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清丰柳子戏的表演及艺术特征探微
张丽兰
摘要:清丰柳子戏作为一个古老的稀有剧种,几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既有清朝中叶的鼎盛,又有京都花部的发展,因为有党和政府密切关怀,柳子戏在五、六十年代创造了辉煌。清丰柳子戏表演以及艺术特征为推动社会发展、为研究后代的中国戏曲音乐、中国民族音乐起到很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清丰柳子戏 演技 角色分工 艺术特征
清丰柳子戏又称“北(百)调子”、“柳子腔”、“弦子戏”,是由宋代北曲衍变而来的诸宫调,在继承唐代宫廷音乐变文唱白相间的传统基础上,广泛吸收中原一带流行的俗曲、小令,如[锁南枝]、[山坡羊]、[耍孩儿]、[驻云飞]、[打枣杆]等,并承受了弋阳、青阳、高腔、昆曲、乱弹等剧种的曲牌和唱腔,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拥有300余支曲牌,200多个剧目的弦索古老声腔剧种,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主要流行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它独特的演技以及艺术特征被历史永久地流传下来。
一、演技
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清丰柳子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技风格,它借鉴民间舞蹈、武术、杂技表演,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多种表现手段,创造出了各种形形色色,惟妙惟肖的舞台艺术形象,把该戏种表演细腻、情节完整、戏路宽阔的艺术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柳子戏在戏剧表演中善于用高难度的动作刻画人物,烘托气氛,动作绝妙,现场表演中不断把戏剧氛围推入高潮。例如《窦公送子》中,窦公在风雨交加送子一节,窦公一手持伞,一手怀抱婴儿,步履先大后小,先慢后快,最后圆场越走越快,猛地失足跌倒,伞飞出手,迅速站起后,一个前斗科,运用滑伞步起身将飘在空中的伞接住又一亮相,显示出风之狂,雨之猛,同时也表现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决心。接伞之后,风雨愈烈,吹得他忽东忽西,几个大幅度的拉闪动作,还不足以敌住猛烈的风雨,转身一个隔伞前斗科,摔倒在地。 此时窦公手颤头摇,苍髯抖动、气喘嘘嘘,表现古稀之年精疲力竭不敌狂风急雨和龙钟老态。再如《张大德游寺》一剧中的双上吊一节,张大德一双儿女分别在台口两角同时悬绳,一股烟后,舞台上空悬下两具死尸,台下观众瞠目结舌,惊诧轰鸣。
柳子戏也采用较多彩戏的特殊技巧,如《胡罗锅抢亲》一剧中就运用彩铡刀、尖刀、抓勾、剪刀等道具,鞭炮声中,喝令开铡,行刑官用力一按,接着一声惨叫,只见“血花”四溅,尸身一分为二,惊险、恐怖、刺激。又如《张大德游寺》拿和尚一节,所用兵刃全为真刀真枪,马叉、流星、捎子、三节棍等,表演与武打相结合,烘托降恶扶正气氛。
二、表演及练功程式
清丰柳子戏在表演程式中根据角色不同分别有不同要求,例如生、旦、净、丑都各有自己的表演程式。旦行讲究:“青衣两交手;武旦风摆柳,闺门目下瞧,丑旦手掐腰”。柳子戏练功喊嗓,讲究早晨对太阳升起方向,或迎风、或站河边。
柳子戏练功注重:顶、腿、腰。
主要练功程序:压腿→踢腿→搬腿→劈叉→下腰→甩腰→翻身→定式耗功→飞脚→旋子→毽子虎跳→翻筋头→跑圈→推圈(单推、双推)→拿顶(收功)。
三、角色分工
柳子戏班多由二、三十人组成,生、旦、净、丑行当齐全。生行分文武老生和小生;文老生,多扮地位较高的官宦人物,讲究气度和功架,重唱;武老生,多扮将帅;小生,扮青年男性人物;旦行分老旦、青衣、正旦、闺门旦、花旦和彩旦;老旦,扮年老的女性;青衣,扮已婚之中年妇女,温雅端庄;正旦,扮刚出阁之青年女性,既有青衣之文雅,又有花旦之活泼;闺门旦,扮未婚之大家闺秀,常带娇羞情态;花旦,扮性格活泼、机智、身段潇洒多姿的女性;彩旦,扮泼辣或憨傻的女性;净行,分大净、二净。大净:分黑脸、白脸和二白脸;二净,分大花、二花和小花;大花,扮有权势之武将,架子大,扎靠或箭衣;二花,多扮性格粗暴角色;小花,扮青年人物,不挂髯口,且具童雅气;丑行有文丑、武丑、老丑、小丑;文丑,亦称官丑。武丑:扮恶少,动作粗俗轻浮;老丑,扮心地善良的家院或丑员外;小丑,动作幽默、诙谐、滑稽。
