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农机专业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张积社+张珠让
摘要纵观我校农机专业的办学历史,寻找送教下乡教学的雏形,在总结近几年送教下乡教学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发展并创建了适时的、具有前瞻性及可操作性的工学一体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其运行遵循三大规律和学员学习能力递增、教师教学传输递减的方式运行,凸显了培养过程的特色性、自然性、真实性、科学性。
关键词送教下乡教学雏形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送教下乡的历史背景
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原名陕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1956年建校,经过近60年的辛勤哺育,为我国农机化事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合格人才,在祖国的农机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以崭新的面貌开始了新的征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在正常的教学进程下,坚持教学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生产活动,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群众的信任和好评。这也就是我校农机专业送教下乡教学的雏形。进入21世纪,一方面,由于教育市场的变化,我校农机专业招生量逐年锐减,另一方面,新时期农业生产蒸蒸日上,机械化作业颇受青睐,在这冷热分明的时刻,我校及时调整农机专业教学方向,毫不犹豫地展开农机送教下乡教学活动。在8年多的送教下乡教学实践中,排除了许多不利因素,培养了一批热衷于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农民学员,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同时也萌生了很多想法。
2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专业开展送教下乡是我国农机职业教育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送教下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模式设计非常关键。按照现代教育理念和最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精神,中职教育要适时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大力推动实现专业与需求、课程与标准、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双证”制度,才能做到学以致用,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适应新时期行业的发展。表农教一体两轮循环三梯层次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表我校示范校农机专业建设专业委员会遵照现代教育理论和新时期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方向,充分考虑自身的发展、送教下乡和农业生产的特点等,在调查、总结、研究、论证下认为,中职农机教育送教下乡人才培养
模式必须遵循以下三大规律:一是耕整、插播、田管、收获等农业生产规律;二是检修、使用、调整、维护、保养、管理等机具作业使用规律;三是感性认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能力等学生职业成长规律。由此推出了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专业农教一体两轮循环三梯层次的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如表所示。
2.1农教一体化岗位实践——实现农机新手层次培养目标
“新手”是指在农业机器运用方面,以前从没学习和操作过农业机器,而今经过系统学习,有一定的农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进行基本的机械化农业生产。具体实施时,在第一学年的9、10月秋收秋播和6、7月夏收夏播农时季节,学生先后进行第一轮循环相应农机作业环节的学习。以师傅带徒弟方式,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操作能力,实现农机作业新手层次的培养目标。
2.2农教一体化岗位实践——实现农机熟手层次培养目标
“熟手”是指在机械化农业生产中,具有较为全面的农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对本地区常用农业机器运用自如。本阶段学习安排在第二学年的9、10月秋收秋播和6、7月夏收夏播农时季节,学生先后进行第二轮循环相应农机作业环节的学习。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精炼的专业操作能力,实现农机作业熟手层次的培养目标。
2.3农教一体化岗位实践——实现农机能手层次培养目标
“能手”是指扎根于农业,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备全天候全方位的工作能力,即善经营、精操作、会管理的现代职业农民。该阶段的学习安排在第三学年的全部时段内,学生进行第三轮循环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学习。在各方合作人员的帮助下,培养学生的岗位创业能力,实现农机作业能手层次的培养目标。
3结束语
农教一体两轮循环三梯层次的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专业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出,为该专业实施送教下乡奠定了基础,也为农民学员不离开家园、不离开土地、不离开产业的前提下就可系统地全面地接受农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支撑。也为中等农机学校实现农、学、教紧密结合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路径,其对培养新一代职业农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农场、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维彬.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03)摘要纵观我校农机专业的办学历史,寻找送教下乡教学的雏形,在总结近几年送教下乡教学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发展并创建了适时的、具有前瞻性及可操作性的工学一体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其运行遵循三大规律和学员学习能力递增、教师教学传输递减的方式运行,凸显了培养过程的特色性、自然性、真实性、科学性。
关键词送教下乡教学雏形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送教下乡的历史背景
