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湖北林业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邹黎曙
摘要:林业县域经济是林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调查湖北林业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县域经济的几种发展模式和取得的基本经验,对于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林业;县域经济;思考;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S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7)03-0053-03
县域经济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林业县域经济是指林业部门和涉林企业在县级行政单位范围内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组织管理形成的经济总量,是县域经济和林业发展的基本构成单元[1]。提升林业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林业发展的源动力,对于实现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近年来,随着湖北林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湖北各地的林业县市因地制宜,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培育林业县域产业,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林业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打造了板栗县、油茶县、竹子县、杨树县等一批林业经济强县(市),原料林种植业、木竹加工业、人造板制造业、家具制造业、木本粮油、花卉苗木、森林旅游、中药材、林下经济、野生动物驯养等产业快速发展[2],极大地带动了湖北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山区林农增收。本文对湖北重点林业产业县市的林业产业经济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探求解决存在问题的基本策略,以期为下一步推进湖北林业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1湖北林业县域经济基本情况
1.1湖北林业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十二五”以来,湖北各地着力推进林业产业与生态示范建设结合,大力促进地方林业产业转型发展,加快推进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截止2016年底,全省约80个县级行政单位共建设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9家、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400余家,建立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24个。全省林业县域经济总产值从2010年末的700亿元增长到2016年底的2 99914亿元,年均增幅达26%以上。林业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开创了湖北林业产业发展的新局面,也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升林农收入水平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1.2湖北林业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1.2.1加工带动产业发展的模式
湖北是林业资源大省,全省林地面积87609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4713%,森林面积73627万hm2,森林覆盖率达3961%[2]。湖北目前以资源培育、生态防护和加工利用为主体的产业链体系已初具规模,特别是以加工带动种养殖规模化及其他第二、三产业发展的模式已成为各地的共识,也是各林业资源大县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如鄂西武陵山区是同纬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鹤峰县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以加工拉动种植产业,大力发展森林药材、茶叶、箬叶、木制工艺品、食用菌、板栗等地方特色林产品,据统计,全县各类林业基地面积总和突破了百万亩,全县涉林产值已经超过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0%,林业逐步成为该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3]。
1.2.2企业园区集群发展模式
发展林业县域经济,产业集群规模发展是重要基础。近年来,宜昌、黄冈、恩施、咸宁、荆州等地区的很多县市通过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建设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林业企业园区,聚集了供应、加工、销售等各类企业的产业集群,对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用显著。“十二五”,湖北各地的林业招商引资签约额突破1 000亿元,各县市共建设了24个林业产业园,实现年销售总额400亿元[4],如石首市的林浆纸加工、罗田县的板栗加工、通城县的油茶加工、咸安区的竹材加工等都形成了以产业园区促林业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1.2.3兼顾生态保护的发展模式
湖北生态区位优势明显,森林资源丰富。各地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打造了一批森林旅游精品景区、特色线路、特色产品及森林旅游示范县、示范村,既有效保护了资源又盘活了资源,已成为支撑很多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目前湖北约90%以上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具备旅游接待能力,据统计,2016年湖北各地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共接待13 700万人次,直接收入5493亿元,带动其他产业产值1 0946亿元,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实现生态管护、生产发展和生态良好的绿色和諧的发展新模式。
1.3基本经验
1.3.1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林业产业
资源优势是各地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基础条件[5],“靠山吃山”立足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是湖北县域林业经济最近几年快速发展的首要基础,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如在神农架的森林旅游、咸宁的竹材、黄冈的木本粮油、恩施中药材等特色资源的利用上,均体现了“特色、成效”,很多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中都具有良好的声誉[6]。
1.3.2着力构建全面完备的保障体系
发展林业县域经济,必须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资金的投入力度和科技的帮扶力度。“十二五”时期,湖北各地抢抓机遇加强政策导向,优化县域林业产业发展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林业企业转型发展和企业园区建设的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等政策,吸引到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林业发展中,不断引领、规范和服务林业产业发展,林业县域经济取得了一定规模和成效。此外,麻城、云梦、保康等很多地方政府与高校、科研单位签订全面合作协议,通过引进科技成果和人才,加强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协作,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的提档升级。
1.3.3不断激发林业市场活力
