前发病率高,覆盖作物后发病率降低;覆盖小麦、大蒜、蚕豆和没覆盖的,覆盖作物前发病率低,覆盖作物后发病率升高。覆盖苕子、油菜、豌豆的发病率第一年都比其他处理的高,但第二年反而比其他处理的低,证明覆盖苕子、油菜、豌豆等对魔芋软腐病的病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2.4 不同覆盖作物对魔芋的产量、产值的影响
从表1可以得出,覆盖油菜和覆盖大蒜的产量比对照高,覆盖油菜最高,达31 968 kg/hm2,比对照高3 028 kg,按4.0元/kg计算,比对照增加产值
12 112元;其余处理的产量都比对照低,最低为覆盖小麦,为25 308 kg/hm2,比对照低3 632 kg,比对照少收14 526元。但加上覆盖作物的产值后,每1 hm2总产值以覆盖大蒜最高,达141 264元,比对照的
115 758元高25 506元,其次是覆盖油菜,达135 665元,比对照高19 907元,其余都比对照低。
3 讨论与结论
覆盖作物常常引起土壤温度、含水量的变化,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但不同的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冯聚凯[5]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冬小麦及夏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发现保护性耕作冬小麦比常规耕作冬小麦返青期推迟4~11 d,成熟期推迟1~3 d,保护性耕作方式的冬小麦无论在株高、叶面积、分蘖率等方面都显著低于传统耕作方式,夏玉米保护性耕作在生育前期生长速度较快,叶面积系数较大,干物质积累较多,后期逐渐趋于一致。冯常虎等[6]研究发现,少、免耕处理的大麦生育期提前,出苗比常规翻耕套作处理早,分蘖期、抽穗期也早,干物质量比较高,在生长前期优势明显。本研究表明,魔芋在土壤温度、湿度适合的时候一般是5月开始萌动,6月出苗,11月倒苗,12月至翌年4月处于休眠期。覆盖作物改变了魔芋的生长发育进程,不同作物对魔芋的影响不同,覆盖作物的都比不覆盖的出苗晚3~10 d,覆盖苕子、油菜的出苗最晚,比不覆盖的对照晚7 d以上。造成覆盖作物延后魔芋出苗的原因可能是前期覆盖作物可以保温保湿,但5月后,土壤的温度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覆盖作物可阻挡光照,土壤温度上升慢,没有覆盖的太阳直接照射,土温上升得快,魔芋萌发快,说明作物覆盖可平衡和改善耕层土壤温度状况。
覆盖作物还影响作物的产量,陈启德等[7]通过定位试验研究表明,不同冬季绿肥作物覆盖,水稻产量增加范围在5%~26%,覆盖作物也对农田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负作用,如黑麦残体的生化他感及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降低下茬玉米的产量。本研究发现,冬季覆盖作物可影响魔芋的产量,不同的覆盖作物有不同的作用,有的导致魔芋增产,有的导致魔芋减产,覆盖油菜和大蒜的产量比不覆盖的高,覆盖苕子、豌豆、蚕豆、小麦的产量都比不覆盖的低。
参考文献
[1] 何家庆.关于魔芋的农业科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2] 刘佩瑛.魔芋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5-20.
[3] 付国占,李潮海,王俊忠,等.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叶片衰老代谢和籽粒产量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155-160.
[4] 唐海明,汤文光,肖小平,等.冬季覆盖作物对南方稻田水稻生物学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12(3):108-113.
[5] 冯聚凯.华北平原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水热特征及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
[6] 冯常虎,元生朝,苏峥.麦棉两熟地连续少免耕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初探[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1994,7(1):
38-44.
[7] 陈启德,汪云滨,曾庆曦,等.稻田种植绿肥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1995(S1):117-123.