清丰柳子戏历经几个世纪的成长、发展、改革、衍变,兼收并蓄,博采众长,逐渐成熟、完善,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艺术特征。
(一)柳子戏在元代属北曲诸宫调说唱长篇故事的曲艺形式,明代形成传奇戏,用多场戏表演复杂的故事,由独具风格的唱腔形成剧种。因而,此剧种有其历史悠久、古老性的艺术特征。
(二)柳子戏虽经京都花部的宠爱,又有清朝中叶的鼎盛,还有党和政府戏曲政策关爱下的繁荣,但受现代传媒技术的强烈冲击,市场萎缩,观众骤减,全国保留下来的专业剧团,也仅有山东省柳子剧团和清丰县柳子剧团两家。因而,此剧种有其稀有性的艺术特征。
(三)柳子戏丰富的曲牌中既有宫廷味较浓的雅曲《锁南枝》,又有泥土气息浓郁的俗曲《柳子》;既有古朴苍劲,激昂挺拨的《调子》,又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哎嗨,活泼抒情的《一江风》;既有清雅细腻的细曲《二凡》,还有粗犷奔放的粗曲《赞子》。因而,此剧种有其雅俗共赏的特征。
(四)柳子戏音乐结构华丽,无论雅曲,还是俗曲;是高腔,还是小调,音乐节奏和旋律极有规律,曲子之间慢和快的速度差层次较多,构成复杂的音域。因而,此剧种有其音域复杂、不易传承的特征。
(五)柳子戏既有宫廷大曲,又有民间的俚曲和俗曲小令,还有其他兄弟剧种的合理养分,种类繁多,面貌各异。因而,此剧种有其曲牌复杂、剧目繁多的多源性特征。
(六)柳子戏的演出常伴随着民间的婚丧嫁娶、礼天祭祖等民俗活动,深受民间喜爱。演出范围遍及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等地。因而,此剧种有其与民俗民间文化相融合的特征。
清丰柳子戏经历了元代的孕育,明代的成形,清代走向成熟兴盛。曾随花部乱弹压倒昆曲,并一时称盛,四大徽班进京之时,退出京师,解放前,柳子戏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创伤,已奄奄一息。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爱下,为清丰县乃至河南省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如今,清丰柳子戏生存形势极不乐观,一些颇有造诣的老演员,已逐步退出舞台,有的相继谢世。青年演员寥寥可数,后继乏人。抢救、保护清丰柳子戏已刻不容缓。
清丰柳子戏是我国古代宫廷音乐的缩影,是地方稀有剧种的典范,是研究北宋以来我国弦索声腔剧种早期历史的生态标本,是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抢救保护清丰柳子戏对于新世纪、新时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中原地区文化交流,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注:
本文系濮阳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院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清丰柳子戏研究(项目编号2013PYZYZS08)。
参考文献:
[1]马紫晨主编.河南戏曲史志资料辑丛[M].河南: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编辑委员会,2007.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清丰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清丰文史资料[M].清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清丰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9.
