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及防范制度体系构建

    贾 备 王嘉奇

    [摘 要]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形成的,其形成原因复杂多样,既有国有银行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干预的因素,同时也受到宏观经济波动、金融监管等因素影响。对于防范不良资产,关键是要打破其生成机制,要从国有企业、银行和政府,以及我国的金融体系等多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防范体系。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及治理机制的完善和政府职能的完善是打破不良资产生成机制的关键,在完善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银行经营机制中,要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职能定位,同时,防范不良资产也必须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发展资本市场,加强银行监管。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资产 防范机制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偏高已是不争事实,本文拟在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界定的基础上,分析其现状和成因,最后提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防范制度体系构建的设想。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及成因分析

    1.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

    银行业是高风险行业,产生不良资产也不可避免,国际上银行业不良资产率的警戒线一般在10%左右,我国监管标准要求不得超过15%。国有四大商业银行的总资产占全国银行业的80%,尽管从1999年开始我国对不良资产进行了大规模的处置,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04年底,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仍有1.5751万亿元之巨,而同期四大商业银行的总资产16.93205万亿元,总负债为16.21462万亿元,两者之差既所有者权益仅为0.71743万亿元,不良资产率为9.3%,但需要注意的是,新增贷款多具有贷款向大企业、大城市、大项目集中,贷款多为中长期贷款,倾向于向国家垄断性行业贷款。这些新的趋势使得贷款风险难以分散。由此可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状况依然十分严峻。

    2.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因素分析

    (1)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因素。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安排是一种国有产权制度,这种产权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政府既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本身又肩负调控宏观经济的任务,势必会干预银行具体经营行为,形成不良资产风险。 同时,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没有独立产权,就不可能自担风险和自负盈亏,国有商业银行难以形成内在的动力和压力,因此,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产的质量往往是很差的。

    (2)现代企业制度因素。现代企业制度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行两权分离的公司制企业。国有商业银行由于产权主体缺位,所有者虚化,作为经营者的国有商业银行行长同时又是政府官员,因此不能形成两权分离、风险和收益不对称,国有商业银行往往无法按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开展正常业务经营,导致不良资产风险。

    (3)政府因素。主要表现为以三个方面:①政企关系未理顺,政府职能有待转变。地方政府往往只注重地方利益,从而导致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不良资产比率不断上升,这实际上是银行产权问题的直接反映。②我国政府对金融市场的调控手段也不科学,政府调控以行政手段居多,而忽视经济、法律手段的使用。③政府对社会经济环境和信用环境规范乏力。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经济环境和信用制度的基础遭到破坏,政府在建设健康的经济环境上显得力不从心。

    (4)国有企业贷款因素。银行不良资产多数为不良贷款,且主要为国有企业的贷款。由于国有产权主体的缺位,没有对国有资产负责的人性化主体,在企业经营中,由于所有权的缺位,经营者要么缺乏盈利动机,普遍陷入“无过则为功”的境地,要么形成“内部人控制”现象,加剧道德风险。

    (5)金融环境因素。我国的银行监管,要么是监管过严导致银行缺乏创新,运行效率低下,要么是监管不力,导致银行经营风险增大,两者都导致了不良资产的形成。另一方面,我国的银行主导金融体系特征使得社会资金大量聚集到国有银行中,再加上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弊端,最终形成了不良资产,当遇到其他因素影响时不良资产便会急剧增加。

    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防范制度体系构建

    1.构建运作良好的产权制度

    银行处理不良资产的通行做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如美国因美国储蓄贷款机构破产带来的巨额不良资产问题成立了接管机构--重组信托公司(RTC),RTC的成立为政府采取坚决果断的措施推行系统性的银行重组计划开了先河。借鉴国外的经验,从产权方面入手,当前我国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和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主要有:(1)债转股。债转股是资产管理公司将原来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控股或持股与被控股或被持股的关系。(2)重组。重组包括许多形式在此特指债务重组、企业重组和行业及跨行业重组。(3)出售。出售包括将资产打包批发或者零售,是不良资产处置较为简单有效的一种方法,也是资产管理公司较常使用的方法。(4)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指将一组流动性较差的金融资产经过一定的组合,使这组资产所产生的现金流收益比较稳定并且预计今后仍将保持稳定,再配以相应的信用担保,把这组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的收益权转变为可在金融市场上流动、信用等级较高的债权型证券的技术和过程。

    2.构建运作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治理改革,即根据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和国际先进银行的实践经验对国有银行经营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进行改造,公司治理改革是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和关键。从具体层面来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要逐步建立“以利润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成本为约束,以客户为中心”,责、权、利密切结合的现代企业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科学有效的决策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

    3.构建运作良好的政府管理制度

    一方面,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实现由“全能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1)使那些主要管理企业的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的职能转向制定行业规划和行业政策,进行行业管理。(2)改革现行政府审批制度。行政审批日益增多的寻租现象和低效率必然导致金融市场的低效率和混乱。(3)进一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提高政府效率。另一方面,加大政府对社会经济环境的建设和信用环境的维护力度。政府部门要加大力度,在积极规范自身行为的基础上,要发挥政府在经济环境和信用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4.构建运作良好的国企现代企业制度

    国企改革思路已清晰,目标也己明确,当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的政府在所有权要求上的缺位和在其他权力上的越位,表现为政企不分。因此,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要的是要明确政府作为国有产权代表在“所有权”方面的权力界限和要求,最终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提高经营效率。

    5.构建运作良好的金融制度

    一方面,优化金融组织结构,为实现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奠定基础。从现阶段来看,我国暂时还不具备全面推行混业经营的条件,而只能分步渐进地进入。逐步放开国有商业银行不能投资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的限制,推行混业经营。另一方面,加强金融监管制度建设,控制银行不良资产风险。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监管经验,建立起科学、完整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为目标。将金融监管的重心放在构建各金融机构规范经营、公平竞争、稳健发展的外部环境上来,以此来提高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暂行办法[M].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4,3-25发布

    [2]杨为新 张月兰: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情况的反思[J].西安金融,2006,(1):62~63

    [3]郭占辉:银行不良资产的状况成因及对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版,56~60

    [4]王 薇: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方式[J].商业研究,2005,(24):165~168

    [5]张冬江 李凤军:从产权改革、公司治理角度探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J].辽宁经济,2005(9):16~17

    [6]王学文: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根本成因分析[J].商业研究,2005,(13):172~173

    [7]陈关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市场周刊.管理探索,2005, (1):39~41

    [8]朱志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与发展问题研究[J].广西金融研究,2006, (2):66~68

    [9]谢 静: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分析[J].湖北成人教育学报,2005,(4):39~40

    [10]吴素霞: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分析[J].金融理论界,2005, (5):215~216

    [11]周晓静 段 云: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因素及其资产证券化 [R].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5,109~110

    [12]成永军:从经济法角度探讨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93~98

相关文章!
  • 融资融券对日历效应的影响:来

    王璐摘 要:过去的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运行效率受到政府监管与干预并存在非对称交易的现象。2010年3月31日,中国股票市场实行了融资融券

  • 小桥老树的“官场江湖”

    张凌云凭借一部《侯卫东官场笔记》,他红遍大江南北,接连几年闯入国内作家富豪榜;他神龙不见首尾的低调一度引发全国大搜索。因他的作品而

  • 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对盈余管理

    金玉娜柏晓峰摘 要:按照形成原因——作用机理——解决机制的路径,对抑制盈余管理有效途径的实证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偏误和技术性错误是盈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