市场的需求是调节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湖北林业县域经济实体不断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十二五”以来,湖北各地围绕市场,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以培育森林资源为主的第一产业,以森林资源为原料加工的第二产业,以及以良好森林生态资源为依托发展旅游和社会化服务的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保证了林业县域经济的良好发展,种植、加工、销售、服务等不同类型的林业企业在结构调整优化中,也经历了优胜劣汰的过程,其市场化水平和抵御市场风险的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1.3.4持续加大生态建设保护力度
林业县域经济的行业特征决定其必须依托林业生态资源,因此要以保护生态作为林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二五”以来,秭归、恩施、巴东等县市因地制宜转变发展方式,提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秭归县在注重保护生态安全的基础上,结合地域条件统筹发展库区经济、提倡发展林下经济,生态保护和林业产业协调发展,二者不偏废其一,取得了林业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良好成效[7]。
2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础薄弱,发展总体水平不高
“十二五”以来湖北林业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起步较晚,各地发展水平不一,加上林业行业投资周期较长等一些固有特点,总体上,湖北林业县域经济水平不高,特别是与浙江等林业经济强省来比更显不足。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林业的重视和林业投资的不断加大,各地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但是由于地方经济、林业行业特点等影响,在重视程度、引导和组织管理、资金和政策、基础设施硬件建设等方面尚不足以支撑林业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2.2比例失调,加工业发展滞后
湖北林业县域经济结构特别是第一、二、三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三级产业间良性依托、拉动的作用不够明显,林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精加工和多样化、差异化发展不足,很多地方要么种植过剩,要么加工“吃不饱”,加上产业集群规模发展不够,生产成本高、盈利水平不稳定,粗放型经营等,造成林业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产业整体竞争力差。
2.3创新不足,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科技支撑是林业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也是其从总量扩张到提职增效的必然选择。湖北多地近几年连续加大了科技投入,但在资金、人才、技术成果和创新投入方式等方面仍有很大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延续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技术含量低,二是创新人才极度缺乏,关键生产技术瓶颈不能突破,企业发展难以为继,三是地方创新思维不够,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难以形成。
3湖北县域經济发展对策建议
3.1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湖北是生态大省和生态要省,持续坚定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转变积极发展方式,是林业县域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和必要条件。湖北多地从“坐吃山空”到封山育林,最终到合理保护、有序开发,走生态完善和产业富民双赢之路的实践证明,青山绿水保护好、利用好了就是“金山银山”。
3.2积极推进优势产业的集群发展
地方资源、区位等优势,是各县市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坚持突出区域特色,以林业资源秉赋和优势产业为依托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在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候仍然是不变的策略。在林业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大力培育特色产业,以“特”立足、以“强”支撑,才能带动林业县域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
3.3不断优化林业产业发展格局
林业县域经济首先要做大第一产业,增加总量、提高质量,其次要加快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扶持做好加工等第二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林业社会化服务、森林生态旅游和休闲服务,推动林产品交易要素市场的完善,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
3.4努力加强政策引导和保障投入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林业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多元化林业投入政策体系,实现林业生态建设全社会共享共建。各地应将林业县域经济提高到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全局高度,进一步加大重视程度,因地制宜,科学制定规划,明确林业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途径、重点任务,建立统筹发展的机制,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完善基础条件和外部环境建设,谋求质量和规模的双增加,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的保障作用建设,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将项目成果贯穿到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全过程。
3.5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
林业龙头企业在带动林业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行业整体生产经营水平等方面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一是加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产业规模大、资源利用效益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林业龙头企业。特别是花卉苗木、木材加工、木本粮油、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竹和林浆纸、社会化服务等类型的企业,二是创造条件提高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制定推进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规范其市场行为,三是积极引导龙头服务社会的职能,推动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带动整个行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绍志,陈嘉文,樊宝敏.林业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十大产业发展典型县(市)的实地调研[J].林业经济,2012(3):7276.
[2]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通知[R/OL].http://gkml.hubei.gov.cn/auto5472/auto5473/201610/t20161010_904106.html(20160922)[2017031].
[3]史伟.湖北鹤峰县林业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9(2):2326.
[4]湖北省林业厅.湖北林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R/OL].http://www.hbly.gov.cn/gk/jhgh/fzgh/85000.htm.(20170223)[2017031].
[5]钟新桥,范志雄.湖北县域经济发展分析与对策建议[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8(4):8085.
[6]刘克艳,柳运海,曾美.发展建始林业产业的思考与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3(3):5759.
[7]王成峰,董劲峰.秭归林业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绿色科技,2013(5):2830.