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原名陕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1956年建校,经过近60年的辛勤哺育,为我国农机化事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合格人才,在祖国的农机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以崭新的面貌开始了新的征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在正常的教学进程下,坚持教学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生产活动,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群众的信任和好评。这也就是我校农机专业送教下乡教学的雏形。进入21世纪,一方面,由于教育市场的变化,我校农机专业招生量逐年锐减,另一方面,新时期农业生产蒸蒸日上,机械化作业颇受青睐,在这冷热分明的时刻,我校及时调整农机专业教学方向,毫不犹豫地展开农机送教下乡教学活动。在8年多的送教下乡教学实践中,排除了许多不利因素,培养了一批热衷于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农民学员,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同时也萌生了很多想法。
2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专业开展送教下乡是我国农机职业教育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送教下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模式设计非常关键。按照现代教育理念和最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精神,中职教育要适时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大力推动实现专业与需求、课程与标准、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双证”制度,才能做到学以致用,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适应新时期行业的发展。表农教一体两轮循环三梯层次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表我校示范校农机专业建设专业委员会遵照现代教育理论和新时期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方向,充分考虑自身的发展、送教下乡和农业生产的特点等,在调查、总结、研究、论证下认为,中职农机教育送教下乡人才培养
模式必须遵循以下三大规律:一是耕整、插播、田管、收获等农业生产规律;二是检修、使用、调整、维护、保养、管理等机具作业使用规律;三是感性认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能力等学生职业成长规律。由此推出了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专业农教一体两轮循环三梯层次的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如表所示。
2.1农教一体化岗位实践——实现农机新手层次培养目标
“新手”是指在农业机器运用方面,以前从没学习和操作过农业机器,而今经过系统学习,有一定的农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进行基本的机械化农业生产。具体实施时,在第一学年的9、10月秋收秋播和6、7月夏收夏播农时季节,学生先后进行第一轮循环相应农机作业环节的学习。以师傅带徒弟方式,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操作能力,实现农机作业新手层次的培养目标。
2.2农教一体化岗位实践——实现农机熟手层次培养目标
“熟手”是指在机械化农业生产中,具有较为全面的农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对本地区常用农业机器运用自如。本阶段学习安排在第二学年的9、10月秋收秋播和6、7月夏收夏播农时季节,学生先后进行第二轮循环相应农机作业环节的学习。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精炼的专业操作能力,实现农机作业熟手层次的培养目标。
2.3农教一体化岗位实践——实现农机能手层次培养目标
“能手”是指扎根于农业,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备全天候全方位的工作能力,即善经营、精操作、会管理的现代职业农民。该阶段的学习安排在第三学年的全部时段内,学生进行第三轮循环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学习。在各方合作人员的帮助下,培养学生的岗位创业能力,实现农机作业能手层次的培养目标。
3结束语
农教一体两轮循环三梯层次的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专业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出,为该专业实施送教下乡奠定了基础,也为农民学员不离开家园、不离开土地、不离开产业的前提下就可系统地全面地接受农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支撑。也为中等农机学校实现农、学、教紧密结合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路径,其对培养新一代职业农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农场、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维彬.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03)摘要纵观我校农机专业的办学历史,寻找送教下乡教学的雏形,在总结近几年送教下乡教学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发展并创建了适时的、具有前瞻性及可操作性的工学一体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其运行遵循三大规律和学员学习能力递增、教师教学传输递减的方式运行,凸显了培养过程的特色性、自然性、真实性、科学性。
关键词送教下乡教学雏形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送教下乡的历史背景
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原名陕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1956年建校,经过近60年的辛勤哺育,为我国农机化事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合格人才,在祖国的农机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以崭新的面貌开始了新的征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在正常的教学进程下,坚持教学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生产活动,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群众的信任和好评。这也就是我校农机专业送教下乡教学的雏形。进入21世纪,一方面,由于教育市场的变化,我校农机专业招生量逐年锐减,另一方面,新时期农业生产蒸蒸日上,机械化作业颇受青睐,在这冷热分明的时刻,我校及时调整农机专业教学方向,毫不犹豫地展开农机送教下乡教学活动。在8年多的送教下乡教学实践中,排除了许多不利因素,培养了一批热衷于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农民学员,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同时也萌生了很多想法。
