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肉羊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技术措施
闫益波
我国是养羊大国,养羊数量和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近年来,肉羊规模养殖发展较快,我国羊肉生产正在从分散饲养、个体屠宰加工与低质量的状态向集约化、规模化饲养、集中屠宰加工与高档羊肉生产转变。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肉羊养殖从业人员大都对肉羊的生产技术不很了解,往往会出现经济效益不高甚至赔钱的现象,尤其是在羊价低迷时更为突出。
一、原因分析
(一)所饲养肉羊品种不适宜
养肉羊能否多赚钱,首先取决于所饲养的品种是否适宜。尽管所有的羊品种都可用于生产羊肉,但由于其生产方向不同,产肉效率相差很大。例如,早熟肉用品种羊的屠宰率高达65%~70%.一般品种为45%~50%.毛用细毛羊仅为35%~45%。
(二)圈舍建造不合理
1.圈舍选址不合理
肉羊适宜生活在干燥、通风、凉爽的环境之中。若将羊场场址选在低洼潮湿、排水不良、通风不畅的地方,这种潮热的环境势必对羊只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不良影响。有些羊场周围缺乏饲草饲料基地或饲草饲料来源,从其他地方运输饲草大大提高饲料成本,降低羊场的经济效益。有些羊场选址时,忽略了防疫问题,将圈舍建到了疫区或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导致羊场疫病的爆发和蔓延。
2.圈舍建筑类型不适宜
圈舍类型很多,如长方形羊舍、楼式羊舍、农膜暖棚式羊舍等。在建筑羊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饲养方式(是放牧为主,还是舍饲为主)及经营方向(提供种羊还是商品羊)等来确定建造不同类型的羊舍。例如,在我国南方,潮湿多雨,适宜建造楼式羊舍;在我国北方高寒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在建造羊舍时首先要考虑圈舍冬季保暖问题,最好建造塑料薄膜暖棚羊舍;在气温变化较温和的地区,则可建造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羊舍,这样既能满足羊的生活需要,又可节约建筑投资。
3.圈舍建造不合理
圈舍及运动场面积偏小,羊拥挤,空气污浊,易导至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发生异食癖、妊娠母羊由于挤撞而导致的机械性流产等现象:圈舍及运动场面积过大,则会造成土地的浪费和羊舍建筑成本的增加。圈舍窗户面积过小,采光和通风能力差,羊粪尿使地面潮湿泥泞而易发生腐蹄病;但圈舍窗户面积过大,则不利于冬季圈舍的保温。圈舍地面的建造应以便于清扫和羊舒适并重为原則。有的羊场为了便于清扫卫生,将羊舍地面建成水泥地面,但由于圈舍保温能力差,冬季舍内温度低,水泥地面很凉,羔羊卧在这样的冷地面上,极易发生痢疾等胃肠道疾病。饲槽是羊采食饲料的器具,要求有一定的宽度、高度和长度,截面呈“U”形。若将饲槽建成“V”形或倒梯形,饲槽底部则易形成死角,存积其中的饲料羊采食不尽,会造成饲料的浪费,这些饲料在炎热夏季易腐败变质而造成病原菌通过饲料进行传播。每只羊应有足够的饲槽长度,若不够则会导致争食,致使体弱、个体小的羊采食不足,造成羊群发育不整齐,甚至有时出现羊只争食而致死、致残的现象。
(三)日粮营养不完善
目前,在肉羊饲养实践中,由于肉羊日粮不完善而导致养肉羊不赚钱,甚至赔钱的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
1.饲料种类单一
羊肉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及维生素,且羊肉中的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等人体所必须氨基酸种类齐全,而肉羊所采食的饲料绝大多数是植物及其副产品,营养价值低且不完全,这就要求肉羊饲料种类必须丰富。羊常用饲料概括起来可分为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矿物质饲料和特殊饲料四大类,其营养特点各不相同。植物性饲料是羊的基本饲料,根据饲料来源、维生素含量及水分的多少分为青绿多汁饲料、粗干饲料、精饲料。青绿多汁饲料的营养特点是维生素含量丰富,干物质少,有效能值低。粗干饲料的营养特点是粗纤维含量高,可使羊有饱感,但营养价值低,尤其蛋白质含量低。精饲料包括农作物籽实及其加工副产品,其中禾本科籽实富含淀粉,可用作能量饲料:豆科籽实富含蛋白质,可用作蛋白质补充饲料,动物性饲料蛋白质含量高,含必须氨基酸全面,是品质很好的蛋白质补充饲料。矿物质饲料则可用于补充肉羊饲料中钙、磷、钠、氯等的不足。特殊饲料是指维生素、抗生素、氨基酸、激素等人工培养或化学合成的产品,这些饲料虽然在饲料中用量很小,但对调整肉羊体内代谢、提高饲料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由于不同种类饲料的营养特性各不相同.因此肉羊饲料种类必须多样化。
