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胜任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

    胡杨成 葛红

    一、引言

    随着高校数量的增加以及规模的扩大,学术研究及办学环境日趋复杂。在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相对不足的现实情境下,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既有资源,充分发挥高校的职能,关系到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作为承载高校职能的主体力量,教师是高校最具价值的人力资源,也是高校竞争力提升的决定因素。因此,将胜任力理论引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探究高校教师胜任力的内涵及其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虽然高校教师胜任力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并有学者尝试构建相应的胜任力模型,但总体而言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对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缺乏缜密的理论构思,模型构建存在一定的主观随意性;第二,多将高校教师胜任力视为整体,分析其对工作绩效的预测效果,鲜有文献探究高校教师胜任力不同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制约了理论对现实问题的指导能力。有鉴于此,本研究契合经典胜任力模型和高校基本职能,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揭示高校教师胜任力的特征维度及其对工作绩效的综合影响。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二)高校基本职能与高校教师胜任力特征维度

    高校职能的确立是一个长期和动态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眼4?演。欧洲中世纪大学并不注重追求科学理性,在这一时期,大学关注的焦点在于向社会提供可用之才。因此,培养专业化人才成为了大学的第一项职能;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教育家洪堡创办了“柏林洪堡大学”,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理念,并得到欧美国家的充分认可和重视,科学研究被给予了应有的重要地位,成为了大学的第二项职能。美国大学在借鉴德国大学办学理念的同时,强调“务实精神”,重视大学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服务由此成为大学的第三项职能。

    教师是高校职能发挥的主体,高校教师胜任力的界定必然要以高校职能为基础。在高校三大职能中,人才培养是最基本的职能,居于中心地位,该项职能要求高校教师必须胜任培养专业化人才的角色,表明高校教师需要具备教学技能;知识创新程度既会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也会影响高校社会服务水平,知识创新要求高校教师必须胜任科研工作者的角色,表明高校教师需要具备科研技能。一方面,根据胜任力“洋葱模型”,不难发现教学技能和科研技能正是高校教师胜任力外显的行为技能。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个性、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潜在的人格特征。契合高校基本职能和经典胜任力模型,本文提出高校教师胜任力可以从个性品质、职业态度、教学技能和科研技能四个特征维度进行界定。

    四、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主要得到如下结论:首先,高校教师胜任力可以分解为个性品质、职业态度、教学技能和科研技能四个特征维度,前两个维度属于潜在的人格特征,后两个维度属于外显的行为技能;其次,高校教师胜任力是工作绩效的重要前因,具体来说,高校教师胜任力的人格特征与行为技能均对工作绩效有显著预测作用,并且人格特征可以通过行为技能的中介间接预测工作绩效。

    本文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首先,本研究契合经典胜任力模型和高校基本职能,逻辑缜密地概括出高校教师胜任力的四个特征维度,从而使得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更具系统性和客观性;其次,区别于以往研究大多只关注胜任力特征的绩效预测效果,本研究还同时关注了高校教师胜任力不同特征维度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在更深入的层面上探究高校教师胜任力提供了经验证据。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也有一定的启示:首先,由于高校教师胜任力特征可以有效预测工作绩效,进而影响到高校职能的发挥。因此,本文提出的高校教师胜任力的四个特征维度可以成为高校教师选聘的依据。然而,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校在教师选聘阶段,往往重外显技能,轻人格特征。事实上,由于人格特征具有长期稳定性,难以改变。因此,个性品质和职业态度等深层次的人格特征应当成为高校教师选聘阶段的首要考虑因素。其次,相比较于潜在的人格特征,外显的行为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经由学习获得,而且本研究还实证了外显行为技能对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中介作用效果。因此,在教师入职以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出台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教师提升教学技能和科研技能的积极主动性,帮助教师获得成功,由此更好地实现高校职能。

