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肩周炎36例临床观察
匡艳红
摘要: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确诊治疗的肩周炎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2组均以3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80.5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63.89%,對照组为36.1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
关键词:肩周炎;针刺疗法;当归四逆汤
中图分类号:R255.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8-0064-02
肩周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肩关节炎症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疼痛、关节各方向活动不便,且疼痛日轻夜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笔者自2015年4月至2018年2月间采用针药结合治疗肩周炎患者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共观察本院门诊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 23~72岁,平均(51.3±4.1)岁,病程0.5个月~1.5 a;对照组中,男17 例,女19例,年龄28~76岁,平均(50.8±3.7)岁,病程1个月~1.5 a。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1)慢性劳损多发、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3)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5)肩部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及针刺治疗。当归四逆汤加减基本处方:当归15 g,炒白芍15 g,桂枝 10 g,细辛5 g,通草5 g,葛根60 g,威灵仙15 g,片姜黄15 g,大枣5枚,炙甘草10 g,用法:水煎服,每日 1剂,水煎俩次,俩次药汁混匀后,平均分作俩份,早晚各服 1 次,饭后分俩次饮,3 d为1疗程。针刺疗法:①取穴:后溪,液门,中渚;②操作:患者坐位,常规消毒后,用0.30 mm×40 mm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直刺入后溪穴,接着采用液门透中渚的针法,得气后嘱患者站立、活动患侧肩关节(肩外展、前屈、后伸、上举、旋后等动作),以活动受限动作为主。1次/d,3 d 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3.2 对照组 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减(用药同治疗组)。
1.4 疗效标准[2] 治愈:肩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有效:肩周轻度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不完全;无效:疼痛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是指因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发生的一种范围较广泛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以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3],属中医学中“痹证”、“肩痹”、“肩凝”等范畴,多因营卫失调,腠理空虚,正气虚弱,风寒湿热之邪侵袭,导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闭阻,不通则痛,从而使肌肉、筋骨关节疼痛、伸展不利;或因年老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经脉失养,不荣则痛,而疼痛拘挛,活动受限,日久则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4],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述:“女子七岁……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丈夫八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
当归四逆汤方出自《伤寒论》,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鲜姜、大枣等组成,原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而设,功能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肩周炎之肩臂疼痛,畏风怕冷,脉沉细,虽与“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在程度上有所不同,但其病因、病机则一致,这就体现了祖国医学“异病同治”的治疗法则[5]。方中桂枝、细辛温经散寒通络;当归、白芍养血和营,缓急止痛;通草行血脉;甘草、大枣补中益气。重用葛根的思路来源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葛根汤能疏通太阳经脉之气,而重用葛根能增强其辛甘凉润之力,更增强其解肌、润筋、解痉之功,使颈项肩背强硬疼痛等症明显缓解。任云[6]用葛根汤原方重用葛根治疗颈椎病收到良好的效果。威灵仙辛散温通,其性善走,既祛在表之风,又散在里之湿,可导可宣,为治风湿痹证之要药。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之神应丸,与当归、肉桂同用,以祛风散寒除湿,温阳活血止痛,治疗肾经不足,风冷乘之或因寝冷湿之腰痛。《广西中草药》明确记载:“威灵仙通经活络,止痛。”其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经,可通经络而止痛,为治痛证之要药,内服外用均效。配伍片姜黄是受益于熊继柏教授认为颈项为足太阳经所循之位,风寒湿为阴邪,侵犯太阳经,导致太阳经腧不利,营卫失和,出现恶风、畏寒、颈项强痛,主以葛根姜黄散疏风散邪、解肌止痛,常选用葛根、羌活、片姜黄[7]。亦得益于国医大师李济仁治疗痹证之“先生又倚重其刻下上肢关节疼痛较显,故用片姜黄、川桂枝以引经达其病所。”[8]
在使用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肩周炎的基础上,笔者常选用后溪、中渚、液门三穴治疗肩周炎。后溪穴,《针灸大成》云:“主疟寒热……臂肘挛急……”。《针灸聚英》 收录的《八法手诀歌》中说:后溪前上外肩背。《灵枢·经脉》中说,手少阳三焦经联系眼、耳、咽喉,属三焦,散络心包,起于小指外侧,行小指次指之间,臂外侧、颈、背及头侧。《灵枢·本输》曰“三焦者 ……注于中渚,中渚,本节之后陷者中也,为腧。”《灵枢·顺气一日四时》云:“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即经气痹阻,不通,针刺本经输穴可通经络之气,通调三焦之气[9]。《玉龙歌》记载:“手臂红肿连腕痛,液门穴内用针明,更有一穴名中渚,多泻中间疾自轻。”凡邪气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或经筋弛缓拘急所致的手臂红肿疼痛、手腕下垂、手指屈伸不利等,可取刺液门透中渚疏筋活络,行气止痛。
液门和中渚两穴,一为荥穴,一为输穴,根据《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所提出“荥输治外经”的应用理论,主要用于治疗手少阳三焦经脉循行通路上的疾患,以及三焦火热循经上扰的疾病。施术时采用 “液门透中渚”的刺法,一针透二穴,同刺荥与输,以加强疏通少阳经气的功效[10]。
针刺得气后,同时配合肩部功能锻炼,如肩外展、前屈、后伸、上举、旋后等功能锻炼具有活血化瘀、疏通关节经络作用[11],可促进肩部筋脉得以舒畅,气血运行正常,风寒湿之邪得以祛除,从而使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疼痛消失。
本临床研究选取“倆针三穴”治疗肩周炎,具有取穴少、痛苦少、刺法精、感应强、操作简易、应用安全、即时效果明显和一次性治愈率高的特点,加上当归四逆汤加味的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标本兼治,大大缩短了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时间,能达到用时短、疗效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淑宁.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配合肢体运动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3):63-64.