2.饲料品质差,缺乏必要的加工调制
粗干饲料是饲养肉羊的基本饲料.在农区主要以农作物秸秆为主。秸秆饲料质地粗硬、适口性差、营养价值低、消化利用率不高,直接用这种饲料喂羊,势必会降低肉羊的生产性能。为此,对饲料进行加工调制,提高适口性、采食速度、采食量和消化率是提高肉羊饲养效益的有效途径。例如,秸秆青贮可有效的保存青绿饲料的营养成份,一般青饲料晒干后养分损失300~50%,而经青贮保存后仅损失10%左右,并且青贮饲料酸香可口、柔软多汁,可提高肉羊采食量和消化率。若在制做青贮饲料时加入适量尿素,还可提高青贮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又如,秸秆氨化可显著提高秸秆等粗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并且质地柔软、气味糊香、适口性好,可使家畜采食量和有机物消化率均提高20%以上。饲料加工调制方法很多,养羊场户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对品质较差饲料进行合理的加工调制。
3.日粮配合不科学
日粮是肉羊一昼夜所采食的饲料饲草量。日粮配合就是根据肉羊的营养需要量和饲料的营养成份,选择几种饲料互相搭配,使日粮能够满足肉羊的营养需要。其目的是维持肉羊正常生命健康、生理活动及获得最佳的生产水平。肉羊生产实际中常见的问题是饲养管理粗放,有啥吃啥,不重视日粮的配合,不能满足不同生理时期肉羊对营养的需要量,结果导致生产性能低下,甚至导致一些营养性疾病的发生。例如,育肥日粮的精粗饲料比例一般以45%精饲料和55%粗饲料的配合比例为优,若精饲料所占比例过低,则育肥效果不理想:若日粮中钙、磷比例失调,易引起尿结石症。处于不同生理时期的肉羊,对营养的需要量及种类要求不同。例如,对羔羊进行育肥,实际上包括羔羊生长和育肥两个过程。生长过程是肌肉和骨骼的生长过程,因此需要高蛋白质水平的日粮;肥育过程主要是脂肪的沉积过程,因此要求日粮中含有较高的能量水平。所以育肥羔羊要求其日粮必须是高蛋白质、高能量水平的日粮;对于成年羊育肥,由于主要是肥育过程,即脂肪沉积的过程,所以成年羊育肥的日粮以高能量和较低蛋白质水平为特征。
(四)肉羊育肥不科学
肉羊育肥是为了在短期内用低廉的成本获得质好量多的羊肉。若育肥技术不科学,势必降低肉羊育肥增重速度,增加育肥成本,降低肉羊育肥效益。
(五)繁殖技术不过关
肉羊生产以宰杀育肥羔羊为前提。若繁殖技术不过关,羔羊繁殖效率低,肉羊饲养也不能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肉羊繁殖技术不过关.在实际生产中主要表现为“一长、二低”,即产羔间隔时间长,母羊配种受胎率低和羔羊成活率低。例如,我国牧区和山区所饲养的羊品种,多为秋季发情配种,来年产羔,产羔间隔时间长达1年,若母羊当年未受孕,产羔间隔则延长为2年。由于产羔间隔时间长,育肥羔羊的繁殖成本提高,降低了肉羊的饲养效益。
(六)羊肉产品质量差
根据所宰杀羊的年龄,羊肉可分为大羊肉和羔羊肉。大羊肉是指宰杀1周岁以上的羊所获得的羊肉。羔羊肉是宰杀年龄在1周岁以下的羊所获得的羊肉。还有一种羊肉称肥羔肉,属于羔羊肉,是宰杀4~6月龄经育肥的羔羊所生产的羊肉。羔羊肉较大羊肉具有肌肉纤维细嫩、肉中筋腱少、胴体总脂肪含量低、易于消化等特点,因此国际市场羔羊肉的价格比大羊肉要高出1倍左右。可見,生产品质好的羔羊肉较生产品质差的大羊肉占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此外羔羊肉生产还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生产周期短、育肥成本低等优点。
(七)防疫制度不健全
