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黄瓜材料的创新与新组合选育
陈清华等
摘 要:2010年征集、引进黄瓜品种资源72份,经种植鉴定,选出3份耐热性、抗病性较强的自交系材料X15-6-8-10、F20-2-6-1、T20-6-2-1。以中农106号为对照,经过春季组合比较与夏季品种比较试验,选出综合性状比较好的2号组合,其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2 533.54 kg,比对照极显著增产15.13%;单瓜质量345 g,瓜长 35.0 cm、瓜把长4.01 cm、直径3.60 cm,瓜色绿油光、瓜形美观;生长势、耐热性、抗病性强;株型结构好、结瓜多,综合表现超过对照。
关键词:耐热;黄瓜;选育;栽培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葫芦科的重要蔬菜作物,风味别致,兼有食用、美容、药用等功效。其原产于温暖地区,性喜温, 但不耐热,生长适温25~30℃,超过 35℃导致伤害[1,2]。随着全球性温室效应不断加剧,极度高温已成为限制黄瓜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高温热害给黄瓜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已成为露地和保护地黄瓜生产中经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3,4]。随着蔬菜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黄瓜生产受到广泛重视,为此,除加大投入及加强各级管理之外,加强黄瓜育种研究尤显重要。此外,随着市场对黄瓜需求量的增加,部分地区开始尝试夏季栽培黄瓜,但高温常导致病害严重、产量低、品质差,为此开展黄瓜耐热研究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对黄瓜苗期形态特征的观测及成株期的黄瓜生长状况鉴定[5~7],筛选出耐热性强的材料,进而选育出耐热性优良的黄瓜新品种是育种的重要任务。
目前,从广东黄瓜生产状况看来,存在生产技术不够规范、管理水平不一、对病虫害的防治各施各法、还有部分生产者滥用农药等现象,这些做法不但未能明显改善产品外观品质,而且使产品的安全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不利于黄瓜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为此,很有必要进行黄瓜品种相应的栽培技术研究及生产示范。
1 材料的选育
1.1 材料收集、引进与鉴定
2010年春季征集、引进黄瓜品种资源共72份,其中,X系列23份,F系列17份,SD系列13份,T系列19份。经苗期生长势、成株期结果能力等方面的耐热性鉴定,选出X1、X15、F15、F20、SD4、SD10、T8、T20 8份植株生长旺盛、耐热性较强的材料。
1.2 耐热性黄瓜材料的选育
2010年秋季进一步自交选育,鉴定获得耐热性和抗病性强的X1-2、X15-6、F15-2、F20-2、SD4-1、SD10-2、T8-2、T20-6 8份后代材料。其表现生长势强、植株生长旺盛、耐热性较强、结果较多、皮色深绿有光泽、黄线短、瓜把短等。2011年春季、秋季对获得的8个耐热性和抗病性强的株系进行进一步的选育,在调查了种植材料物候期、植物学特性,并对其耐热性、抗病性(枯萎病、疫病、病毒病)、商品性等进行了鉴定的基础上,筛选出3份抗病性、耐热性强、商品性状好且株系遗传上较稳定的自交系材料X15-6-8-10、F20-2-6-1、T20-6-2-1,其表现为生长势、抗病性强、耐热性较强、雌花节位低、品质佳、皮色深绿有光泽、黄线无或短、瓜形正、瓜把短于瓜长的1/8、刺瘤粗密。
2 组合的配制、观察和测定
2.1 组合配制
用选出的3份耐热材料X15-6-8-10、F20-2-6-1、T20-6-2-1与优良的材料配制组合31个,2012年春季经过组合测定,筛选出耐热性、抗病性、商品果性状表现好的组合8个, 2012年夏季对春季表现耐热性、抗病性强、商品果性状好的8个组合进行比较试验,以中农106号为对照。
2.2 前期产量
由表2可知,前期产量比CK 高的组合有2个,最高的为3号,14.8 kg/株;其次为4号,14.7 kg/株;1号和5号组合的与对照接近,其余组合低于对照。
