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红高粱》

    【摘 要】天津评剧院创编的评剧《红高粱》,将重点放到了十八刀(余占鳌)和九儿的曲折爱情和舍身抗日上,展示了人物的内心和情感世界的纠葛,刻画出了人物内心深处的矛盾面,为评剧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红高粱》;评剧;人物塑造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1-0052-01

    莫言的名著《红高粱家族》问世已久,在舞蹈、电影、电视舞台上都曾留下了她身影。由天津评剧院打造的评剧《红高粱》一剧采取“经典再造”的方式,将剧目的重心放到十八刀(余占鳌)和九儿的曲折爱情和舍身抗日上,通过对二人的内心世界的描绘,将其人生轨迹同抗日战争的历史大背景有机结合。该剧包含新意,充分体现了天津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和北方演艺集团大力实施精品战略,坚持“抓作品带队伍,用人才保作品,以作品促人才”的发展理念。通过创作演出精品剧目,带动剧团全面发展。因此,一经推出便获得了多方面的好评。

    作为新时代的评剧创作,《红高粱》在深刻领悟评剧自身艺术价值的前提下,本着对评剧传承与创新的目的,对原著情节进行了大胆修改。遵循传统戏曲创作“立主脑”、“密针线”、“减头绪”、“戒荒唐”的原则,将原著中的情节进行了合理的增删。通过减去枝蔓性的故事情节,做到了主题凝炼。同时,剧中在原著基础上,增加十八刀(余占鳌)高粱地劫亲,刘罗汉为妻女报仇舍生取义,朱县长处刑刘罗汉被日寇逼疯,九儿舍身担酒杀敌等情节。该剧本着尊重经典著作的态度,寻求着其中贯穿主旨的精神内涵,将红高粱中的抗日主题诠释得有声有色、感动人心,赋予了作品本身更为深刻的内涵。

    正如莎士比亚所言,“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看它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一出剧目能否起到教化人心的作用,就要看它所体现出的价值判断及审美取向。要通过对剧中人物的精心塑造,将其内心世界展示在观众面前,将剧中蕴含的人间真善美,传递给观众,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评剧《红高粱》塑造出了日寇暴虐统治下自发抗日民众的群体形象,发掘、发现和讴歌了中国人不畏强暴的坚强品格。剧中所展现出的中国人的家国情怀,正是人间大美;所展现出中国人的爱国理念,正是人家大爱,这都是戏曲工作者应该着力展现的。戏曲要能起到伸张正义,鞭挞丑恶,揭露黑暗,唤取光明的作用。“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戏曲的功能不仅仅是供观众消遣和娱乐,更要能唤起观众情感广泛的共鸣,给观众以启迪。即便不能称得上是高台教化,也要能使人心向善。

    目前许多主旋律剧作,往往过多的陷入对高大全人物的塑造和歌颂之中,这也造成了目前广大观众对于此类题材剧目兴趣的减退,使得一些剧目缺乏商业演出市场,往往仅演出几场便偃旗息鼓。《红高粱》中十八刀(余占鳌)和九儿的塑造却避免了这种窘境,二人都有自身性格的弱点,但是在民族大是大非面前,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这种有缺陷英雄人物的塑造,显示出了编剧的匠心独具。避免了高大全人物给观众的审美疲劳,也使得该剧做到情节抓人,人物抓人,能使观众紧随剧情,深入剧中,做到了“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

    评剧《红高粱》对九儿的塑造不是流于形式的“脸谱化”刻画,而是通过展示了她多层次的情感,全景展示了九儿从一个追求爱情的闺阁秀女到舍身抗日的报国烈女的心路变化,凸显其人格升华的过程。出嫁中的无奈、情郎相见的喜悦、为情守身的赤诚、情投意合的缠绵都在刘罗汉舍身成仁、日寇肆虐下转化为誓死抗日的家国之情。印证了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篇所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评剧来自于民间,这也注定了它关注民生,反映民意的艺术品质。也正因为如此,在抗日剧创作上,评剧有着与其他剧种相比所独具的优势。评剧的这种艺术品格使得《红高粱》的再创作达到深接地气的层面,从而使全剧呈现出一种清新亮丽的艺术风格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评剧艺术就是在不断的舞台实践中,博采众长,去粗取精,造就了一批又一批名剧,形成了一出又一出经典,可以说评剧《红高粱》为今后评剧的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简介:

    王兴昀,男,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戏曲史、戏曲理论。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