摘 要:2012-2013年,在云南省富源县冬季开展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覆盖作物对魔芋的生长发育、发病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盖不同的作物会影响魔芋的出苗时间和倒苗时间,不覆盖的出苗最早,覆盖苕子和油菜的出苗最晚,倒苗时间则刚好相反;覆盖苕子、油菜、豌豆对魔芋软腐病的防治有一定作用;覆盖油菜和大蒜的魔芋产量比对照高,其余处理则比对照低;覆盖大蒜的产值最高,1 hm2达141 264元,比对照(不覆盖)的115 758元高25 506元,其次是覆盖油菜,1 hm2达135 665元,比对照(不覆盖)高19 907元,其余都比对照低。
关键词:魔芋;覆盖作物;生长;产量
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为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宿茎草本植物,其变态茎宿存于地下,通常呈球形、扁球形或柱状球形,球茎为该作物的经济利用部分[1]。魔芋是唯一大量含有葡甘聚糖的植物,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及亚热带一些国家和地区,亚洲国家栽培较为普遍,全世界约有170种,我国有21种,其中至少13种为我国特有[2],在我国主要栽培品种是花魔芋和白魔芋。魔芋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葡甘聚糖、淀粉、蛋白质、多种生物碱、氨基酸,可制成多种食品,也可用于医疗、工业等,是适宜山区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作物。栽培方式是影响魔芋发病率、产量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栽培方式可有效降低发病率和提高产量。覆盖作物栽培有利于保持土壤湿度、增加土壤有机质、保护土壤微生物种群、减少病菌数量、增加作物产量,有关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歧最多,研究者在不同作物及不同研究条件下得出的结果不同,付国占等[3]研究表明,开花后干物质和籽粒产量均为覆盖显著高于不覆盖,深松显著高于翻耕和免耕,残茬覆盖与深松结合最好。中国农业大学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的研究结果表明,保护性耕作能使玉米增产4.1%,小麦增产7.3%,小杂粮增产11.2%,大豆增产3.2%。唐海明等[4]研究了我国南方双季稻区种植黑麦草、紫云英、油菜和马铃薯4种冬季覆盖作物对水稻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等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冬季覆盖作物均能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改善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提高水稻产量。现在虽然国内一些学者对覆盖作物进行了很多研究,但覆盖作物对魔芋的影响还缺乏相应的研究,本课题通过不同覆盖作物的种植时期、密度、综合产量,对魔芋的生长发育、发病率、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进行比较分析,为提高魔芋的高产优质栽培水平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为魔芋,覆盖作物有蚕豆、豌豆、小麦、大蒜、苕子、油菜。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进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7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小区面积30 m2。处理A,种植苕子;处理B,种植油菜;处理C,种植豌豆;处理D,种植小麦;处理E,种植大蒜;处理F,种植蚕豆;处理G,CK,不种植任何作物。
1.3 试验种植情况
①魔芋种植 魔芋种芋为10 g左右的子芋,5月5日播种,每墒种6行,株行距40 cm×30 cm,每小区种植300个。
②覆盖作物 覆盖作物每墒种植5行,9月17日种苕子,10月6日种大蒜和蚕豆,10月14日种油菜、豌豆和小麦。
1.4 测定项目及方法
魔芋病害采用小区全部调查法,如果地上部没有病状和病症,但叶片在阳光照射或气温升高时发生萎蔫,应调查种球和根部是否发病。试验期间观察覆盖作物及魔芋长势,采收时统计魔芋性状及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覆盖作物长势及产量产值
覆盖作物种植后,大部分到12月已基本铺满地面,此时正值严冬,地上的作物像给地下的魔芋盖了一层暖被,保护魔芋不受冻害。到第二年2月,覆盖作物严密地覆盖了地面,不同的覆盖作物效果不一样,苕子分枝多,覆盖最严实;小麦和油菜株高比较高,覆盖效果也好;其次是蚕豆;最差的是大蒜和豌豆。大蒜是由于分枝少,叶片少,豌豆是由于出苗率低,没有达到要求的密度。苕子多用鲜草压青,一般采用单位面积上所能生产的鲜草质量来表示产量,产量一般自2月逐渐上升,4月底达到最高,以后逐渐降低,4月25日测产时达47 525 kg/hm2,苕子用于压青,没有产值;油菜每1 hm2产量 2 051 kg,按3.8元/kg计,产值7 793元;豌豆每1 hm2产量1 836 kg,按
5.4元/kg计,产值9 915元;小麦每1 hm2产量
4 659 kg,按2.6元/kg计,产值12 114元;大蒜蒜薹每1 hm2产量768 kg,按3.0元/kg计,产值2 304元,蒜头每1 hm2产量5 970 kg,按4.0元/kg计,产值23 880元,由于大蒜用种量大,1 hm2用种1 200 kg,需4 800元,因此纯收入可达21 384元;蚕豆每1 hm2产量