肉羊生产中所发生的疾病,可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三类。传染病是由于病源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侵入羊体而引起的疾病,若不及时防治常引起死亡。而且病羊具有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可从其体内排出,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给其它羊,造成疾病的蔓延,若防治措施不当可使羊大批发病或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寄生虫病是由于寄生虫寄生于羊体,通过虫体对羊的器官、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夺取营养或产生毒素,使羊消瘦、贫血、营养不良而导致生产性能下降的疾病。寄生虫病虽不如传染病传播迅速,但具有侵袭性,也可使多数羊发病,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普通病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代谢失调、误食毒物、机械损伤、异物刺激或其它外界因素(如温度、气压、光线等)影响所致。普通病没有传染性或侵袭性,多为零星发生。但肉羊误食有毒或霉变的饲料,也会引起大批发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关键对策
(一)选择优良品种,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
1.我国地方品种羊产肉性能与国外专门化肉羊品种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例如,我国绵羊品种中的乌珠穆沁羊在国内为优秀的肉脂兼用羊品种,6~7月龄公、母羊体重分别为39.6千克和35.9千克,成年公、母羊体重分别为74.4千克和58.4千克,为我国大体型肉脂羊品种。但与国外肉用绵羊品种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例如,原产于英国的萨福克肉用羊,7月龄单胎公、母羔体重分别为81.7千克和63.5千克,成年公、母羊体重分别为136千克和91千克。可见,饲养高生长速度的肉羊品种较饲养低生长速度的肉羊品种经济效益必然会高很多。
2.引入优良品种必须与当地气候和饲养方式相适应
在发展肉羊生产时,从外地引入良种,首先应考虑引入品种产地的气候条件、饲养方式与引入地是否适应。例如,山东小尾寒羊在原产地为舍饲圈养,不耐远牧和爬山,若将其引入到山区和土种羊混群放牧饲养,山东小尾寒羊的高产羔率和高生长速度不但表现不出来,而且其生产性能甚至较本地羊还要低很多。
3.开展经济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本地羊品种的产肉性能
发展肉羊生产依靠大量引种专门化肉羊品种是不切合生产实际的,利用经济杂交的杂种优势进行肉羊生产,是肉羊中最成功的经验。应充分利用当地羊品种资源的优势,适当引入优种肉羊作父本,以本地羊品种作母本,开展经济杂交,是提高肉羊生产效率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在内蒙古,利用英国萨福克羊作父本与当地内蒙古细毛母羊和当地细毛杂种母羊杂交,在草原区放牧育肥。生产的杂交一代6个半月龄,羯羊胴体可达(18.33±2.06)千克,净肉量平均达(13.49±1.63)千克。大量试验证明,采用经济杂交方式可提高绵羊、山羊的产肉性能,应大力提倡,并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广。
4.发展肉羊生产不可盲目追求饲养高生长速度、大体型品种
饲养高生长速度的肉羊品种比饲养低生长速度的肉羊品种收益要高,但越是高产品种羊对饲草饲料条件和营养需要量要求越高,往往抗病力则较本地品种羊低。因此在选择所饲养的适宜肉羊品种时,应结合本场或本地的实际饲养条件来确定。
5.建立肉羊良种繁育体系
有了良好的羊种,但没有完整的良种繁育体系,同样不能适应现代养羊生产的需要。目前我国虽然在肉羊生产试点上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对全国肉羊生产来讲,肉羊的良种繁育体系尚未形成。因此,今后我们工作的重点仍应放在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上。根据我国现阶段肉羊生产现状和联合育种技术的需要,良种繁育体系应重点抓好原种场、种羊繁育场的建设,并结合杂交改良,积极推广羊人工授精技术,加快羊人工授精网站的建设,大力推广优秀种公羊的使用面。同时要与肉羊生产基地结合,真正做到有试点、有示范、有推广面,点面结合的肉羊生产商品基地。
6.保持合理的羊群结构