2.3 平均总产量
由表2可知,8个组合的平均总产量均比CK高,最高的为3号,比CK增产35.09%,其次为6号,比CK增产27.5%,再次为2号,比CK增产25.28%。
2.4 商品瓜率
由表2可知,8个组合的商品瓜率均比CK高,最高的是3号,为87.48%;其次为5号,为86.72%。
2.5 耐热性、抗病性
由表3可知,耐热性、抗病性综合表现以2号、
3号和6号较强。
2.6 综合性表现
生长势、株型结构、瓜形、瓜色、瓜长、瓜把长度,综合表现较好的为2号、3号、5号和6号,大部分的指标都超过对照。
综合以上几方面的表现,选出了2号、3号、5号和6号组合4份材料,供进一步的试验。
3 品种比较试验
3.1 试验材料
2013年夏季对选育的4份材料(2号、3号、5号和6号组合)和市场上反映比较好的品种中农8号、谷07、华优1号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耐热性较好、在南方种植较大面积的中农106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排列方法,设3次重复。667 m2种植3 500株,田间管理按一般水平进行。
3.2 总产量
由表4可知,参试的8个品种(组合)中,产量最高的是2号,为2 533.54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5.13%,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其次为6号,达
2 441.13 kg/667 m2,比对照极显著增产10.93%;再次为5号,2 418.46 kg/667 m2,比对照显著增产9.91%,参试的3号也比对照显著增产9.49%,但谷07和中农8号都比对照减产。
3.3 前期产量
由表5可知,8个品种(组合)中,有华优1号、2号、3号和6号组合4份材料小区前期产量比对照高,谷07、5号与对照接近,中农8号最低。
3.4 商品瓜率
所有7个参试品种(组合)的商品瓜产量都比对照高,最高的华优1号,为86.72%;其次是6号,为85.42%。
3.5 耐热性、抗病性
8个品种(组合)中,除中农8号病株率较高、耐热性中等外,其他都表现较强的耐热性,2号生长势强,耐热性、抗病性强,5、6号次之,而谷07病株率较对照中农106高。
3.6 综合性状
2号结瓜多,单瓜质量345 g,瓜长 35.0 cm, 瓜把长4.0 cm,直径3.6 cm, 瓜色绿有光泽、瓜形美观,5、6号次之,各品种(组合)瓜形、瓜色、瓜把长度与对照相当,综合性状优于对照中农106。
综合上面的几方面结果,2号组合产量、早熟性、商品性状好,抗病性、耐热性表现较强,瓜长、直径、色泽、外观都适合市场的需求,综合表现最好,是比较有市场潜力的新组合,准备进一步扩大制种量,供生产试验试种。
4 黄瓜优良组合的生产示范
自2013年开始,通过各地农业局、蔬菜办、农办、推广中心等农技推广部门,与蔬菜产区村、镇政府合作,在广东的徐闻、茂名、阳春及海南、广西等地进行小面积试种,2号新组合均表现较早熟、高产、抗病性好等,在高温天气仍能正常开花结果,商品性好,绿色,有光泽,农户反映良好。通过新组合的生产示范,了解在各地的表现,为今后的推广提供依据,可加快新材料、新组合的推广应用。
新选育的2号黄瓜组合生长势旺、耐热性较强,主侧蔓结瓜,回头瓜多。生产上商品瓜长棒状,长约35 cm,瓜把长4.0 cm、横径约3.6 cm,单瓜质量约345 g,皮色深绿有光泽,刺瘤较大、密,白刺,黄色条纹不明显、肉色浅绿、质脆味微甜,商品性佳。
5 2号黄瓜组合的高产技术要点
为使组合能尽快推广使用,有必要制定一套适合该黄瓜组合的生产技术规程,指导其生产,确保其高产、优质效能的发挥,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5.1 栽培季节
春、夏、秋季均可露地栽培,播种期2~8月,收获期4~9月。最适播种期是2月下旬至3月下旬和7月上中旬,采用保护设施栽培的可适当提前或延后播种。
5.2 整地
定植前将田块深翻,晒白,碎土,然后施基肥起畦。畦宽100~120 cm(包沟),畦高20~30 cm。
5.3 种植
华南地区春季2 月下旬至3 月下旬播种,广东早春种植可采用催芽直播,地膜覆盖;秋季7 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可以采用干种直播,双行定植,株距30~35 cm。株行距根据种植季节和搭架方式等进行调整。
