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影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王朝晖 陈成琳 朱乾锋
摘要:中国影视产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态势,长远来看,其人才培养和储备能力难以匹配影视产业发展速度,影视教育无法满足影视产业大发展下对影视人才的需求,我国影视校企合作模式虽已被广泛应用于实践,但其合作机制尚不成熟,仍需探索更多更合适的路径。在此背景下,分析校企合作下的影视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提出明确教育目标、深化合作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育体系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校企合作? ?影视产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J0-05?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3-0177-04
中国影视产业发展前景喜人,但影视业体系还十分薄弱,制作水平与影视大国还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技术手段,更体现在从业人员的储备数量和专业素质。2017年1月10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强调,“推行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科学确定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率先在大中型企业开展产教融合试点,推动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服务基地。鼓励学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实现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当前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影视行业展现出特有的优势,影视人才培养要以影视产业需求为目标进行供给侧改革。在政府扶持下,影视产学结合的优势进一步凸显,推进影视教育与影视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搭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可以发挥影视产业在影视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高校要以影视企业的切实需求为出发点,明确影视人才培养目标,将企业需求融入到教育模式中,完善教学课程体系,促进影视产业与影视教育合作模式的创新。
一、校企合作下影视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20世纪90年代前后,中国影视教育基本满足影视产业对人才资本的需求。随着影视产业迅速发展,影视人才缺口越来越大,影视人才培养也逐渐成为业内关注的重点。校企合作成为影视行业主流趋势,但其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人才培养模式有待优化。
(一)校企合作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1998年教育部下发的文件《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意见》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地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1]近几年,国内学者对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和路径作了深入探讨,刘丽梅(2017)提出了校园机制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建立“宏观指导、中观协同、基层自主”的管理机制架构和实时沟通的过程协同平台。[2]胡斌梁(2017)指出应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组织机制、制度机制、管理机制及保障机制。[3]李雪莲(2018)提出了以校企协同为导向,通过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探索、企业实践课程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开展等,实施三结合,即“课堂教学、企业实训、学科竞赛”三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协同培养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应创新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为国家、行业输送更多高端型人才。
(二)校企合作下影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
中国影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路径主要包括三种。一是以影视教育为主,影视产业为辅,主要是指在合作办学中,影视高校将影视产业作为影视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锻炼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生产的作品往往带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实验性,为学生学以致用提供较大的空间;二是以影视产业为主,影视教育为辅,是指影视教育服务于影视产业,影视高校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为中国影视产业注入更多年轻优质的“血液”,或是影视产业结合自身实际需求,委托高校影视专业辅助制作,又或是影视企业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培训和深造,通过这些途径来提高专业人员的技能和创新能力,以注重教育和培育人才的方式来辅助影视产业的发展;三是影视高校和影视产业之间进行对等合作,在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各占一半,学生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进行实战训练。
目前,影视校企合作以影视产业为主,影视教育为辅的合作模式居多,影视企业主动与影视高校寻求合作,以期整合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高校作为影视人才培养和输出平台,为中国影视产业供给高质量人才,在人才实践和影视制作方面展开合作,如派乐传媒与上海戏剧学院合作、腾讯电竞与中国传媒大学合作、海口经济学院与中广天择传媒合作兴办中广天择传媒学院、浙江传媒学院与华策影视合作成立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等,这一系列实践不仅印证着校企合作办学这条道路的可行,更为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指明方向。
二、校企合作下的影視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校企合作为高校与产业之间架起一座合作桥梁,在中国影视人才链和产业链面临脱节的背景下,校企合作在影视行业得到实践和运用,但该模式目前存在合作内容缺乏深度、合作教学重技能轻道德、合作培养忽视人才创新、技能类专业教材开发有待完善等诸多问题。
(一)合作内容缺乏深度
首先,影视高校与产业之间的合作关系稳定性差,且不同合作办学形式,战略合作关系的稳固性也不同,例如,以教育为主导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往往缺乏持续性,与企业合作浅尝辄止,合作对象难以保持相对稳定。人才的持续高质量供给是保证影视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相较于以教育为主导的合作模式,以产业为主导的合作模式稳定性较强。其次,由于影视产业的特殊性,影视校企合作大多是建立在人脉信誉或者是政府推动的基础上,合作模式在实际实施中没有明确的区分标准,造成影视校企合作的责任主体模糊,校企双方合作关系处于低层次。同时,校企双方在合作过程中缺乏动力和热情,合作内涵和意义认识不到位,合作内容不够深入,影视校企各自为战,没有在高校和企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造成合作资源的浪费,难以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和约束机制,阻碍影视产业和教育的融合发展。
(二)合作教学重技能轻道德
