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与改造
戴凌靓
一、 电影中的自然理念
自然理念是古代先哲常常提起的理念之一,我国古代的孟子、老子、庄子都曾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理念。生态文学是探寻生态危机的社会根源的文学。文明批判是许多生态文学作品的突出特点。生态文学表现的是自然与人的关系,而落点却在人类的思想、文化、经济、科技、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模式上。
电影艺术来源于生活,是人们生活的延伸,在社会生活中,流行的主流价值思想在当代的电影中往往会得以体现。因而现代电影文学中,往往在剧情表达以及理念表达之外,加入能够与如今根植于人们内心深处的自然理念得以共鸣的思想,这便初步形成了电影中的自然理念。
在近年来的电影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和谐性意识逐渐强烈,因而在电影中的自然理念表达越发明显。无论是国外好莱坞的灾难片如《2012》《生化危机》系列等,还是本土电影人制作的《狼图腾》等,都是生态文学作品下的电影代表,同时也将影片的深度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层次。
电影《上帝也疯狂2》是继获得巨大成功的《上帝也疯狂1》之后又一部令人捧腹且引人深思的喜剧,该影片由著名导演杰米·尤易斯拍摄,虽已过去了近30年,但该影片的喜剧效果以及传达出来的深刻问题,仍然令每一位观众大笑又深思。该影片讲述了发生在距离都市6000里的卡拉哈里沙漠的故事,这里有美丽的非洲风光和原始的土著居民,土著人奇哥善良而热心,为了寻找两个因好奇而上了偷猎车的孩子,他远走他乡,一路上遇到了误打误撞进入沙漠的女博士安泰勒和动物学家马歇尔,还有两个互相威胁不肯和解的军人,他们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使几个人一起上演了一场啼笑皆非的闹剧,但欢笑过后,很多问题引人深思。
二、 从生态文学的角度分析
生态文学对自然与人的关系的考察和表现主要包括:自然对人的影响(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方面)、人类在自然界的地位,自然整体以及自然万物与人类的关系,人对自然的征服、控制、改造、掠夺和摧残,人对自然的保护和对生态平衡的恢复与重建,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审美,人类重返和重建与自然的和谐等。在表现自然与人的关系时,生态文学特别重视人对自然的责任与义务,急切地呼吁保护自然万物和维护生态平衡,热情地赞美为生态整体利益而作出的自我牺牲。生态文学把人类对自然的责任作为文本的主要伦理取向。
(一)自然与现代,物欲与知足
伴随着现代商业文明的发展,社会逐渐从古代的人情化向如今的利益化转变,人们越来越多地去关注一件事情能够带来的利益与影响,因而生活之中便多出许多束缚,通过电影《上帝也疯狂2》这一喜剧电影中现代文明与土著文明作出的强烈对比中,人们甚至对原始土著生活的自由洒脱生出几分向往。
不同于电影《上帝也疯狂1》中,奇哥为了丢掉给家族带来无尽麻烦的瓶子而踏上旅程。在《上帝也疯狂2》中,奇哥踏上旅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寻回自己失散的两个孩子,虽然前路漫漫,而他也并不了解外部的世界。在信念的坚持之下,经历了一系列困难与奇遇,最终他成功地找到了两个孩子,父子之间得以团聚。[1]在我们看来,奇哥拥有乐于助人的好心肠,所以他会用自己纯净的心去帮助别人,就像在火灾之中帮助遭到偷猎者陷害的女博士和生物学家。或许这在他的眼中看来,并没有什么高尚的理由,只是他的行为方式使然罢了。在没有过分利益纠葛的生存环境中,他的生活简单而充实。
而过程之中走失的姐弟俩的经历与表现也令人感动,两个孩子相依为命的设定更加能够带动观众的感情。当弟弟奇尔要睡觉时,姐姐奇沙为弟弟唱起了安静的摇篮曲,将充满未知凶险的旅途点缀出几分家的温馨。
随着人类文明和全球经济的发展,相对于卡拉哈里沙漠的土著人,现代人有了更好的生活条件和物质基础,但是人们的追求永无止境。甚至有人开始将情感利益化,变成了对物质财富永不知足的无限掠夺者。譬如影片之中的两位偷猎者,他们为了利益甚至伤害同伴,这不正是一种人性的沦落吗?诚然在社会进步的发展过程中,不知足是发展动力之源,但是物质利益的追求之心一旦超过人性范畴,自然的灾难便接踵而至,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们虽然不能够像很多复古主义者所倡导的那样,完全回归未开化的生活,但是就像来自于电影《上帝也疯狂2》中的土著部落的生活的淳朴与知足,值得学习与借鉴,只有我们做到心灵上的知足,才能以更纯净的心去保护自然的同时发展社会。
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来,经济发展迅速,近几年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食品安全卫生、生态环境等问题吸引了诸多视线,倘若能够在经济转型的同时促进生态转型以及人们的观念转变,定能事半功倍。
(二)文明与野蛮,无情与敬畏