(责任编辑:唐 岚)
摘要:林业县域经济是林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调查湖北林业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县域经济的几种发展模式和取得的基本经验,对于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林业;县域经济;思考;湖北省
中图分类号:S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7)03-0053-03
县域经济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单位,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林业县域经济是指林业部门和涉林企业在县级行政单位范围内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组织管理形成的经济总量,是县域经济和林业发展的基本构成单元[1]。提升林业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是林业产业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林业发展的源动力,对于实现地区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关键作用。
近年来,随着湖北林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湖北各地的林业县市因地制宜,立足区位优势,大力培育林业县域产业,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林业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打造了板栗县、油茶县、竹子县、杨树县等一批林业经济强县(市),原料林种植业、木竹加工业、人造板制造业、家具制造业、木本粮油、花卉苗木、森林旅游、中药材、林下经济、野生动物驯养等产业快速发展[2],极大地带动了湖北县域经济的发展和山区林农增收。本文对湖北重点林业产业县市的林业产业经济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探求解决存在问题的基本策略,以期为下一步推进湖北林业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1湖北林业县域经济基本情况
1.1湖北林业县域经济发展概况
“十二五”以来,湖北各地着力推进林业产业与生态示范建设结合,大力促进地方林业产业转型发展,加快推进非公有制林业发展。截止2016年底,全省约80个县级行政单位共建设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9家、省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400余家,建立现代林业科技产业园24个。全省林业县域经济总产值从2010年末的700亿元增长到2016年底的2 99914亿元,年均增幅达26%以上。林业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开创了湖北林业产业发展的新局面,也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升林农收入水平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1.2湖北林业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1.2.1加工带动产业发展的模式
湖北是林业资源大省,全省林地面积87609万hm2,占国土总面积的4713%,森林面积73627万hm2,森林覆盖率达3961%[2]。湖北目前以资源培育、生态防护和加工利用为主体的产业链体系已初具规模,特别是以加工带动种养殖规模化及其他第二、三产业发展的模式已成为各地的共识,也是各林业资源大县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如鄂西武陵山区是同纬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鹤峰县利用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以加工拉动种植产业,大力发展森林药材、茶叶、箬叶、木制工艺品、食用菌、板栗等地方特色林产品,据统计,全县各类林业基地面积总和突破了百万亩,全县涉林产值已经超过全县农业总产值的40%,林业逐步成为该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3]。
1.2.2企业园区集群发展模式
发展林业县域经济,产业集群规模发展是重要基础。近年来,宜昌、黄冈、恩施、咸宁、荆州等地区的很多县市通过招商引资和优惠政策,建设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林业企业园区,聚集了供应、加工、销售等各类企业的产业集群,对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用显著。“十二五”,湖北各地的林业招商引资签约额突破1 000亿元,各县市共建设了24个林业产业园,实现年销售总额400亿元[4],如石首市的林浆纸加工、罗田县的板栗加工、通城县的油茶加工、咸安区的竹材加工等都形成了以产业园区促林业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1.2.3兼顾生态保护的发展模式
湖北生态区位优势明显,森林资源丰富。各地在保护生态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打造了一批森林旅游精品景区、特色线路、特色产品及森林旅游示范县、示范村,既有效保护了资源又盘活了资源,已成为支撑很多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目前湖北约90%以上的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具备旅游接待能力,据统计,2016年湖北各地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共接待13 700万人次,直接收入5493亿元,带动其他产业产值1 0946亿元,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实现生态管护、生产发展和生态良好的绿色和諧的发展新模式。
1.3基本经验
1.3.1大力发展优势特色林业产业
资源优势是各地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基础条件[5],“靠山吃山”立足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是湖北县域林业经济最近几年快速发展的首要基础,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如在神农架的森林旅游、咸宁的竹材、黄冈的木本粮油、恩施中药材等特色资源的利用上,均体现了“特色、成效”,很多产品在国内国际市场中都具有良好的声誉[6]。
1.3.2着力构建全面完备的保障体系
发展林业县域经济,必须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资金的投入力度和科技的帮扶力度。“十二五”时期,湖北各地抢抓机遇加强政策导向,优化县域林业产业发展环境,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林业企业转型发展和企业园区建设的资金扶持、税收减免等政策,吸引到大量的社会资金投入到林业发展中,不断引领、规范和服务林业产业发展,林业县域经济取得了一定规模和成效。此外,麻城、云梦、保康等很多地方政府与高校、科研单位签订全面合作协议,通过引进科技成果和人才,加强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的协作,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的提档升级。
1.3.3不断激发林业市场活力
市场的需求是调节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湖北林业县域经济实体不断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十二五”以来,湖北各地围绕市场,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逐步形成以培育森林资源为主的第一产业,以森林资源为原料加工的第二产业,以及以良好森林生态资源为依托发展旅游和社会化服务的第三产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保证了林业县域经济的良好发展,种植、加工、销售、服务等不同类型的林业企业在结构调整优化中,也经历了优胜劣汰的过程,其市场化水平和抵御市场风险的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1.3.4持续加大生态建设保护力度