影视产业急需应用型人才来缓解其影视生产人才短缺问题,导致在目前的校企合作实践中,校企合作双方过分注重影视人才岗位技能培养,重技能教学,忽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影视人才。近年来,中国影视产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很多拙劣行为和影视作品内容质量不高等问题,不利于影视产业的公信和传播。影视从业人员作为民族文化传播的特殊主体,其自身道德修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具有重要影响,他们只有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创作生产出思想健康、质量优异的影视作品,才能有效实现影视作品的社会教育功能。
(三)合作培养忽视创新创造
目前,影视高校和影视企业大多是通过影视项目合作的方式,虽有利于培养影视人才的实践应用能力,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依托于影视拍摄基地,专业的影视从业人员负责教学,专业讲师一般注重合作项目的完成情况,学生重复模仿教师演示实例,缺少独立思考和创新,使“学中干,干中学”教育模式难以发挥理想效应。在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下, “双创”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将成为影视产业发展的核心,在未来影视产业的发展中,具备自主创新思维和艺术创新、创造能力的影视人才,才能立足于激烈的市场竞争, 拥有可持续的发展力。因此,影视校企联合办学,还应重点培养影视人才的专业技能和创造性思维。
(四)技能类专业教材开发有待完善
影视专业大致可以划分为艺术类专业和技术类专业。影视艺术类专业课程设置大多偏向于理论学习,通过观看、赏析中西经典影视作品,重点培养学生的艺术品析能力和构思创作能力,课程教材选择范围比较广,较为容易获取,但各大高校教材各异,还未形成统一的选材标准;影视技术类专业注重实战技巧的传授,教材选取范围狭隘,仅局限于教育部或人社部编撰的职业教育教材,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把影视制作的知识技能与操作技能进行融合的教材更是少之又少,且课程教材更新速度难以与影视产业制作技术发展速度相匹配,缺乏可以借鉴和参考的教材和资料。
三、校企合作下影视人才培养对策建议
中国影视产业要加强与影视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意识,高校也要通过创新影视教育体系来满足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探索出校企双方互利共赢的有效路径。
(一)明确教育目标:培养德才兼备的“应用创造型”人才
从产业和市场的需求角度来看,应用创造型人才无疑是影视产业最稀缺的人才类型,但在提高影视人才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影视人才道德素养的教育。影视作为当下最主要的民族文化传播媒介,受众面广,覆盖范围大,因此要肩负起重要使命。影视人才作为影视制作的主体,影视高校更要重视影视人才道德教育和专业教育两者的均衡。高校影视教育不仅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以促进“影视文化健康传播、具有良好社会效应为宗旨,注重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升影视从业者的职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去服务社会、传播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增强影视文化传播对我国社会建设的使命感、迫切感和责任感。影视产教融合背景下,要明确影视教育目标,旨在让学生更加适应新经济时代影视产业环境,成为影视发展所需要的集品质型、应用型、创新型于一体的高端人才。
(二)深化合作内容:坚持影视产业为主,影视教育为辅的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决定着影视人才培养质量和影视高校教育功能的实现,选择科学的合作办学模式,制定合理的校企合作方案和责任细则,有利于实现影视产教融合良性发展。为影视产业提供所需人才类型,推进产学双向融合,必须以影视产业需求带动影视教育,以影视产业需求为主,影视教育培养为辅,让教学更加贴近市场,实现影视高校培养人才与影视产业使用人才的双赢,有利于校企双方明确责任主体,深化合作内容。随着影视人才需求的增长,该模式目前不仅局限于影视人才再造,更多的转变为有目的的培养,如华策影視依托浙江传媒学院成立的华策电影学院,着力培养理论功底丰厚,实践技能突出的应用型、职业化高端影视专业人才供应华策影视制作所需。这不仅能为影视产业输送高端应用型人才,还可以让影视高校获得产业提供的足量项目资源和实践资源,为影视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三)创新教学方式:依托“影视实践基地”,以项目为实践教学支撑
影视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资源共享,即影视产业参与到教学当中,与影视高校共同承担人才培养工作,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兼顾技能的掌握。校企双方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节目策划、剧本编写、摄影剪辑等技能,除了学校的电台、多功能演播厅,还需要高校与产业共同搭建平台,“影视实践基地”可以让学生一展身手,更加贴近影视创作实战环境,让学生切实提高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是有效弥补影视人才缺口的重要途径。以市场为导向、以可持续项目为实践教学提供支撑,实践基地不同于影视专业拍摄基地,项目合作不再局限于项目保质保量的完成,依托“影视实践基地”在项目合作过程中,影视行业专家现场教学,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可以亲自动手实践摸索,使学生从传统的教学环境转换到实践操作中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创新能力,缩短从学到用的转化周期。
(四)完善教育体系:采取国际化的教学标准
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合作成为常态,国际化影视人才成为一种新的市场需求,外语能力成为影视学生重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校企合作下影视教育应当完善课程体系,逐步采取国际化的教学标准,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具有英文沟通能力、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影视专业人才。专业课程方面,坚持双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听力和口语;教材方面,选用外语原版教材或国外经典原版教材翻译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西方思维方式;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中西结合,坚持基本专业知识与国际经典案例结合;在实习实训方面,影视产业应为影视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合拍项目的实习机会;在招生方面,影视高校既可以面向国内生源也可以面向国际生源,同时更要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加强与国际高校的合作交流,引进国外影视专家课堂教学,增派留学生到国外合作高校学习先进技术,提高国内影视高校的国际化水平。
五、结语
在影视产业大繁荣大发展的前景下,影视教育与影视产业的联系变得愈发紧密,影视人才掌握着影视产业持续发展的命脉。近几年,中国影视教育与产业需求之间出现较大的偏差错位,影视教育急需进行供给侧改革,校企合作模式成为影视业新业态,在缓解影视产业人才缺口、促进影视教育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影视产业和影视高校也进行了一系列合作尝试,在此背景下,本文从明确教育目标、深化合作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育体系等方面探索影视产业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可以促进影视产业与影视教育的双向融合,共同为中国影视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邵勇,闫爱青.当代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成才之路,2015,(24).
[2]刘丽梅,马靖香,张英良.新建本科院校校内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以邯郸学院为例[J].教育研究,2017,(06).
[3]胡斌梁,蒋宏宇.创新型人才培养视角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