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行业人才需求接轨研究
苗年立
摘 要: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颁布,电子商务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对人才需求将呈现“井喷”式增长,但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却很低,探析原因是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与企业需求存在差异。本文在分析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和市场人才需求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行业为依托、就业为导向、市场需求为指南,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为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专业建设;研究
发展电子商务,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拓展市场和创新经营模式的有效手段,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电子商务发展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但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却很低,因此,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率,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
1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1)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我国“三金工程”和“金贸工程”实施,电子政务、网上纳税、网上教育等启动,电子商务进入了实际使用阶段。2000年以后,伴随着3G网络和智能手机的普及,B2B、B2C业务得到迅猛发展,电子商务交易额逐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7.85万亿,2013年上半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4.35万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6.8%。
(2)电子商务支撑水平快速提高
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到5亿,占总网民数的81.0%。随着4G网络的运行,出现了许多新兴的支付方式——网上支付、移动支付和互联网金融支付等,网络购物已经成为新的消费方式,2013年“双十一”淘宝网交易额就达到350亿元。网络零售业务火爆带动了我国快递服务的迅速发展,2013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92亿件,位居全球第二,业务收入达到1441.7亿元。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对电子商务发展也将带来强有力的支撑。
(3)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随着电子商务优势的不断显现和国家的大力支持、电子商务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章和标准规范。例如:2014年3月15日实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给予消费者网购具有了“后悔权”,2014年1月,国家工商总局出台《网络交易管理办法》等等;这些法律、法规、办法出台,对电子商务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2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1)企业信息化程度低,利用电子商务比例小,不同行业差距大
企业信息化水平达不到所需的标准,造成电子商务对促进传统生产经营模式创新发展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对经济转型和价值创造的贡献潜力尚未充分显现。根据《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企业在线采购和在线销售的比例分别为23.5%和26.8%,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推广活动的企业比例为20.9%。不同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差距较大,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传输业在线采购和在线销售比例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2)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尚不成熟,服务能力低,安全保障能力不强
目前,电子商务交易的支付方式还显得很繁杂,直接在网上支付的只占极少数,企业间多采用信用证、传统的支票转账的方式进行支付,而个人在网上交易的支付方式有信汇、货到付款(现金)、网上支付等等。网上交易的安全问题呈为重中之重,它涉及到企业的信息保密、支付、信用保证等,尤其是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方式的国际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对电子商务使用的安全问题就显得更为迫切。
(3)电子商务人才短缺,制约电子商务的发展
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兴的事物、一种更快捷、准确的交易形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全面展开,电子商务越来越普及,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在今后许多年内,电子商务将在国内外大规模兴起,急需大量的专业人才,加大这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发展电子商务的先决因素。
(4)物流对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
我国的物流处在起步阶段,只是运输或仓贮等物流的初级功能,物流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还很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大多数物流公司实力小、运作不规范,服务范围受到区域极大的限制,远远不能满足电子商务所要求的配送流程。
2 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人才供需现状及对人才需求要求
2.1 电子商务行业急速扩张,人才缺口巨大,从业人员年轻,流动性大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报告》显示,未来5年,我国3000多万家中小企业将有半数企业尝试发展电子商务,在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对电商人才需求越来越多,80后和90后已经成为电商企业员工的主流,在接受调查的企业中,80后和90后员工占企业总人数占七成及以上左右的企业有84.09%。80后和90后员工的激情和创造力正在推动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但超现实的价值观同样给企业管理带来挑战,电商企业熟练的员工奇缺,企业间相互人才竞争,造成员工流动性大。
