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画像砖中的天地宇宙
王锴雯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结合了我国汉代绘画和雕刻艺术,形制多样、图案精彩、主题丰富,深刻反映了汉代审美风格与社会风情,表现了汉代容纳万物的宏大气魄。汉人贾谊的一段排比文字很能表现汉画像砖的特点——“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入荒”。随着时代推进,现代人快节奏的艺术追求往往忽略了以神构笔的汉画像砖,忽略了线条勾勒中汉朝人的天地宇宙。“在砖石上刻画,把有汉一代的宇宙观、生活观、审美观艺术地永恒地保存了下来。”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
汉画像砖的作用是汉代人与神灵沟通的桥梁,其内容极其丰富,小则包括日常生产的狩猎农事、楼阁人物、庖厨宴饮、马骑出行、田猎、舞乐、战争等;大则涉及神仙灵异,或是古代帝王、圣贤、孝子等,基本囊括了汉人思想与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什么艺术性的画像砖会呈现与我国传统以“气”构图的传统惯例所背离的方式? 究其原因在于画像砖的作用。“画像石、画像砖是陵墓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一是出现于墓的碑阙之上;二是出现于作为墓的一部分的祠堂里;三是在地下的墓室中。”这就奠定了画像砖的基本作用——祭祀神灵。祭祠在我国是一个神人交往的地方,意味着一个生死相连的世界出现,生者将自己日常作业雕刻在祭祀用的石砖上,使神灵了解生人的生活,以达到使故去的人在另外的世界也能享有同样的生活。所以汉画像石砖不仅写尽人间万物,还会展现出比现实生活更为广阔的世界,以此达到神人相交、天人合一的目的。 尤其随着汉代董仲舒天人合一观念的推行,汉人们认为自己把握了宇宙规律,掌握了宇宙,获得了世界,祠堂、墓室等建筑的营造已不仅仅是物质空间的营造,更是一种精神气质的营造。这种囊括宇宙的精神气象,首先便体现在汉人对万事万物的占有欲上。
天下之物何其多也?几壁画像砖怎可穷尽?由此便是汉画像砖的第二大特点——满。汉朝盛行的骈赋——四字一断,整篇下来却极尽奢靡。何为?四字一句,使物写尽而意无穷,全篇皆为相同句式,但气的不同就从表象的重叠中脱出,宏大之境自成。汉画像砖也是这个道理。每一块砖都画得极满,鱼儿游满池塘,舞女舞动全砖,就连飞奔的马蹄似乎都要踏出砖边。画砖越小,越凸显其满之特色,将所画事物铺满全砖的结果就是——观者的视觉、感观从有限变为了无限,画虽未画尽,但气己足全,加上人们自己的主观臆想,整壁连接起来,画像砖的“气场”便游动整室,给人以壮观震撼之感。
古代文人画作体现出了中国人对所绘事物的形的极其不在意,汉画像砖也深谙此理。虽是琳琅满目,却绝不给人以繁复、冗杂之感。以此可折射出汉画像砖的第二个特点——简。与西洋的写实不同,几乎所有的形象都是从大处着眼,以意立意,不精雕细镂,更不愿谨毛失貌,一条弧线便可作龙飞腾之势,飞鸟游鱼也不过寥寥几笔。但正是其几根线条构成的画像砖,空出了大面积空间,在剩余面积中,神韵方能流动,汉画像的力度和浑朴古拙也通过这体现出来。现今社会生活速度加快,人们不能静下心来感受这厚重而又朴实的力量,汉画像砖的艺术价值也因此常为置疑。汉画像砖以简洁为艺术特征之一,体现的是汉人对宇宙把握的自得。汉匠人们自信于画像砖上的构图,不过是线条的整合,他们真正要画出的是万物的气韵。因而表相的虚实也显得不那么重要,皮相的简单反而能彰显出骨相的纯粹。
简是汉画像的特点,但汉画像虽简洁却不僵硬,反而显得非常生动、非常活泼、“神”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但同时体现出的是汉画像砖的第三个特点——动。一条弧线,向下弯曲便有了伸展性,竖起来,便会出现一种向上升起的不安动感。将平直线条幻化为弧线,便完美呈现了弓形的弹性和动感。诸如虎、牛、马、象、山峦等,几条弧线主导,即可表现出物体的运动、不定、腾跃、行进等,从而使汉画像满壁飞动、一片生机。“正是在这飞动的活跃里,天上地下、过去未来的互渗就内在地表现出来了。”
汉画像砖最后一个特点是——块。为了强调“鲜车肥马”的马的肥胖,马屁股处理得又圆又大近似球体,四肢却细得如绳丝,阔颈仰首,既肥且壮。这得以使整个所绘形象以“块”状分布,使形象极尽夸张,突出特色,整个形象因此得以延展,显得雅朴拙气,饱满有力,韵味十足。
汉画像砖以其各种特色相组合,都完美地服务于汉人要表现出的那个“天地互渗、古今一体、时空合一、阴阳消长、五行循环”的宏大世界。那么这种奇特的审美追求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汉人竭力所表现的不过是一种吞吐天地的恢宏之气,最主要的原因便是汉朝的大一统政治局面。社会稳定,国都定居长安——帝王居住的宫城如同北极星周围的紫微垣,皇城象征着地平线上以北极星为圆心的天象,从东、西、南三面卫护皇城与宫城的外廓则象征着大周天”。汉代“象天设都”,宇宙万物皆围纬帝都旋转,吞吐天地的盛世之气自出,还有另一个原因是汉朝的“外交”。北击匈奴使汉人自以为天下霸主,藩国纷纷来朝,这使汉人自然便认为宇宙不过为囊中之物,汉画像砖上的巨大和爆满体现的便是对容纳万有的喜悦和细细地玩赏。而就在这具体细致的玩赏满足中,一种巨大的时代精神气魄洋溢了出来。
见微知著,历史遗留下来的不应仅仅是几块线条飞动的画像砖,我们需要传承的是粗细勾勒背后的时代精神,更是以气构建的天地宇宙。
作者单位:
郑州外国语新枫杨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