5.4 田间管理
①水分管理 在整个生育期保持土壤湿润,苗期适当控制水分,结瓜盛期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晴天每天淋水一次,干旱天气灌“跑马水”,雨天注意排水,防止水漫畦面引发病害。
②施肥管理 植株2~3片真叶时开始追肥,6~ 8 d追肥一次,淋施水肥,可用尿素80 kg/hm2或腐熟粪尿水37 500 kg/hm2。卷须出现时结合中耕除草培土培肥,采收第一批瓜后再培土培肥一次,每1 hm2施花生麸250 kg、复合肥450 kg、钾肥50 kg。视生长情况可适当缩短追肥间隔时间;结瓜盛期,每次施总施肥量的10%,适当追施叶面肥防止植株早衰。
③搭架与整枝 当瓜蔓长5 cm时及时搭架引蔓,采用“人”字架或平棚。应及早进行整枝,主蔓20 cm下侧枝全部摘除,保留2~3条健壮侧蔓与主蔓一起上架。及时摘除病叶和老叶,结合整枝及时摘除畸形瓜。
5.5 病虫害防治
可使用黄板、蓝板、频振式光谱杀虫灯、性诱剂等诱杀害虫,有条件的可套防虫袋防止实蝇类害虫为害果实。
5.6 采收
当果实达到商品适期时及时采收,适当提早采收头瓜和回头瓜。
参考文献
[1] 张鹏,秦智伟.黄瓜耐热性遗传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4):486-490.
[2] 梁肇均,林毓娥,黄河勋.黄瓜的高温伤害及耐热性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6(1):21-23.
[3] 周群初,马艳青.蔬菜耐热性研究现状及展望[J].长江蔬菜,2000(3):1-4.
[4] 马德华.不同品种黄瓜幼苗对温度逆境耐性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0.
[5] 程智慧,聂文娟,孟焕文,等.黄瓜耐热性芽苗期鉴定指标筛选及预测方程的建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21-126.
[6] 冯璐,杨悦俭,王荣青,等.番茄耐热鉴定指标的筛选及耐热性的鉴定[J].浙江农业科学,2011(4):743-746.
[7] 谢大森,彭庆务,范吉昌,等.节瓜品种耐热性鉴定指标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5(2):32-34.
摘 要:2010年征集、引进黄瓜品种资源72份,经种植鉴定,选出3份耐热性、抗病性较强的自交系材料X15-6-8-10、F20-2-6-1、T20-6-2-1。以中农106号为对照,经过春季组合比较与夏季品种比较试验,选出综合性状比较好的2号组合,其产量最高,每667 m2产量2 533.54 kg,比对照极显著增产15.13%;单瓜质量345 g,瓜长 35.0 cm、瓜把长4.01 cm、直径3.60 cm,瓜色绿油光、瓜形美观;生长势、耐热性、抗病性强;株型结构好、结瓜多,综合表现超过对照。
关键词:耐热;黄瓜;选育;栽培
黄瓜(Cucumis sativus L.)是葫芦科的重要蔬菜作物,风味别致,兼有食用、美容、药用等功效。其原产于温暖地区,性喜温, 但不耐热,生长适温25~30℃,超过 35℃导致伤害[1,2]。随着全球性温室效应不断加剧,极度高温已成为限制黄瓜生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高温热害给黄瓜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已成为露地和保护地黄瓜生产中经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3,4]。随着蔬菜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黄瓜生产受到广泛重视,为此,除加大投入及加强各级管理之外,加强黄瓜育种研究尤显重要。此外,随着市场对黄瓜需求量的增加,部分地区开始尝试夏季栽培黄瓜,但高温常导致病害严重、产量低、品质差,为此开展黄瓜耐热研究显得十分必要。通过对黄瓜苗期形态特征的观测及成株期的黄瓜生长状况鉴定[5~7],筛选出耐热性强的材料,进而选育出耐热性优良的黄瓜新品种是育种的重要任务。
