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图书出版的尴尬

    郅季炘

    我国体育事业繁荣发展,然而体育出版事业发展却相差甚远,形成了尴尬局面。造成这样的局面,原因有很多,或来自体育事业发展自身的弊端,或受到出版事业整体状况的影响,或是由于体育图书出版事业发展自身的缺陷。

    新中国体育事业历经60余载全面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如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数一数二的体育大国,是体育发展历史中实力上升步伐最快的国家。中国体育事业形成了自己的优势项目群体,如乒乓球、羽毛球、跳水、体操等项目,我国优势体育项目渗透到全球的每个角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体育赛事,并参与举办各种体育比赛。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为奥林匹克运动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国体育加强了与世界的沟通与合作。作为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吸引了庞大数量人口参与进来,使体育事业发展的影响达到世界最大规模,对世界体育事业的推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体育图书市场发展现状

    在我国体育事业大发展繁荣的背景下,我国体育图书市场的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总体来讲,体育图书赢利效果不佳,销售份额所占市场比重很小,行业整体发展速度缓慢,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首先,图书出版方面。体育图书市场未形成市场化竞争局面,还存在“一头独大”的垄断现象以及市场化不彻底的无序化竞争现象。一方面,在出版机构方面,人民体育出版社和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是体育图书出版的主要阵地。根据当当网体育图书的销售数据显示,当当网共有体育类图书5137种,其中人民体育出版社的1437种,约占30%,由此可见体育类图书出版机构的集中度。两个专业出版社在专业基础、人才储备、政策支持、出版资源、发行渠道等方面都存在显著优势,这是那些小型出版社以及非体育专业出版机构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人民体育出版社承担了全国体育院校教材的统一编纂、出版及发行的任务,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也承担了大部分体育教材的出版与发行任务,留给其他出版社的出版空间有限。另一方面,由于健身保健、体育传记、体育文艺、体育娱乐等类别的体育图书内容上具有较强的娱乐性,专业性较弱,读者对于这类图书的科学和精确性的要求不高,因而其出版经营风险低,回收利润较大。多数出版机构倾向于选择这类选题,以降低成本、提升利润,但随之而来的是虚假的广告信息、恶意的竞争手段,出版机构没有获得真正实际利益,却牺牲了图书的价格、质量,甚至丧失了大量的读者受众,失去了图书出版赖以生存的市场。

    其次,体育图书产品结构方面。总体上来说,我国出版业还是粗放式经营,图书结构的调整步伐跟不上读者需求的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出版事业的快速发展。专业性强、理论性强的图书投入大、利润小,经营风险较大,因而给出版机构带来较大的运营压力;娱乐性图书范围主要涉及各种体育项目的初级层次,具有一定的休闲性和娱乐性,能够满足体育爱好者们的需求,因而备受青睐,却质量低下。这种图书结构也许暂时能够适应图书市场的发展速度,却不能满足其长远发展。

    最后,受众方面。从最近几年我国图书消费市场的情况来看,我国图书市场已经进入买方市场。买方市场的运作规律决定体育图书出版很大程度上要参考读者的需求。目前体育图书读者群体主要包括两类人群:一是体育专业人员,他们或者是学生,或是教师,或是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以及教练员等;二是体育业余爱好者,他们人数众多却对专业知识要求不高。另外,我国图书市场整体消费水平偏低,图书销量也较低,尤其是农村图书市场销量,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然而农村图书市场份额却少之又少。其中体育报刊与图书的消费更是少得可怜,只占家庭体育总消费的4.3%。在一份调查中,我们发现:调查当年读者购书的最大原因是“工作和学习的需要”(约占40%),与上一年比较,以“提高自身素质”为读书目的的比例显著提高。我们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我国读者购书的目的性很强,更多是针对实际应用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逐渐成熟,更加理性。然而带给我们的却是一个具有很大提升空间的市场。

    二、体育图书出版的尴尬及原因

    我国体育事业繁荣发展,然而体育出版事业发展却相差甚远,形成了尴尬局面。造成这样的局面,原因有很多,或来自体育事业发展自身的弊端,或受到出版事业整体状况的影响,或是由于体育图书出版事业发展自身的缺陷。

    1. 我国体育图书出版的尴尬现状

    体育出版的尴尬可以从三个方面阐述。

    体育图书质量水平过低,不能充分体现体育事业繁荣发展的现状,此为尴尬之一。图书质量可以分为外在质量与内在质量。外在质量体现在图书的纸张、装订、印刷等材料技术方面;内在质量,即内容质量,体现在图书专业性、获奖状况或者读者的反应情况上。体育图书作为专业图书,其特点以专业性为主,然而面对市场竞争的压力,面对利益的诱惑以及行业发展不可克服的困难,很多出版机构选择出版“捷径”,为了短期见到效益,提升出版数量,扩大了市场份额,却持续不了多久。还有一些出版机构为了迎合读者的“口味”,降低格调出版一些低品位、庸俗肤浅、缺少内涵的出版物,同样能够获得短期效益,却失去了长足发展的余地。