2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专业开展送教下乡是我国农机职业教育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送教下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模式设计非常关键。按照现代教育理念和最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精神,中职教育要适时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大力推动实现专业与需求、课程与标准、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双证”制度,才能做到学以致用,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适应新时期行业的发展。表农教一体两轮循环三梯层次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表我校示范校农机专业建设专业委员会遵照现代教育理论和新时期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方向,充分考虑自身的发展、送教下乡和农业生产的特点等,在调查、总结、研究、论证下认为,中职农机教育送教下乡人才培养
模式必须遵循以下三大规律:一是耕整、插播、田管、收获等农业生产规律;二是检修、使用、调整、维护、保养、管理等机具作业使用规律;三是感性认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能力等学生职业成长规律。由此推出了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专业农教一体两轮循环三梯层次的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如表所示。
2.1农教一体化岗位实践——实现农机新手层次培养目标
“新手”是指在农业机器运用方面,以前从没学习和操作过农业机器,而今经过系统学习,有一定的农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进行基本的机械化农业生产。具体实施时,在第一学年的9、10月秋收秋播和6、7月夏收夏播农时季节,学生先后进行第一轮循环相应农机作业环节的学习。以师傅带徒弟方式,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操作能力,实现农机作业新手层次的培养目标。
2.2农教一体化岗位实践——实现农机熟手层次培养目标
“熟手”是指在机械化农业生产中,具有较为全面的农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对本地区常用农业机器运用自如。本阶段学习安排在第二学年的9、10月秋收秋播和6、7月夏收夏播农时季节,学生先后进行第二轮循环相应农机作业环节的学习。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精炼的专业操作能力,实现农机作业熟手层次的培养目标。
2.3农教一体化岗位实践——实现农机能手层次培养目标
“能手”是指扎根于农业,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备全天候全方位的工作能力,即善经营、精操作、会管理的现代职业农民。该阶段的学习安排在第三学年的全部时段内,学生进行第三轮循环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学习。在各方合作人员的帮助下,培养学生的岗位创业能力,实现农机作业能手层次的培养目标。
3结束语
农教一体两轮循环三梯层次的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专业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出,为该专业实施送教下乡奠定了基础,也为农民学员不离开家园、不离开土地、不离开产业的前提下就可系统地全面地接受农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支撑。也为中等农机学校实现农、学、教紧密结合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路径,其对培养新一代职业农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农场、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维彬.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03)
摘要纵观我校农机专业的办学历史,寻找送教下乡教学的雏形,在总结近几年送教下乡教学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发展并创建了适时的、具有前瞻性及可操作性的工学一体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其运行遵循三大规律和学员学习能力递增、教师教学传输递减的方式运行,凸显了培养过程的特色性、自然性、真实性、科学性。
关键词送教下乡教学雏形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送教下乡的历史背景
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原名陕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1956年建校,经过近60年的辛勤哺育,为我国农机化事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合格人才,在祖国的农机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以崭新的面貌开始了新的征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在正常的教学进程下,坚持教学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生产活动,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群众的信任和好评。这也就是我校农机专业送教下乡教学的雏形。进入21世纪,一方面,由于教育市场的变化,我校农机专业招生量逐年锐减,另一方面,新时期农业生产蒸蒸日上,机械化作业颇受青睐,在这冷热分明的时刻,我校及时调整农机专业教学方向,毫不犹豫地展开农机送教下乡教学活动。在8年多的送教下乡教学实践中,排除了许多不利因素,培养了一批热衷于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农民学员,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同时也萌生了很多想法。
2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专业开展送教下乡是我国农机职业教育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送教下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模式设计非常关键。按照现代教育理念和最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精神,中职教育要适时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大力推动实现专业与需求、课程与标准、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双证”制度,才能做到学以致用,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适应新时期行业的发展。表农教一体两轮循环三梯层次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表我校示范校农机专业建设专业委员会遵照现代教育理论和新时期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方向,充分考虑自身的发展、送教下乡和农业生产的特点等,在调查、总结、研究、论证下认为,中职农机教育送教下乡人才培养
模式必须遵循以下三大规律:一是耕整、插播、田管、收获等农业生产规律;二是检修、使用、调整、维护、保养、管理等机具作业使用规律;三是感性认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能力等学生职业成长规律。由此推出了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专业农教一体两轮循环三梯层次的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如表所示。
