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分析
王兰合
摘 要:在全球气候逐渐变暖的过程中,人们深刻认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已经觉醒,并且这一意识对各行业的影响力也正在扩大。园林绿化建设是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对两者之间存在的具体关系进行分析是非常有价值的,有助于人们从中挖掘出更有效的信息,进而取得更好地生态环境保护效果。
关键词:园林绿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关系
文章编号:1004-7026(2018)02-0075-01 中国图书分类号:TU986 文献标志码:A
生态环境与人类后代的延续有着密切的联系,对生态环境的大肆破坏的危害性是十分严重的,所以在国家发展过程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是势在必行的。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中,园林绿化建设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所以对园林绿化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分析可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可以提高人们对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条捷径。
1 园林绿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分析
可以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进一步发展。生态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说空气、气候等,都对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过程中,需要对空气进行净化,对气候进行调节。但其它的方式所能取得的效果不够显著,如此一来就突显出了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的开展,可以在空气净化、气候调节等方面发挥作用。在空气净化中,种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存留的有害物质,比如说氟化氢、二氧化碳等,这些有害物质被吸收,可以减少空气对人体的危害,降低大气污染。在气候调节方面,成片的种植物可以覆盖土壤,减少阳光直射,而种植物叶片中的水分在蒸发过程中,则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如此一来就实现了对气候进行调节的目标。
2 可以促进环境质量的改善
人们的生存依赖于环境,在环境质量越来越差的情况下,人体所受到的伤害就越来越大,所以面对这样的情况,对环境质量进行改善是极为有必要的。在环境质量改善过程中,园林绿化建设是比较有效的方法,1hm2绿地在一天中可以吸收900kg的二氧化碳,释放出600kg的氧气;1hm2阔叶林在生长季节能够日均吸收1 000kg二氧化碳,释放750kg的氧气,从而满足1 000人对氧气的需求。与此同时,在环境中還有一些有毒气体,这些气体被人们吸收到身体中,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这些有毒气体可以通过植被被吸收。比如说绿草如茵的草坪可以吸收 SO2、NOx、Cl2等有害气体,从而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残留量,降低人体吸收空气的危害。另外,草丛、植物等还具有杀菌的作用。空气中有部分粉尘,这些粉尘中可能含有细菌,这些细菌可以被植物产生的杀菌素所消灭,所以说,园林绿化建设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3 在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上开展园林绿化建设的对策
在园林绿化建设中维持生态平衡。在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园林绿化建设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为了确保园林绿化的作用更加的突出,就应在进行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维持生态平衡。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既要考虑植物造景的美观性,也需要考虑园林的生态环境保护效能。因此在进行园林绿化建设中,应选择合适的植物,通过多样化的植物构成来维持园林的内部生态平衡。
4 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植物配置
不同的植物其生态环境保护作用不同,体态不同,观赏价值不同,所以在进行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应注重植物的配置。在实际配置植物过程中,应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是选择抗旱的植物,还是选择耐贫瘠的植物等。不同类型植物的选择是极为关键的,只有让植物在其适宜的环境中生存,才能减少植物的死亡率,确保园林绿化建设工作的有效性。
5 在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要实现立体化建设
在当前科技水平不断提升过程中,高科技技术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已经广泛应用。在有技术条件的支撑下,在开展园林绿化建设工作过程中,应实现立体化建设。立体化建设包括屋顶绿化、天桥绿化以及高架绿化等。立体化建设可以在城市绿化饱和的情况下挖掘出新的绿化潜力,同时立体绿化的实行,还可以增加经济收益,能够集经济收益和生态效益为一体,这样的园林绿化建设方式值得继续探索,待其成熟之后可以进行大范围的推广。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情况下, 人们的生存空间被缩小,生存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鉴于生态环境被破坏的危害性,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就应做好园林绿化建设工作,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作用,对生态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以此来为人类的生存延续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李旭勇,贾卫平.现代城市园林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技资讯,2015(25)36-36.
[2]何桂柱.园林绿化中植物的栽培与养护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17)98-99.
[3]宋禹晨,节约型绿化园林建设策略的若干研究论述 [J].甘肃科技纵横,2017(1)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