2.2 电子商务行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的类型有及要求
通过对电商企业进行调查,知道电商企业需要的人才主要有以下四类:
(1)技术类人才
这类人才又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商务平台设计人才。这类人才要求熟悉平台规划、掌握网络编程、进行过案例设计;二是商务网站设计人才,这类人才要求会设计网页、数据库进行维护、设计程序合理、对站点管理能够进行维护;三是美工设计,这类人才要对颜色搭配有独到的眼光、要有深厚的文字处理功底、对图象处理、视频处理有自己的特有的审美观。
(2)商务类人才
这类人才可以分为五种,一是企业网络营销业务人才。能够利用企业网站,为企业开拓网上销售业务、进行网上品牌管理、与客户进行交流沟通等;二是网上国际贸易人才。这类人才能够利用网络没有国界的优势,不需出国,利用网络平台开发国际市场、进行国际贸易;三是新型网络服务商的内容服务,包括频道规划、信息管理、频道推广、客户服务等;四是电子商务支持系统的推广人才。具有强大营销能力,把自己电子商务系统销售出去,能够为其他企业提供电子商务服务和客户管理等;五是创业人才。包括利用虚拟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也可以直接为虚拟市场提供服务。
(3)综合管理型人才
一是电子商务平台综合管理(代表性岗位:电子商务项目经理):这类人才要求既对计算机、网络和社会经济都有深刻的认识,而且又具备项目管理能力。二是企业电子商务综合管理(代表性岗位:电子商务部门经理):主要从事企业电子商务整体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工作。
(4)供应链管理人才
一是采购人员。要求他们对客户需求敏感,洞悉市场潮流变化,与供应商保持广泛而稳定的关系;二是物流管理人才。这类人才能够提高仓储物流的管理效率。
3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原因
电子商务市场人才需求很大,但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探析原因:电商知识结构中,理论体系尚未形成,现存知识技能全部来自实践的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更新,电商新技术、新模式不断涌现。但在传统教育培养模式中,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可供借鉴的成功经验不多,在实际培养过程中,一是没有完善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理论体系,二是具有实践知识的教师资缺少,造成了学校培养出来的电商人才与市场需求脱轨。
4 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现状
电子商务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其涉及面广,但电子商务发展时间还很短,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相对薄弱,面临的问题很多,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4.1 电子商务专业理解不准确,培养目标模糊
由于电子商务涉及经济、管理、物流、计算机技术、法律等各个方面,对电子商务专业理解不准确,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基本上就是采用了“计算机技术+商务知识”教学模式,简单把计算机课程和商务课程简单堆积在一起,这种“万金油”式的人才培养方式,不能满足电子商务行业用人需求,以至于出现电商专业毕业生在面临择业时“找技术类工作不如IT类专业,找商务类工作又不如管理类专业”。
4.2 电子商务课程设置多而乱
电子商务专业由于认识上不足,只是把计算机课程和商务课程堆积在一起,课程开设多而乱,认为学生学习课程越多,培养的就是综合管理型人才。各高职院校开设了三、四十门课程,学生在校两年左右时间学习完,能精通其中一个方面就不容易,结果是每门课都蜻蜓点水、走马观花。
4.3 所用教材不合理
教材是向学生传递知识的一个载体,学生所学的知识主要是通过这个载体获得,但现在各高职院校所用的教材千篇一律,基本通过以下两方面获得:一是国外原版引进基础上进行中文翻译。没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和学生实际水平,这类教材可读性不强;二是国内学者自己编著。由于编写没有经验,也没有素材,也只是参照外国教材,依葫芦画瓢编写成,一些概念和理论过于陈旧,很难与实际要求相适应。
4.4 师资力量薄弱
师资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培养人才中核心要素,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目前各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师资力量基本情况是教师专业不对口、师生比例严重不足、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弱、教师缺少电子商务实践经验。
4.5 教学实习、实训条件差
许多高职院校领导由于认识上存在误区,学院对电子商务专业实习、实训室建设投入不足,造成目前教育的现状是:教师以说为主,学生以听为主。即使一些高职院校建起了实习、实训室,大多是在计算机上安装软件,进行模拟实训,由于软件开发者在开发软时,出于降低软件成本,系统的稳定性,降低开发软件复杂性等原因,不能把所有实际的商业环境都考虑进去,而商务行为本身又是复杂多变的,造成模拟与实际存在较大区别。
5 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内容
5.1 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原则
以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为指导思想,以职业岗位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原则。
5.2 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成立校企共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成立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它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最高领导机构,委员会成员按照“行业+企业+专业”形式,分别有电子商务行业协会人员、电子商务企业人员、学院人员组成。
(2)确定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共建培养模式
在校企共建电子商务专业指导委员会领导下,对行业产业、工作领域、技术领域、职业能力等要素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基础上,提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向,并对建设情况进行评估,随时提出改进意见。
5.3 分析电子商务专业对接电子商行业的工作领域和技术领域,确定职业岗位群以及相应职业能力
(1)分析电子商务专业对接电子商行业的工作领域和技术领域
分析电子商务的工作领域和技术领域,明确专业所面临的职业岗位,解决在经营一线应该干什么和学过之后能干什么的问题。一般来说,电子商务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包括技术型、商务型、服务型三类。通过对电子商务企业进行调查,并对所调查数据进行分析,获得电商行业相应的工作领域与技术领域及其面临的岗位,见表1。
表1 电子商务专业商务类对接产业相应的技术领域和工作领域一览表
(2)根据电商行业职业岗位群,确定职业核心能力