提高繁殖母羊比重。长期以来,我国的羊群结构一直处于不合理状态,母羊中能繁殖母羊比例低,一般在50%左右,羊群扩繁慢,经济效益低。羊群结构应以繁殖母羊为基础,按照适当比例配置公羊、幼龄羊,以利于组织再生产,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各种生产用途的羊群结构:毛肉兼用羊每群繁殖母羊应占60%~70%,毛用羊应为50%~60%,肉用羊不能低于60%,否则很难盈利。
(二)科学建造羊舍
羊舍是肉羊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场所,是其采食、饮水、活动、排粪、睡眠的地方,与羊体健康和生产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给肉羊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必须合理的设计和建造羊舍。若圈舍建造不合理,势必会降低肉羊饲养效益,甚至赔钱。
(三)合理配合肉羊日粮
饲料成本占肉羊生产总成本的比重最大,所以节约饲料可明显提高养羊经济效益。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是按一定比例进行的,而且具有就低不就高的特点,当营养物质不平衡时,高出的部分就被浪费掉。所以在肉羊生产中,不仅要保证肉羊饲料种类的丰富和储量的充足,而且应根据肉羊的营养需要和饲料的营养成分合理配合肉羊日粮。
积极开展饲草、饲料的加工调制。无论羔羊繁殖和育肥,均须有充足的饲草饲料来源,要保证肥羔生产尤其需要有符合羔羊快速生长的优良草料。传统的养羊方式在放牧条件下,绵、山羊的饲草来源主要是天然草地、草山草坡中的自然植被,很少使用农副产品和精饲料补喂。根据羊的生物学特性及现代化肉羊生产的需要,首先要对天然草地进行人工改良,或种植人工牧草,在耕作制度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实行三元结构,在青绿饲料丰富时重点放牧加补饲,在枯草期则可完全舍饲喂养加运动。为此,应加大秸秆类粗饲料的利用,研制秸秆类粗饲料的优良添加剂,使羊在枯草期能保证足够营养。
(四)科学育肥
1.选择适宜的育肥方式
应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选择适宜的育肥方式。例如,在草山草坡资源丰富而饲草品质优良的牧区,可利用青草期牧草茂盛、营养丰富和羊增膘速度快的特点进行放牧育肥,可将育肥所需饲料成本降为最低,是最经济的育肥方式;在缺乏放牧地而农作物秸秆和粮食饲料资源丰富的农区,则可开展舍饲育肥,这种育肥方式较放牧育肥尽管饲料和圈舍资金投入相对较高,但可按市场需要进行规模化、工厂化生产羊肉,使房舍、设备和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生产效率高,从而也可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若放牧地区饲草条件较差,或为了提高放牧育肥羊的增重速度,则可采用放牧加舍饲的混合育肥方式。混合育肥较放牧育肥可缩短羊肉生产周期,增加肉羊出栏量和出肉量,较舍饲育肥可降低育肥成本,对于具有放牧条件和一定补饲条件的地区,混合育肥是生产羊肉的最佳育肥方式。
2.科学管理育肥肉羊
对肉羊进行正式育肥前,还应彻底清扫和消毒羊舍,将育肥羊根据年龄大小、体况和来源等进行合理分组,并进行防疫注射、驱虫和编号,根据育肥肉羊品种、体重大小并结合市场需求确定育肥进度和育肥方案。例如,不同品种羊育肥增重速度不同,故育肥时期长短也不一致,一般细毛羔羊育肥在8.0~8.5月龄结束,半细毛羔羊育肥7.0~7.5月龄结束,肉用羔羊育肥6.0~7.0月龄结束。从育肥肉羊年龄划分,肉羊育肥可分为羔羊早期育肥、羔羊断奶育肥和成年羊育肥,由于不同年龄育肥羊所需的营养需要量和增重指标的要求不同,因此必须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3.积极推广当年羔羊出栏
羊出栏率是养羊生产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羊的生长增重规律是前期快,后期慢,到1.5~2岁时达到成熟,逐渐停止生长。生后前3个月骨骼生长最快,4~6个月肌肉和体重增长最快,以后脂肪沉积速度增快,到1岁时肌肉和脂肪的增长速度几乎相等,而饲料报酬随日龄增长而降低。应利用羔羊生长发育快和饲料报酬高的特点,积极推广羔羊当年出栏,是节省饲料、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同时,还要配合羔羊育肥技术,使当年羔羊达到理想的屠宰水平。
(五)掌握肉羊繁殖技术,提高肉羊繁殖效率
