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电影《太阳照常升起》

    王俊霞

    《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电影改编自女作家叶豫的短篇小说《天鹅绒》。而作为影片主演的姜文在这部电影中的形象已经完全摆脱了小说原文中对于这一角色的局限。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中国却具有世界意义的故事。影片主要分为四个独立的故事,故事之间又互为悬念,因此,整个影片就形成了一个超越地域和时间的谜题。影片弥漫着强烈的实验气息,具有无中心、无根据、多元拼接、多元主义的并且带有浓重的后现代主义色彩。

    《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具有魔幻现实主义审美特质的电影作品。这部影片中较多地借鉴了西方后现代电影的结构方式,创建了魔幻的时间游戏电影结构,诠释出了一代人碎片式的荒谬、禁欲、躁动、狂热的生存状况和内心世界,从而使影片更加具有了一种历史的真实性、存在感。

    一、 电影创作背景

    《太阳照常升起》于2007年的9月面世,此时姜文的地位已经让当时华语影坛瞠目结舌,《阳光灿烂的日子》为他的成功铺就了道路,于是人们更加期待他接下来的优秀作品,作为华语影坛中卓尔不群的异类,姜文的作品总能带给人们不一样的狂喜和别有一番滋味的刺激,因此,影迷更愿意将他与当时的主流导演区别开来,对他的新作更是充满了期待。

    《太阳照常升起》这部影片的时间跨度是从1958年到1976年,也就是从历史上的“大跃进时期”到后来的“文革”结束,这18年对中国人而言可以说是一场宏大的梦。因此,梦境中的时间随意地闪回,空间任意跳跃,这些不合常理的荒谬机制,以及大堆的空白和模糊景象,人物行动的偶然和语言的错乱都符合梦境的期待。

    电影《太阳照常升起》把“文革”作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并用碎片式的景象和物象,不动声色地将那个时代的荒诞与狂欢表现得淋漓尽致。虽然影片有意远离政治,但林医生湿漉漉的头发、食堂里的欲望之舞都体现了那时人们被压抑的情感,不仅是情欲还有表达的欲望;亢奋的“抓流氓”的人群和那时群众的集体无意识狂欢本质上是完全一致的。生活是残酷和真实的,真实到了荒诞。

    二、 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看电影内涵

    (一)非理性因子

    在观众观看影片时,最难以理解的地方就是影片中有悖于常理的语言,以及完全不同于一般大众的思维理性。影片通过拼接式的结构、梦呓式的对话、梦幻般的场景和透明的音乐来打破现实存在的这些条条框框,并不断冲击着人们的那些执念,因此,只要人们理解得当,就能从影片中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

    影片中的“疯妈”由一个梦而导致了发病,而后又奇迹般地好了,但接着却消失了,这一系列事件之间都充满着荒诞的非理性。如果说影片中的故事真的是由梦而引起的,那么将这部影片看作一个梦,其中就具备两条隐约的暗线,组成本影片的一个显梦。在这部影片中,一个明显的元素可以由若干个隐含的元素组成,而一个隐含的元素又可以化解为多个显见的元素,影片中这些隐含的元素就是我们要寻找的,而这些明显的元素就是帮助我们达到目的的助力。在弗洛伊德的阐述中,梦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外显的梦,再有一个是内隐的梦。很显然,《太阳照常升起》这部影片中所呈现的就是一个外显的梦,而我们在观看的过程中,就要通过这一外显的梦去发现其内部隐含的梦。

    正是由于影片中这些非理性因子的存在,每个观众才会在观看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幻想并具有其独特的审美空间,这一影片完美的维持了这一基本幻象,使其与周围的现实世界相脱离,并明确的具有了其独特的形式,使影片的发展与其情感和生命形式相统一。

    (二)跳跃的结构

    影片中四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分别是1976年的春、夏、秋和1958年的冬天,这一时间设置与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一影片呈现出了断裂化、拼接化特征,打破了影片创作的整体性常规,因为,遵循以往的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故事情节进行创作就会使影片缺乏创新性。因此,这种断裂式的叙事方式能够增加整个故事的朦胧感,而时间,就是解释这一切的最好方式。

    在这部影片中,尽管采用的是碎片化的情节展开方式,但主人公的命运存在内在的一致性。疯癫的表演、混乱的对白、破碎的时间和荒诞的情节,都营造出了一种魔幻的色彩氛围,一切都处于一种近似疯癫的随意状态。因鞋子凭空丢失而意外发疯的疯妈,言行十分的荒诞,但是当我们仔细地分析1976年夏和1958年冬发生的种种时,事情就变得清晰了很多:“疯妈”深爱着自己的丈夫,但他却在边境与其他女人乱来,最终丧命。“疯妈”深受打击,但她只能抛却一切一心拉扯孩子。因此,在她鞋子丢失的时候,压抑于内心的一切情绪就随之爆发,接下来的疯癫也就不再那么难以捉摸。

    影片中所有的这一切都在向我们说明影片主要表现的是一种梦境,但是其中存在的一些小事物却又将观众拉回到了现实世界。这足以说明,不论影片多么奇幻,最终还要依附于历史,即使很多人认为是因为历史的消失而导致影片的断裂感,但这一切并不代表历史事件就可以随意的拼凑,因为人始终是要生活在一定的时间范畴里的。

