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诗宋词与琵琶表演艺术的和谐统一

段茹
摘要:作为我国民族乐器之一的琵琶,它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在我国古人的生活当中。“琵琶”一词最早在汉代的《释名·释乐器》中出现,到了唐朝琵琶已经十分流行,在街头、庭院、皇宫到处都能看到弹奏琵琶的人。因此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跟琵琶或者琵琶的意象有关。针对唐诗宋词与琵琶表演艺术,文章对二者进行简要的讨论分析。
关键词:唐诗宋词 琵琶表演 艺术 和谐统一
东汉刘熙的《释名·释乐器》中写有:批把奔出于胡中,马上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可见在东汉时期,古人就对琵琶有了深刻的理解,随着历史车轮向前滚动,到了唐代琵琶发展到了巅峰,有大量的琵琶曲,还有大量的文学作品。在唐诗宋词中,经常有提到“琵琶”二字,不过所指的是并不是“琵琶”,而是其意象。在数千年琵琶表演和唐诗宋词的交汇碰撞中,他们二者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和谐且统一,“诗中有琴,琴能见诗”就是最好的佐证。
一、唐诗宋词简要概述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精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颗耀眼明珠,诗是唐代的象征,词则是宋代的象征。诗词均源于民间,然而唐代的诗人多为统治者的工具,宋代的词人则上升到了政治舞台。宋代的皇帝、臣子都爱读词、写词,几乎都是词人。宋代政治家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人,他们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词人,还有在古代不允许抛头露面的李清照。在宋代的科举考试中,“苏文菜羹”是十分流行的,正因为宋人如此热衷宋词,因此宋词大量创作且影响巨大。
二、琵琶表演艺术概述
从内容方面来划分琵琶曲可分为两类:武曲和文曲。琵琶武曲,乐曲响彻天地威武雄壮,情绪高昂,节奏复杂且快速多变,要求左手有很高的灵活度以及右手有很好的力量把控程度,历史上又名的琵琶武曲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等,它们的气氛多为紧张激烈。相比与武曲,琵琶文曲在节奏方面轻缓灵动,在旋律方面抒情柔美,在弹奏技巧方面则要求左右能够推拉吟揉。历史上有名的琵琶文曲有《春华江月夜》、《飞花点翠》等,它们的气氛多为安静,细腻。尽管琵琶曲有文曲和武曲之分,但是他们的共同点是都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强烈的表现力,这与文学有着通性。文曲多轻柔曼妙,武曲多粗犷大气,这与唐诗宋词的婉约,豪放完美贴合。
比如琵琶武曲《十面埋伏》,其创作历史背景是公元前202年楚汉在垓下决战,最终刘邦击败项羽,致使项羽乌江自刎楚军溃败而逃。《十面埋伏》气势恢宏,具有鲜明的艺术形象,用音乐艺术来表现这场震古烁今的战争。而琵琶文曲《春江花月夜》,它的创作是在陈隋乐府旧题之上,来抒发个人的情感,多为离别伤感的情绪和极具个人感慨意味的人生哲理。《春江花月夜》曲境优美、空灵、婉转,沁人心脾。
三、唐诗宋词与琵琶艺术表演的和谐统一
(一)琵琶艺术与唐诗宋词内容的和谐统一
在唐诗中,琵琶艺术最能体现其内容,让人一目了然。不管是古代的琵琶曲还是近代的琵琶曲,曲名都讲究一个字——雅,这都反映与文学的关联。比如十分富有“诗”性的曲名:《孔雀东南飞》、《大浪淘沙》、《红楼梦》、《琵琶行》、《高山流水》以及《春花江月夜》等,这些曲名都来源于诗歌,甚至干脆和诗歌题目相同。仅从曲名上就能看出琵琶艺术与唐诗的和谐统一。就文学方面来看,琵琶曲有故事性和情节性,因此聆听琵琶曲的能够体会到创作者的内心思想,当代琵琶曲《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就能很好的表现这一点,该曲是由当代艺术家吴厚元所作。《诉——读唐诗<琵琶行>有感》抓住琵琶女在长安向穆、曹二人学习琵琶,后因容颜衰老而沦落的悲惨身世,对古代的琵琶女的生活做了丰富的想象,乐曲连绵起伏、扣人心弦,把乐曲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唐诗宋词中的琵琶表演艺术
我国古代诗人一般都喜好音乐,都喜欢咏唱歌曲,因此相比常人具备较高的音乐素养,许多也是画家,音乐家。王维就是典范,其创作的《郁轮袍》更是千古流传。许多诗人将琵琶表演艺术与唐诗宋词的创作相结合,让文字有血有肉,使得音乐建立在文字之上得到升华,将诗词与琴声完美融合。在宋朝刘禹锡《曹刚》中:大弦嘈赞小弦清,喷雪含风意思生。一听曹刚弹《薄媚》,人生不合出京城。该诗中的曹刚,是以演奏琵琶谋生,且世代如此。最后一句“人生不合出京城”更是到处了当时多少人的心声,让人体会到曹刚精美绝伦的弹奏技巧,宁愿不出京城也要听曹刚弹奏琵琶,以侧面的方式表现琵琶在宋朝社会的流行。
四、结语
琵琶一件古人世代相传而留下来的乐器,与古人的生活。文化息息相关,与古代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尽管琵琶在现代的风靡程度远不及唐宋,但是在弹奏时,不仅要注意琵琶的弹奏技巧,更要注意琵琶艺术的表演和唐诗宋词的和谐统一。在表演琵琶曲的同时,除了要展现琵琶曲的魅力之外,也要展现唐诗宋词的文化底蕴,做到“诗中有琴,琴能见诗”。
参考文献:
[1]余晓雪.唐代琵琶诗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2]李明兴.浅谈唐诗宋词与琵琶表演艺术的相互交融[J].艺术科技,2013,(05).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