养肉羊多赚钱,关键环节之一是掌握肉羊繁殖技术,提高肉羊繁殖效率。
采用繁殖新技术,将母羊的产羔间隔缩短为8个月,则可使母羊年繁殖羔羊效率提高0.5倍,而育肥羔羊的繁殖成本则可望降低30%。同样,提高母羊配种受胎率和羔羊成活率也是降低育肥羔羊繁殖成本的有效途径。
(六)提高羊肉产品质量
当前世界羊肉生产的发展趋势是由以前生产大羊肉转向生产羔羊肉。我國近年来虽然羊肉总产量平均每年以10%左右的递增速度增长,但羊肉产品质量整体偏差,生产效率低,肉羊饲养的经济效益差。
(七)建立健全羊病的综合防疫制度
进行中小规模的肉羊生产,必须建立适合于现代肉羊生产的疾病防治体系,研究肉羊的主要代谢疾病治疗和预防措施。
我国是养羊大国,养羊数量和羊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近年来,肉羊规模养殖发展较快,我国羊肉生产正在从分散饲养、个体屠宰加工与低质量的状态向集约化、规模化饲养、集中屠宰加工与高档羊肉生产转变。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肉羊养殖从业人员大都对肉羊的生产技术不很了解,往往会出现经济效益不高甚至赔钱的现象,尤其是在羊价低迷时更为突出。
一、原因分析
(一)所饲养肉羊品种不适宜
养肉羊能否多赚钱,首先取决于所饲养的品种是否适宜。尽管所有的羊品种都可用于生产羊肉,但由于其生产方向不同,产肉效率相差很大。例如,早熟肉用品种羊的屠宰率高达65%~70%.一般品种为45%~50%.毛用细毛羊仅为35%~45%。
(二)圈舍建造不合理
1.圈舍选址不合理
肉羊适宜生活在干燥、通风、凉爽的环境之中。若将羊场场址选在低洼潮湿、排水不良、通风不畅的地方,这种潮热的环境势必对羊只健康和生产性能产生不良影响。有些羊场周围缺乏饲草饲料基地或饲草饲料来源,从其他地方运输饲草大大提高饲料成本,降低羊场的经济效益。有些羊场选址时,忽略了防疫问题,将圈舍建到了疫区或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导致羊场疫病的爆发和蔓延。
2.圈舍建筑类型不适宜
圈舍类型很多,如长方形羊舍、楼式羊舍、农膜暖棚式羊舍等。在建筑羊舍时,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饲养方式(是放牧为主,还是舍饲为主)及经营方向(提供种羊还是商品羊)等来确定建造不同类型的羊舍。例如,在我国南方,潮湿多雨,适宜建造楼式羊舍;在我国北方高寒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在建造羊舍时首先要考虑圈舍冬季保暖问题,最好建造塑料薄膜暖棚羊舍;在气温变化较温和的地区,则可建造开放式或半开放式羊舍,这样既能满足羊的生活需要,又可节约建筑投资。
3.圈舍建造不合理
圈舍及运动场面积偏小,羊拥挤,空气污浊,易导至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发生异食癖、妊娠母羊由于挤撞而导致的机械性流产等现象:圈舍及运动场面积过大,则会造成土地的浪费和羊舍建筑成本的增加。圈舍窗户面积过小,采光和通风能力差,羊粪尿使地面潮湿泥泞而易发生腐蹄病;但圈舍窗户面积过大,则不利于冬季圈舍的保温。圈舍地面的建造应以便于清扫和羊舒适并重为原則。有的羊场为了便于清扫卫生,将羊舍地面建成水泥地面,但由于圈舍保温能力差,冬季舍内温度低,水泥地面很凉,羔羊卧在这样的冷地面上,极易发生痢疾等胃肠道疾病。饲槽是羊采食饲料的器具,要求有一定的宽度、高度和长度,截面呈“U”形。若将饲槽建成“V”形或倒梯形,饲槽底部则易形成死角,存积其中的饲料羊采食不尽,会造成饲料的浪费,这些饲料在炎热夏季易腐败变质而造成病原菌通过饲料进行传播。每只羊应有足够的饲槽长度,若不够则会导致争食,致使体弱、个体小的羊采食不足,造成羊群发育不整齐,甚至有时出现羊只争食而致死、致残的现象。
(三)日粮营养不完善
目前,在肉羊饲养实践中,由于肉羊日粮不完善而导致养肉羊不赚钱,甚至赔钱的现象十分严重,主要表现为:
1.饲料种类单一