    (三)不确定的中心

    在《太阳照常升起》这部影片上映后,由于其结构的拼接性以及其碎片化的情节,给观众留下了许多的谜团。观众以及众多的影评者都在猜测影片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可以说,这部影片的乐趣也就在于不断地探寻。作为一部成功的影片,它应该包括很多种层面,常规的影片致力于将故事打造成一个有头有尾完整而流畅的故事,并清晰的表达出影片的主题,而《太阳照常升起》颠覆了常规影片的表达方式,通过多重的闪烁不定的主题,讲述了一个深刻、引人思考的故事。

    在《太阳照常升起》这部影片中,随处可见荒诞的行为,狂颠的人物,他们都处在某种躁动不安之中,这正是因为这样,他们的言语和动作频率不断的加快,从而无形的加快了影片发展的节奏,在这样快节奏的表述中,影片中又充斥着各种的暗示和疯癫的行为细节,而这样的细节又大多具有模糊不确定性,使整部影片都带有一种荒诞不经的感觉,此外,这部影片还采用了跳跃式思维的表现手法,不断带动观众们体验这部极具后现代主义色彩的影片所带来的不确定的无中心的多元化含义。

    影片的开始就展现出了一双女人的脚,在阳光的照耀下,洗脚盆中的脚更加具有灵性,随着这双脚踏上土地,镜头便长时间的跟踪拍摄着这双脚,后来我们得知这双脚的主人不喜欢穿鞋,但是由于后来她在梦里梦到了一双绣着鱼的黄须鞋,便去买了一双一模一样的鞋子,后来因为挂在树上的鞋子被鸟叼走了,这个女人就变得疯癫了,这个女人就是“疯妈”。影片中还讲述了疯妈一系列的疯癫行为:不让儿子上学,摔碎儿子的算盘,上树抓羊,讲莫名其妙的话等等,但同时她又会像正常人一样讲出几句很有道理的话。

    黄秋生饰演的梁老师可以说是众多女子的梦中情人,他在看电影时因为莫名奇妙摸了女子的屁股而陷入了一场荒诞的抓流氓活动,当一切真相大白后,他却又含笑上吊自尽了。

    和林大夫有私情的老唐被下放后,因为长时间的打猎而冷落了妻子,而妻子却又和疯妈的儿子搅在了一起,当老唐准备和妻子好好过时,李东方却又来找天鹅绒而引得老唐被刺激而开枪。

    影片中众多的谜团都表现着情节的疯癫,影片中的各种事物也有着其独特的寓意,似乎影片的每一个情节都有着其独特的表达中心,但每一个中心的表达都是不确定的,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事情是,在老唐开枪后,故事回到了1958年,在太阳升起的时候,疯妈生下了她的儿子,新生命的降生也就代表着新的希望的到来,预示着太阳照常升起了。

    (四)心灵的追寻

    再深入地理解《太阳照常升起》,就需要对其语言进行深入的考量,因为对语言的分析能够透视出精神的思路。以影片中的第一部分为例,在李东方一再追问自己的父亲时,“疯妈”总是在用奇怪的语言回答他,这使他更加迷茫。李东方所认识的父亲的形象,总是通过别人闪烁其词的语言来进行拼凑,他在这些话语和自己的想象之间徘徊,这种状态就存在两种主要的特征:一是“这是一个充满善意的世界,任何的形式之间都不存在相互排斥,意识的主体和世界之间也不存在任何的裂痕”;二是在这一想象关系中,虽然种种的差别没有明显的表现出来,但是这也已经表明这种想象和实际主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无疑证明了这一想象关系的脆弱。

    这种想象的模棱两可,会加深主体的自我认同感。对于影片中多次提及的“阿辽莎”,李不空一直在苦苦的追寻,对他而言,“阿辽莎”就是他自我追寻的镜子,在这一地带,是属于他自己的形象领域,在这其中我们会产生种种的认同,也就是在我们认同的过程中,我们陷入了对自己的误认的迷途。所以,影片中的李不空一直在苦苦的追寻,甚至走向了偷情,直到他最后的死亡。

    其实,这部影片中的很多人都在进行着心灵的追寻,只是采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李不空是为了他的父亲,而“疯妈”则是为了爱情,梁老师的追寻则可能是为了心中的道德以及头顶上的星空。无论影片中采用的同一主体还是分裂的主体,实际上这都是后现代语境下分裂的自我,所以,在影片中,无论是心灵的追寻还是自我的认同,都会是十分艰难的,影片发展到这里,也会给观众带来心灵上的触动以及深刻的启迪。

    在这部影片中,姜文试图通过这种找寻,启发人们重新思考生活,试图通过更加感性的方式来唤醒人们的感受。因此,无论影片中的这种找寻是否有结果,他们都是在为了自己的所想而尝试着,努力着。

    结语

    由此看来,《太阳照常升起》这部影片可以在多种时代背景下进行演绎,对于观看者而言,这部影片可以进行多角度的阐释。大量的隐喻和象征等后现代主义色彩元素的运用,可以将文章中碎片化的细节进行联系,通过模糊的方式实现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因此,整个故事发展和表达处于一种疯癫而荒诞的表达模式中,充分地体现出了这部影片的后现代主义色彩。

相关文章!
  • 生活命题的表现范式及其艺术意

    杨锋文学艺术中关于生活的主题,似乎无法避开人的基础生存层面。只有物质基础足够充实,才能建构起“生活的主题”;而“生活的主题”往往聚焦

  • 谈声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摘 要】在我国的声乐教学中,教育实践很受重视,而情感体验作为一门实践课程,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课程产生

  • 18世纪朝鲜后期实景山水与中国

    陆怡佳摘要:文章将研究重点放在18世纪后期,朝鲜后期(1700-1850)相当于中国清代,试图以“真景山水”画风代表人物的郑鄯的山水画为主要研