2.1农教一体化岗位实践——实现农机新手层次培养目标
“新手”是指在农业机器运用方面,以前从没学习和操作过农业机器,而今经过系统学习,有一定的农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进行基本的机械化农业生产。具体实施时,在第一学年的9、10月秋收秋播和6、7月夏收夏播农时季节,学生先后进行第一轮循环相应农机作业环节的学习。以师傅带徒弟方式,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操作能力,实现农机作业新手层次的培养目标。
2.2农教一体化岗位实践——实现农机熟手层次培养目标
“熟手”是指在机械化农业生产中,具有较为全面的农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对本地区常用农业机器运用自如。本阶段学习安排在第二学年的9、10月秋收秋播和6、7月夏收夏播农时季节,学生先后进行第二轮循环相应农机作业环节的学习。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精炼的专业操作能力,实现农机作业熟手层次的培养目标。
2.3农教一体化岗位实践——实现农机能手层次培养目标
“能手”是指扎根于农业,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备全天候全方位的工作能力,即善经营、精操作、会管理的现代职业农民。该阶段的学习安排在第三学年的全部时段内,学生进行第三轮循环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学习。在各方合作人员的帮助下,培养学生的岗位创业能力,实现农机作业能手层次的培养目标。
3结束语
农教一体两轮循环三梯层次的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专业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出,为该专业实施送教下乡奠定了基础,也为农民学员不离开家园、不离开土地、不离开产业的前提下就可系统地全面地接受农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支撑。也为中等农机学校实现农、学、教紧密结合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路径,其对培养新一代职业农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农场、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维彬.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03)摘要纵观我校农机专业的办学历史,寻找送教下乡教学的雏形,在总结近几年送教下乡教学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发展并创建了适时的、具有前瞻性及可操作性的工学一体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其运行遵循三大规律和学员学习能力递增、教师教学传输递减的方式运行,凸显了培养过程的特色性、自然性、真实性、科学性。
关键词送教下乡教学雏形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送教下乡的历史背景
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原名陕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1956年建校,经过近60年的辛勤哺育,为我国农机化事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合格人才,在祖国的农机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以崭新的面貌开始了新的征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在正常的教学进程下,坚持教学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生产活动,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群众的信任和好评。这也就是我校农机专业送教下乡教学的雏形。进入21世纪,一方面,由于教育市场的变化,我校农机专业招生量逐年锐减,另一方面,新时期农业生产蒸蒸日上,机械化作业颇受青睐,在这冷热分明的时刻,我校及时调整农机专业教学方向,毫不犹豫地展开农机送教下乡教学活动。在8年多的送教下乡教学实践中,排除了许多不利因素,培养了一批热衷于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农民学员,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同时也萌生了很多想法。
2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专业开展送教下乡是我国农机职业教育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送教下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模式设计非常关键。按照现代教育理念和最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精神,中职教育要适时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大力推动实现专业与需求、课程与标准、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双证”制度,才能做到学以致用,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适应新时期行业的发展。表农教一体两轮循环三梯层次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表我校示范校农机专业建设专业委员会遵照现代教育理论和新时期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方向,充分考虑自身的发展、送教下乡和农业生产的特点等,在调查、总结、研究、论证下认为,中职农机教育送教下乡人才培养
模式必须遵循以下三大规律:一是耕整、插播、田管、收获等农业生产规律;二是检修、使用、调整、维护、保养、管理等机具作业使用规律;三是感性认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能力等学生职业成长规律。由此推出了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专业农教一体两轮循环三梯层次的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如表所示。
2.1农教一体化岗位实践——实现农机新手层次培养目标
“新手”是指在农业机器运用方面,以前从没学习和操作过农业机器,而今经过系统学习,有一定的农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进行基本的机械化农业生产。具体实施时,在第一学年的9、10月秋收秋播和6、7月夏收夏播农时季节,学生先后进行第一轮循环相应农机作业环节的学习。以师傅带徒弟方式,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操作能力,实现农机作业新手层次的培养目标。
2.2农教一体化岗位实践——实现农机熟手层次培养目标
“熟手”是指在机械化农业生产中,具有较为全面的农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对本地区常用农业机器运用自如。本阶段学习安排在第二学年的9、10月秋收秋播和6、7月夏收夏播农时季节,学生先后进行第二轮循环相应农机作业环节的学习。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精炼的专业操作能力,实现农机作业熟手层次的培养目标。
2.3农教一体化岗位实践——实现农机能手层次培养目标