根据电子商务行业的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查分析各职业岗位上对应的核心能力和相应的职业资格:(1)电子商务技术类人才。需要具备职业核心能力是基本的网站规划、组建、维护、防户能力; 网页设计、制作、编辑、发布能力。(2)电子商务商务类人才。需要具有职业核心能力是网上谈判、磋商、签约能力;营销策划、推广和宣传能力;合同履行结算技能力。(3)电子商务服务型人才。需要具有职业核心能力是客户服务和管理能力;物流配送与库存管理能力、网络优化配送作业技能。
5.4 确定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建立市场动态反馈机制,不断完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市场调研及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专题讨论分析,在认定专业人才培养所对应的岗位群及其岗位需要职业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定位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由于培养人才有周期性,我们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有前瞻性。各学院根据自身优势,把电子商务专业细分为开设技术类方向、商务类方向、服务类方向,选择其中一个方向,改变以前培养方向模糊,课程设置多而乱,学生学习广而浅,找工作四处碰壁现象。
学院及时跟踪社会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需求变化、职业岗位变化、产业调整变化与技术发展动态等信息,与行业、企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分析职业岗位需求变化趋势与新要求,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5.5 建立以就业导向,职业能力为培养为目标,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1)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模块化设置课程体系
通过对电商行业就业岗位所需职业核心能力分析,把本专业所涉及到的职业活动分解成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形成突出能力培养、与上岗对接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模块,在每个模块的下设置相应的核心课程,形成全新的课程体系。见表2。
表2 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模块化课程体系科目课程构成表
(2)创新教学学制安排
在教学组织实施上,本专业将围绕电子商务岗位设置要求,根据校企合作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课程教学。改变传统“2+1”教学学制,即前2年在校学习,最后1年去企业顶岗实习。创新教学学制为“1+0.5+1+0.5”,即第一个“1”是在校一边学习理论,一边校内实习;第一个“0.5”是去企业实习半年,以企业实习、实训为主,学校管理为辅。第二个“1”是学生在学校和企业间一边学习一边实习、实训,学校和企业共同管理。第二个“0.5”是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半年,按照企业员工要求管理。这种学制使学生更好理论联系实际,并且学生在实习中感到理论知识不足时,回到学院学习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体现工学结合,交替进行。
6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电子商务课程不能以理论课程为主,在确定了核心专业课程以后,每一门专业课都必须有相关的实训内容。这就要加大实习、实训建设。
(1)加强校内仿真实训基地建设
电子商务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在校内建设的基地主要是在学校内部使用模拟教学软件,通过模拟软件的操作,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的各个环节以及操作流程。根据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培养方向不同,建立不同的实训室。例如依据技术型和商务型人才的定位方向,对实训室的建设也要明确的方向性。
(2)加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建设
我们应该利用有限资金,与合作企业共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采用学院和企业共同出资,共同建设生产型实训基地,企业可以利用学院的科研以及学生,解决产品创新和招工难的问题。学院引进企业入校,为学生提供了实训条件,同时,也可以引进资金,获得效益,解决了实训室建设中资金不足,以及实训设备更新慢的难题,形成了学院、企业和学生三方共赢的局面。
(3)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实习的场所。学校要抓住电子商务新一轮扩张的机遇,加强与所在的区域电子商务产业园联系,与企业联手,实现校企合作,学院可以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教师可以在企业挂职锻炼,丰富实践经验。企业可以利用学院资源为企业进行岗位培训、产品开发和设计、市场调研等。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实训,可以提高操作技能,积累实战经验。
(4)加强本区域电子商务产业园合作,服务地方经济
各高职院校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教学资源,根据自己所处区域的区位优势,服务当地企业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开展面向社会、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提高实训基地运作效率,为学院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完善提供了物质保障。
7 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电子商务专业建设的关键,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办学质量的突破口,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形成办学特色的关键。电子商务专业教师普遍存在年轻、学历高、职称低,专业不对口现象。因此,应该采用学院培养、外边引进和企业合作三条有效的途径,打造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1)优化结构,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
为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师队伍水平,将加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脱产或者在职攻读电子商务方向硕士、博士研究生,以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科研水平。制定教师每年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活动的制度,鼓励教师参加与电子商务专业相关的学术会议、学术团体及电子商务师资培训班。
(2)拓宽渠道,实施“双师型”人才引进计划