    责任编辑:上官涛

    一、引言

    随着高校数量的增加以及规模的扩大,学术研究及办学环境日趋复杂。在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相对不足的现实情境下,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既有资源,充分发挥高校的职能,关系到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作为承载高校职能的主体力量,教师是高校最具价值的人力资源,也是高校竞争力提升的决定因素。因此,将胜任力理论引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探究高校教师胜任力的内涵及其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虽然高校教师胜任力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并有学者尝试构建相应的胜任力模型,但总体而言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对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缺乏缜密的理论构思,模型构建存在一定的主观随意性;第二,多将高校教师胜任力视为整体,分析其对工作绩效的预测效果,鲜有文献探究高校教师胜任力不同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制约了理论对现实问题的指导能力。有鉴于此,本研究契合经典胜任力模型和高校基本职能,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揭示高校教师胜任力的特征维度及其对工作绩效的综合影响。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二)高校基本职能与高校教师胜任力特征维度

    高校职能的确立是一个长期和动态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眼4?演。欧洲中世纪大学并不注重追求科学理性,在这一时期,大学关注的焦点在于向社会提供可用之才。因此,培养专业化人才成为了大学的第一项职能;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教育家洪堡创办了“柏林洪堡大学”,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理念,并得到欧美国家的充分认可和重视,科学研究被给予了应有的重要地位,成为了大学的第二项职能。美国大学在借鉴德国大学办学理念的同时,强调“务实精神”,重视大学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服务由此成为大学的第三项职能。

    教师是高校职能发挥的主体,高校教师胜任力的界定必然要以高校职能为基础。在高校三大职能中,人才培养是最基本的职能,居于中心地位,该项职能要求高校教师必须胜任培养专业化人才的角色,表明高校教师需要具备教学技能;知识创新程度既会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也会影响高校社会服务水平,知识创新要求高校教师必须胜任科研工作者的角色,表明高校教师需要具备科研技能。一方面,根据胜任力“洋葱模型”,不难发现教学技能和科研技能正是高校教师胜任力外显的行为技能。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个性、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潜在的人格特征。契合高校基本职能和经典胜任力模型,本文提出高校教师胜任力可以从个性品质、职业态度、教学技能和科研技能四个特征维度进行界定。

    四、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主要得到如下结论:首先,高校教师胜任力可以分解为个性品质、职业态度、教学技能和科研技能四个特征维度,前两个维度属于潜在的人格特征,后两个维度属于外显的行为技能;其次,高校教师胜任力是工作绩效的重要前因,具体来说,高校教师胜任力的人格特征与行为技能均对工作绩效有显著预测作用,并且人格特征可以通过行为技能的中介间接预测工作绩效。

    本文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首先,本研究契合经典胜任力模型和高校基本职能,逻辑缜密地概括出高校教师胜任力的四个特征维度,从而使得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更具系统性和客观性;其次,区别于以往研究大多只关注胜任力特征的绩效预测效果,本研究还同时关注了高校教师胜任力不同特征维度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在更深入的层面上探究高校教师胜任力提供了经验证据。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也有一定的启示:首先,由于高校教师胜任力特征可以有效预测工作绩效,进而影响到高校职能的发挥。因此,本文提出的高校教师胜任力的四个特征维度可以成为高校教师选聘的依据。然而,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校在教师选聘阶段,往往重外显技能,轻人格特征。事实上,由于人格特征具有长期稳定性,难以改变。因此,个性品质和职业态度等深层次的人格特征应当成为高校教师选聘阶段的首要考虑因素。其次,相比较于潜在的人格特征,外显的行为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经由学习获得,而且本研究还实证了外显行为技能对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中介作用效果。因此,在教师入职以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出台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教师提升教学技能和科研技能的积极主动性,帮助教师获得成功,由此更好地实现高校职能。