    体育出版人才匮乏,因而体育出版事业发展各个环节脱节,不能有效链接,产业化发展滞后,不能有效推动体育事业发展,此为尴尬之二。目前,体育出版产业存在的诸如选题重复严重、再版率高、市场低迷等问题,很大程度上都跟体育出版人才匮乏相关。体育出版一方面缺少能够深度理解选题内涵同时兼具体育知识素养,又能够对资源深度开发,深刻理解出版文化活动与经济活动关系的编辑策划人才,另一方面缺少既懂得出版经营管理,又懂得编辑、出版、印制、发行等出版流程的管理型人才。另外,还缺少文化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销售和发行人才,从从事体育图书发行人员的文化状况看,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尚不到总人数的30%。图书出版是创意产业,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缺乏人才,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缺乏资源、缺乏质量的整体提升、缺乏市场竞争的优势,同时还会影响文化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协调,更无法推动各个出版环节的有序运作,企业也不能长期持续发展。

    版权贸易发展受限,体育出版局限于国内环境,不能有效与国外体育出版形成交流互动的局面,不利于体育事业国际化发展,此为尴尬之三。进入21世纪,我国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日渐频繁,图书作为承载文化的主要实体,版权输出和引进逐渐增多。我国体育图书的版权输出品种越来越多,输出范围也越来越广,体育图书版权贸易有了长足进展。以人民体育出版社为例,其版权输出品种达170余种,与同一时期北京其他出版机构相比在数量上遥遥领先。然而,相对于从美国、英国等出版大国引进的品种数量,我国体育图书的版权输出却不值一提。我国体育图书版权输出地区也比较局限,主要集中在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至于欧美国家,输出比例很小。体育图书版权输出相较国内其他领域图书输出还具有一定差距,相较于出版大国的版权输出更是相距甚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 体育图书出版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体育图书出版存在着诸多发展问题,原因很多,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三点。第一,出版产业整体因素。体育图书出版体现出来的问题,很多都是出版产业的整体状况。整个出版产业发展的问题就是缺乏既懂得专业知识,又懂得管理知识的全能型人才,这对出版创意产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再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丰厚的利益诱惑,以及图书市场的买方特点,出版物整体质量越来越低,销售周期越来越短。第二,体育图书出版内部原因。作为专业性很强的体育图书出版,很难做到兼顾学术出版和大众出版。第三,我国体育体制的影响。我国体育发展实行举国体制,即利用社会主义优势,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等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效配置全国体育资源,上下合力,创造优异成绩。这种体制下难以形成体育的平民化和群众化。从根本上来说,群众对于体育由衷的热爱才是推动体育图书出版发展和繁荣的原动力。

    三、对我国体育图书出版的合理化建议

    1. 扩大内容出版范围

    扩大体育图书出版的范围,打破体育出版过于专业化的僵局,打开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广泛结合哲学、美学、物理学、心理学、经济学、旅游等学科,扩展出版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相结合,融入平民生活;丰富出版形式。体育出版的特性决定,电子音像出版是体育出版的重要内容,在继续加强出版电子音像出版物的同时,要加强体育数字出版,体育出版的试听特性与数字出版技术能够有效结合,一定会开辟一条新路径出来。

    2. 解决现存弊端

    解决体育图书出版发展的各种弊端,提升体育出版的整体竞争实力。人才问题是体育出版产业的首要问题,鉴于体育事业以及体育出版事业人才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薄弱,相关体育出版机构应该加大力度,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培养编辑人才、出版管理人才以及发行销售人才,从而带动体育出版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要增加政策投入,避免政策倾斜,营造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体育出版尴尬现状一大部分原因就是政策倾斜,不能正确引导公平竞争所致,要通过市场和政策手段的双重机制提高体育出版物的质量。体育出版物质量的提高及体育编辑人才培养可以有效促动体育出版物版权贸易发展。此外,应该加大国家对体育出版的扶持力度,加强体育图书翻译环节的投入和管理等。

相关文章!
  • 新常态背景下供给结构转型的逻

    【摘要】吴敬琏等学者编著的《供给侧改革》一书,选题切合时代需求,研究视野宏阔,求真务实且见解独到,弘扬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具有强烈

  • 电视剧《西藏秘密》的史诗性

    王泉<br />
    根据刘德濒同名小说改编的46集电视连续剧《西藏秘密》,以僧人扎西顿珠的沧桑人生经历为线索,真实再现了20世纪30至50年代末

  • 个性打造精品特色塑造名牌

    陈 雪<br />
    【摘要】时下,收看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成为观众更深层次了解新闻的热门途径。迄今,CCTV4套《海峡两岸》已成为一档优秀的电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