[2]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4.
[3]卲福元,卲华磊.实用颈腰肢痛诊疗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67.
[4]潘长青.针刺反阿是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1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6):70-71.
[5]孙均遂.当归四逆汤加减配合麝香止痛膏合香冰散治疗肩周炎 38 例[J].江苏中医杂志,1986,12:12.
[6]任云.葛根汤治疗颈椎病[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24(1):39-40.
[7]李点,周兴,何清湖.熊继柏辨治痹证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4):1272-1275.
[8]舒春,李振怡,李艳.国医大师李济仁治疗痹证验案举隅[J].国医论坛,2012,27(6):10-12.
[9]赵建家.针刺中渚穴在临床上应用的体会[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2):741-742.
[10]朱现民,刘小庆.“液门透中渚”针刺法的临证应用[J].中国针灸,2012,32(3):264-266.
[11]岑泽波.中医伤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5.
(收稿日期:2018-04-17)
摘要: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门诊确诊治疗的肩周炎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对照组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2组均以3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44%,对照组为80.56%,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63.89%,對照组为36.1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肩周炎疗效确切。
关键词:肩周炎;针刺疗法;当归四逆汤
中图分类号:R255.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8)08-0064-02
肩周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肩关节炎症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疼痛、关节各方向活动不便,且疼痛日轻夜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笔者自2015年4月至2018年2月间采用针药结合治疗肩周炎患者3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共观察本院门诊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 23~72岁,平均(51.3±4.1)岁,病程0.5个月~1.5 a;对照组中,男17 例,女19例,年龄28~76岁,平均(50.8±3.7)岁,病程1个月~1.5 a。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拟定。(1)慢性劳损多发、外伤筋骨、气血不足,复感受风寒湿邪所致;(2)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右肩多于左肩,多见于体力劳动者,多为慢性发病;(3)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后、外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5)肩部X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减及针刺治疗。当归四逆汤加减基本处方:当归15 g,炒白芍15 g,桂枝 10 g,细辛5 g,通草5 g,葛根60 g,威灵仙15 g,片姜黄15 g,大枣5枚,炙甘草10 g,用法:水煎服,每日 1剂,水煎俩次,俩次药汁混匀后,平均分作俩份,早晚各服 1 次,饭后分俩次饮,3 d为1疗程。针刺疗法:①取穴:后溪,液门,中渚;②操作:患者坐位,常规消毒后,用0.30 mm×40 mm毫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直刺入后溪穴,接着采用液门透中渚的针法,得气后嘱患者站立、活动患侧肩关节(肩外展、前屈、后伸、上举、旋后等动作),以活动受限动作为主。1次/d,3 d 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
1.3.2 对照组 采用当归四逆汤加减(用药同治疗组)。
1.4 疗效标准[2] 治愈:肩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有效:肩周轻度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恢复不完全;无效:疼痛无明显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 讨论
肩周炎即肩关节周围炎,是指因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发生的一种范围较广泛的慢性无菌性炎症,以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3],属中医学中“痹证”、“肩痹”、“肩凝”等范畴,多因营卫失调,腠理空虚,正气虚弱,风寒湿热之邪侵袭,导致经络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闭阻,不通则痛,从而使肌肉、筋骨关节疼痛、伸展不利;或因年老肝肾不足,气血亏虚,经脉失养,不荣则痛,而疼痛拘挛,活动受限,日久则出现肌肉萎缩、关节僵硬[4],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述:“女子七岁……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丈夫八岁……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