摘要:清丰柳子戏作为一个古老的稀有剧种,几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既有清朝中叶的鼎盛,又有京都花部的发展,因为有党和政府密切关怀,柳子戏在五、六十年代创造了辉煌。清丰柳子戏表演以及艺术特征为推动社会发展、为研究后代的中国戏曲音乐、中国民族音乐起到很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清丰柳子戏 演技 角色分工 艺术特征
清丰柳子戏又称“北(百)调子”、“柳子腔”、“弦子戏”,是由宋代北曲衍变而来的诸宫调,在继承唐代宫廷音乐变文唱白相间的传统基础上,广泛吸收中原一带流行的俗曲、小令,如[锁南枝]、[山坡羊]、[耍孩儿]、[驻云飞]、[打枣杆]等,并承受了弋阳、青阳、高腔、昆曲、乱弹等剧种的曲牌和唱腔,逐渐发展起来的一个拥有300余支曲牌,200多个剧目的弦索古老声腔剧种,距今已有600余年历史,主要流行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它独特的演技以及艺术特征被历史永久地流传下来。
一、演技
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清丰柳子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技风格,它借鉴民间舞蹈、武术、杂技表演,综合运用唱、念、做、打等多种表现手段,创造出了各种形形色色,惟妙惟肖的舞台艺术形象,把该戏种表演细腻、情节完整、戏路宽阔的艺术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柳子戏在戏剧表演中善于用高难度的动作刻画人物,烘托气氛,动作绝妙,现场表演中不断把戏剧氛围推入高潮。例如《窦公送子》中,窦公在风雨交加送子一节,窦公一手持伞,一手怀抱婴儿,步履先大后小,先慢后快,最后圆场越走越快,猛地失足跌倒,伞飞出手,迅速站起后,一个前斗科,运用滑伞步起身将飘在空中的伞接住又一亮相,显示出风之狂,雨之猛,同时也表现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决心。接伞之后,风雨愈烈,吹得他忽东忽西,几个大幅度的拉闪动作,还不足以敌住猛烈的风雨,转身一个隔伞前斗科,摔倒在地。 此时窦公手颤头摇,苍髯抖动、气喘嘘嘘,表现古稀之年精疲力竭不敌狂风急雨和龙钟老态。再如《张大德游寺》一剧中的双上吊一节,张大德一双儿女分别在台口两角同时悬绳,一股烟后,舞台上空悬下两具死尸,台下观众瞠目结舌,惊诧轰鸣。
柳子戏也采用较多彩戏的特殊技巧,如《胡罗锅抢亲》一剧中就运用彩铡刀、尖刀、抓勾、剪刀等道具,鞭炮声中,喝令开铡,行刑官用力一按,接着一声惨叫,只见“血花”四溅,尸身一分为二,惊险、恐怖、刺激。又如《张大德游寺》拿和尚一节,所用兵刃全为真刀真枪,马叉、流星、捎子、三节棍等,表演与武打相结合,烘托降恶扶正气氛。
二、表演及练功程式
清丰柳子戏在表演程式中根据角色不同分别有不同要求,例如生、旦、净、丑都各有自己的表演程式。旦行讲究:“青衣两交手;武旦风摆柳,闺门目下瞧,丑旦手掐腰”。柳子戏练功喊嗓,讲究早晨对太阳升起方向,或迎风、或站河边。
柳子戏练功注重:顶、腿、腰。
主要练功程序:压腿→踢腿→搬腿→劈叉→下腰→甩腰→翻身→定式耗功→飞脚→旋子→毽子虎跳→翻筋头→跑圈→推圈(单推、双推)→拿顶(收功)。
三、角色分工
柳子戏班多由二、三十人组成,生、旦、净、丑行当齐全。生行分文武老生和小生;文老生,多扮地位较高的官宦人物,讲究气度和功架,重唱;武老生,多扮将帅;小生,扮青年男性人物;旦行分老旦、青衣、正旦、闺门旦、花旦和彩旦;老旦,扮年老的女性;青衣,扮已婚之中年妇女,温雅端庄;正旦,扮刚出阁之青年女性,既有青衣之文雅,又有花旦之活泼;闺门旦,扮未婚之大家闺秀,常带娇羞情态;花旦,扮性格活泼、机智、身段潇洒多姿的女性;彩旦,扮泼辣或憨傻的女性;净行,分大净、二净。大净:分黑脸、白脸和二白脸;二净,分大花、二花和小花;大花,扮有权势之武将,架子大,扎靠或箭衣;二花,多扮性格粗暴角色;小花,扮青年人物,不挂髯口,且具童雅气;丑行有文丑、武丑、老丑、小丑;文丑,亦称官丑。武丑:扮恶少,动作粗俗轻浮;老丑,扮心地善良的家院或丑员外;小丑,动作幽默、诙谐、滑稽。