羊肉富含蛋白质、脂肪、矿物质及维生素,且羊肉中的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丝氨酸和酪氨酸等人体所必须氨基酸种类齐全,而肉羊所采食的饲料绝大多数是植物及其副产品,营养价值低且不完全,这就要求肉羊饲料种类必须丰富。羊常用饲料概括起来可分为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矿物质饲料和特殊饲料四大类,其营养特点各不相同。植物性饲料是羊的基本饲料,根据饲料来源、维生素含量及水分的多少分为青绿多汁饲料、粗干饲料、精饲料。青绿多汁饲料的营养特点是维生素含量丰富,干物质少,有效能值低。粗干饲料的营养特点是粗纤维含量高,可使羊有饱感,但营养价值低,尤其蛋白质含量低。精饲料包括农作物籽实及其加工副产品,其中禾本科籽实富含淀粉,可用作能量饲料:豆科籽实富含蛋白质,可用作蛋白质补充饲料,动物性饲料蛋白质含量高,含必须氨基酸全面,是品质很好的蛋白质补充饲料。矿物质饲料则可用于补充肉羊饲料中钙、磷、钠、氯等的不足。特殊饲料是指维生素、抗生素、氨基酸、激素等人工培养或化学合成的产品,这些饲料虽然在饲料中用量很小,但对调整肉羊体内代谢、提高饲料利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由于不同种类饲料的营养特性各不相同.因此肉羊饲料种类必须多样化。
2.饲料品质差,缺乏必要的加工调制
粗干饲料是饲养肉羊的基本饲料.在农区主要以农作物秸秆为主。秸秆饲料质地粗硬、适口性差、营养价值低、消化利用率不高,直接用这种饲料喂羊,势必会降低肉羊的生产性能。为此,对饲料进行加工调制,提高适口性、采食速度、采食量和消化率是提高肉羊饲养效益的有效途径。例如,秸秆青贮可有效的保存青绿饲料的营养成份,一般青饲料晒干后养分损失300~50%,而经青贮保存后仅损失10%左右,并且青贮饲料酸香可口、柔软多汁,可提高肉羊采食量和消化率。若在制做青贮饲料时加入适量尿素,还可提高青贮饲料的粗蛋白含量。又如,秸秆氨化可显著提高秸秆等粗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并且质地柔软、气味糊香、适口性好,可使家畜采食量和有机物消化率均提高20%以上。饲料加工调制方法很多,养羊场户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对品质较差饲料进行合理的加工调制。
3.日粮配合不科学
日粮是肉羊一昼夜所采食的饲料饲草量。日粮配合就是根据肉羊的营养需要量和饲料的营养成份,选择几种饲料互相搭配,使日粮能够满足肉羊的营养需要。其目的是维持肉羊正常生命健康、生理活动及获得最佳的生产水平。肉羊生产实际中常见的问题是饲养管理粗放,有啥吃啥,不重视日粮的配合,不能满足不同生理时期肉羊对营养的需要量,结果导致生产性能低下,甚至导致一些营养性疾病的发生。例如,育肥日粮的精粗饲料比例一般以45%精饲料和55%粗饲料的配合比例为优,若精饲料所占比例过低,则育肥效果不理想:若日粮中钙、磷比例失调,易引起尿结石症。处于不同生理时期的肉羊,对营养的需要量及种类要求不同。例如,对羔羊进行育肥,实际上包括羔羊生长和育肥两个过程。生长过程是肌肉和骨骼的生长过程,因此需要高蛋白质水平的日粮;肥育过程主要是脂肪的沉积过程,因此要求日粮中含有较高的能量水平。所以育肥羔羊要求其日粮必须是高蛋白质、高能量水平的日粮;对于成年羊育肥,由于主要是肥育过程,即脂肪沉积的过程,所以成年羊育肥的日粮以高能量和较低蛋白质水平为特征。
(四)肉羊育肥不科学
肉羊育肥是为了在短期内用低廉的成本获得质好量多的羊肉。若育肥技术不科学,势必降低肉羊育肥增重速度,增加育肥成本,降低肉羊育肥效益。
(五)繁殖技术不过关
肉羊生产以宰杀育肥羔羊为前提。若繁殖技术不过关,羔羊繁殖效率低,肉羊饲养也不能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
肉羊繁殖技术不过关.在实际生产中主要表现为“一长、二低”,即产羔间隔时间长,母羊配种受胎率低和羔羊成活率低。例如,我国牧区和山区所饲养的羊品种,多为秋季发情配种,来年产羔,产羔间隔时间长达1年,若母羊当年未受孕,产羔间隔则延长为2年。由于产羔间隔时间长,育肥羔羊的繁殖成本提高,降低了肉羊的饲养效益。
(六)羊肉产品质量差
根据所宰杀羊的年龄,羊肉可分为大羊肉和羔羊肉。大羊肉是指宰杀1周岁以上的羊所获得的羊肉。羔羊肉是宰杀年龄在1周岁以下的羊所获得的羊肉。还有一种羊肉称肥羔肉,属于羔羊肉,是宰杀4~6月龄经育肥的羔羊所生产的羊肉。羔羊肉较大羊肉具有肌肉纤维细嫩、肉中筋腱少、胴体总脂肪含量低、易于消化等特点,因此国际市场羔羊肉的价格比大羊肉要高出1倍左右。可見,生产品质好的羔羊肉较生产品质差的大羊肉占有明显的价格优势。此外羔羊肉生产还具有生长速度快、饲料报酬高、生产周期短、育肥成本低等优点。
(七)防疫制度不健全