林业县域经济的行业特征决定其必须依托林业生态资源,因此要以保护生态作为林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二五”以来,秭归、恩施、巴东等县市因地制宜转变发展方式,提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秭归县在注重保护生态安全的基础上,结合地域条件统筹发展库区经济、提倡发展林下经济,生态保护和林业产业协调发展,二者不偏废其一,取得了林业县域经济绿色发展的良好成效[7]。
2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基础薄弱,发展总体水平不高
“十二五”以来湖北林业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起步较晚,各地发展水平不一,加上林业行业投资周期较长等一些固有特点,总体上,湖北林业县域经济水平不高,特别是与浙江等林业经济强省来比更显不足。近年来,随着社会对林业的重视和林业投资的不断加大,各地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但是由于地方经济、林业行业特点等影响,在重视程度、引导和组织管理、资金和政策、基础设施硬件建设等方面尚不足以支撑林业县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2.2比例失调,加工业发展滞后
湖北林业县域经济结构特别是第一、二、三级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三级产业间良性依托、拉动的作用不够明显,林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精加工和多样化、差异化发展不足,很多地方要么种植过剩,要么加工“吃不饱”,加上产业集群规模发展不够,生产成本高、盈利水平不稳定,粗放型经营等,造成林业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产业整体竞争力差。
2.3创新不足,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科技支撑是林业县域经济持续发展的生命力,也是其从总量扩张到提职增效的必然选择。湖北多地近几年连续加大了科技投入,但在资金、人才、技术成果和创新投入方式等方面仍有很大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延续传统落后的生产方式,技术含量低,二是创新人才极度缺乏,关键生产技术瓶颈不能突破,企业发展难以为继,三是地方创新思维不够,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难以形成。
3湖北县域經济发展对策建议
3.1大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湖北是生态大省和生态要省,持续坚定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转变积极发展方式,是林业县域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和必要条件。湖北多地从“坐吃山空”到封山育林,最终到合理保护、有序开发,走生态完善和产业富民双赢之路的实践证明,青山绿水保护好、利用好了就是“金山银山”。
3.2积极推进优势产业的集群发展
地方资源、区位等优势,是各县市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坚持突出区域特色,以林业资源秉赋和优势产业为依托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在当前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候仍然是不变的策略。在林业县域经济的发展中,大力培育特色产业,以“特”立足、以“强”支撑,才能带动林业县域经济的全面、持续发展。
3.3不断优化林业产业发展格局
林业县域经济首先要做大第一产业,增加总量、提高质量,其次要加快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扶持做好加工等第二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林业社会化服务、森林生态旅游和休闲服务,推动林产品交易要素市场的完善,提升第三产业的比重。
3.4努力加强政策引导和保障投入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林业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建立健全多元化林业投入政策体系,实现林业生态建设全社会共享共建。各地应将林业县域经济提高到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全局高度,进一步加大重视程度,因地制宜,科学制定规划,明确林业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途径、重点任务,建立统筹发展的机制,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不断拓展融资渠道,完善基础条件和外部环境建设,谋求质量和规模的双增加,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的保障作用建设,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将项目成果贯穿到生产、加工和销售等全过程。
3.5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
林业龙头企业在带动林业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行业整体生产经营水平等方面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一是加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扶持力度,重点引进和培育一批产业规模大、资源利用效益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林业龙头企业。特别是花卉苗木、木材加工、木本粮油、林下经济、生态旅游、竹和林浆纸、社会化服务等类型的企业,二是创造条件提高龙头企业的影响力,制定推进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规范其市场行为,三是积极引导龙头服务社会的职能,推动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带动整个行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绍志,陈嘉文,樊宝敏.林业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十大产业发展典型县(市)的实地调研[J].林业经济,2012(3):7276.
[2]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北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通知[R/OL].http://gkml.hubei.gov.cn/auto5472/auto5473/201610/t20161010_904106.html(20160922)[2017031].
[3]史伟.湖北鹤峰县林业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9(2):2326.
[4]湖北省林业厅.湖北林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R/OL].http://www.hbly.gov.cn/gk/jhgh/fzgh/85000.htm.(20170223)[2017031].
[5]钟新桥,范志雄.湖北县域经济发展分析与对策建议[J].武汉工业学院学报,2008(4):8085.
[6]刘克艳,柳运海,曾美.发展建始林业产业的思考与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13(3):5759.
[7]王成峰,董劲峰.秭归林业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绿色科技,2013(5):2830.
(责任编辑:唐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