在《上帝也疯狂2》中,卡拉哈里沙漠在“文明人”看来是寸草不生的荒蛮之地,但对于这里的“野蛮人”来说,沙漠却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天堂。成群的犀牛,驰骋的斑马,可爱的长颈鹿,一望无垠的沙漠,湛蓝似海的天空……祥和而美丽,人们带着对自然的敬畏安静的生活。影片中出现动物的场面随处可见,比如被动物学家马歇尔不小心踩了一脚的小蜜獾,任性地死死咬住他的鞋子就是不松口,而且暗地里紧追不舍地跟着他,小蜜獾最后中暑累倒,但马歇尔没有直接走掉,而是把它抱到了树荫下,小蜜獾最终放弃“报仇”。[2]还有誓死保护孩子的鸵鸟妈妈,呆呆傻傻的长颈鹿,发出怪笑的土狼,它们出现在影片中的样子固然不同于人们的认知,也或许是为了埋藏笑点而特意都出的包袱,但同时,这样的场面也塑造出了一幅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3]
原始而纯真的土著人带着对自然的敬畏,很少去做自己生存需要之外的掠夺,更不会如偷猎者一样为了一己私利去刻意谋杀任何动物,对他来说,生存已经是自然的恩赐。相比较“文明人”而言,土著人这份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显得尤为可贵。人类文明逐渐进步,逐渐拥有更多的控制力与主宰力。于是在自身生存需要之外,逐渐开始对自然界无情的掠夺。野生大象一个接一个倒在血泊中,鱼翅依旧会被端上餐桌,开往南极的捕鲸船满载而归,人们在生存之外,就如此需要这样的奢侈品享受吗?为了这些便开始无情掠夺?
地球孕育出每一个物种,都应当拥有在这片天空下自有生存的权力。在电影《上帝也疯狂2》的强烈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于自然的敬畏在某些人群之中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消退着,相对于蛮荒之地的野蛮人,自以为拥有了璀璨文化的文明人却在用更加无情的方式掠夺着自然财富,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三)进步与落后,战争与和平
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使得各国武装力量不断壮大,战争的理由多种多样,求其根本不过是“利益”二字。在影片《上帝也疯狂2》中,土著人奇哥对于争吵的两人表示不解,在他眼中,人与人应当和谐相处,这不禁令人思考,现代社会真的是在进步吗?
该影片中,有两位持枪的士兵,他们来自不同的组织,于是他们一路上互相威胁,不谈妥。于是我们在影片中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其一是长颈鹿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东西,一边看两个士兵扭打成团,就像在看两个闹别扭的孩子,仿佛在说:“你们玩吧,玩累了就会停下来。”生活在平和的沙漠中的动物又怎能理解种种奇怪欲望之下诞生的战争呢?其二是两个士兵矛盾升级,分别拿枪指着对方时,现代人看来,难免一场恶战,结局只可能两败俱伤,但这时,奇哥静静地走上前,不言不语地拿下两人手中的枪,这一幕很搞笑,也很有深意,每个现代人看上去都很精明,但最终化解矛盾的却是看似什么都不懂的奇哥。在奇哥的世界里,枪只是一根比较光滑的木头,没有能够致人伤亡的力量。在土著人奇哥的世界观里,人与人,人与动物就应该和谐共处,他不会刻意去挑起战争,而且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会无条件伸出援手。他们不依靠强行开发出的种种资源,生活和谐安定。本部影片的主角之一历苏在本色出演完电影,经历了全球的巡回宣传后,仍然决定回到贫瘠的非洲与自己的家人生活在一起,他有一颗眷念故土和与家人厮守的心,不慕名利,宁愿为生活奔波也不愿进入现代复杂多变的社会,他的纯真令每一位现代人汗颜。
相对于影片中奇哥的安定平和的生活,现代社会的人们每天都生活在不确定之中。人们为了利益发起战争,为战争加上信仰与主权的王冠,再在利益的驱使之下自相残杀。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之中,势力的兼并本来无可厚非,战争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也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战争中的不仁之心带来的屠戮却着实令人发指。人们生活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中,原始社会简单的生活方式令人向往,只要人们能够像单纯的奇哥那样,守住心里对于生命的怜悯、对于自然的敬畏,即使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在,也能够创造出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
结语
电影《上帝也疯狂2》作为一部商业喜剧电影,能够在制造笑点的同时兼顾挖掘日然与人类的深层次联系,思考人类与自然最协调的对话方式,体现了当代人已经从单纯的求发展求进步的思想中逐渐醒悟,步步走向兼顾自然稳固与文明发展的双赢道路。
参考文献:
[1]李政.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看待《上帝也疯狂》——浅谈文明和文化的关系[J].大众文艺,2014(6):37.
[2]张瑞.诗意的天堂——浅析电影《上帝也疯狂Ⅱ》中的生态视角[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9):93,103.
[3]赵谦.《上帝也疯狂Ⅱ》中生态伦理意蕴的三维解读[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4):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