目前,从广东黄瓜生产状况看来,存在生产技术不够规范、管理水平不一、对病虫害的防治各施各法、还有部分生产者滥用农药等现象,这些做法不但未能明显改善产品外观品质,而且使产品的安全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不利于黄瓜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为此,很有必要进行黄瓜品种相应的栽培技术研究及生产示范。
1 材料的选育
1.1 材料收集、引进与鉴定
2010年春季征集、引进黄瓜品种资源共72份,其中,X系列23份,F系列17份,SD系列13份,T系列19份。经苗期生长势、成株期结果能力等方面的耐热性鉴定,选出X1、X15、F15、F20、SD4、SD10、T8、T20 8份植株生长旺盛、耐热性较强的材料。
1.2 耐热性黄瓜材料的选育
2010年秋季进一步自交选育,鉴定获得耐热性和抗病性强的X1-2、X15-6、F15-2、F20-2、SD4-1、SD10-2、T8-2、T20-6 8份后代材料。其表现生长势强、植株生长旺盛、耐热性较强、结果较多、皮色深绿有光泽、黄线短、瓜把短等。2011年春季、秋季对获得的8个耐热性和抗病性强的株系进行进一步的选育,在调查了种植材料物候期、植物学特性,并对其耐热性、抗病性(枯萎病、疫病、病毒病)、商品性等进行了鉴定的基础上,筛选出3份抗病性、耐热性强、商品性状好且株系遗传上较稳定的自交系材料X15-6-8-10、F20-2-6-1、T20-6-2-1,其表现为生长势、抗病性强、耐热性较强、雌花节位低、品质佳、皮色深绿有光泽、黄线无或短、瓜形正、瓜把短于瓜长的1/8、刺瘤粗密。
2 组合的配制、观察和测定
2.1 组合配制
用选出的3份耐热材料X15-6-8-10、F20-2-6-1、T20-6-2-1与优良的材料配制组合31个,2012年春季经过组合测定,筛选出耐热性、抗病性、商品果性状表现好的组合8个, 2012年夏季对春季表现耐热性、抗病性强、商品果性状好的8个组合进行比较试验,以中农106号为对照。
2.2 前期产量
由表2可知,前期产量比CK 高的组合有2个,最高的为3号,14.8 kg/株;其次为4号,14.7 kg/株;1号和5号组合的与对照接近,其余组合低于对照。
2.3 平均总产量
由表2可知,8个组合的平均总产量均比CK高,最高的为3号,比CK增产35.09%,其次为6号,比CK增产27.5%,再次为2号,比CK增产25.28%。
2.4 商品瓜率
由表2可知,8个组合的商品瓜率均比CK高,最高的是3号,为87.48%;其次为5号,为86.72%。
2.5 耐热性、抗病性
由表3可知,耐热性、抗病性综合表现以2号、
3号和6号较强。
2.6 综合性表现
生长势、株型结构、瓜形、瓜色、瓜长、瓜把长度,综合表现较好的为2号、3号、5号和6号,大部分的指标都超过对照。
综合以上几方面的表现,选出了2号、3号、5号和6号组合4份材料,供进一步的试验。
3 品种比较试验
3.1 试验材料
2013年夏季对选育的4份材料(2号、3号、5号和6号组合)和市场上反映比较好的品种中农8号、谷07、华优1号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以耐热性较好、在南方种植较大面积的中农106为对照。试验采用随机排列方法,设3次重复。667 m2种植3 500株,田间管理按一般水平进行。
3.2 总产量
由表4可知,参试的8个品种(组合)中,产量最高的是2号,为2 533.54 kg/667 m2,比对照增产15.13%,达极显著差异水平;其次为6号,达
2 441.13 kg/667 m2,比对照极显著增产10.93%;再次为5号,2 418.46 kg/667 m2,比对照显著增产9.91%,参试的3号也比对照显著增产9.49%,但谷07和中农8号都比对照减产。
3.3 前期产量
由表5可知,8个品种(组合)中,有华优1号、2号、3号和6号组合4份材料小区前期产量比对照高,谷07、5号与对照接近,中农8号最低。
3.4 商品瓜率
所有7个参试品种(组合)的商品瓜产量都比对照高,最高的华优1号,为86.72%;其次是6号,为85.42%。
3.5 耐热性、抗病性
8个品种(组合)中,除中农8号病株率较高、耐热性中等外,其他都表现较强的耐热性,2号生长势强,耐热性、抗病性强,5、6号次之,而谷07病株率较对照中农106高。
3.6 综合性状