2 778 kg,按3.0元/kg计,可收入8 334元。
2.2 覆盖作物对魔芋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覆盖作物会影响魔芋的出苗时间和倒苗时间,对照的出苗最早,覆盖苕子、油菜的出苗最晚,倒苗情况刚好相反,对照倒苗最早,覆盖苕子、油菜最晚,说明不同处理的魔芋生育期基本一致,早出必早衰,晚出必晚衰。覆盖作物会影响魔芋的生物学性状(表1),从株高来看,覆盖油菜、大蒜、蚕豆最高;其次是覆盖豌豆,而覆盖苕子、小麦的和对照差异不明显;从展幅来看,覆盖大蒜、油菜、苕子最宽,覆盖小麦最窄,而覆盖豌豆、蚕豆和对照相差不大;从叶柄直径来看,覆盖大蒜、蚕豆比对照粗,其余的都比对照细。
2.3 覆盖作物对魔芋发病率的影响
2 a的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覆盖作物前与覆盖作物后的发病率不一样(表1),覆盖苕子、油菜、豌豆的,覆盖作物前发病率高,覆盖作物后发病率降低;覆盖小麦、大蒜、蚕豆和没覆盖的,覆盖作物前发病率低,覆盖作物后发病率升高。覆盖苕子、油菜、豌豆的发病率第一年都比其他处理的高,但第二年反而比其他处理的低,证明覆盖苕子、油菜、豌豆等对魔芋软腐病的病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2.4 不同覆盖作物对魔芋的产量、产值的影响
从表1可以得出,覆盖油菜和覆盖大蒜的产量比对照高,覆盖油菜最高,达31 968 kg/hm2,比对照高3 028 kg,按4.0元/kg计算,比对照增加产值
12 112元;其余处理的产量都比对照低,最低为覆盖小麦,为25 308 kg/hm2,比对照低3 632 kg,比对照少收14 526元。但加上覆盖作物的产值后,每1 hm2总产值以覆盖大蒜最高,达141 264元,比对照的
115 758元高25 506元,其次是覆盖油菜,达135 665元,比对照高19 907元,其余都比对照低。
3 讨论与结论
覆盖作物常常引起土壤温度、含水量的变化,从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但不同的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冯聚凯[5]研究不同耕作方式下冬小麦及夏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发现保护性耕作冬小麦比常规耕作冬小麦返青期推迟4~11 d,成熟期推迟1~3 d,保护性耕作方式的冬小麦无论在株高、叶面积、分蘖率等方面都显著低于传统耕作方式,夏玉米保护性耕作在生育前期生长速度较快,叶面积系数较大,干物质积累较多,后期逐渐趋于一致。冯常虎等[6]研究发现,少、免耕处理的大麦生育期提前,出苗比常规翻耕套作处理早,分蘖期、抽穗期也早,干物质量比较高,在生长前期优势明显。本研究表明,魔芋在土壤温度、湿度适合的时候一般是5月开始萌动,6月出苗,11月倒苗,12月至翌年4月处于休眠期。覆盖作物改变了魔芋的生长发育进程,不同作物对魔芋的影响不同,覆盖作物的都比不覆盖的出苗晚3~10 d,覆盖苕子、油菜的出苗最晚,比不覆盖的对照晚7 d以上。造成覆盖作物延后魔芋出苗的原因可能是前期覆盖作物可以保温保湿,但5月后,土壤的温度主要来自于太阳辐射,覆盖作物可阻挡光照,土壤温度上升慢,没有覆盖的太阳直接照射,土温上升得快,魔芋萌发快,说明作物覆盖可平衡和改善耕层土壤温度状况。
覆盖作物还影响作物的产量,陈启德等[7]通过定位试验研究表明,不同冬季绿肥作物覆盖,水稻产量增加范围在5%~26%,覆盖作物也对农田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负作用,如黑麦残体的生化他感及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降低下茬玉米的产量。本研究发现,冬季覆盖作物可影响魔芋的产量,不同的覆盖作物有不同的作用,有的导致魔芋增产,有的导致魔芋减产,覆盖油菜和大蒜的产量比不覆盖的高,覆盖苕子、豌豆、蚕豆、小麦的产量都比不覆盖的低。
参考文献
[1] 何家庆.关于魔芋的农业科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
[2] 刘佩瑛.魔芋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15-20.
[3] 付国占,李潮海,王俊忠,等.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叶片衰老代谢和籽粒产量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1):155-160.
[4] 唐海明,汤文光,肖小平,等.冬季覆盖作物对南方稻田水稻生物学特性及产量性状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0,12(3):108-113.
[5] 冯聚凯.华北平原不同耕作方式的土壤水热特征及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
[6] 冯常虎,元生朝,苏峥.麦棉两熟地连续少免耕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初探[J].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学报,1994,7(1):
38-44.
[7] 陈启德,汪云滨,曾庆曦,等.稻田种植绿肥的增产效果及对土壤肥力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1995(S1):11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