清丰柳子戏历经几个世纪的成长、发展、改革、衍变,兼收并蓄,博采众长,逐渐成熟、完善,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艺术特征。
(一)柳子戏在元代属北曲诸宫调说唱长篇故事的曲艺形式,明代形成传奇戏,用多场戏表演复杂的故事,由独具风格的唱腔形成剧种。因而,此剧种有其历史悠久、古老性的艺术特征。
(二)柳子戏虽经京都花部的宠爱,又有清朝中叶的鼎盛,还有党和政府戏曲政策关爱下的繁荣,但受现代传媒技术的强烈冲击,市场萎缩,观众骤减,全国保留下来的专业剧团,也仅有山东省柳子剧团和清丰县柳子剧团两家。因而,此剧种有其稀有性的艺术特征。
(三)柳子戏丰富的曲牌中既有宫廷味较浓的雅曲《锁南枝》,又有泥土气息浓郁的俗曲《柳子》;既有古朴苍劲,激昂挺拨的《调子》,又有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哎嗨,活泼抒情的《一江风》;既有清雅细腻的细曲《二凡》,还有粗犷奔放的粗曲《赞子》。因而,此剧种有其雅俗共赏的特征。
(四)柳子戏音乐结构华丽,无论雅曲,还是俗曲;是高腔,还是小调,音乐节奏和旋律极有规律,曲子之间慢和快的速度差层次较多,构成复杂的音域。因而,此剧种有其音域复杂、不易传承的特征。
(五)柳子戏既有宫廷大曲,又有民间的俚曲和俗曲小令,还有其他兄弟剧种的合理养分,种类繁多,面貌各异。因而,此剧种有其曲牌复杂、剧目繁多的多源性特征。
(六)柳子戏的演出常伴随着民间的婚丧嫁娶、礼天祭祖等民俗活动,深受民间喜爱。演出范围遍及河南、山东、河北、安徽、江苏等地。因而,此剧种有其与民俗民间文化相融合的特征。
清丰柳子戏经历了元代的孕育,明代的成形,清代走向成熟兴盛。曾随花部乱弹压倒昆曲,并一时称盛,四大徽班进京之时,退出京师,解放前,柳子戏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创伤,已奄奄一息。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爱下,为清丰县乃至河南省的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如今,清丰柳子戏生存形势极不乐观,一些颇有造诣的老演员,已逐步退出舞台,有的相继谢世。青年演员寥寥可数,后继乏人。抢救、保护清丰柳子戏已刻不容缓。
清丰柳子戏是我国古代宫廷音乐的缩影,是地方稀有剧种的典范,是研究北宋以来我国弦索声腔剧种早期历史的生态标本,是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抢救保护清丰柳子戏对于新世纪、新时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促进中原地区文化交流,丰富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注:
本文系濮阳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院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河南清丰柳子戏研究(项目编号2013PYZYZS08)。
参考文献:
[1]马紫晨主编.河南戏曲史志资料辑丛[M].河南:中国戏曲志河南卷编辑委员会,2007.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清丰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清丰文史资料[M].清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清丰县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