肉羊生产中所发生的疾病,可分为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普通病三类。传染病是由于病源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侵入羊体而引起的疾病,若不及时防治常引起死亡。而且病羊具有传染性,病原微生物可从其体内排出,通过直接接触传染给其它羊,造成疾病的蔓延,若防治措施不当可使羊大批发病或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寄生虫病是由于寄生虫寄生于羊体,通过虫体对羊的器官、组织造成机械性损伤,夺取营养或产生毒素,使羊消瘦、贫血、营养不良而导致生产性能下降的疾病。寄生虫病虽不如传染病传播迅速,但具有侵袭性,也可使多数羊发病,从而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普通病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代谢失调、误食毒物、机械损伤、异物刺激或其它外界因素(如温度、气压、光线等)影响所致。普通病没有传染性或侵袭性,多为零星发生。但肉羊误食有毒或霉变的饲料,也会引起大批发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关键对策
(一)选择优良品种,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
1.我国地方品种羊产肉性能与国外专门化肉羊品种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例如,我国绵羊品种中的乌珠穆沁羊在国内为优秀的肉脂兼用羊品种,6~7月龄公、母羊体重分别为39.6千克和35.9千克,成年公、母羊体重分别为74.4千克和58.4千克,为我国大体型肉脂羊品种。但与国外肉用绵羊品种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例如,原产于英国的萨福克肉用羊,7月龄单胎公、母羔体重分别为81.7千克和63.5千克,成年公、母羊体重分别为136千克和91千克。可见,饲养高生长速度的肉羊品种较饲养低生长速度的肉羊品种经济效益必然会高很多。
2.引入优良品种必须与当地气候和饲养方式相适应
在发展肉羊生产时,从外地引入良种,首先应考虑引入品种产地的气候条件、饲养方式与引入地是否适应。例如,山东小尾寒羊在原产地为舍饲圈养,不耐远牧和爬山,若将其引入到山区和土种羊混群放牧饲养,山东小尾寒羊的高产羔率和高生长速度不但表现不出来,而且其生产性能甚至较本地羊还要低很多。
3.开展经济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提高本地羊品种的产肉性能
发展肉羊生产依靠大量引种专门化肉羊品种是不切合生产实际的,利用经济杂交的杂种优势进行肉羊生产,是肉羊中最成功的经验。应充分利用当地羊品种资源的优势,适当引入优种肉羊作父本,以本地羊品种作母本,开展经济杂交,是提高肉羊生产效率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措施。
在内蒙古,利用英国萨福克羊作父本与当地内蒙古细毛母羊和当地细毛杂种母羊杂交,在草原区放牧育肥。生产的杂交一代6个半月龄,羯羊胴体可达(18.33±2.06)千克,净肉量平均达(13.49±1.63)千克。大量试验证明,采用经济杂交方式可提高绵羊、山羊的产肉性能,应大力提倡,并有计划、有组织地推广。
4.发展肉羊生产不可盲目追求饲养高生长速度、大体型品种
饲养高生长速度的肉羊品种比饲养低生长速度的肉羊品种收益要高,但越是高产品种羊对饲草饲料条件和营养需要量要求越高,往往抗病力则较本地品种羊低。因此在选择所饲养的适宜肉羊品种时,应结合本场或本地的实际饲养条件来确定。
5.建立肉羊良种繁育体系
有了良好的羊种,但没有完整的良种繁育体系,同样不能适应现代养羊生产的需要。目前我国虽然在肉羊生产试点上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对全国肉羊生产来讲,肉羊的良种繁育体系尚未形成。因此,今后我们工作的重点仍应放在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上。根据我国现阶段肉羊生产现状和联合育种技术的需要,良种繁育体系应重点抓好原种场、种羊繁育场的建设,并结合杂交改良,积极推广羊人工授精技术,加快羊人工授精网站的建设,大力推广优秀种公羊的使用面。同时要与肉羊生产基地结合,真正做到有试点、有示范、有推广面,点面结合的肉羊生产商品基地。
6.保持合理的羊群结构
提高繁殖母羊比重。长期以来,我国的羊群结构一直处于不合理状态,母羊中能繁殖母羊比例低,一般在50%左右,羊群扩繁慢,经济效益低。羊群结构应以繁殖母羊为基础,按照适当比例配置公羊、幼龄羊,以利于组织再生产,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各种生产用途的羊群结构:毛肉兼用羊每群繁殖母羊应占60%~70%,毛用羊应为50%~60%,肉用羊不能低于60%,否则很难盈利。
(二)科学建造羊舍
