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业政策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律的初探

    李雅楠

    

    摘要:文章对产业集群发展规制和产业政策的关系进行探析,围绕两者不能够良好匹配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在机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两者良好互动的发展模式和评价体系,为现实产业政策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产业集群;对策;规律

    近些年,产业集群引起了学者们和政客们的广泛关注。对产业集群的研究多数集中在产业集群的定义、效应以及出现的原因上,基于产业政策的产业集群研究少之又少(Martin et a1,2010)。产业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各区域和产业间的特点,否则会造成以下几个问题(Ministry of Industry,2001):一、由于信息传递过程中造成缺失,导致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波动过大,缺乏平稳性,同时,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时,也会对中央政府的政策产生理解上的误区。二、政府对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些状况缺乏认知。其中包括:对产业集群理想和不理想的发展方面不明确:每个产业集群的特点不够明晰:对产业集群的发展缺乏有效评估手段:缺乏对参与者的了解:对产业集群发展的瓶颈缺乏认知(Tambunanand HiUebrand,2001):不了解产业集群所处的发展阶段(Menzel and Fornahl,2007:Bianchi,Miller and Berdni,1997:Altena and Heijman,2007)。

    一、产业集群与产业政策出现偏差机理分析

    目前大多数关于产业集群形成机理的分析都建立在Marshall关于聚集经济的早期理论基础上(Parr,Hewings,Sohn andNazaral,2002)。但是从现实产业集群的管理和政策制订、实施情况来看,产业政策并没有遵循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律,两者之间出现明显的偏差。综合目前的分析观点,整体上可以从产业政策的实施和制订思路、产业政策的目标差异化以及产业政策实施重点的差异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产业政策制订的基本思路的缺陷

    产业政策为了保证对产业集群有效支撑,往往从“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个基本思路。“自下而上”的思路主要以市场导向为主,其制订的产业政策往往忽略政府的作用,内容往往过细,难以形成更为普遍的规律。这种思路设计出来的产业政策在为发展中的产业集群进行配套时,往往会出现政策之间的矛盾性和相悖性,这样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相反,另一种思路则更多的是从顶层设计出发,顶层设计出来的政策没有详细的信息作为支撑,实施过程中往往无法“落地”,这样的思路虽然保证产业集群的整体发展方向正确性,但是其操作往往难以有效执行,并且在考核指标设计也会存在不接地气的情况。

    (二)产业政策的目标迥异

    产业政策的目标可以归纳为,1.解决经济运行中的市场失灵问题:2.使得产业集群发展符合国家发展战略,例如将鼓励集群创新融入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一部分:3.地方政策将产业集群与地方经济相关联,大力发展相匹配的集群模式。从三个方面的目标可以看出,产业政策的发展目标并非完全适应产业集群的发展阶段,同时地方和国家层面的目标的异质性也势必会导致产业政策难以有效发挥为产业集群服务的作用。

    (三)产业政策实施重点差异较大

    以往一刀切的实施方式难以适应现阶段发展需求,产业政策是区域政策和各种相关政策的组合,产业集群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往往是不同的。发展初期对资金等需求量非常大,这时的产业政策不能够覆盖并针对该问题进行解决,产业政策的实施便难以有效开展。以往的产业政策重点较多,但是对产业集群的信息反映较慢,从而造成两者之间的匹配偏差增大。

    二、对策和建议

    在上文分析的基础上,本人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试图解决产业政策和产业集群不相匹配的问题。

    (一)制定产业集群阶段的识别标准

    本文在已有产业和市场接近性评价体系基础上,将竞争对手和参与者的协作程度两个新的维度引入体系中。本文将原有的文献进行汇总,如表1所示。

    (二)集成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目标,采用“双向”思路进行政策制定

    制订产业政策要充分考虑国家和地区发展目标的异质性问题,将目标有机结合。从国家和地区层面出发,确定各集群的发展方向的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市场的导向作用,进行统筹规划,保证信息的有效和快速传递,降低市场风险,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进而使得制订的产业政策更具操作件和效果。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