2号结瓜多,单瓜质量345 g,瓜长 35.0 cm, 瓜把长4.0 cm,直径3.6 cm, 瓜色绿有光泽、瓜形美观,5、6号次之,各品种(组合)瓜形、瓜色、瓜把长度与对照相当,综合性状优于对照中农106。
综合上面的几方面结果,2号组合产量、早熟性、商品性状好,抗病性、耐热性表现较强,瓜长、直径、色泽、外观都适合市场的需求,综合表现最好,是比较有市场潜力的新组合,准备进一步扩大制种量,供生产试验试种。
4 黄瓜优良组合的生产示范
自2013年开始,通过各地农业局、蔬菜办、农办、推广中心等农技推广部门,与蔬菜产区村、镇政府合作,在广东的徐闻、茂名、阳春及海南、广西等地进行小面积试种,2号新组合均表现较早熟、高产、抗病性好等,在高温天气仍能正常开花结果,商品性好,绿色,有光泽,农户反映良好。通过新组合的生产示范,了解在各地的表现,为今后的推广提供依据,可加快新材料、新组合的推广应用。
新选育的2号黄瓜组合生长势旺、耐热性较强,主侧蔓结瓜,回头瓜多。生产上商品瓜长棒状,长约35 cm,瓜把长4.0 cm、横径约3.6 cm,单瓜质量约345 g,皮色深绿有光泽,刺瘤较大、密,白刺,黄色条纹不明显、肉色浅绿、质脆味微甜,商品性佳。
5 2号黄瓜组合的高产技术要点
为使组合能尽快推广使用,有必要制定一套适合该黄瓜组合的生产技术规程,指导其生产,确保其高产、优质效能的发挥,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5.1 栽培季节
春、夏、秋季均可露地栽培,播种期2~8月,收获期4~9月。最适播种期是2月下旬至3月下旬和7月上中旬,采用保护设施栽培的可适当提前或延后播种。
5.2 整地
定植前将田块深翻,晒白,碎土,然后施基肥起畦。畦宽100~120 cm(包沟),畦高20~30 cm。
5.3 种植
华南地区春季2 月下旬至3 月下旬播种,广东早春种植可采用催芽直播,地膜覆盖;秋季7 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可以采用干种直播,双行定植,株距30~35 cm。株行距根据种植季节和搭架方式等进行调整。
5.4 田间管理
①水分管理 在整个生育期保持土壤湿润,苗期适当控制水分,结瓜盛期应注意保持土壤湿润,晴天每天淋水一次,干旱天气灌“跑马水”,雨天注意排水,防止水漫畦面引发病害。
②施肥管理 植株2~3片真叶时开始追肥,6~ 8 d追肥一次,淋施水肥,可用尿素80 kg/hm2或腐熟粪尿水37 500 kg/hm2。卷须出现时结合中耕除草培土培肥,采收第一批瓜后再培土培肥一次,每1 hm2施花生麸250 kg、复合肥450 kg、钾肥50 kg。视生长情况可适当缩短追肥间隔时间;结瓜盛期,每次施总施肥量的10%,适当追施叶面肥防止植株早衰。
③搭架与整枝 当瓜蔓长5 cm时及时搭架引蔓,采用“人”字架或平棚。应及早进行整枝,主蔓20 cm下侧枝全部摘除,保留2~3条健壮侧蔓与主蔓一起上架。及时摘除病叶和老叶,结合整枝及时摘除畸形瓜。
5.5 病虫害防治
可使用黄板、蓝板、频振式光谱杀虫灯、性诱剂等诱杀害虫,有条件的可套防虫袋防止实蝇类害虫为害果实。
5.6 采收
当果实达到商品适期时及时采收,适当提早采收头瓜和回头瓜。
参考文献
[1] 张鹏,秦智伟.黄瓜耐热性遗传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4):486-490.
[2] 梁肇均,林毓娥,黄河勋.黄瓜的高温伤害及耐热性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6(1):21-23.
[3] 周群初,马艳青.蔬菜耐热性研究现状及展望[J].长江蔬菜,2000(3):1-4.
[4] 马德华.不同品种黄瓜幼苗对温度逆境耐性的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0.
[5] 程智慧,聂文娟,孟焕文,等.黄瓜耐热性芽苗期鉴定指标筛选及预测方程的建立[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121-126.
[6] 冯璐,杨悦俭,王荣青,等.番茄耐热鉴定指标的筛选及耐热性的鉴定[J].浙江农业科学,2011(4):743-746.
[7] 谢大森,彭庆务,范吉昌,等.节瓜品种耐热性鉴定指标的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5(2):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