从电子商务行业企业引进具有较大影响力专家担任电子商务专业带头人,在专业建设中起到“领头羊”作用。同时,拓宽“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来源渠道。要打破师资来源以高校毕业生为主的传统观念,出台相应政策,引进社会上各行业中优秀人才到学院任教,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使主干课程教师具有丰富的职业经历,教育改革意识强,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有较全面的把握能力。
(3)专兼结合,建立“双师”结构教师的聘用制度
电子商务的兼职教师,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中按标准大量选聘或培养,在不影响企业生产和工作的情况下让他们来学校授课,可以是专业实验、实训、实习课,也可以是专业理论课或专业拓展课程,让一批在全省有一定知名度的企业家、能工巧匠等成为学院的兼职教授,参与学院的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
8 加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率
学院建设成败关键看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与市场接轨,学生毕业后能否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适应的工作岗位,并且能够胜任该工作岗位,衡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学生就业率。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学生职业技能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从以下方面入手强化学生职业能力:
(1)树立正确认识,发挥网络功能,加强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训练
随着经济的发展,学生80%以上都持有手机,学生上网纯粹是打游戏、QQ聊天、看小说,没有把网络的功能用到学习上。因此,学生刚进入高校后,就应该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让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功能,同时学生要进行电子商务实训,掌握计算机基本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前提。学院应该通过计算机实训室,让学生掌握计算机能力。
(2)利用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强化学生综合能力
各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实习、实训等方面的优势,让学生充分利用校内实习、实训基地,首先掌握电子商务中最基本的技能,然后通过专业综合实训课,把相互分离技能有机串联起来,形成与工作岗位整体对接的职业能力。
(3)组织技能专业大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技能大赛,让学生参加学院、省和全国的技能比赛,对优胜者给以表彰和奖励,尤其是在省级和国级比赛中获奖的学生,学院要大力宣传,给予经济上的奖励,并且学生在各项评优中给予优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开展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鼓励网上开店
大学生不仅是现有岗位的拥有者,而且应该是就业岗位的创造者,通过开办个人网店以实现创业性就业,学生通过网上开店,把网站建设、网页设计,网页美工、网上支付与结算,网络销售、网络维护等技能进行了实际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而且学生还可以获得经济利益。
(5)倡导学生获得“双证”,毕业即可上岗
高职院校毕业生采用“双证制”,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毕业就能上岗。学院要把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能力培养,融入到教学体系中,鼓励学生考取相关的资格证。电子商务相关职业资格证有:劳动部颁发的电子商务员、助理电子商务师、物流员、助理物流员(师)、外贸物流员(师);电子商务协会颁发资格证有:中国电子商务职业经理人(初级、中级、高级)、网络营销经理(助理、专业、高级)、网络贸易经理(助理、专业、高级)、网络营销顾问(专业、高级)。
9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保证。教学管理体系和质量监控体系要相对独立,实现“评、教”分离、“教、考”分离,多级多线管理、全方位监控,达到对教学质量科学评价。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成立教学质量监控部门
该部门应该有学院领导、教务处人员、系里领导和教研室主任和教师带头人组成。
(2)制定教学质量监控监控体系评价指标和实施方案
制定监控体系的范围要覆盖教学质量的各个方面,包括理论教学、实习、实训教学、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答辩等教学各个环节。
(3)收集教学质量信息资料要全
只有从各个渠道收集资料,才能保证资料完整,为下一步教学质量分析提供正确依据。包括学院评价、系评价、教研室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在校、毕业生)、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评价信息要客观,不能有任伺虚假信息,否则会影响信息的真实性。
(4)教学质量进行分析,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根据各方面搜集到信息,采用科学方法进行分析,获得教学质量指标中数值。根据获得的教学质量指标,写教学质量评价报告。报告中对教学质量已经完成进行肯定,并保持和进一步完善,对于教学质量没有完成,分析差距,找出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在下一次教学质量评价中给予重点关注。
10 结束语
加强电子商务专业建设,要以行业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指南,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旨,以用人单位满意为目标,以教学体系改革为突破口,才能真正体现出职业特色,提高学生就业率,为电子商务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
[1]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2012.3.27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报告》.2013.1.15
[3]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2009.1
[4]郑州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方案》.20012.4
[5]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2013 年(上)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2013.7
[6]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2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报告》.2013.4
2013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项目名称是: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行业人才需求接轨研究,项目编号为:2013-GH-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