羊舍是肉羊生活和生产的重要场所,是其采食、饮水、活动、排粪、睡眠的地方,与羊体健康和生产性能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给肉羊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必须合理的设计和建造羊舍。若圈舍建造不合理,势必会降低肉羊饲养效益,甚至赔钱。
(三)合理配合肉羊日粮
饲料成本占肉羊生产总成本的比重最大,所以节约饲料可明显提高养羊经济效益。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是按一定比例进行的,而且具有就低不就高的特点,当营养物质不平衡时,高出的部分就被浪费掉。所以在肉羊生产中,不仅要保证肉羊饲料种类的丰富和储量的充足,而且应根据肉羊的营养需要和饲料的营养成分合理配合肉羊日粮。
积极开展饲草、饲料的加工调制。无论羔羊繁殖和育肥,均须有充足的饲草饲料来源,要保证肥羔生产尤其需要有符合羔羊快速生长的优良草料。传统的养羊方式在放牧条件下,绵、山羊的饲草来源主要是天然草地、草山草坡中的自然植被,很少使用农副产品和精饲料补喂。根据羊的生物学特性及现代化肉羊生产的需要,首先要对天然草地进行人工改良,或种植人工牧草,在耕作制度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实行三元结构,在青绿饲料丰富时重点放牧加补饲,在枯草期则可完全舍饲喂养加运动。为此,应加大秸秆类粗饲料的利用,研制秸秆类粗饲料的优良添加剂,使羊在枯草期能保证足够营养。
(四)科学育肥
1.选择适宜的育肥方式
应结合当地的生产实际,选择适宜的育肥方式。例如,在草山草坡资源丰富而饲草品质优良的牧区,可利用青草期牧草茂盛、营养丰富和羊增膘速度快的特点进行放牧育肥,可将育肥所需饲料成本降为最低,是最经济的育肥方式;在缺乏放牧地而农作物秸秆和粮食饲料资源丰富的农区,则可开展舍饲育肥,这种育肥方式较放牧育肥尽管饲料和圈舍资金投入相对较高,但可按市场需要进行规模化、工厂化生产羊肉,使房舍、设备和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生产效率高,从而也可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若放牧地区饲草条件较差,或为了提高放牧育肥羊的增重速度,则可采用放牧加舍饲的混合育肥方式。混合育肥较放牧育肥可缩短羊肉生产周期,增加肉羊出栏量和出肉量,较舍饲育肥可降低育肥成本,对于具有放牧条件和一定补饲条件的地区,混合育肥是生产羊肉的最佳育肥方式。
2.科学管理育肥肉羊
对肉羊进行正式育肥前,还应彻底清扫和消毒羊舍,将育肥羊根据年龄大小、体况和来源等进行合理分组,并进行防疫注射、驱虫和编号,根据育肥肉羊品种、体重大小并结合市场需求确定育肥进度和育肥方案。例如,不同品种羊育肥增重速度不同,故育肥时期长短也不一致,一般细毛羔羊育肥在8.0~8.5月龄结束,半细毛羔羊育肥7.0~7.5月龄结束,肉用羔羊育肥6.0~7.0月龄结束。从育肥肉羊年龄划分,肉羊育肥可分为羔羊早期育肥、羔羊断奶育肥和成年羊育肥,由于不同年龄育肥羊所需的营养需要量和增重指标的要求不同,因此必须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
3.积极推广当年羔羊出栏
羊出栏率是养羊生产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羊的生长增重规律是前期快,后期慢,到1.5~2岁时达到成熟,逐渐停止生长。生后前3个月骨骼生长最快,4~6个月肌肉和体重增长最快,以后脂肪沉积速度增快,到1岁时肌肉和脂肪的增长速度几乎相等,而饲料报酬随日龄增长而降低。应利用羔羊生长发育快和饲料报酬高的特点,积极推广羔羊当年出栏,是节省饲料、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同时,还要配合羔羊育肥技术,使当年羔羊达到理想的屠宰水平。
(五)掌握肉羊繁殖技术,提高肉羊繁殖效率
养肉羊多赚钱,关键环节之一是掌握肉羊繁殖技术,提高肉羊繁殖效率。
采用繁殖新技术,将母羊的产羔间隔缩短为8个月,则可使母羊年繁殖羔羊效率提高0.5倍,而育肥羔羊的繁殖成本则可望降低30%。同样,提高母羊配种受胎率和羔羊成活率也是降低育肥羔羊繁殖成本的有效途径。
(六)提高羊肉产品质量
当前世界羊肉生产的发展趋势是由以前生产大羊肉转向生产羔羊肉。我國近年来虽然羊肉总产量平均每年以10%左右的递增速度增长,但羊肉产品质量整体偏差,生产效率低,肉羊饲养的经济效益差。
(七)建立健全羊病的综合防疫制度
进行中小规模的肉羊生产,必须建立适合于现代肉羊生产的疾病防治体系,研究肉羊的主要代谢疾病治疗和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