当归四逆汤方出自《伤寒论》,由当归、桂枝、芍药、细辛、甘草、通草、鲜姜、大枣等组成,原为“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而设,功能温经散寒,养血通脉。肩周炎之肩臂疼痛,畏风怕冷,脉沉细,虽与“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在程度上有所不同,但其病因、病机则一致,这就体现了祖国医学“异病同治”的治疗法则[5]。方中桂枝、细辛温经散寒通络;当归、白芍养血和营,缓急止痛;通草行血脉;甘草、大枣补中益气。重用葛根的思路来源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葛根汤能疏通太阳经脉之气,而重用葛根能增强其辛甘凉润之力,更增强其解肌、润筋、解痉之功,使颈项肩背强硬疼痛等症明显缓解。任云[6]用葛根汤原方重用葛根治疗颈椎病收到良好的效果。威灵仙辛散温通,其性善走,既祛在表之风,又散在里之湿,可导可宣,为治风湿痹证之要药。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八之神应丸,与当归、肉桂同用,以祛风散寒除湿,温阳活血止痛,治疗肾经不足,风冷乘之或因寝冷湿之腰痛。《广西中草药》明确记载:“威灵仙通经活络,止痛。”其性猛善走,通行十二经,可通经络而止痛,为治痛证之要药,内服外用均效。配伍片姜黄是受益于熊继柏教授认为颈项为足太阳经所循之位,风寒湿为阴邪,侵犯太阳经,导致太阳经腧不利,营卫失和,出现恶风、畏寒、颈项强痛,主以葛根姜黄散疏风散邪、解肌止痛,常选用葛根、羌活、片姜黄[7]。亦得益于国医大师李济仁治疗痹证之“先生又倚重其刻下上肢关节疼痛较显,故用片姜黄、川桂枝以引经达其病所。”[8]
在使用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肩周炎的基础上,笔者常选用后溪、中渚、液门三穴治疗肩周炎。后溪穴,《针灸大成》云:“主疟寒热……臂肘挛急……”。《针灸聚英》 收录的《八法手诀歌》中说:后溪前上外肩背。《灵枢·经脉》中说,手少阳三焦经联系眼、耳、咽喉,属三焦,散络心包,起于小指外侧,行小指次指之间,臂外侧、颈、背及头侧。《灵枢·本输》曰“三焦者 ……注于中渚,中渚,本节之后陷者中也,为腧。”《灵枢·顺气一日四时》云:“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即经气痹阻,不通,针刺本经输穴可通经络之气,通调三焦之气[9]。《玉龙歌》记载:“手臂红肿连腕痛,液门穴内用针明,更有一穴名中渚,多泻中间疾自轻。”凡邪气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或经筋弛缓拘急所致的手臂红肿疼痛、手腕下垂、手指屈伸不利等,可取刺液门透中渚疏筋活络,行气止痛。
液门和中渚两穴,一为荥穴,一为输穴,根据《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所提出“荥输治外经”的应用理论,主要用于治疗手少阳三焦经脉循行通路上的疾患,以及三焦火热循经上扰的疾病。施术时采用 “液门透中渚”的刺法,一针透二穴,同刺荥与输,以加强疏通少阳经气的功效[10]。
针刺得气后,同时配合肩部功能锻炼,如肩外展、前屈、后伸、上举、旋后等功能锻炼具有活血化瘀、疏通关节经络作用[11],可促进肩部筋脉得以舒畅,气血运行正常,风寒湿之邪得以祛除,从而使肩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疼痛消失。
本临床研究选取“倆针三穴”治疗肩周炎,具有取穴少、痛苦少、刺法精、感应强、操作简易、应用安全、即时效果明显和一次性治愈率高的特点,加上当归四逆汤加味的温经散寒、养血通脉的标本兼治,大大缩短了肩周炎的临床治疗时间,能达到用时短、疗效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淑宁.肩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配合肢体运动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3):63-64.
[2]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94.
[3]卲福元,卲华磊.实用颈腰肢痛诊疗手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567.
[4]潘长青.针刺反阿是穴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肩周炎18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6):70-71.
[5]孙均遂.当归四逆汤加减配合麝香止痛膏合香冰散治疗肩周炎 38 例[J].江苏中医杂志,1986,12:12.
[6]任云.葛根汤治疗颈椎病[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2,24(1):39-40.
[7]李点,周兴,何清湖.熊继柏辨治痹证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4):1272-1275.
[8]舒春,李振怡,李艳.国医大师李济仁治疗痹证验案举隅[J].国医论坛,2012,27(6):10-12.
[9]赵建家.针刺中渚穴在临床上应用的体会[J].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2):741-742.
[10]朱现民,刘小庆.“液门透中渚”针刺法的临证应用[J].中国针灸,2012,32(3):264-266.
[11]岑泽波.中医伤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45.
(收稿日期:2018-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