    责任编辑:上官涛

    一、引言

    随着高校数量的增加以及规模的扩大,学术研究及办学环境日趋复杂。在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相对不足的现实情境下,如何更有效地利用既有资源,充分发挥高校的职能,关系到高校的持续健康发展。作为承载高校职能的主体力量,教师是高校最具价值的人力资源,也是高校竞争力提升的决定因素。因此,将胜任力理论引入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探究高校教师胜任力的内涵及其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虽然高校教师胜任力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并有学者尝试构建相应的胜任力模型,但总体而言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第一,对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缺乏缜密的理论构思,模型构建存在一定的主观随意性;第二,多将高校教师胜任力视为整体,分析其对工作绩效的预测效果,鲜有文献探究高校教师胜任力不同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制约了理论对现实问题的指导能力。有鉴于此,本研究契合经典胜任力模型和高校基本职能,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揭示高校教师胜任力的特征维度及其对工作绩效的综合影响。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二)高校基本职能与高校教师胜任力特征维度

    高校职能的确立是一个长期和动态的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眼4?演。欧洲中世纪大学并不注重追求科学理性,在这一时期,大学关注的焦点在于向社会提供可用之才。因此,培养专业化人才成为了大学的第一项职能;19世纪初,德国著名的教育家洪堡创办了“柏林洪堡大学”,倡导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理念,并得到欧美国家的充分认可和重视,科学研究被给予了应有的重要地位,成为了大学的第二项职能。美国大学在借鉴德国大学办学理念的同时,强调“务实精神”,重视大学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服务由此成为大学的第三项职能。

    教师是高校职能发挥的主体,高校教师胜任力的界定必然要以高校职能为基础。在高校三大职能中,人才培养是最基本的职能,居于中心地位,该项职能要求高校教师必须胜任培养专业化人才的角色,表明高校教师需要具备教学技能;知识创新程度既会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也会影响高校社会服务水平,知识创新要求高校教师必须胜任科研工作者的角色,表明高校教师需要具备科研技能。一方面,根据胜任力“洋葱模型”,不难发现教学技能和科研技能正是高校教师胜任力外显的行为技能。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个性、态度和价值取向等潜在的人格特征。契合高校基本职能和经典胜任力模型,本文提出高校教师胜任力可以从个性品质、职业态度、教学技能和科研技能四个特征维度进行界定。

    四、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主要得到如下结论:首先,高校教师胜任力可以分解为个性品质、职业态度、教学技能和科研技能四个特征维度,前两个维度属于潜在的人格特征,后两个维度属于外显的行为技能;其次,高校教师胜任力是工作绩效的重要前因,具体来说,高校教师胜任力的人格特征与行为技能均对工作绩效有显著预测作用,并且人格特征可以通过行为技能的中介间接预测工作绩效。

    本文的理论贡献主要在于:首先,本研究契合经典胜任力模型和高校基本职能,逻辑缜密地概括出高校教师胜任力的四个特征维度,从而使得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更具系统性和客观性;其次,区别于以往研究大多只关注胜任力特征的绩效预测效果,本研究还同时关注了高校教师胜任力不同特征维度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在更深入的层面上探究高校教师胜任力提供了经验证据。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也有一定的启示:首先,由于高校教师胜任力特征可以有效预测工作绩效,进而影响到高校职能的发挥。因此,本文提出的高校教师胜任力的四个特征维度可以成为高校教师选聘的依据。然而,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校在教师选聘阶段,往往重外显技能,轻人格特征。事实上,由于人格特征具有长期稳定性,难以改变。因此,个性品质和职业态度等深层次的人格特征应当成为高校教师选聘阶段的首要考虑因素。其次,相比较于潜在的人格特征,外显的行为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经由学习获得,而且本研究还实证了外显行为技能对高校教师工作绩效的中介作用效果。因此,在教师入职以后,高校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出台有效的激励措施,调动教师提升教学技能和科研技能的积极主动性,帮助教师获得成功,由此更好地实现高校职能。

    责任编辑:上官涛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