“能手”是指扎根于农业,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备全天候全方位的工作能力,即善经营、精操作、会管理的现代职业农民。该阶段的学习安排在第三学年的全部时段内,学生进行第三轮循环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学习。在各方合作人员的帮助下,培养学生的岗位创业能力,实现农机作业能手层次的培养目标。
3结束语
农教一体两轮循环三梯层次的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专业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出,为该专业实施送教下乡奠定了基础,也为农民学员不离开家园、不离开土地、不离开产业的前提下就可系统地全面地接受农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支撑。也为中等农机学校实现农、学、教紧密结合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路径,其对培养新一代职业农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农场、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维彬.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03)摘要纵观我校农机专业的办学历史,寻找送教下乡教学的雏形,在总结近几年送教下乡教学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发展并创建了适时的、具有前瞻性及可操作性的工学一体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其运行遵循三大规律和学员学习能力递增、教师教学传输递减的方式运行,凸显了培养过程的特色性、自然性、真实性、科学性。
关键词送教下乡教学雏形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送教下乡的历史背景
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原名陕西省农业机械化学校,1956年建校,经过近60年的辛勤哺育,为我国农机化事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合格人才,在祖国的农机战线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学校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以崭新的面貌开始了新的征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期,在正常的教学进程下,坚持教学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不断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生产活动,赢得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群众的信任和好评。这也就是我校农机专业送教下乡教学的雏形。进入21世纪,一方面,由于教育市场的变化,我校农机专业招生量逐年锐减,另一方面,新时期农业生产蒸蒸日上,机械化作业颇受青睐,在这冷热分明的时刻,我校及时调整农机专业教学方向,毫不犹豫地展开农机送教下乡教学活动。在8年多的送教下乡教学实践中,排除了许多不利因素,培养了一批热衷于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农民学员,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同时也萌生了很多想法。
2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专业开展送教下乡是我国农机职业教育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送教下乡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人才培养模式设计非常关键。按照现代教育理念和最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精神,中职教育要适时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大力推动实现专业与需求、课程与标准、教育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证书“双证”制度,才能做到学以致用,才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才能适应新时期行业的发展。表农教一体两轮循环三梯层次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表我校示范校农机专业建设专业委员会遵照现代教育理论和新时期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方向,充分考虑自身的发展、送教下乡和农业生产的特点等,在调查、总结、研究、论证下认为,中职农机教育送教下乡人才培养
模式必须遵循以下三大规律:一是耕整、插播、田管、收获等农业生产规律;二是检修、使用、调整、维护、保养、管理等机具作业使用规律;三是感性认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岗位能力等学生职业成长规律。由此推出了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专业农教一体两轮循环三梯层次的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如表所示。
2.1农教一体化岗位实践——实现农机新手层次培养目标
“新手”是指在农业机器运用方面,以前从没学习和操作过农业机器,而今经过系统学习,有一定的农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能进行基本的机械化农业生产。具体实施时,在第一学年的9、10月秋收秋播和6、7月夏收夏播农时季节,学生先后进行第一轮循环相应农机作业环节的学习。以师傅带徒弟方式,培养学生最基本的操作能力,实现农机作业新手层次的培养目标。
2.2农教一体化岗位实践——实现农机熟手层次培养目标
“熟手”是指在机械化农业生产中,具有较为全面的农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对本地区常用农业机器运用自如。本阶段学习安排在第二学年的9、10月秋收秋播和6、7月夏收夏播农时季节,学生先后进行第二轮循环相应农机作业环节的学习。在主讲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精炼的专业操作能力,实现农机作业熟手层次的培养目标。
2.3农教一体化岗位实践——实现农机能手层次培养目标
“能手”是指扎根于农业,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具备全天候全方位的工作能力,即善经营、精操作、会管理的现代职业农民。该阶段的学习安排在第三学年的全部时段内,学生进行第三轮循环农业生产全过程的学习。在各方合作人员的帮助下,培养学生的岗位创业能力,实现农机作业能手层次的培养目标。
3结束语
农教一体两轮循环三梯层次的农业机械使用和维护专业送教下乡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出,为该专业实施送教下乡奠定了基础,也为农民学员不离开家园、不离开土地、不离开产业的前提下就可系统地全面地接受农机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支撑。也为中等农机学校实现农、学、教紧密结合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路径,其对培养新一代职业农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庭农场、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维彬.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7(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